乐读窝

魔鬼聊天术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魔鬼聊天术

有男伴的女孩可以搭讪吗?

书籍名:《魔鬼聊天术》    作者:阮琦



一直关注我的朋友也许会发现,我那些关于男女交往的文章基本上只讲方法论,很少谈价值观。我认为价值观是非常个人的东西,表达某一种价值观光荣正确,引起某一群人的共鸣,让情绪获得释放,让存在感被刷新,这是情感专家为社会做的,而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帮大家解决具体问题的人。

不过今天我要聊聊价值观,起因也是在搭讪这件事上我们遇到了具体问题。

前一阵学员群里激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有男伴的女孩可不可以搭讪?

认为可以搭讪的理由如下:一、男伴跟女孩不一定是男女朋友;二、即使是男女朋友,女孩依然有选择其他男人的自由;三、为了喜欢的女孩,我不怕跟其他男性发生冲突。

持反对意见的学员试图用儒家思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说服对方,质问:“如果你跟自己心爱的女孩走在街上,有个男人当着你的面向她搭讪,你会如何?”结果对方回答:“我虽然会不开心,但我愿意接受竞争。”——说服失败,因为至少从逻辑上对方没错。

分歧到了这个地步,我觉得就必须交流一下价值观了。

我不可想象那些声称不怕冲突的学员敢在大街上专挑文身刺青的黑老大身边的女人搭讪,如果他真这么勇敢一定也活不过三个月。实际上他们敢搭讪的多半也就是那些看上去老老实实的男人身边的美女,所以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欺软怕硬的行为。

作为从不搭讪有男伴的女孩的人,我的理由很简单,不是我不喜欢美女,而是我觉得欺负比自己弱的人是不对的。可以想象,如果搭讪男女组合这种事真的可行,那么多半女孩身边的就是个一脸问号、不知所措的小宅男。这种男人可以称之为社交上的弱者,一定意义上就像当年还没有开窍的我们自己。

当然,我并不是说那些搭讪有男伴的女孩的人就是有意欺负别人,或许他们没想这么多,他们只是一门心思要认识自己喜欢的女孩。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一门心思”这里。让我们从武侠电影的一个经典模式聊起。

中国的武侠片里正反两派的代表人物常常出身相同,并且在童年都饱受欺凌,但恰恰因为这种经历,两派人物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正派角色长大以后的信念是绝不让那些跟曾经的自己一样的人再受欺负,于是行侠仗义,替天行道;而反派角色则认为天道就是弱肉强食,我不要做弱者,我要做强者,在成为强者的过程中,谁挡我道我就灭谁。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正反派角色还是好朋友,但随着剧情发展,当反派角色“一门心思达到目标”而伤及无辜的时候,正派就会站出来干预,于是逐渐演变成你死我活的斗争,最终反派被正派灭掉。

武侠片通过极端的故事表达这样一个思想价值观,那就是目的性太强往往是不好的。反派并不是天生的恶人,他只是一心要成为强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惜干掉任何阻碍自己的人。为了突显目的性太强的不好,电影里的反派都有着明显的特征,比如滥杀无辜,或者最终成为失败者,而实际生活中,目的性太强的人不一定就是恶人,更不一定就是失败者,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会出现在他们身上——那就是心理人格的扭曲。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需要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生来正常的人会目的性过强。

依然以武侠片的故事为例,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外乎两个对象——自体以及外界。当这个关系由弱小的自体与强大的外界构成,并且外界经常欺负打压自体之时,所谓的正派角色就是那种在痛苦中依然能够完成自我建设的人,即使这个自我非常弱小、饱受欺凌,但由于他内心强大导致能够对自己认同接纳,并且泛化于跟自己同样弱小的群体,所以当他日后具备了强大武功,便会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保护跟曾经的自己一样的人不再受伤害。

而反派角色的心理机制是这样发展的,当他的弱小自我受到强大外界欺负打压之时,难以承受的痛苦让他通过否定自我来实施心理防御,其逻辑是——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这个“我”因为不够强大,所以活该受欺负(承认必然性可以降低痛苦感受),我跟这个“我”没关系,我不是“我”,我应该是那个有力量向“我”施加痛苦的另一方。

于是这样的人终止了自我建设,并且转而认同欺凌自己的强大外界,在放弃此岸游向彼岸的过程中,他们会有超越凡人的毅力去争取成功,因为如果他成为不了期待的角色,他所有的自我防御都将崩溃,他将痛苦致死在半路上。

在现实世界中,那些成功欲极强的人生活轨迹往往也有类似之处,虽然他们不会像电影里的反派角色那样伤害无辜,或者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事实上他们可能还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但内心深处往往承受着巨大压力,人格扭曲在所难免,尽管程度不一。

(以上观点深受朱建军先生《中国文化的心理分析和救赎》一书的内容影响,在此致谢。)

武侠片里的英雄和恶魔都属于夸张的角色,但他们代表的价值观却是真实的存在。作为凡夫俗子,也许我们没有抗争残暴的能力,但是不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欺负弱小,这个选择总是可以有的。

所以再回到搭讪这件事,我一向觉得那些不管什么样的姑娘都要搭一下的人多少有点儿病态。

虽然我也研究如何提高成功率,但不会把成功率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更不会认为把街上所有的女孩都搭成有多牛。我们提倡的就是突破自我,以及去认识能够欣赏自己的有缘人。搭讪是一种突破传统习俗的社交方式,但突破传统不等于抛弃文明,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说,还需要更加讲究文明,因为我们是在跟更广泛的人群建立连接。在搭讪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勇气挑战自我,同时还要兼具礼貌,尊重他人。这个“他人”不仅是你要认识的女孩,也包括她身边的男人。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我们跟街头纠缠女孩的小混混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小混混在欺负他肯定欺负得起的女孩,而你在欺负你肯定欺负得起的男孩。

性资源是人类最稀缺的资源之一,虽然我们都需要这项资源,但终究应该用文明的方式去竞争,这才是社会进步的方向。

曾经我们也讨论过“挖墙脚”这种事,按照上面的价值观得出的结论是:女孩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产,所以有男朋友的女孩自然也可以去追求,但“盗亦有道”,追求的时候应该遵循如下规则:一、一旦被拒绝,不要再去联系,除非女孩主动表示还愿意做朋友;二、你可以向女孩展示自己的好,但不能说人家男朋友的坏;三、在女孩的私人时间去追求,不可占据人家共处的时间(搭讪有男伴的女孩其实也破坏了这条规则)。

再给大家讲个故事。

几年前我指导过一个恋爱急救,学员遇到了强劲情敌。学员是个小富二代,情敌是个大富二代,女孩一度移情别恋。在我的指导下,他一点点让女孩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但紧跟着情敌放出狠招,给了女孩一个一般人都难以拒绝的许诺,女孩一下子又动摇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学员向我紧急求助,他说女孩很坦白地告诉他,那个男人向她许诺了丰厚的物质保障,让她无法拒绝,但她现在唯一担心的是那个男人是否专一。而我的学员恰好掌握了情敌最近跟别的女孩的开房证据,他问我要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女孩。

我先说了自己对这事的判断:情况对你很不利,不告诉女孩这件事,你百分之百出局;告诉女孩这件事,有一半可能女孩会选择你,还有一半可能女孩依然会选择情敌。所以纯粹从结果看,告诉女孩能增加你的胜算,值得一试。

学员又问,如果老师你在我的位置会怎么做?我回答说,如果女孩是我的亲人,我一定会把这件事告诉她;但如果她是我的追求对象,我可能会保持沉默。

学员又追问,老师你为什么会保持沉默?我回答我也说不清,可能受我的性格和生活经验影响,不一定就适合你,只是我会这么做而已。

我们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后来学员也选择了保持沉默,不久女孩跟着情敌远嫁异国,故事再无下文。

其实在当时我有自己的理由:在我看来,至少在确定关系之前,女孩选择能给自己更好物质条件的男人不是错,而男人跟其他女人发生性关系也不是错,或者再退一步即使是错,也轮不到我来处置。作为追求者,我只需在追求的对象面前做好自己。

以上是学员向我咨询时我的内心想法,没有说出的原因是这些理由太个人了,我不想干涉学员更多,我只需告诉他选择的结果,而如何选择他应该依靠自己的判断。

说了这么多,最后把这些价值观再总结一下。

两性关系是人和世界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健康的两性关系的前提是双方都拥有健全独立的人格,这是因为只有人格健全才能接纳自我,只有接纳自我才能够泛化他人,只有泛化他人才能具备共情能力。而扭曲的人格往往会导致在两性关系中对全体异性都产生对立,对立的结果就是不能去理解对方的感受,不是说这样的人从此就不再需要异性了,而是说异性只是他的欲求目标。

并且事情往往会相互影响,对女性只剩下欲求的男人,反之也会认为女性对男人也只有欲求,所以就只能重视所谓的价值提供,由此走向纯粹泡妞之路。

为什么恋爱培训在社会上的名声总是很臭呢?有部分原因是需要这种服务的往往都是在两性关系中屡受挫败的人,而屡受挫败确实容易对异性产生对立观念,这时候就很容易被那些坑骗异性的理论和方法所蛊惑。

虽然我不喜欢甚至厌恶这样的价值观,但从存在即合理的角度而言,我不会简单否定与自己不一样的理念,而应该从具体问题上分析某种理念牵动的前因后果,让大家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以便自由选择。

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尊重女性”这个口号,那么到底什么是尊重呢?

我觉得尊重这个概念有点儿像自由,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同样,尊重不是我为你做你需要的事,而是我不去做你不愿意的事。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那些只有欲求不懂感受的人很难理解尊重的意义,因为在追求过程中他只想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提供价值(为你做你需要的事)。他们会觉得尊重你没有用处啊,不做你不愿意做的事并不能拉近我们的关系,我要做“有用”的事情,要不就得到你,否则恶心你也无所谓,这正是街头推销员的谋生逻辑。

如果非要从利益的角度向这些人解释尊重的好处,那么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当你遇到有缘人的时候,尊重可以带来感受上的默契,从而也可以拉近彼此关系,但可惜的是,“感受盲”们永远不能理解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精妙互动。

用更实际的标准衡量,那些心理扭曲的人很难跟异性建立稳定的长期关系,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当你跟一个人朝夕相处之时,如果你们对事物的感受鲜有共鸣甚至常常相悖,那么将是件不能再痛苦的事情。

所以再回到上面那个故事,如果我的目的是占有那个女孩,打败另一个竞争者,那么把开房记录讲出来当然没错;但如果我的目的是找一个能够跟自己默契相处的生活伴侣,那么我自己先要做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这时候自律比得失更为重要。



你的女神能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