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新零售实战宝典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新零售实战宝典

品牌就是人品

书籍名:《新零售实战宝典》    作者:商业评论


事实上,素人并不拒绝商业上的追求。在供不应求的时候,毛书虹也尝试过投放更多的产品设计,加快生产,也尽可能找到最好的代工厂合作,扩大生产规模。然而,这样的结果被老主顾评价“素人失了灵魂”,自己也觉得“透不过气来”。“那时候我们经常是做做大,然后就不行了,生存受到威胁了,我们便主动缩小,又透过气来了,又可以创造了。过不久又做大了又受不了……”

这两位自由的艺术生,特别敏感于规模的压迫。曾有好几次,在杨宝光的力主下,素人坚定地踩下刹车,停止加盟,并忍痛和部分代理商分了手。后来一位非常能干的营销总监,因为对公司的未来设想不同,也分道扬镳。在他离职前,毛书虹和他有过一次深入的对话。

“咱们在一起工作好几年了,有哪些事情现在回头看看,其实有更好的可能性?如果重来怎么样能做得更好一点?”

“我的想法,还是要奔跑,还是要奔着3个亿的目标奔跑。中间出了任何问题都不要管它,继续跑。这是我跟你之间最大的分歧。”营销总监直言不讳。

这一次对话,让毛书虹彻底断了挽留的念想:“有问题的产品,就是在污染我们所有的系统和大家对这个事业的信心,这是危险的。品牌就是人品。数字和钱是什么?最后不过是在这个世界里创造出一个多么大的物质堆吧。多出来的都是垃圾,创造那么多干什么?”

在毛书虹看来,时尚就是一个大陷阱。“我们不希望玩这个游戏,我们还是希望,花这么多心思做出来的东西,能够跟大家好好分享。我们也不希望客人每年都来买素人的新东西,一件好东西是能够用10年的。”

我们是创造者

不动心于规模的诱惑,毛书虹才能时时回到创立这番事业的初心——创造的热情。“我们其实是创造者。我希望素人可以坚守它作为一个创造者的核心,然后不停地颠覆自己,去创造新的可能性。”

在创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答案是正确答案。“如果社会环境更好,促成这个行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就会顺着这个环境发展自己,可能数字上就会看到增长,素人的店铺也会更多,我们也会有更多的分享;如果环境不好,我们也会随之缩小。但是做这么多年,变大变小,跑得快一点,跑得慢一点,我们始终都在前进。”

回过头来,毛书虹对素人的成长特别骄傲:“我们从零开始,到现在全国100家店铺,很多人的生意和我们息息相关,也有很多客人支持我们的创作,包括我们有的时候做得不好,客人也是在用他们的使用和体验提意见,来推动我们的进步。”

“从产品的角度,我们现在的东西,做得比20多年前好很多。我们原来就像一个门外汉,现在在行业的技术水平上走得很深入,也更深入地思考自己为什么做这个事业,以及带给别人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比最开始‘我就是要盛开’的心态,能更好地运用自己,包括组织和社会的资源。”毛书虹认为,这就是到目前为止素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我很高兴,我们想做这个,然后我们就很努力地做了,也没偷懒。20多年,赶上现在这样的一个时空。”凭借天蝎座敏锐的第六感,毛书虹认为,如今的趋势会越来越有利于素人,很多事情的质变会加速,素人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个从商多年的艺术生的眼里,“商业有可能做得很美好”。“其实这个世界真的是一张白纸。我们年轻的时候老争论,这是一个真善美的世界,还是一个假恶丑的世界。现在不需要争论了,因为你已经走了24年,你活成了一个自己想做的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和品牌,你也会看到一个非常真实的有情有义的世界。素人这么多年走下来,有很多人无形中帮到我,我感觉这一切都是特别值得的。”



商评君:


纯粹的初心,让毛书虹在规模和利润的诱惑面前岿然不动。可是,质与量,利润与理想一定是矛盾的吗?原创就意味着量少吗?设计师品牌就不能走商业路线吗?



案例故事三


品牌老了,客群老了,怎么办?


规模和利润,常常是外人看素人时会有的纠结。毛书虹和她的同事们并不觉得这是个事儿。所以,尽管产能、原料构成了限制,素人也有所对策,但多年来并没有大的动作。

直到朋友的一句话真的戳中了毛书虹:“你看你的店里站满了像我们这样的60后、70后。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你的客人老化了。”这些老化的客人也给了毛书虹类似的反馈:“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攒钱买了一个素人的包,素人是我当时特别喜欢的品牌,国内那时还没有设计师品牌。然后我们留学回来,生活和样貌都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再看素人已老了,成了大学时代的美好回忆。”

重新定位

毛书虹不想让素人活成别人记忆中的黄叶。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素人从随心所欲的设计转向了客户洞察。

她先采访了100个老客人,问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一:你买素人的三个理由,其中哪个理由最重要?

统计下来,客人的理由按重要性排列如下:

1.设计

2.品质

3.性价比

4.中国力量

问题二:哪三样东西是你非在我家买不可的?也排个序。

1.钱夹

2.包

3.鞋



提炼出这些东西之后,毛书虹开始意识到,过去经营中有太多理想化的成分。尤其在定价这件事上,她最有体会。素人的定价并没有给自己留特别多的利润空间,“这个定价快把我们给害死了”。后来她明白了,钱不光是钱,在商业里钱意味着时间和资源,包括人才的生存空间。


然后,毛书虹又盘点了素人的产品定位。以客人类别(按年龄划分,A类客人是45岁以上素人老客户,B类是33岁到45岁,C类是25岁到33岁)为横轴,客人出入的场合(休闲空间、公共空间、商务空间)为纵轴,毛书虹画了一个坐标轴。她骤然发现,素人的产品定位都集中在休闲空间里,这才恍然大悟:如果设计的东西是给周末用的,用那么好的皮,又用那么好的工艺,肯定卖不了太高价钱——素人的客群和它的内在DNA是冲突的。也是通过这张表格,毛书虹发现了素人未涉足的空白区域:艺术家、建筑设计师、律师等这些专业人士的商务空间是少有人服务的。于是,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要让白领里的专业人士在商务空间的穿用好起来。

因为店面设计等缘故,毛书虹经常和建筑设计师打交道。她发现,这类人的DNA和素人非常接近:他们不想要社会上特别浮躁的自我表达方式,同时,他们是专业人士,使用的东西要有品位,要表达他们对事物品质的判断。以这样一个族群为原型,素人设计师开始学习为客人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