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新零售实战宝典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新零售实战宝典

团队:核心竞争力

书籍名:《新零售实战宝典》    作者:商业评论



虽然王丹认为电商之本在于零售,但在他看来,当前决胜电商渠道的关键点已不在零售端,而是在后台。前几年是电商的野蛮生长期,业务逐年呈爆发式增长,后台一直是跟着前台的需求在跑。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已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局面,大家在品牌、企业资源等方面都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拼的是后台的实力,并将逐步转变为后台推动前台的业务发展。不管是哪个渠道,一切运营都要靠团队完成,只有团队稳定,并充满干劲儿,渠道才有健康发展的根基,从这点上说,团队才是电商渠道的核心竞争力。

电商行业的人员流动性普遍很大,但马克华菲的电商团队从2011年的三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近百人,整个队伍一直很稳定。那么,在电商人员普遍浮躁,电商团队又需承担利润率等考核指标的现实面前,他们是如何保持团队稳定,并激发成员的忠诚度和敬业度的?王丹的回答是“70%在于相同的价值观,20%在于激励,10%在于这两年的快速增长”。



首选是价值观,不是能力  马克华菲电商团队招人时,最关注的并不是薪酬成本或技术能力,而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看他的价值观是否跟团队一致。激情、协作、责任心,这是进入马克华菲电商团队的三个“硬”指标。团队中曾有一名员工,研究生毕业,数据分析能力非常强,但他总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很强,听不进他人的任何意见,不愿意协作,也不擅长沟通。他的表现不但影响到工作,也影响到团队的士气,主管找他谈了许多次,也未见其改观,不久前他被王丹劝退了。

敬业来自“擅业”和“乐业”  马克华菲电商团队格外注重岗位与人的匹配度。比如,他们希望商品部招的人能拥有传统线下经验,因为线上和线下的货品规划流程没有太大差别;如果是招运营人员,他们则会要求对方有线上背景,因为线上渠道的运营需要员工懂得互联网特质;而对于部门经理,则要求必须在30岁以上,因为“经理这一级别的人,其实不是看他有多强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沟通协调能力,而这离不开阅历的积淀”。

分销渠道部经理盛振宇2006年加入马克华菲,先后在零售、渠道、商品等多个岗位工作,对线下渠道的运营可谓熟门熟路。2010年年底,马克华菲做了一次大的组织调整(但不涉及电商团队)。公司CEO杨坤田当时告诉管理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期望做出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工作。盛振宇希望给自己一个新的挑战,就提出想去陌生的电商团队。“当时,电商那边正好急需一个懂商品的人,而我在这一块做了多年的相关工作,加上我也有这个意愿,于是公司就让我去负责电商的商品协调和规划。”盛振宇现在已是电商团队的核心管理者。

“线上达人”更需要关爱  电商团队的管理者很容易产生一个误解,以为做电商的人习惯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一个个都很“宅”,不太在意人情冷暖。而事实是这群“线上工作者”更需要来自线下“实打实”的关心。盛振宇说,人们出来工作,要求无非就两个:一个是赚钱,一个是开心。如果公司给的待遇跟其他企业差不多,工作环境又让人开心,员工就会很稳定。

马克华菲电商团队的办公区摆放了许多绿色植物,这是为了减少电脑给员工带来的辐射。在这里,每逢过年过节,员工都会收到各种礼物,比如生日的祝福、情人节的玫瑰花、感恩节的棒棒糖,每年圣诞节还有盛大派对。2014年春节前,电商团队给每位员工的父母购买了一套保暖内衣,并给他们寄去一封CEO杨坤田亲笔书写的感谢信,感谢他们养育了优秀的子女,为公司送来了优秀的人才。



电商团队每月会评比月度之星,通过全民公选,推举出当月在某个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同事,然后将获选者的照片贴到光荣墙上。电商办公区有一块业绩墙,上面是直营团队和分销团队的全年业绩PK。两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月度业绩指标,哪个团队指标完成得更好,就获胜,并获得一笔额外的团队基金。团队成员可以用这笔基金去搞各种活动犒劳自己。


激励“新生代”挑战自我  不过,在设定业绩指标时,团队管理者也会充分考虑年轻员工的心态和特征。王丹说:“60、70后的责任心非常强,不管什么困难他们都能承受,而对于80、90后的孩子,如果你的目标高于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会反弹,不但不接受,还会产生消极思想。如果你给出的目标刚好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他们就愿意去完成,如果你再多关心他们,多支持他们,他们甚至会自发地挑战自己,实现高于目标的业绩。”

在马克华菲,我们听到一个“1亿之约”的故事。2013年“双十一”结束后,电商团队当月8,000万元销售额的任务指标已经完成,但两个部门经理主动提出要争取做到1亿元。他们为什么会给自己加码?立约人之一盛振宇回忆说:“从10号到12号,我们连着两天两夜都在公司。12号下午,我和王总、直营部经理周昊,还有两个主管,一起去仓库查看后端物流情况。当晚从仓库回来的路上,我们在盘算这次活动做了多少销售额。算完之后,我一想,这个月离月底还有十多天,我们已经做了快9,000万了,接下来应该还能再做一些。于是,我信口对周昊说,咱俩这个月冲1亿吧,我觉得好像有戏。周昊想了想问我,你能做多少?我说,我再做个700万,你也再做个300万,加起来就能有1个亿,怎么样?他说回去算一下。第二天一早,我俩碰了一下头,这1个亿就定了。最后,那个月真的就冲过了1个亿。”

盛振宇和周昊的“1亿之约”听上去是“信口”定下的,背后透出的是两位经理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对自己团队的信任。谈起与员工的关系,盛振宇说:“在我们内部,王丹总经理是给我们经理打杂的,我们是给主管打杂的,主管则是给员工打杂的。领导不是给下面的员工施压,而是要为他们服务。”



资源向线下借力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无论在供应链、货品开发、订货、用户管理,还是组织结构方面,王丹的电商团队与公司和线下渠道都有着很多交集与资源共享,这大幅节省了资源和成本。以供应链为例,马克华菲没有为电商渠道单建一条供应链,而是线下线上共用一条供应链,他们有效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时间差,使这条供应链变得更高效。他们将线上货品的订货会和生产下单安排在线下货品之前,所有工厂都是先生产线上的订单,然后再生产线下的订单,这个节奏保证了电商货品的充足性和到仓的时效性。另外,线上和线下还共用一个仓储中心,只是里面有一个2万多平方米的仓库是专属电商的,内部的布局、信息系统以及仓库人员,都是按照电商的方式来配备,并且独立于其他线下仓库。

谈到马克华菲的供应链策略,王丹认为未必求快,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内部情形,毕竟重新打造整个IT系统和物流系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2012年之前,王丹也希望像某些淘品牌所宣称的三个月期货制那样,实现每三个月就有新货上架销售。但是,要做到快并不容易,尤其是基于传统企业做电商,同时线上销售已达到一定规模。

“当盘子做得越来越大时,你做任何事情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时你要打的是阵地战,不是游击战。打阵地战一定要有前期的战略统筹和规划,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有计划都是一步一步往前推的,每一步都需要时间。”王丹用阵地战做比喻,“比如说,马克华菲是一家轻公司,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开发,货品生产都交给外部供应商。代工厂正常的生产周期是4个月,你能把它缩短至1个月吗?不可能。因为代工厂的产能和生产排程并不是专门为你准备的,要缩短你的生产周期,就会打乱所有的排单计划。如果说生产周期不能缩短到1个月,你就必须在4个月前下单,那么4个月前你要下单的货样从哪里来?你又得留足货品开发时间、打样时间、选料时间,这至少得3个月。也就是说,从设计师出图稿,到你拿到货,需要7个月。这就是全部时间了吗?还不是。设计师在动手设计新品之前,还得出国采风,了解新一季的流行趋势,然后再结合你提出的货品需求,开始构思设计。一个流程下来,八九个月就没了。按照这个倒推的话,会发现在传统企业做电商,线上和线下的做法其实是一回事,如果在销售期间能做到一定的快速翻单补货,那就非常不错了。”

※※※

自电商兴起以来,人们一直将它看作一个全新的商业形态,认为在互联网架构中,其定位和业务模式必然也必须有异于传统线下模式,于是在发展电商渠道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贪快求新”、“重技轻人”的心态,以至于忽略了“电商”作为“商”的本质。因此,我们不难看到,现在的电商企业面临的三大问题:首先是运营。能不能从纯电商模式回归到零售本质,关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这是很多电商管理者面临的首要课题。其次是团队。什么是电商的核心竞争力?电商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人。如何能够把一帮始终有斗志、有激情、有能力的人凝聚在一起,而不是一天到晚为招人发愁,这是电商管理者需要研究的另一个课题。最后是资源整合。商品开发、营销、供应链等各个环节如何跟线下各部门打通,保证资源的有效组合和利用最大化,而不是给企业产生新的成本和浪费。

通过对马克华菲电商团队的观察,我们发现他们对这三大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们能够准确定位,并始终将注意力放到团队建设、渠道均衡布局、精细化运营等方面。

有人曾问王丹:“‘双十一’为什么不多囤点货?”王丹回答说:“我们的货都是根据销售计划来确定的,如果销售超出预期,可以通过快单来弥补,如果囤了太多的货,一旦卖不完,怎么办?来年接着卖库存吗?我们的货都是从公司真金白银买来的,卖不掉,就会成为库存,年终一计提,会对利润有很大的影响,而利润会影响奖金的发放,奖金又关系到团队的稳定。同时,如果来年货品中有大量库存,势必会影响新品的开发,新品少又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进而对品牌造成影响。所以,这种不健康的做法,我们坚决不会干。要想企业长久发展下去,健康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会盲目扩张。”



2014年3月16日傍晚,杨坤田在朋友圈又发了一条微信,分享他当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听李善友教授讲课的几张PPT,其中一张演示了人们目前对互联网理解的三个层次:层次一,数字化。将互联网当作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层次二,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改变运营流程,做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层次三,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进行商业模式和价值观的创新。


这三个层次与我们前文提到的电商渠道的三个定位——补充渠道、重要渠道、创新渠道相互印证。对马克华菲而言,电商目前已经超越了补充渠道,成为公司的重要渠道。至于日后它是否会成为创新渠道,还要看马克华菲整个企业能否上升到第三个层次,能否颠覆传统服装行业,出现商业模式和价值观的创新。

在杨坤田分享的最后一张PPT中,有这样四句话:

褚橙——吃的不是橙,是永不放弃。

陈欧——卖的不是搽脸油,是做自己。

黄太吉——吃的不是煎饼,是中国梦。

Roseonly——卖的不是花,是承诺。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句话:马克华菲——穿的不是衣服,是优雅人生。

然而,不管品牌制造商的电商之路未来能走多远,它总要回归到“为商”的本质——把产品卖给个体的人,就像王丹他们,不断摸索了好久,到最后发现自己找到的是早已熟悉的一条路:做好零售,照应好主顾。

如对本文观点有任何评论或补充,  请发信至:editorial@ebusinessreview.cn

关注‘商评小微’(微信号:xmi8607),即刻拥有你的企业家交流圈。



作者简介:  陈赋明,本刊栏目主编。刘雪慰,本刊副主编。邓聂,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案例复盘丨商业模式

*  *  *

用“社区+社群”模式做生鲜电商,是一门可持续的好生意。



虫妈邻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