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新零售实战宝典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新零售实战宝典

互联网+:重新想象

书籍名:《新零售实战宝典》    作者:商业评论



最近,上市公司多伦股份宣布公司拟更名“匹凸匹”,立志向P2P等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领域转型。这一消息引起舆论一片哗然,上交所也向公司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停牌自查。究其原因,还是其“身未动心已远”的转型故事过于荒唐,在一无正式业务、二无人员配备、三无可行性论证,甚至连经营范围变更都尚未获得工商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就开始炒作了。

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并非易事。在本期,我们就要介绍一个传统餐饮公司在“互联网+”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历程。传统中餐很难标准化,还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餐馆一天中能创造价值的时间段只有中午和晚上。在饭点,服务生、洗碗工、厨师忙不过来;过了饭点,资源又都闲置下来,房租和人力成本却要照常支付。另外,中餐讲究口味,人们都爱吃刚出锅带着“锅气”的菜,可餐厅空间是固定的,餐位有限。

金百万餐饮集团位居京城十大餐饮名店,有近40家直营店遍布京城。集团掌门人邓超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突破中餐的局限。

金百万试过搭建网站,吸引顾客注册成为会员订外卖。但邓超发现外卖模式并没有解决商家的核心痛点,它突破了空间限制,但没有突破时间限制,因为叫外卖的时间跟堂食时间基本重叠,若想让堂食和叫外卖的顾客都满意,商家就得增加人手,剩余产能并没释放出来。

金百万又试过做半成品。半成品可以在餐厅售卖,从开门到打烊都可以带来收入,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可后来发现半成品解决了商家痛点,却没有解决顾客的痛点。顾客自己做菜的痛点有三个:采买、加工、烹饪,半成品只解决了采买和加工两个痛点,但没解决烹饪这个关键痛点。在烹饪时,根据食材控制火候、控制放料和起锅时间是大学问,买半成品的人不愿为此花精力。商家费了很大力气教育消费者,可消费者购买半成品的频次极低,黏性不足。

经过各种尝试,金百万又找到一个方案——准成品,这是介于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一个品类,在烹饪环节只要3分钟就能做熟出锅并保持口感。金百万在2014年还推出智能炒锅,可以在3分钟内“一键”自动完成烹饪,并将金百万马甸店重新装修,搞了个“全智能互联网体验餐厅”。这个餐厅出乎意料的成功,一天的营业额就达到10万元人民币。但这个新模式又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快速复制、全面铺开?如何延伸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拓展经营?准成品如何及时配送?在本期的《金百万:有一道好“菜”叫场景》中,大家可以看到金百万的实践。

“互联网+”意味着什么?“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是指连接和应用;“+”后面隐去的部分,是指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现在,就让我们大胆地去尝试吧。



案例复盘丨转型

*  *  *

智能化,场景化,社区O2O……

金百万突破了传统餐饮的困境。



金百万:

有一道好“菜”叫场景


■刘雪慰  刘艳晖  李志宏



你  去过没有服务生跑堂的中餐厅吗?你试过在餐厅自己边炒菜边吃吗?你梦想过自己炒每道菜都只用三分钟,口味却堪比大厨水准吗?你相信在北京城中心高大上餐厅吃一盘分量350克的鱼香肉丝只要13块钱吗?这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如今每天都在金百万“全智能互联网体验餐厅”发生着……

北京,马甸,裕民路,金百万餐厅。华灯初上,食客盈门。在候位区,只见有位顾客拿出手机,对着门口一块3米见方的二维码地砖在扫码;其他几位顾客坐在左侧一溜触摸屏前,或自助点餐,或玩游戏。在他们旁边,几个孩子正在跟送餐机器人小白玩耍。候位区的右侧是一排整齐的冷藏柜,里面摆放着一盒盒预处理好的菜品,店家叫它们“准成品”。

进到就餐区,一个穿苏格兰裙的小伙子前来打招呼,引座,然后将一口炒菜智能锅、几个锅胆和冷藏柜的准成品送到桌前,小伙子不像服务生,倒更像Apple专卖店的顾问。因为顾客事先已用手机终端App完成点单和支付,而且菜也是自己烹饪,所以他们不需要帮顾客点餐、传菜和结账,只在需要的时候,为顾客提供操作咨询和示范就行了。

顾客拆开装有准成品的盒子,将内里的食材和调料包一股脑儿倒进智能锅内,摁两下按钮,三分钟后,热腾腾、香喷喷的菜肴便出锅了,口味丝毫不亚于传统餐馆厨师的手艺。一桌人,你炒一个,我炒一个,包括鱼虾肉在内的五道菜全好了,花费不过一百块钱出头。

这种全智能互联网用餐体验不只限于正餐时分的金百万餐厅,还延伸到其他场景……

场景一:国贸某写字楼。中午时分,又到了为午饭挠头的时候。自己带饭?不会做,热饭也不方便。出去吃?等电梯要排队,餐馆要排队,而且写字楼周边餐饮的价格真心贵。叫外卖?得等45分钟到一个小时不说,食品卫生也着实让人担忧。不过,有家公司的员工好像没有这些焦虑,到了12点,他们在茶水间门口排队,片刻,各自端着“小炒肉”、“云南山珍”……悠哉游哉地吃上了。原来茶水间里有两口智能锅早早开始了工作,在衣着整洁的金百万送餐员的操作下,也就几十分钟,30多份菜肴新鲜出炉。明厨现做,干净卫生,荤素随意搭配,米饭管够,一套只要12元,这令房贷压力山大的白领们大呼:“给力!贴心!”

场景二:望京某小区。晚8点钟,累了一天刚回到家的80后小夫妻还没缓过劲儿来,门铃响了,快递小哥送来几盒金百万准成品,这是女主人在路上用手机App订的。他们拿出智能锅,这是上次去金百万餐厅吃饭交了1,880块钱押金拎回来的,  只要消费金百万准成品满1,880元,锅就白送给他们了。小夫妻娴熟地把食材倒入锅中,盖上锅盖。6分钟,色、香、味俱全的两个菜完工,家中立刻有了烟火气和人气。不会做饭的小夫妻,在家中吃到了“口味不打折”的热菜,也体验到了“下厨”的乐趣。

在以上场景中,从表面上看主角儿是一口智能锅,主要情节似乎就是产品创新,而实际上隐藏在背后的是一场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的革命。用金百万餐饮集团董事长邓超的话说,中式正餐、中式快餐、餐饮外卖平台,甚至顾客就餐习惯都可能就此被颠覆。



中餐困局


位居京城十大餐饮名店的金百万餐饮集团,2014年在中国高成长连锁五十强中整体排名第二,居餐饮行业排名之首。集团掌门人邓超最初是跟朋友一道做电器生意的,只有一家53平米的小门脸,后来改行做餐饮,一做就是23年,到现在已有50多家门店(包括直营和加盟)遍布京城。



观点概要


以卖烤鸭出名的京城百姓餐厅金百万搞起了“全智能互联网体验餐厅”,还去写字楼为白领做工作餐,人气火爆。引爆点基于两样产品:事先预处理到位的“准成品”和一键操作、三分钟即熟的智能锅。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中餐标准化以及空间和时间受限的困境。

如何快速复制?如何为拥有智能锅的顾客及时配送准成品?金百万基于会员数据分析,精准洞察到消费者的消费场景,它决定利用场景化的社区O2O,来连接线上线下的消费行为,为顾客实时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金百万规划了许多offline的场景:通过金百万直营店或加盟店转身“社区食堂”;通过百姓自家厨房和社区小商超,服务于在家吃饭的百姓;通过办公室就餐区和办公楼附近的餐厅或小商超,提供工作餐服务……

在布局社区方面,金百万得天独厚,因为它的店大多开在居民集中的区域,这为它做社区O2O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使得它比其他商家更容易抓住O2O的“最后一公里”。



“餐饮被称为‘百业之王’,可这是个勤行累行,实在是太难了。”  邓超说。做餐饮的人有句话:“生菜做成熟菜,五毛变成一块。”  意思是厨师把原材料做熟了,加价卖给顾客,餐馆挣个差价。可如果刨去高额税赋、房租、原材料及人工等成本,这个“差价”就所剩无几了,它可以让商家生存,但很难让商家赚取足够的利润来谋发展。做餐饮不易,做中餐餐饮难上加难。中国是个餐饮大国,但并不是餐饮强国,行业集中度非常低,有无数小餐馆,却至今也没一家像麦当劳那样一统天下的企业。在邓超看来,是中餐餐饮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特征制约了行业发展。

首先,中餐传统餐食难以标准化。  不能标准化,就不能工业化,不能工业化,餐饮企业也就无法规模化经营。比如,同样是鱼香肉丝,不同餐馆、不同门店、不同厨师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致。即便是同一家店同一位厨师在同一时间段,用相同食材和配料,先后炒两盘鱼香肉丝,味道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中餐讲究火候、入料时机,翻炒时间、力度、频次,甚至厨师的情绪稍有不同,都会给口味带来不一样的变化,而这正是中餐口味的玄妙所在。目前,中餐餐饮业也有一些工业化解决方案,比如普通的中央厨房,它的确固化了某些工艺,但也破坏了原菜品的风味。因为解决不了口味口感问题,中餐标准化迟迟难以实现。



其次,中餐餐饮受限于时间和空间。  中餐馆一天中能够创造价值的时间段只有中午和晚上两个“饭点”,也就是说24小时中只有3小时能创造价值。在这3小时内,点菜、做菜、上菜、结账要集中完成,这种销售、制造、服务一体化的模式造成了资源使用不均衡,服务生、传菜生、洗碗工、厨师忙得团团转,很容易导致管理扭曲,顾客满意度也面临挑战。而过了饭点,资源又都闲置下来,房租和人力成本却要照常支付。


那么空间呢?因为中餐讲究口味,人们都爱吃刚出锅的带着“锅汽”的菜,因此堂食通常是中餐顾客不二的选择。可是餐厅空间是固定的,餐位又有限,仅靠翻台无法突破。

如何解决中餐标准化问题?如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如何充分利用资源,释放产能?如何不提高价格又能多挣钱?邓超整天都在琢磨这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