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新零售实战宝典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新零售实战宝典

尚品秘诀:被消费者逼着创新

书籍名:《新零售实战宝典》    作者:商业评论



据李连柱介绍,自成立起,尚品宅配的业绩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均在50%以上)。2012年,尚品宅配的销售额达到了10亿元。

2009年以来,尚品宅配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引发了学习潮。作为C2B模式的先行者,很多人都想了解,这个诱人的模式在尚品宅配是如何落地的?李连柱则笑称:“它一开始就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在他看来,因为抓住了消费者需求,从诞生到扩张,尚品宅配的发展历程很自然。“最初,我们也很纠结,不知道该如何介绍自己,在2011年获得阿里巴巴颁发的全球‘十佳网商’奖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自己可以被总结为C2B模式。”

最初,圆方软件的客户是装修企业,之所以开发三维效果的设计软件,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消费者需要“先看效果再装修”。后来,有家具企业买他们的装修软件,圆方又进入家具行业,还是坚持应该“看着效果买家具”。



生产100个不同柜子的成本,为什么和生产100个相同柜子的没有区别,甚至更低


大规模生产可以用规模经济(小品种,大批量)换取成本优势。那么,对个性化产品进行大规模定制,如何破解成本难题?尚品宅配用实践给出了答案,目前,它可以做到“生产100个不同柜子的成本,和生产100个相同柜子的没有区别,甚至更低”。以下我们从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直接成本


材料利用率

原材料是标准的大板,通过对裁切进行优化,100个不同柜子的材料利用率可能更高。目前,尚品宅配的材料利用率是91%〜93%,而对于传统家具企业,85%就是一个不错的水平了。

人工成本

即使使用同样的数控设备,如果设备不能自动识别并执行生产指令,就需要能看懂图纸并输入程序的技术工人。而由于可以“让机器指挥人”,尚品宅配只需要普通工人就够了。技术工人的工资通常是普通工人的2〜3倍。



间接成本


时间成本

通过信息化改造,尚品宅配的每个部件都可以形成“流水”,例如,在开料后马上打孔,在生产完后,马上送到仓库。而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则会形成“断点”——需要所有部件都经历同一道工序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尚品宅配反而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库存成本

尚品宅配的成品是零库存,仅有少量五金配件(部分需要进口)和原材料库存。因为原材料供应商就在工厂附近,目前可以做到当天下午下单,第二天下午送到,而且部分材料可以直接运往车间用于生产。而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工厂需要准备较多的原材料,占用更多仓储空间。

资金成本

库存会占用资金,不利于资金周转,此外,还会有跌价风险。因此,尚品宅配的资金成本更小。

(返回原文阅读)



之所以成立尚品宅配,也是因为感受到了定制的需求:在给装修企业提供服务时,他们发现装修实际上就是定制。后来服务家具企业,又发现,橱柜是需要定制的——对于其他空间,买成品家具可以解决,但厨房很难。而橱柜用的是板材,这为大规模定制提供了可操作性。在当时,圆方软件已经在家具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从设计的角度,有着绝对的自信:“板式家具厂的设计软件,无论是办公的,还是民用的,国内70%到80%都是我的用户。”因此,从设计软件提供者到家具提供者,李连柱和他的团队并不觉得是跨界。

最初,家具定制企业只生产单品。而尚品宅配选择把橱柜和衣柜整合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发现消费者购买橱柜和衣柜基本上是在同一时期。成立一段时间后,尚品宅配发现,橱柜和衣柜已经是红海市场,拼规模、拼实力,自己很可能不是品牌企业的对手。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新基点,而且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于是,便在2006年首次提出了全屋家具定制的概念。

在前端,通过和消费者互动并确定设计方案,尚品宅配挖掘并表达了消费者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又给后端(以生产为代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果不能生产出来,并在成本上具备竞争力,再多的订单都是零。梳理尚品宅配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这家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在消费者的驱动下,“被迫”在商业链条上,逐步进行了倒逼式的创新。李连柱也表示:“我们自身发展是这样,顾客先认可我,把家具给我做,自己再想办法怎么把它做出来。我们是按照顾客的需求出发,而不是我有什么产品想卖给你。思维方式不太一样。”

商业模式的实质就是获取客户,并黏住客户。李连柱很赞同这个观点。尚品宅配已经服务了很多客户,如何让他们变成终身客户,而不是一次性的?据付建平介绍,尚品宅配正在做一些超前的研发。例如,客户刚结婚时买了一套房,家具可以做得很艳丽。但有了小孩后,不想那么艳丽了,另外,家具的使用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怎么办?如果把家具都扔掉,就是巨大的浪费。尚品宅配的设想是,他们可以做二次服务,把颜色和组合重新调整一下,只要花少量的钱,就可以有一个全新的家。这就要求家具经得起拆卸(通常,板式家具最多能拆两次),因此,在连接结构、五金配件、更换颜色等方面,尚品宅配正在努力进行创新。

和宜家家居(IKEA)相比,尚品宅配是名副其实的“小弟”。根据宜家公布的数字,2012财年全球销售额为270亿欧元,是尚品宅配的两百多倍。但对未来,尚品人却充满信心。“我们是新模式,就像火车刚刚发明时,也许它跑得还没有马车快,也许它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它拥有无限的潜能。”李连柱说。

关注“商评小微”(微信号:xmi8607),即刻拥有你的企业家交流圈。



作者简介:  江涛,本刊高级编辑。

*编者注:元模型是模型的模型,定义概念并提供用于创建模型的  构建元素。



案例直播间丨新零售

*  *  *

派登洋服曾为众多国际品牌代工,

如今它正在向智能制造转型……



派登洋服:

智能制造还缺什么


■陈赋明



案例故事一


定制软件不给力,版型数据无处觅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智能制造的故事。你可能纳闷,不是新零售么,咋讲智能制造了?是的,我们“迈向新零售”案例课的主题是围绕新零售,可你觉得新零售就只是零售的事吗?没有产品,新零售卖什么?有智能制造,新零售是不是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所以说,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未来新的商业价值链。

那么,我要讲的这个智能制造故事的主角是谁呢?他们就是陈乐春和他创立的派登洋服。

从定制店到代工厂再到智能制造

陈乐春不是一开始就做智能制造的。他没有任何理工科背景,在中国美院学设计出身,90年代初下海开起了西服定制店。10多年时间,在全国开了40多家连锁店,在国内男装高级定制市场排第一。

要不是2003年在杭州买了一块地,建了几万平方米的厂房,陈乐春现在可能已经有上百家定制店了。既然有了厂房,总不能空着吧。陈乐春想到了做代工。于是,他跟一家英国代工商合作,为国外品牌生产男装。就这样,他从定制零售业进入了服装加工业。代工的国际品牌最多时有40多个,工人数达到1千多人,一年生产33万套西服、20万件配套产品。

做代工后,陈乐春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工厂。没有他来打理,定制店生意很快下滑,现在只剩下2家直营店和20家加盟店。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家都清楚,外贸代工这条路并不好走,它是个“被剥削”的活儿。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贸形势急剧恶化,代工利润越来越薄。一开始,陈乐春做一套西服还能挣个20块左右,到最后,只剩五六块了,连1美金都不到。

眼看着要养不活整个厂子了,陈乐春开始思考新的出路。

他给派登选了两条路。一条是做电子商务,卖成衣。当时电子商务正火热,陈乐春也想试一试。2010年,雅库男装官网上线。雅库是派登专门建立的成衣品牌。第二年,天猫旗舰店开张。

另一条路是做智能制造。陈乐春坚信,装备和技术的升级一定是未来的方向。服装厂要升级,方向就是智能柔性制造,满足个性化需求。恰好当时一个做西服定制生意的美国客户找到陈乐春,想让他做西服定制,又有一家美国公司开发了一套量身定制软件,问他想不想试试。就这样,陈乐春买了一套软件,并在2010年花重金从国外请了一位版师和一位工程师,开始建设定制软件所需的西服版型数据库,同时对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

工厂改造和版型数据库建设前后花了3年时间,之后陈乐春又用3年拿实际的海外订单对整个定制系统进行了测试。如今,派登智能工厂有员工200人,一年生产10多万套西服、衬衫和裤子,最大产能可达50万套。西服定制7天做完,再用5天送到全球客户手中。相比之前的代工,定制加工费每套在500元以上,毛利率能达到50%~60%。

到这里,你可能要问,智能化改造这个过程难吗?派登是怎么完成智能化改造的?别着急,我们接着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