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新零售实战宝典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新零售实战宝典

个体角色:告别“螺丝钉”

书籍名:《新零售实战宝典》    作者:商业评论



抨击“公司”这种组织方式的管理制度,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扮演螺丝钉一样的固定角色,这样的情形已经存在一个多世纪了。但同时,人人又都离不开“公司”这种组织,很多时候也只能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那么,在云商业的环境下,个体的工作与生活能否得到根本性的改进?这种变化对于所谓的“管理”又意味着什么?



在云商业时代,个体在角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人人都是专家”将成为普遍化的现实。数据(原始、未加工)、信息(加工后的数据)、知识(结构化的信息)、智慧(基于知识的能力),是同一序列上的四个进阶。此处,我们借用彼得·德鲁克先生经常提及的知识工作者的概念,来概称与数据、信息等相关的工作人群。德鲁克曾预测,知识工作者将很快成为发达国家中最大的族群。事实正是如此。仅从企业内部与信息工作相关的员工比例来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IT应用,首先让后端财务人员等的工作方式发生了转变,80年代的PC普及,几乎让所有的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革命,到今天的IT消费化浪潮——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可以预期的云计算对IT民主化的极大推进,企业里最后那个工作尚未IT化的员工群体,其工作方式也必将发生根本转变。至此,所有部门和员工工作的IT化、信息化、知识化,将基本完成。这又意味着全社会知识型工作人群比例的极大提升。

人人都是知识工作者,人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将让个体的工作与生活更加柔性化。一方面,个体的潜能将得到极大释放,每个人的特长都可以方便地在市场上“兑现”,而不一定要全职加入某一组织,承受“被组织、被管理”的代价,才能实现个人能力与市场的交换。比如,在淘宝的数据市场(shuju.taobao),已生长出一些基于淘宝数据的微报告——这些报告的售价少则免费或5元,多则几千元。此处也许将诞生这样一幅令人心仪的图景——既然经验和知识不均匀地分布在每个人身上,那么未来在数据驱动的云商业环境中,只有每个人的经验、知识与数据的结合,才能让数据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诸如此类的长尾生意也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工业时代那种工作、生活、学习割裂,个体无法柔性安排工作与生活的状态也将得到很大改变,类似于工作、生活、学习一体化的SOHO式工作、弹性工作等新形态将更为普遍。

人的柔性化将给企业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比如,在目前的企业会计体系下,员工费用一直作为成本支出而被核算。但在数据驱动的云商业体系下,知识型员工更应该被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我们能想象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彻底修正吗?果真如此,这对于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转,都将是一个巨大冲击。此外,人的柔性化也将重新定义所谓的“管理”——更准确地说,“管理”本身也许将不再存在了。正如明茨伯格所言:“任何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从制造陶罐到把人类送上月球,都有两项互相对立的基本要求:将劳动分解成各种可执行的任务和协调这些任务完成预定的活动。”所谓“管理”的存在,其价值支撑就在于协调、监督。但在今天这种大规模协作、开放社区、人人都是专家的环境下,“管理”的价值支撑又将去哪里找寻呢?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但新的挑战将是,如何让有能力的知识型员工有机协同?或者,如何去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如何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它的确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真实、更为迫切了!



巨变的底层:中轴法则的转移


商业运作逻辑与商业基本形态的巨变,其背后的、底层的中轴法则是什么?

工业时代基本上是一个关于个体和分工、命令和控制的故事;信息时代则是一个关于群体和协作、自发和协同的故事。



在整体上认知云商业的逻辑、形态、格局等一系列的巨变,生态与分工是两个基本的视角。在生态视角下,云商业在整体上意味着从机械系统向生态系统的转移,以及商业生态丰度的极大提升。而在经济学视角下,则意味着分工的高度深化与大规模协作。这两个视角,为我们认知云商业运作底层中轴法则的转移,提供了观察的切入点:它们涉及新世界图景、新思维方式与新语言体系,也涉及那些有形或无形地统摄着我们工作与生活的基本法则。



从机械系统到生态系统


工业时代的商业运作,在现实和理念上,都遵循着类似于机械系统的一些法则,而云商业的发育,则正在全方位地体现出生态系统的一些基本属性和法则——这是一个物种大爆发、自组织状态深化、生态丰度大幅提升的新地质年代,其特点包括:

其一,多元物种共生。云商业生态系统的各物种之间,演化出了复杂多样的共生关系。比如,在淘宝网形形色色的店铺中,不乏“出售自己的时间”、“卖蚊子”等个性化的商店,提供各种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商也大量涌现出来,如工具类软件、网店托管、信息系统、数据研究、质检、营销、摄影模特、咨询培训、供应链、财务、法务等。

其二,自发涌现而不是人为构造。基于淘宝网上各类商业创新的自发涌现,我们自己也常常有一种感觉:面对整体上相对模糊的演化格局,人为地去设定清晰、完整的发展图景,或人为地去构造一个严密可控的管理体系,已经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了。

其三,分布式而非集中化,自组织而非被组织。就决策来看,在云商业的生态圈里,没有一个物种的大脑,能够聪明到可以了解所有的事实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实际上,所有的角色都在独立决策,这种分散化决策的局面也并没有导致无序。维基百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每一位业余编辑的编辑质量也许存在不足之处(局部无序),但这一点最终将由于更多业余编辑的参与而得到改变(整体有序)。



今天的人们需要重新适应分布式的格局:平等参与、自主决策、无中心、自组织……就组织的演化来看,公司是什么,组织管理原则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的答案并不只存在于管理者的选择和摸索,它也受限于我们自己的想象力和认知范式。18世纪的牛顿学说一度支配着人们对组织的认知,长期以来组织都被想象成齿轮咬合、有序运转的机器,但在今天的生态视角下,“生命”而不是“机器”,正在成为“组织”的基本隐喻。数据的流动和流程的融化,让组织变得更加灵动多变。自组织、自管理……这些概念也将越来越多地与组织联系起来。



“有尊严地放手吧!”《失控》一书不无晦涩。但这样一本约20年前出版的书,却在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得到了出人意料的热烈响应。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这本书给了互联网从业者一种模糊的暗示:不必困惑于互联网带来的复杂格局,自然界的很多生态系统同样没有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凭借众愚成智的大规模协作,同样可以实现秩序。

《失控》的理念并不孤单。在日本有阿米巴理念的呼应,在美国也有全食超市等的现实案例。在中国,为将企业建成网络组织,以满足互联网时代个性化的需求,海尔的做法是把8万多名员工转变为自动自发的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并使每一个经营体就像一家自主经营的公司,让每个人变成自己的CEO。淘宝网对于600多万卖家的管理与服务,同样体现了自组织的特性。淘宝主动支持卖家之间的自组织,使之有了长足的发育。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卖家就开始自发形成商盟。到2011年,各地已经形成形式多样的地域、行业或主题性(如原创品牌或皇冠俱乐部等)商盟,数量达到了约千家左右。此处发生的事情,正是类似生命能动过程的自组织而不是被组织。

其四,共享平台与多元应用的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意味着两个方面:共生的各物种之间不是主从关系;它们也不是一起进化,总有一些物种可能因自身情况或环境变化而被淘汰。此外,随着共享平台的持续发展,平台治理的问题也将越来越突显出来。我们认为,一个平衡的、生态化的、柔性化的治理生态系统值得期待。



从分工合作到合作分工


一般而言,分工的深化同时也意味着交易成本(包括协作成本)的上升。但信息技术的突破,特别是云商业的出现,则有可能在多个层次上破解工业时代“分工深化”与“交易成本上升”之间的相互锁定,进而提供一套新高度上的分工与协作体系,这将大大突破工业经济时代的可能性边界,极大地扩展社会经济的新边疆。

根据我们的观察,云模式下的分工和协作将表现出如下特点:

其一,新的分工体系将变得更为精细化。在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下,基于对大数据的分享和交换,特色生意将越来越多,只要有人买就会有人卖;职业种类也将不断分化,三百六十行已经远远不能概括其丰富性了。在此,商业发展史就是一个商业长尾不断延伸的历史,是交易者不断海量涌现的历史,也是一个生意门类和职业种类越来越丰富的历史。

其二,协作将走向大规模、实时化、社会化。随着邮件列表、讨论组、博客、微博、维基、社交网络等社会化媒体工具不断走向成熟和普及,无论是Linux、维基百科、快速聚散的闪客,还是围绕国外电视剧自发组织起来的字幕组,大规模协作将越来越普遍。

其三,“分工/协作”的经济学语境与工业时代已经截然不同。正如段永朝先生在与我们交流时所提出的,工业时代的分工/协作是一种基于分工的协作,而信息时代的分工/协作则是协作前提下的分工。打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从极端意义上讲,只要有意愿和能力,每个人都将近乎好莱坞的演员,可以随时去不同剧组出演不同的角色。相反,一位演员终生只在一个剧组里出演一个角色,那才是无法想象的!

其四,经济角色的含义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消费者正在转变为产消合一者,企业组织正在转变为开放社区,员工正在转变为知识化的专业人士,这都是基本经济角色的重大转变。

这种分工全面深化的原因可能是:

•  市场范围:大市场才会有大分工,互联网和云计算支撑起了一个广度与深度达到了历史新高峰的全球大市场。

•  交易费用:一方面是互联网和云计算正在大幅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海量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正在创造出新的专业化价值。

•  交易技术:淘宝、支付宝等交易系统与交易机制,都可以被视为广义上的交易技术,正是这种可以同时服务数亿消费者、低成本地开展远程交易(小到一分钱也可以远程支付)、高度发达的交易系统,才能支撑起高度复杂的分工。

•  资产专用性:与工业时代企业的资产专用性不同,云平台以“平台共享”的方式,在云计算中心的“初始固定投入”与App、垂直应用、增值业务等“边际投入”之间,进行了一种超出企业资产专用性边界的社会化分工。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工业时代基本上是一个关于个体和分工、命令和控制的故事;信息时代则是一个关于群体和协作、自发和协同的故事。

※※※

从1912年到2012年,是工业时代走向成熟与信息时代加速展开的百年切换。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文明大变革的时代,你我都是这幕大剧的前排观众。当前,尽管云计算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以及云商业的运作逻辑,还只是非常不均匀地、总体上也还是相对稀薄地分布在一些创新实践中,但新的商业时代——云商业的时代确然正在到来。

云计算中心作为新商业基础设施正在扩散,私有数据中心则正在被一点点拆除;一向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数据,其社会文化形象正在变得酷味十足;基于云的新产业、云+端的新商业体系已经开始发育;云商业的运作逻辑正在被讨论、发现、确认,并将被逐步认同为新的商业常识;云时代里的明星企业与这个时代新的“亿万富翁”们正在登上属于他们的舞台;“新技术-新商业-新社会”三套系统之间的连接也越来越平滑,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都开始主动学习和接受关于云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文化,以及网络科学、生态科学的新语言体系、新思维方式、新世界图景,努力去理解时代变迁的方向并在新空间中追逐着新的机会。

未来的二三十年,随着云计算不断被“安装”到商业系统的整体运作之中,越来越多的数据与商业流程将渐次向云端迁移,实现“云化”。云计算驱动(大)数据,(大)数据的共享/交换驱动商业流程实现灵活动态的网状协同,这一运作逻辑也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主流化,并最终一点一点地替代工业时代线性控制的商业运作逻辑。

由福特流水线所代表的线性流水的控制逻辑,及其内含的标准化、同步化、大规模、集中化、集权化等法则,统治了工业时代商业体系的运转,也统摄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苦恼与欢乐。而随着云商业逻辑的持续演绎与扩散,整个商业世界也将产生如地壳再造般的巨变。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两百多万年,大量新物种在地球上蔚为壮观地突然爆发,生命进化实现了一次巨大的跃迁。云商业时代也将是商业史上的寒武纪。随着云商业逻辑的生长、演化、扩散,大量全新的商业物种将在这次剧烈的生态涨落中得以创生。而那些成功驾驭这一运作逻辑的物种,则将在机会空间的大转换中收割到这次“技术-商业生态系统”历史性跃迁的全部潜力。

一切都在快速演化,一切也已经在快速切换!是行动的时候了!

(余力女士参与讨论和修改,在此特别致谢。)

关注“商评小微”(微信号:xmi8607),即刻拥有你的企业家交流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商业评论精选”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  曾鸣,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宋斐,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本文首发于本刊2012年9月号。


焦点

*  *  *

C2B模式是对工业时代B2C模式的彻底颠覆。

它的出现,

不是转瞬即逝的浪花,

而是塑造全球商业气候的巨型洋流。



C2B

互联网时代的

新商业模式


■曾鸣  宋斐



在  影响未来商业格局的各种力量中,互联网无疑是最具活力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互联网给管理者带来的并不只是兴奋,还有迷茫与纷乱。在长尾、众包、维基、轻公司、湿营销、免费经济等一轮轮新理念的轰炸中,到底我们该听谁的?这些缤纷复杂的新理念背后,是否有一个贯穿其中的大趋势?

在我们看来,十多年来新理念、新模式、新公司的大爆发,事实上都在从不同角度探索一个已经被讨论了几十年的话题:信息时代的商业模式、组织管理模式是什么?

基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实践及五年来的广泛调研,我们发现,如果说信息时代的组织模式变革尚处于起步阶段,那么信息时代商业模式的未来形貌,则已经初具雏形了。以上种种探索,就是对最终答案的快速接近:工业时代以厂商为中心的B2C模式,正在逐步被信息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所取代!

所有管理者都必须警醒的是:在现代工商业发展史上,C2B模式的大量浮现,是一个从未有过的事件。它不是转瞬即逝的浪花,而是塑造全球商业气候的巨型洋流。能否把握这一大趋势,将决定谁是未来的商界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