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个小时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个小时

用全新观点审视你的个人特质

书籍名:《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个小时》    作者:高杉尚伊



我使用“多面向发展的文艺复兴人”(The  Renaissance  Soul)一词,是受到了历史悠久的“文艺复兴理想人类”这一概念的启发。14世纪早期到16世纪晚期的欧洲兴起了一股强调人类个性及自我价值的观念。在这之前的中世纪,主流哲学认为,个人存在的最高目的是为自己永恒的灵魂祈祷,确保死后还有生命,并接受尘世的宿命。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不再这样认为。文艺复兴时期对于个人潜力的迷恋,激发出一股志在探究与实验的精神。这时期的闪耀人物勇闯未知之境,尝试新形态的政府组织方式,针对植物、动物和自然元素进行科学研究,发明火枪与印刷术等新科技,艺术上的成就也达到了令人目眩神迷的高度。

文艺复兴时代要求世人成为一种能贴近时代精神的新人类。这个新理想缘于意大利建筑师暨艺术理论家亚伯提(Leon  Battista  Alberti,  1404-1472)的著作,他大胆宣称“只要有心,人皆全能”。亚伯提称这类多才多艺的人为“Uomo  Universale”,意即“全能之人”,但这个词在史籍中被称为“文艺复兴人”。说文艺复兴人“多才多艺,面面俱到”是低估了他们。文艺复兴人需要发展出自己对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解(这项要求对大部分的现代人来说是一大难事),同时又要在体能、艺术追求和儒雅的交谈之道等方面有所成就。

有些多面向发展的文艺复兴人(不论男女),确实体现了亚伯提所主张的“全能”。大部分人会先想到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不错,达·芬奇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辉煌壁画《最后的晚餐》,他也研读了地理、水力学、音乐、雕塑和植物学。他还建造运河,并设计脚踏车、乐器、尖端武器与战斗器械。此外,他对人体解剖学的理解程度让人惊讶。

另一个绝佳例子是伊莎贝拉·德斯特女侯爵(Isabella  d'Este,  1474-1539)。这个文艺复兴人在丈夫死后继位为意大利孟杜瓦领主,展现出了杰出的政治天分。她还成立了一所青年女子学院,拥有令人惊叹的艺术收藏,能弹奏鲁特琴,会说希腊语和拉丁语。她写过将近两千封讨论政治与战争的信件,从内容来看简直可以称呼她为历史学家了,而这是她那个时代的女人只能向往却无从拥有的头衔。

还有英国政治家托马斯·莫尔爵士(Sir  Thomas  More,  1478-1535)。他在宗教的召唤与政治生涯之间挣扎,而他做了现今我们这种人很自然也会做的事:他先做其中一项,再做另一项。他先在修道院隐遁了几年,然后现身,成为杰出的公仆。他担任伦敦的代理执行官,照顾穷人,协助解决羊毛交易争端,并在1517年发生于伦敦、因抗议外国人而引起的暴动事件中担任斡旋要角,平息了民众的怒火。另外,他出版了几本重要的翻译作品以及他的传世名著《乌托邦》(Utopia)。最后,莫尔由于反对亨利八世担任英格兰教会领袖而遭到砍头处死。他去世四年后,又扮演了一个新角色,在1935年由当时的教皇庇护十一世(Pope  Pius  XI)册封为圣徒。

虽然我们不是出生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但能成为一个多面向发展的文艺复兴人。我最喜爱的个中典范,事实上是来自美国殖民地时代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他是画家、发明家、作家、外交家,并且融合了文艺复兴人的无穷好奇心与脚踏实地、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美国精神。本书将经常提到他。



现代的文艺复兴灵魂


我十年前开始从事生涯规划及事业发展规划的咨询训练工作,那时我还不太了解富兰克林或达·芬奇这类高举文艺复兴理想的人。我会走入这一行,要追溯到当初我经营家庭旅馆,并以此为契机制订了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家庭旅馆老板培训计划。为期一星期的课程结束后,我总会和前来上课的人员聊起为什么他们对家庭旅馆事业感兴趣。听过一个又一个前来实习的人说出心声,我觉得错愕。为数众多的人并不是认真看待家庭旅馆经营,而是把这事儿视为一个可以让他们逃避现实的梦:有人梦想着在最喜爱的度假景点开家小餐厅,有人想在城里某个奇巧的街角开家书店。我与他们谈论他们到底想逃避什么,他们的人生发生了什么事。我发现自己善于聆听,而且很能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足以引发富有创意的对策。我开始梦想能从事生涯规划的辅导事业。1992年我结束了家庭旅馆事业,开始研究这个咨询顾问的新领域,而后挂牌正式开展咨询工作。

我的客户来自美国社会的各行各业:医生、律师、建筑师、作家、餐厅老板、治疗师、艺术工作者、针灸师、企业老板。其中有人只靠发送报纸的收入来糊口,有人则不论上班与否都能在每年元旦收到信托基金寄来的一笔金额可观的支票。但其中不少客户似乎都很难做出抉择,无论是要选择事业方向,或是在本职工作之外选择参加什么活动,他们都觉得困难。他们的问题感觉上比“我应该如何糊口”还要严重,而近乎是哲学问题甚至是关于存在的难题。“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他们的语气中充满挫折感,“为什么我无法下定决心?要是我办得到,我的人生会轻松得多!”

这些哀叹在我听来非常耳熟,因为这些年来我也经常如此自问。我担心,我这样任性追求种种兴趣,将无法累积成果、没有能力养家。虽然我努力投入了一系列非常有趣但彼此之间毫无关联的事业,并因此赚得不菲收入,但我的这些担心不曾消失。我曾经甚至为了不想向不懂我的朋友解释为什么我又做了一次事业大转弯,竟然装病不赴约!因此,在我展开咨询顾问事业之后,当客户对我说话时,我会仔细聆听并提出问题。我渐渐从他们的说法中听出模式:他们追求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但身边亲友劝诫他们“选定一项,专心去做”,这给他们带来了压力。他们自己遇到的经济压力也让他们充满了挫折感。随着越来越多地听出这类模式,我所做的评估也就变得更大胆了。

“介不介意我做个推测?”我会问客户,“我来描述几项人格特质,然后你告诉我,这些描述像不像你。”我会说对方可以同时对好几件事感兴趣,然后会害怕自己一辈子困在同样的事业或活动中,而且有时候在挑战并完成了一项新任务之后会感到无聊。

“我就是这样!”客户通常会惊呼,“你怎么说得这么准?”我进一步描述这些人格特质,并且说明有多少人也有同样的特质。这时,坐在我对面的客户的神情就会放松下来,有人甚至因为太过兴奋而差点掉下椅子。我的说法显然触到了某些客户内心深处。他们很高兴地发现自己并非异类,世上还有其他很棒的人也和他们一样拥有这类人格特质,而那些人的丰富生命可以照亮自己的独特道路。

然后,我开始把这些人和我自己称为“多面向发展的文艺复兴人”。这个新名词帮助了像我在前面所提到的马尔西、克雷格和吉姆这类人,从正面角度重新界定他们的人格特质。凡是长久以来被贴上“半吊子”或“怪胎”,甚至“没出息”标签的人,不妨回顾文艺复兴时代的氛围,在那个时代,追求多种兴趣的人是备受推崇的。

这个概念扩散得很快,我感到惊讶,也觉得兴奋。新客户会对我说:“我同事向我提过你。她说她儿子就是这种人,而我可能也是。她还说你可以帮助我们这样的人进步。”有些客户一听到朋友提起“多面向发展”的概念就大受吸引,对我说:“我终于找到一个词来描述我的感受了。”有些父母亲打电话找我,希望为他们的孩子买我课程的优惠券。我很享受这份工作,很喜欢协助这些拥有多面向发展能力的人离开低薪的工作,离开对多样事物都拥有热情却虎头蛇尾的模式,或者离开他们已觉得无聊的事业。不久我便创办了工作室,并开设了课程。我先是在麻州大学开课,很快便收到各种邀约,希望我向他们的公司或组织成员讲述什么是多面向发展的人才。来听我讲课的对象各式各样,既有波士顿成人教育中心的组员,也有悉达瑜伽基金会(SYDA  Foundation)国际总部的生命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