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个小时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个小时

第11章 实践兴趣焦点不可避免的四大障碍

书籍名:《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个小时》    作者:高杉尚伊



我已经准备了兴趣焦点笔记本,也拨出了兴趣焦点时段——我超爱做这些准备工作!但我还应该思考哪些事呢?我想,预先得到警告也算准备活动的一部分吧。我不想失去这股新生的动力。

——杰森,23岁

大自然不喜欢直线,多面向发展人才也不喜欢直线。在付诸行动之前,你要先设想,如果道路急转弯,事情未能照你的预期发展,你该怎么办?孔子说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意思是说,只要你不停止脚步,就不担心前进缓慢。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先认出哪些事物可能是路障,免得中途遇上障碍,被弹出了路外。

当你在实行兴趣焦点的时候,遇到麻烦,觉得横遭阻碍,动弹不得,你可以怎么做?你可以回想曾经有哪些方法对你管用,然后把这些方法拿出来运用。譬如我的一名客户知道,他在上班写提案不顺利的时候,只要离开办公室,用冷水洗脸,再重新聚焦,就行了。于是,当他在家里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为自宅扩建的部分设计各种细节遇到了瓶颈时,他决定用同样方法来解决。他带着微笑说:“我一想到‘不行!不行!不行’法则就去拿毛巾洗脸。”另一名客户从经验得知,如有必要她可以依靠朋友解决问题。因此,当她得为自己的首次艺术展找到合适装扮时,她便再次用这方法,向朋友借穿较优雅的服装。另一名客户把写回忆录当作兴趣焦点,他在安装新打印机时不得要领,于是干脆坐进一张舒适的椅子里,聆听祥和的音乐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去研究操作手册。

人各有异,要紧的是你要知道哪些方式对你管用,把它们列出来。这些方法无所谓对错,重要的是事先写好解决之道,拟出一套可以随时派上用场的步骤。

你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这些是我的客户用来维持动力的方法:


*你感到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想一想如果一个小孩面对同样情况,你会对这孩子说什么。

*如果进行中的事让你精神紧绷,而你是单独一人,不妨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做些滑稽的动作。笑声也是疏解压力的一帖良药。

*如果你对某一通重要电话太过紧张,那么就假装自己是别人来拨打这通电话的。

*播放活泼的音乐来激发活力。播放祥和的音乐来抚平恐惧。

*回想某一个期望你放弃的人,你就要证明对方是错的。

*在你准备处理困难事物的地方,选定一小块区域,把它整理得井井有条。

*如果你在压力之下表现得最好,就设定一个期限,让自己在期限之后去看场电影或做其他活动。

*如果你担心在创作时犯错,因而一再拖延,请提醒自己,阿米什人(Amish)会刻意在每一个针织作品上犯一个错,借此彰显“人皆不完美”此一事实。



障碍一:经常面临单打独斗


你辨识出自己的兴趣焦点,也找出时间管理方法了,但你偶尔会感到喘不过气来。可能是你的兴趣焦点开展得比你的预期更快,或者你在某段时间里得同时应付多个重要的期限。也可能是你的同事生病请假,使得你工作时间增加,但你已经答应你家小孩你会去参加他的一个重要的下午活动,以实践你“好家长”的兴趣焦点。在这样的时候,你需要外界的支援。我不知道进行过多少次以下这种对话:


我:请问,你的伴侣/双亲/同事支持你想达到的目标吗?

对方:当然了!

我:他/她会愿意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吗?

对方:噢,我问过了,不可能的。我最好还是自己设法解决。

我们都有过这种感觉:那些嘴上说“支持”我们的人只是光说不练,不是未能伸出援手,就是帮倒忙,或者帮过忙后扬扬得意,或者只帮一次忙就不肯再伸出援手。曾经有段时间,我听到别人为这个问题哀叹时,我以为这就是人生的一种现实。但我往下问更多问题之后发现,这样的抱怨不尽然是事实。有时候问题出在我们自己寻找支援、回应协助的方式,使得我们接受到负面的帮助。

为了克服这类的动力障碍,我设计了“魔镜,魔镜”练习。这个练习,要帮助你面对那些不管用的求助法,借此提升你找到合适协助的概率。这项练习不会施展魔法,把你求助的每个对象都变成好人好事楷模,但我与客户做这项练习时,他们脸上经常出现“原来如此”的表情,他们还分享了以下心情:


*“你知道吗,我现在回想,当我要求十来岁的儿子帮忙洗衣服时,我就正在做我最讨厌的上司对我做的事:彻底检查他做的每一个细节,确认他按照我的方式进行了。我一副折毛巾、把男孩衬衫挂在晾衣绳上都只有一种正确方法的样子。”

*“我上司因为个人理由必须溜出办公室,但她一副我完全不懂如何处理贷款的样子。她写了一份详细到不行的工作流程备忘,让我觉得被侮辱。我都从研究所毕业两年了,她还以为我是懵懵懂懂的菜鸟吗?她这样做,我以后当然不会愿意为她掩护。我在扶轮社担任足球推广委员会主席,但我不会对委员会的人做出这种事吗?如果我在向他们描述我们的宠物计划工作内容时,也认为他们有大脑能思考,我敢说我一定可以获得更多协助。”

*“我有两个姐妹,都是忙碌的职业妇女。她们常打电话向我求救,要我帮忙分担责任。我一直到做了这项练习才明白,我经常同意帮她们其中一人的忙,却不帮另一个。你知道她们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吗?其中一人在要求帮忙时,总是用那种牢骚满腹的声调,听起来很刺耳。这项练习点醒了我,我觉得分身乏术需要丈夫帮忙的时候,我正是用这种声调要求他帮忙!下次我一定要留心这一点。”

*“这个‘魔镜,魔镜’练习要我想一想我不愿帮谁的忙,我马上想到我的合伙人珍恩。她聪明得不得了,我很高兴她想加入我的新事业。但她经常得立刻放下工作,回去照顾年迈的母亲。刚开始我愿意帮她代班,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她好像把我的帮忙视为理所当然,连一声谢谢都懒得说。想到珍恩,让我对我们另一位合伙人齐普有更多认识。齐普十分外向,所以我总以为他不介意负责处理所有对外联络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的生意很重要。我顺理成章地把这部分工作交给他,而且从来没有向他道谢!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最近不太理我的原因。我真的应该好好谢谢他。”

接下来就请你花几分钟做这个“魔镜,魔镜”练习,看你会想到什么。



魔镜,魔镜


想出几个你曾经拒绝帮忙的对象(上司、朋友、亲戚等):

1.

2.

3.


你为什么不帮他忙?

A.他们开口要求帮忙的方式

1.从不开口

2.不直接要求,拐弯抹角

3.用发牢骚的音调开口

4.太常要求帮忙
5.认定我一定会答应

B.他们如何说明自己需要的支援?

1.太笼统

2.太烦琐

3.完全不交代内容

4.未提出让人愿意帮忙的动机

5.指示的做法完全不可能做到

C.他们的期望?

1.标准太高

2.完成期限不切实际

3.认为他们的做法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D.他们有没有预设立场?

1.认为你懂得很多

2.认为你懂得很少

3.认为你愿意免费工作

4.认为你要索费才愿意帮忙

5.认为你反正没别的事做

E.他们的回应?

1.没有回应

2.只有负面回应

根据上述的回答,写下你希望如何做到让别人愿意协助你:



向谁寻求帮助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当你无法单打独斗时,向谁请求协助是个重要考量。许多人很容易只找少数几个可靠对象帮忙,因为这些人不管如何都还是会爱我们的。有人把这个求助圈缩得很小,觉得只能向家人开口。另一个特别常在事业上出现的错误,则是只在自己的部门或工作小组里求助,或者以为必须在自己也能够提供相同协助时,才能开口要求别人帮忙。

我并不是说你一定会比别人更需要帮忙。但我们之所以会受到新兴趣吸引,原因正在于我们还不完全知道如何从事这项新活动。因此我们比大部分的人更需要各种协助。

有鉴于此,若你指望依赖一两个人就为你提供你可能需要的各种协助,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身兼作家与讲师身份的退休心理学教授赛门博士(Sidney  Simon),建议创意丰富的人要思考不同形式的支援,以及能够提供必要资源的各种人。在还没遇到困境之前就先找出日后的协助,也是在你稍感力不从心时的一项好用策略。

我从赛门博士的著作《脱困而出》(Getting  Unstuck)中撷取了一项思考工具。当你开始把一种新的兴趣焦点融入生活里,不妨先设想你可能会需要哪些类别的协助,然后在每一个类别之下各想出三个可能提供协助的人。(每一个人其实可以提供不止一种协助,但此处的重点在于不要过度依赖某一个人,以致有一天把对方惹毛。)接着,你根据每一个人所能够提供的协助,标出第一、第二和第三名。日后你当真需要的时候,打电话给第一名人选,把其他两名当作备选或只是让其分担一点。(赛门博士认为,如果你想不出三个名字,那就是你把标准设得太高了!)每当我发现自己有整套新需求的时候,我喜欢打出求助对象清单,然后贴在显而易见的地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协助类别。不过你大可加入自己的类别。


*谁愿意分享他的专业技能?(“你能不能帮我看看这份合约?”)

*我能够信任哪些人,会给我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或友善的协助?(“你能不能在星期五我必须参加重要面试之前打个电话给我?”)

*谁能帮我照顾孩子或长辈?(“我临时得开一个会,你能帮我带小孩吗?”)

*谁能帮忙看房子,照顾宠物、植物和庭院?(“你能不能在我周末参加研讨会时帮我收邮件?”)

*谁能提供电脑/科技上的协助?(“你能不能教我用这个资料库程序?”)

*谁知道如何修饰我的形象?(“你能不能帮我挑选适合我穿去参加这次会议的服装?”)

*谁可以与我做伴去参加活动?(“你要不要和我一起,每周去田径场慢跑两次?”)

使用这项策略的客户,常会回来对我诉说他们的成功体会,而史蒂芬的故事总让我在回想时觉得温暖。史蒂芬博士82岁了,是我的客户里年纪最长的一位。他已经没办法再驾驶汽车,也听不清楚电话,搭飞机的时候需要有人陪,而且在家里伸手够不到头顶上的橱柜。这位多面向发展人才不想让这些障碍阻挡他的去路,却也不希望老是麻烦别人。我建议他列出一张求助对象清单。隔了一周,他眨眨眼睛问我:“你知道我最喜欢的是哪一点吗?这样做,不仅能帮我开口求助,也能帮助别人答应我的求助。”

见我似乎没听懂,他详述了他的经历:


现在,如果我打电话给开车载我去看医生的三名候选人当中的第一名,我会让对方知道不必勉强答应,因为我还有另外两个人可以找。如果我已经打电话到第三名人选,我会说:“珍妮,我知道你很忙,但是我打电话请你帮忙之前,已经问过克拉克太太和艾略特太太。”这样一来珍妮便知道,我并不是假设她一定会有时间,或者我认为如果她现在点头,以后就每一次都得载我去看诊。你知道我这个星期里找到帮手做了多少事吗?几个教会朋友要扫描我的照片,放到我们谈了一阵子的网络专栏;我侄子开车载我去人类学博物馆拿一份我需要的研究文件;邻居帮我把猫送去宠物医院;一个帮我们割草坪的大学生,来我们家帮我把厨房隔架放低。我甚至鼓起勇气,拜托老年活动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帮我找克拉克聋人学校谈,为我找一个比较好用的电话。老实说,我一直在逃避为专栏写采访稿,因为我听电话很吃力。这星期我得到了五个人帮忙,而我已经为下个星期想到了更多求助的点子。

如果你遇到了障碍,无法应付所有层面,这时外界的协助会让事情变得截然不同。预先想好你应该如何求助、向谁求助,会让你更可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障碍二:太过追求完美


走在这条追求多种兴趣的路上,有句老话绊住了很多人:如果这件事值得做,也就值得我们把它做对。当然,这句真言的陷阱在于“对”这个字。这个字会导致完美主义的倾向,以为任何不够完美的事物都是“错”的。

不是每一个多面向发展人才都是完美主义者,但许多人确实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包括我自己也是。完美主义对于莫扎特类型或富兰克林类型的人都会造成问题,但它对多面向发展人才造成的影响特别大。举例来说,一个信奉完美主义的创作者可能需要为即将举办的展览发布新闻稿。如果他比较接近莫扎特这一类型,他可能不会想到要写自己的新闻稿:“我是创作者,拜托,我不是什么公关人员!”也许他可能会尝试写新闻稿,然而他一发现自己写不出完美的稿子,便打电话求助。这项挑战提醒了他,写新闻稿不是他的强项。

然而,一个比较接近富兰克林的完美主义创作者,可能会打定主意,除非他能写出完美的新闻稿,否则他无法为即将举办的展览发出任何新闻稿。于是他开始大费周章写作,由于他是一个多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他可能也认为写作是他的领域之一,以致没把注意力放在他的展出作品上。他拟出了草稿,想排出一份完美的打印稿,但他不会使用绘图设计软件,因此他又先去上排版软件课程。对他来说,这些挑战都很有意思,但是他处处要求完美,这必然导致他的创作动力受阻。

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又是个多面向发展人才,你该怎么办呢?我很久以前就学到,我不可能说服一个完美主义者放弃他的完美主义。想排除这种个性特质所制造的路障,比较好的办法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的完美主义者:知道什么时候要做到百分之百完美,什么时候只要做到75%或50%,什么时候根本只要做到25%就够。

这个“完美的完美主义”练习,目的在于帮助你把你的完美主义打造得更完美。



完美的完美主义


珍妮需执行以下工作:

1.与伴侣出门之前,替小宝宝做好晚餐

2.为她的奖学金申请计划撰写自荐信

3.清扫庭院后方的落叶

4.检查所得税退税单上的数字是否正确

5.填写高中同学会寄来询问现职的表格,并回寄,借此建立关系

6.为一场本地会议准备服装

情节一

珍妮是个不完美的完美主义者。她仿佛是倾生命全部之力似的想完成以上每一项工作。她手忙脚乱、分身乏术,而且暴躁易怒。在这一天里,她把高中同学会调查表寄出了,却忘了贴邮票,她忘了那双可搭配会议服装的鞋子断了一个鞋跟、忘了按微波炉的解冻按键、把计划书的收信地址遗忘在办公室,而且也忘了清理落叶……

情节二

珍妮知道如何做一个完美的完美主义者!她按照各种程度的完美百分比,把工作分类:

需要25%完美的工作:

需要50%完美的工作:

需要75%完美的工作:

需要100%完美的工作:

你认为,在情节二里,完美的完美主义这种做法,会对珍妮的感受与工作效率造成什么不同呢?

现在,列出你目前面临的工作,为自己创造属于你的情节二。

你的工作需要的完美程度

1.

2.

3.

4.

5.

6.



障碍三:热情不再,无聊感全面来袭


克雷格喜欢一次从事一个兴趣焦点。他离开了国防部的工程师职位,转换跑道,担任高中数学老师。他经历了一段绝望与焦虑交错的时期,许多第一年执教的老师都表示他们也曾经历这样的时期。但克雷格克服了这段时期之后,进入了快乐而创造力十足的阶段。不过,离开国防部八年后的现在,他开始觉得无聊,而且是强烈的无聊感。如果有家长在会议上多讲五分钟的话,他就得压抑他胸中由于被迫留在教室里而产生的怒气。他也害怕需要打分数的考试:“有时候我希望能把期中考卷扔到半空,依照考卷落地的位置打分数。”他坦承:“我发现自己在做白日梦,想去学开单引擎飞机。”

克雷格并不是失去了动力,只是到了应该要向新的热情前进的时候了。他达到教书目标已有三年时间,现在他的无聊感就像在对街闪绿灯,催促他快快前进。

有另外一种形式的无聊,它在出现后所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当你进行兴趣焦点活动的中途,突然觉得无聊,然而你半个钟头前看着行事历,知道接下来有一个“兴趣焦点时段”,高高兴兴地从“兴趣焦点活页备忘录”中挑出这项活动时,你还不觉得有问题,但怎么现在你竟觉得无聊,需要做点别的事?

你走向电冰箱了,打开电视机了,打电话给某个突然想到的人,还是扑通一声倒进沙发,背向世界,躲进睡梦中?这些行为多半与情绪沮丧有关,使得你意兴阑珊,提不起劲儿。

事情不必如此。假如你能把这种无聊看成是一盏黄灯,对你提出有益的提醒,可以保护你不受到前方风暴的袭击,那么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美妙结果。或许你已经用理性左脑做了过度分析,这时最好也给创意右脑一次机会。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无聊时刻,有几个管用的对策,譬如你先打个盹儿,看看梦中能不能产生什么新见解,然后到外面散步,或在大自然里小酌两杯,先不要苦思某个逻辑论点。

或者,你对于手上进行中的某件事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这盏“黄灯”是在提醒你,不要再继续往下做了。每一个有经验的多面向发展人才都知道,应付这种无聊最好的方法是,回头检视你的每周兴趣焦点活页备忘录,因为备忘录里很可能写下了符合你当下状况和时段的活动。所以,你不必自责,就去做清单中其他能吸引你、让你暂时喘口气的活动。最后你还是能让另一个兴趣焦点有所进展,而且会发现又找回了动力回头从事原先的兴趣焦点。



障碍四:伴侣是专一的“莫扎特”


几年来,我看过太多富兰克林类型的客户,假如他们的另一半是偏向莫扎特类型的人时,便很难维持他们的动力。(我总是觉得惊讶,竟然有这么多对伴侣是两种类型的组合。)

以下这个例子,说明了这样的障碍如何在无意之间把人绊倒,而且让人觉得无法克服。琴妮既年轻又充满活力,她来上我的第一堂课时,已结婚两年,与丈夫罗伯特之间过着“开心得合不拢嘴”的生活。他们正在一处祖传多代的土地上设计建造一座仿18世纪新英格兰农舍风格的屋子。那时她必须做一个决定,经过我的协助,她便放手去做了。几年后,琴妮又来找我咨询。我小心翼翼地询问她先生好不好时,被她脸上的表情吓坏了。

这位个性坚强的女性叹道:“我们简直不知该如何和对方说话。”她说,她和罗伯特一起做梦、设计并建造房屋时,两人宛若孪生灵魂,以琴妮的话来说,简直是“两个灵魂处在同一面”。她说:“我们都赞成减少婚礼与蜜月的费用,因为我们觉得房子才是至高无上的梦想。”

我问:“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琴妮的表情一沉:“我受不了他想一辈子住在那里。他不想做任何改变,不想去任何地方!他完全心满意足。现在房子已经盖好,计划完成了,我无聊得要命。我打算建造别的东西,或至少做些别的事。我最近在研究当代建筑。而且,有份令人兴奋的职务找上我,但我可能得为新工作搬去新英格兰。但你知道罗伯特怎么说吗?他说:‘如果我们不想住这里,当初何必花时间设计建造这房子呢?’”

琴妮与罗伯特并非特例,许多伴侣都把关系建立在共同拥有爱好上面。这类的伴侣,一旦到了其中一方准备迈向新事物时便会遇到问题。对于那些投入各项爱好的多面向发展人才来说,情况尤是如此。尽管琴妮现在觉得意外,罗伯特竟然对那座房子满意到这种程度,但琴妮自己当初也以为他们会在新房子快快乐乐住到永远。直到梦想实现、建妥新房子之后,琴妮才发现自己想追求新事物,也才明白,她和罗伯特不是自己原先认为的那样相像。

幸好这个故事有个快乐的结局。琴妮了解到,她需要变化,就像罗伯特需要保持原状,没有谁好谁坏的问题。只不过,琴妮为了维持生活动力,必须再做一次本书第9章提到的PRISM测验。假如接下这份要求她搬到新英格兰的工作,显然会伤害她的婚姻,使得她为这个兴趣焦点付出过高的“代价”(Price)。然而琴妮仍然渴望走出祖传土地的农屋,探索外面的世界,因此她找了一份每年有几个月需要在外旅行的工作。罗伯特是个可在家工作,也可以在路上工作的自由撰稿作家,于是他有时候陪琴妮出去工作,有时候则心满意足地窝在家里。这两人必须判断他们俩各自能够忍受多长的分离时间,以及如何为彼此的喜好做一点妥协。这种协商虽然困难,却是可行的。

我收到琴妮和罗伯特从非洲坦桑尼亚寄来的一张照片圣诞卡。他们在那儿为“人道居住计划”盖房子,照片上,两人笑容满面,并写着:“我们利用假期休了三个星期的假,而且玩得很开心!”两人都在卡片上签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