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 300 条建议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 300 条建议

050 一味走老路肯定会遭遇厄运

书籍名:《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 300 条建议》    作者:李翔


《纽约时报》总裁马克·汤普森在SXSW(South  by  Southwest会议,始于1987年,是一个由音乐、电影以及互动三大领域构成的嘉年华,编者注)上说,《纽约时报》的目标是“比竞争对手更勇敢、更积极地试验”。他说:“如果不尝试新事物,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一味走老路肯定会遭遇厄运。我们想超越一些竞争对手,想变得更勇敢。我们希望进入新市场,明智地对待它。当今的新闻业存在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自满,我们不能这样,必须摆脱这个毛病。”他举了一个例子,《纽约时报》在制作VR内容上已经投入了500万美元左右的成本,而现在VR项目已经盈利,可以持续运营下去。

51

任何部分的现状都不应被依赖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2017年1月26日的微软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在微软的组织架构中,任何部分的现状都不应被依赖”,这也是他获得成功的秘诀。他说,以往,微软衡量业务成功的标准是软件在PC和服务器的装机量,而目前则是“云计算能力的消费情况”,接受这样的思维是一种“基础性转变”,这能确保微软专注于正确的事务,解决适当的问题。此前在给员工的邮件中,纳德拉解释过“增长心态”哲学的核心:“我们需要愿意尝试不确定性,接受风险,在犯错时迅速行动。我们需要意识到,在成功的同时也会出现失败。”

052

拿着望远镜看不到敌人,可能是因为敌人就在你眼皮子底下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接受央视《遇见大咖》栏目采访时说,他非常认同马云的一句话,要在阳光灿烂时修屋顶。“你要创新,一定要在企业好的时候,如果你那时候懈怠了,风雨来的时候你就完了。”郭广昌认为企业就像一支足球队:“你要踢球吗?那你必须处于能踢的状态,要保持体能训练,要有协作精神,要有进攻意识,要有获胜的强烈的饥饿感。这些东西你没有,你可以休息,但你不能上场踢球。选择这条路,(然后)停在这里,可能吗?马云做这么大,他也停不住,他不可能停住。这是一个自然的竞争生态,逼迫你去做更大的布局,去取得更大的进步,去打磨更好的产品。”郭广昌说,自己绝大部分时候都特别小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兢兢业业,永远想着风险要来了,永远想着自己现在看上去很好可能是一俊遮百丑……你不知道周围悄悄地在发生太多的变化,拿着望远镜看不到敌人,可能是因为敌人就在你眼皮子底下”。

53

为了创新而创新,工作反而容易变形

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在2016年乌镇互联网大会回答媒体提问时说,创新是所有高科技公司最重视的,同质化意味着第二天你的产品就不能脱颖而出了,这是一个生存的压力。“但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工作反而容易变形。”他说,事后回头看腾讯的很多创新点,搞一个创新部门,只干创新,是肯定不行的。“我们也走过弯路,我们过去搞了一个研发中心,说你们就干创新,结果发现干的都是重复性的产品工作,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创新。我觉得更需要关注的还是,要把为用户服务的意识灌输到每一个产品、设计和每一个运营的员工心里,而不是为了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一个KPI。我们张小龙在内部也是说,不要掉入KPI的陷阱,不要为了KPI。”

054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主业,不要做出过激的投资

在被问到对传统行业转型的建议时,经纬中国创始合伙人张颖回答说:“你必须花时间在正确的人上面,做正确的交流。互联网冲击没有那么可怕,一个根基非常深的实业没有那么容易被互联网打倒。把节奏把握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主业,不要做出过激的投资,把自己卖一双鞋、卖一件衣服辛辛苦苦积累的所有利润轻易拿去投资,比去澳门挥霍还浪费得彻底。实业切换到投资,需要很严谨的思考,以及正确的节奏、步伐、心胸和团队。”

055

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其实都很谨慎

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在《原创力:标新立异者如何推动世界》一书里说,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其实都很谨慎,不像通常人们认为的那样,属于敢于冒险的激进分子。他们会很认真地权衡风险、管理风险。他们更擅长在现有想法上加以改进,而不是完全地原创。但是在认为自己找到了新的问题解决方法时,他们敢于大胆挑战现有的公认的做法。“每个人都有如何将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见解”,但这些人不同,他们不仅能提出想法,还能将想法付诸实践。

056

大多数创业,都会在起跑线经历比想象中更长的时间

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在财经网的活动上说,大企业的转型比创业更加费力。“大多数创业,都会在起跑线经历比想象中更长的时间,在生存边缘奋斗许久,但只要‘气够长’,不打输不起的仗,就有机会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大企业的转型和创业不同,创业的成长曲线基准点是从零开始,而大企业的转型与变革起始点,“大部分不是零,甚至反倒是负数,并且在达到零这个基准点之前,还要对抗一条失速下滑的负价值曲线”。“这条曲线影响的不只是财务数字,还包括无形的信心和惯性。”在大公司里,怎么让小的新事业部发展起来并塑造良好文化,“讲起来简单,实际上很难”。“因为本质上是从0到1的创业文化与从1到N的专业文化之间的冲突,一种是创造新的价值和盈利模式,一种是复制现有模式赚取规模利润。”施振荣的做法是,“为小的新事业部门提供宽松的环境并有效地组织起来,而不用原有严谨的制度去限制它们弹性地去摸索”。

057

不能听领导的,也不能听顾客的,应该听数据的

奈飞首席产品官尼尔·亨特在硅谷丘吉尔俱乐部论坛上说,大多数公司犯的最大错误,是在选择产品战略时听了“组织中薪酬最高的那个人”的意见。另外比较常见的错误是听从顾客的意见,但“顾客其实并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亨特说,奈飞从1997年创立至今,一直都是数据统领公司。这意味着要做大量的A/B测试,同时还要接受高失败率。A/B测试是指为同一个目标制定两个方案,一部分用户使用A方案,另一部分使用B方案,然后记录下用户的使用情况,看哪个方案效果更好。奈飞曾有一项重要的设计更改做了600次测试,但只有150次做到了让测试用户满意,也就是说其他450次都失败了。这种做法很艰难,因为产品的每次改变都得靠用户的反馈来一点点改善。奈飞如今在全球拥有超过8000万订阅用户。亨特说:“奈飞拥有前所未有的数据水平,它帮我们决定我们应该制作哪些剧集和电影。而且,我们有相当的把握能预测到哪些人会喜欢看。”

058

我们需要走难走的路

美国航天公司SpaceX联合创始人汤姆·穆勒在与纽约大学天文学俱乐部成员交流时说,未来,大多数竞争对手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因为SpaceX公司的“火星火箭”才是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我们将极大地降低成本。因此,一旦我们开始发射这种火箭,其他所有火箭都可能会变得过时。”SpaceX开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这让火箭发射成本大幅降低。穆勒还提到了他的老板埃隆·马斯克:“一群人坐在会议室里商讨某个重大决定,房间里的每个人都会说‘我们需要向左转’,马斯克则会说‘不,我们要向右转’。这就是他的思维方式。他会说:‘你们就喜欢走捷径。我们需要走难走的路。’”

059

战术上两点之间距离可以最短;战略上两点之间距离永远最长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跟团队分享他自己的感受时经常说,在战术上,两点之间可以实现距离最短;在战略上,两点之间距离永远最长,因为,只要战略一有进展,就需要调整,“本来朝着这个方向走,以为要到终点了,但做着做着发觉不对,要调整”。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最怕的是“走回头路”,“有些东西坚持就是胜利,特别是新业务,核心就是信仰和坚持”,但是大方向要“对一下”,“(看看)到底是顺势而做还是逆势而做”。“顺势而做,扛着扛着,越扛越轻松;逆着潮流、逆着消费习惯的变化,逆着商业的变化去做,会越来越累。”张勇把阿里历史上的关键决策总结为几次“分分合合”:2004年,支付宝从淘宝独立出来,奠定了今天阿里的基本格局,即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2008年,把广告营销平台阿里妈妈重新合并到淘宝,阿里巴巴成为淘宝商业化的主体;2011年,把淘宝拆分为三家公司:淘宝网、天猫和一淘。

060

真正的认知需要通过行动来展现,行动一旦缺失,认知容易陷入误区

猎豹CEO傅盛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说,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但“真正的认知需要通过行动来展现,行动一旦缺失,认知容易陷入误区”。他总结了两个认知误区,第一个是“以为自己知道”。他回忆当年周鸿祎和李彦宏之间的搜索之争:“老周一度总结为不小心把公司卖了,百度没卖。他没想到,当时李彦宏对搜索的认知远高于他。老周不愿打硬仗,不愿打重型战役,不愿搞大研发,不相信算法。那时候卖,本质上是打不下去了。可他不这么认为。”傅盛说:“自我否定,就是假设自己无知,是自我认知升级的唯一路径。不做痛苦的自我否定,认知上不了一个新台阶。即使正确信息摆在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这基本是区别英雄和凡人的唯一机会了。”第二个误区,是自认为很重要,但没有转化成行动。傅盛举的例子是他对今日头条的理解:“两年多前,我说今日头条就是移动端的搜索。我当时认为挺重要的,一直到2015年第四季度,我才开始召集人马,着手今日头条的海外业务……不行动的认知,就是伪认知。炫耀自己知道,有什么用?一个浪潮打过来,认知就没了,如同没有。真正的认知,必须知行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