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第十一课 作品修订

书籍名:《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作者:苏珊.M.蒂贝尔吉安



每一种写作类型都不可避免要修订,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一年学习的最后阶段考虑到这一涉及评论的层面。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恰当的词和差不离的词之间的区别就像灯光和萤火虫之间的区别。”在这一课,我们要去追寻光源。

谈到修订,海明威说他把《永别了,武器》的结尾重写了39遍,方才满意。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那些自创的修辞简直是神来之笔,然而他修订过曾经发表的每一个字,而且不止一次。马克·斯特兰德,前桂冠诗人,说他自己的诗稿在完成之前通常要经过四五十稿。“我喜欢修订的过程,我不信任任何冲动自发的东西。当然这只是我的方式。”

修订意味着校正,改写,重新审视作品。这跟编辑不一样。编辑是在修订之后进行的,只有先有一个经过校正的作品才需要对此审阅检查。本课会提供一个建议性的修订清单,包括在最后一步需要用到的编辑列表。

为了学习这一课,你需要从已有的创作中选一个作品作为贯穿这章修订的基础——一篇散文,一篇短篇小说,一则日记,一篇散文诗,或者取自小说或回忆录的一页纸长度的文章。最好不要多过两三页纸的篇幅。

我们会根据清单,一次讨论一个要素,来检查你作品中这个特定的方面,像激光扫描一样查找其中的弱点。然后我们将进行修订和润饰。再之后才需要编辑。

不要忘记海明威、纳博科夫和斯特兰德关于修订写过的话。雷蒙德·卡佛[1]也是如此,有时候同一个故事要改上多达20遍。在乔治·普林普顿编辑的《作家小册子》中,卡佛说自己最喜欢不过的就是拿过一个故事来,然后开始“把它重新修改一遍”。他告诫读者要记住,伟大的作家几乎都是永无休止地在修订作品。他还引用托尔斯泰作为例子,因为托尔斯泰在船上还在修订《战争与和平》。卡佛认为这一点会激励每一位作家。

所以请尽情享受这一章的内容吧。我自己也同样享受修订的过程。你可以将下面的清单同时应用于虚构作品和非虚构作品,对于诗歌而言也是适用的。

*  *  *

注释

[1]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1938—1988),美国小说家,诗人。被誉为“美国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和“极简主义”大师,是“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伦敦时报》在他去世后称他为“美国的契诃夫”。1979年获古根海姆奖金,曾两次获国家艺术基金奖金。1988年被提名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



修订清单

1.开头和结尾


——第一段(第一句话)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吗?

——作品的整体架构如何?开始得太早或太晚?或者结束得太早或太晚?

——开头和结尾匹配吗?有没有伏笔?

——有没有一种问题得到解决的感觉?(主人公发生转变/新的含义出现)?

——是封闭式结尾还是开放式结尾:结束后仍然意犹未尽?



2.描写(人物性格和场景设定)


——每一个场景设定都有助于故事发展吗?

——现场感!描写是不是生动、独特?能否打动人?

——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吗?



3.对白


——对白是否强于人物和故事?

——对白是否有助于强化文风?

——每个人物是否都有独特的声音?



4.叙事技巧,张力/冲突


——在对立的场景、人物和对话中是否存在张力?

——有没有运用叙事技巧,有没有“正向流动”(profluence,约翰·加德纳语)?

——情节的跌宕起伏配得上故事吗?



5.联想,明喻,暗喻,象征


——有没有中心(主导)意象?

——有没有比较(明喻/暗喻)?

——有没有深度联系和置换(象征)?



6.类型和样态,谁的故事,视角,风格,节奏,口吻


——作品样态适合这个故事吗?类型/子类型对于故事来说合适吗?

——这是谁的故事?

——是以什么视角讲述的?

——风格对于主题来说恰当吗(诗意的,说教的,幽默的)?

——节奏一致吗(扫读长度,用词,重复)?

——作者的口吻是不是饱满、连贯的?



7.主题和内涵


——主题(主旨)是什么?

——有没有混乱?作者的思路清晰吗?

——有没有带来新的觉知(乔伊斯所谓的“顿悟”)?

——为什么这个故事是重要的?



其后,一旦作品被修订完,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



8.编辑


——题目(标题合适吗?能抓人眼球么?)

——篇幅(太短/太长?)

——句子和段落(多样化/单一化?)

——动词(主动态/被动态?避免用动词“是”)

——冗词(副词,形容词,陈词滥调,生僻词汇,口头禅,对话标签[1])

——视觉效果(段落的安排,留白)

——一致性校对,标点,拼写

*  *  *

注释

[1]原文为dialogue  tags,指他说/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