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情感.意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认知.情感.意志

第二节 被动想象的模式

书籍名:《认知.情感.意志》    作者: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被动想象具有两种基本模式:第一,我们发现经验复合体破解,分成或大或小的部分;第二,我们发现这些部分发生了变形。这两个模式可以分别称为分解和合成。

1.分解

根据前面所说,分解的作用显而易见。表征如果不发生分解,想象就只能记忆,同样形式的心理过程将会以一种不确定的方式重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去拓展我们的实际感觉经验,心理生活就会因为千篇一律而乏味不堪。分解是一个过程,有着或大或小的重要性。表征的分解程度代表着个体的想象力水平,因为建构和重组活动取决于手头上的分解碎片。在前面描述的过程中,我们也许已经看到了这个分解活动的基础或原因。

(1)表征之所以会发生分解,往往是因为大脑中的物质联系破裂了,遗忘或记忆减退现象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因于大脑回路的分离和分解。比如,大脑受伤可能会引起语言功能的丧失,使得言语记忆消失,或发音动作受损,但是单个的单词或字母、原先言语群的部分则可能仍然可为我们清晰记忆。丢弃一个复杂整体中的某些构成要素后,其他要素就会变得更加清楚,结果,这个整体就发生了程度或高或低的分解。

(2)记忆的心理方面也是如此。根据前面提到的原理,心理内容群被注意的程度不一,在记忆中的持久度各异,同样,这些群的部分或要素可能也会受到这种影响。对于一个长长的论证过程,我可能只能轻松记起其中的一个步骤,我们经常靠一个曾经被注意到的字母或词组才记起一个完整的单词或句子。一切表征都会在记忆中逐渐消退,在这个过程中,图像群的一些部分或单个图像的一些要素会消失,但是,其他部分或要素则变得更加鲜明。和前面一样,这个过程也构成复合整体的分解过程,虽然分解程度有高有低。我们知道,在相似联想中,两个相似表征的几个共同点会得到类似的关注。

(3)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在主动想象中,图像部分也会发生有意识的积极分离。我们在心理上倾向于把复杂的产物分解为其构成要素,并且意识到了这个倾向。我们会注意到大体上的怪异点、突出点和不一致之处,凭此来分离表征的部分。当联想不是一个必然联想,并且被分解部分具有自身完整性和统一性——比如一只鸟的翅膀、腿和头,它们每一个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而被考察,或者充当一个命题的主项、谓项或联项时,情况更是如此。

2.合成:幻想

这些被分离的资料并不会就那样停留在意识中,而是会形成新的组合。正如前面所说,它们在排列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意志参与选择,它们的形式看起来就会显得非常随意无章。

被动想象的组合功能,从其产物来看,可以称作幻想。幻想是用来自远方和陌生区域的图像来装饰普通的经验,对这种装饰,我们都很熟悉。彼此冲突的要素并排在一起,最熟悉的要素被用来构造诡异的形式,最为对立的两个方面甚至是矛盾,都可以享受这种愉快的思想自由。幻想为枯燥的过程带来了新鲜之气,最高级的幻想甚至能够直接诉诸情绪性和美学性本质。对照着主动想象的有目的建构,我们要着重介绍幻想的被动且自动的活动。

读者同时还要注意幻想的扩增功能和缩减功能,幻想能够对事物的尺寸进行怪异的调整,侏儒和巨人就经常出现于幻想中。与想象的其他许多方面一样,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因于当时的情绪色彩,引起情绪的观念本身也会通过为情绪辩护而顺应情绪。

幻想与现实的关系。被动想象的特征是从头至尾都缺少对真实世界的参照。在被动想象中,心不受外物牵绊,它的世界完全存在于内部。符合事实的记忆图像被撕成碎片,这些碎片又转而构成无法在自然界或理智思想中实现的新形式。结果,动物可以开口说话,无生命的物体有腿可以走路,世界充满了怪异的生物。不过,这种参照缺乏只是就想象的本质来说的,考虑到它的实际结果,这一点并不成立。随后我们将能看到,主动想象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隐秘参照,即便在最为自动的想象中,潜在的逻辑感、美感和真感也在发挥着一种微弱的监督和更正功能。我们的幻想会隐约伴随着一种满意感或不满感,这种感觉也来自心理状态与现实的比较。在梦中,对外部世界的任何参照都是不可能的,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会把看到的物体弄得和清醒状态下所亲身看到的一般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