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深度影响:如何自然地赢得他人的心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深度影响:如何自然地赢得他人的心

第一部分 深度影响力的基础

书籍名:《深度影响:如何自然地赢得他人的心》    作者:凯伦·梁



简单来说,喜爱和尊敬是影响力的两个核心。

我们喜爱或者尊敬一个人的程度,

决定了我们允许这个人影响我们的程度。



1.一个基本问题:影响还是控制?


“好的意图”是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没有“好的意图”,影响就很容易变成控制。

总有人问我:“影响力是否代表着控制他人?”这更像一个道德伦理问题或者哲学问题。很多人尽管发现了影响力的巨大力量,但是在运用它的时候内心感到很矛盾。于是,这便阻碍了他们去自然地发挥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最开始来谈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最常会碰到的两种观点是:

·当我试图去影响某人时,我感到自己好像在玩心理游戏——我在有意识地让他人去做我想让他做的事。这让我觉得很不真诚。

·善于影响他人的人是变色龙。他们不断地改变立场,根据想要影响的人以及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策略,表现出性格的不同面。这不仅不自然,而且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做到。

我曾经给一群银行职员做培训,他们就讨论起这个话题。

彭慧,一位有两个小女儿的母亲首先说:“我平时会做很多事来控制我的孩子,我的意思是说影响她们,让她们变得更专注,在学校表现得更好。

“像大部分孩子一样,她们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我常常用带她们去麦当劳、承诺周末带她们去海边、更多的零用钱这些方法,来让她们好好学习。

“我知道这些做法看起来都有控制的成分,但作为一个母亲,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她们,希望她们的人生可以发展得更好。我相信只要意图是好的、真诚的,就不是控制。”

她的观点切中要害,其他人沉默了许久。

“也许是这样的,”坐在房间另外一头、对上面的观点有些怀疑的托马斯说,“但是你的逻辑有明显的瑕疵。你刚刚说,只要意图是好的就没问题。然而,一个人的意图是好的还是坏的很难下判断。

“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你的做法也许无可非议。然而,如果你想激励团队尽力做到最好,这样每个人在年底的时候都可以得到一笔更丰厚的奖金。这种情况下你是在做一个假设:每个人都想得到一笔更丰厚的奖金。”

“不是这样吗?”

“谁知道呢,我们想要的都一样吗?”托马斯回答说,“而且即使是这样的,谁又有这个权力来做这个假设呢?也许我就是想要一种更轻松的生活方式,工作不要太多。”

没等托马斯说完,皮特插话道:“我比较同意托马斯的观点。举个例子,我爱上了隔壁的女孩,利用手段说服她嫁给我。我这样做是因为我相信,这对我们俩来说都是最好的结果。但真的是这样吗?这是否可以看作是控制呢?”

在本书中,我们将假定你是出于无私的初衷而使用影响力。然而,能够觉察到什么时候影响变成了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觉察意识能够帮助我们不越界,也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确越界了。

因为“好的意图”并不是万能的。举个例子来说,一位母亲坚信自己知道什么对儿子最好。于是,她强迫儿子放弃了(比如)对艺术的热爱,去学习工程学。她的儿子可能非常讨厌工程学,甚至终生都沉浸在悔恨当中,认为自己牺牲了梦想,去换取一个安稳的、物质上有保障的平庸人生。

关于影响与控制的讨论,与“我们如何才能影响他人”关系不大,与“我们为什么要影响他人”关系更大些。生活充满了灰色地带——动机和意图不仅在影响力领域是重要的议题,对于其他领域来说也同样很重要。

总之,“好的意图”是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没有“好的意图”,影响很容易变成控制。

建议4:如果你确认自己的意图是好的,可以大胆地利用积极的力量去影响他人,从而得到一个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