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马云创业实录 : 给创业者的17堂课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马云创业实录 : 给创业者的17堂课

Part 1 为了理想的生活,坚持梦想

书籍名:《马云创业实录 : 给创业者的17堂课》    作者:马云



1

不要忘记自己要干什么

我刚才在门口一听说要演讲,就有些激动,立即就想到了两个词:梦想与坚持。我想跟大家讲,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梦想。在1995年,我偶然有一次机会到了美国,然后发现了互联网。

发现互联网以后,我不是一个技术人才,我对技术几乎是不懂,到目前为止,我对电脑的认识还是部分停留在收发邮件和浏览页面上,我今天早上还在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搞不清楚该怎么样在电脑上用U盘。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梦想干什么?

1995年,我发现互联网有一天会改变人类,它会影响人类的方方面面,但是谁可以把它改变掉,它到底该怎么样影响人类?这些问题我在1995年没有想清楚,但是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将来我想干的。回来以后也非常艰难,我请了24个朋友到我家里,大家坐在一起,我说我准备从大学里辞职,要做一个互联网,叫Internet,那个时候互联网不叫互联网,那个时候把它翻译成因特耐特。因为自己不懂技术,所以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来说服24个人,说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肯定没讲清楚,什么是互联网,他们肯定也听得糊里糊涂。两个小时以后,大家投票表决,23个人反对,1个人支持,大家觉得这个东西肯定不靠谱,别去做那个,你电脑也不懂,而且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网络。

但是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第二天早上我决定还是辞职去实现我自己的梦想。为什么是这样呢?我发现今天我回过来想,看见很多游学的年轻人是晚上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晚上睡觉之前说明天我将干这件事,第二天早上仍旧走自己原来的路线。如果你不去采取行动,不给自己的梦想一个实践的机会,你永远没有机会,所以我稀里糊涂走上了创业之路。

——摘自《马云:梦想与坚持》

背景分析

马云是一个坚持梦想的人,可以说他走到今天,都是靠梦想的指引。虽然创业之路非常艰辛,但马云认为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就有机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正如他所说:“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帮助别人成功,不能走到后面以后又改回来。”

1995年,马云从西雅图回来后,在美国朋友的协助下,他开始为自己的海博翻译社建立首页。当时中国的网络是用速度很慢的拨号上网连接方式,足足花了3.5个小时才打开一半的网页。但即便如此,马云仍然相当自豪,他证明了互联网的存在。

随后,他决定进入互联网行业。1995年4月,马云联合朋友创建了“海博网络”,当时的情况实在让人寒心:创建海博网络的资金只有六七千元,是马云的积蓄,剩下的是从亲戚朋友那儿借来的。当时总共需要10万元,他就将家里的家具全卖了,而员工除了他、他的老婆外,只有一个大学同学。尽管如此,“海博网络”依然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马云说,别人是盲人骑瞎马,他当时算得上是盲人骑瞎虎。那时中国的互联网还没有全部联系起来,就只开通了他的那个网站,他早在5月份就已经挂上互联网,上海是8月份才开始挂上互联网的,所以直到两个月之后马云才开始有了竞争对手。做得最早的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中国之窗”,马云之前已经把自己的网站改名为“中国黄页”。

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始终记得,当年他们意气风发闯北京,却以失败告终,在马云宣布打道回府的告别宴会上,大家喝起了北京的二锅头,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真心英雄》:“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掉所有的痛……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5年以后,阿里巴巴首战告捷,两千多名热血沸腾的阿里巴巴员工又唱起了这首歌,有人看见马云在偷偷地抹眼泪,但事后马云不承认。老歌重唱,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肯定想起了当年的那个小酒馆,想起他们含泪而歌的那个晚上。

在2005年阿里巴巴社区大会上的演讲中,马云说:“我们没有放弃第一天的梦想,我们还要走下去,我们还要走96年。从我们第一天说要让阿里巴巴持续发展80年起,我们就没有改变过;今天我们说要做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站。”

可以说,坚守第一天的梦想不变,是马云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没背景、没技术、没资本的创业者,马云唯一拥有的只有“梦想般的理想”,而正是靠这个理想,马云,才真正成为马云。

拓展透析

丁磊大学毕业后,在家乡的电信局工作,电信局旱涝保收,待遇很不错,但是丁磊觉得那两年工作非常辛苦,同时也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于是,他不顾家人反对,在1995年辞职来到了广州。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丁磊说,“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到了陌生的城市之后,不知道去了多少家公司面试,也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颇具耐心和实力的丁磊终于在广州安定了下来。1995年5月,他进入某外企工作,之后又去了一家小公司。因为他相信这家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将来会对国内的互联网产生影响,他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公司的技术工作中去。但是,也许是在1996年他还只有技术背景,缺乏足够的商业经验,最后发现这家公司与他当初的许多想法相背离,他只能再次选择离开。

已经3次跳槽的丁磊在1997年的那个5月对自己的前途整整思考了5天,最后的决定是自立门户,干一番事业。“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未来该靠什么赚钱,只天真地以为只要写一些软件,做一些系统集成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后来几乎使公司无法生存。”他后来这样说。

2001年9月4日,网易因误报2000年的收入,违反美国证券法而涉嫌财务欺诈,被纳斯达克股市宣布从即日起暂停交易。随后,网易内部又出现人事震荡。丁磊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也曾心灰意冷过,但苦难没把梦想压倒,2002年8月后,这家公司依靠网络游戏重整旗鼓。到了2003年6月6日,网易再创历史新高:每股34.90美元。丁磊的个人财富也与网易股价一起飙升,跃上了50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开辟了中国史无前例的创富速度。

丁磊认为,虽然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但作为一个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标。尤其是年轻人,无论工作单位怎么变动,重要的是怀抱梦想,而且决不放弃努力。从26岁创业到后来的亿万富豪,丁磊从挫折中一路走来。无论遇到什么打击,他都坚持闯荡的梦想,终于在阵痛中脱胎换骨,梦想成真。

美国有一位哲人曾经说:“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岁月或许会掩埋很多东西,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现实,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如果我们都能像马云、丁磊一样坚持第一天的梦想,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不抛弃、不放弃,那么我们终有一天也能摘到梦想的花环,领略到实现梦想的喜悦。
2

坚持你要干的事情

不管事业多成功、多伟大、多了不起,记住我们到这个世界就是享受经历这个人生的体验。忙着做事一定会后悔,我不希望自己七八十岁还在公司开早会,我的同事很生气,又不好意思说。

昨天晚上到得比较晚,晚上跟大家聊得特别开心,回想当年往事,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我们经历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回顾自己犯过的错误,见过无数奇葩的人,但这是最美好的经历,人生就是这样。

我回去后又睡不着,我想14年给了我那么多有意思的经验,15年以后又有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让我们这帮人再一起吹牛、聊天。

如果今天不设计好的话,15年以后一定会很倒霉。我们这批人昨天晚上聊,我们这些人都坚持对梦想的追逐,都有很好的梦,都有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

我认为13亿人应该有13亿不同的梦,所谓中国梦不是把全中国统一为一个梦,因为13亿人有不同的梦想才会有今天、明天。

我今天来不想谈IT未来的展望,一会儿留给马化腾、李彦宏这些年轻人谈,我比他们大几岁,男人大一岁就是一岁,千万别跟年轻人比远见,不要跟年轻人比创新,我只讲一些作为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观察到、听到的一些事,今天讲讲如何把梦想变成现实,如果梦想变不成现实,就是空想、瞎想,最近讲得最多的就是空谈误国。

我不是学技术的,我对IT真不懂,我也不懂管理、不懂产品,但是我后来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个地方是可以做的,就是在管理、在领导力、在怎么样把梦想变成现实上,我估计我比绝大部分IT人花的时间更多。

——摘自《马云:2013年4月深圳IT领袖峰会演讲》

背景分析

与很多有着光鲜背景的互联网神话制造者不一样,马云的出身很平凡。他没有多少钱,创办公司的时候甚至只能把家当办公室,但马云有自己的特点:有梦想,能坚持,并且用实际行动,努力将梦想变成现实。他经常沉浸在梦想中,并为自己的梦想激动不已。

带着对待初恋一般的热情,马云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商业网站——中国黄页,他每天出门推销中国黄页,说服人家心甘情愿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当时大家都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没有人相信他,在那段时间里,马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

为了拿下杭州一家企业的生意,他一连跑了5趟,但这家企业的老板总怀疑电子商务是骗人的诡计。为了说服这位老板,马云为他收集了大量有关电子商务的资料,一遍又一遍为他讲解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告诉他在网上做广告比在其他媒体上做更有广泛的效应。

任凭马云费尽口舌,这位老板还是将信将疑。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马云没有放弃,临走前向这位老板要了一份企业的宣传材料。几天以后,他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回来,那位老板看到电脑上显示着自己企业的网页时,终于同意合作。

提起那段往事,马云感慨良多:基本上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就跟骗子似的。他当时跟所有人都说,有这么一个东西,然后怎么去做。1997年底,网站的营业额竟达到700万元。追溯起来,阿里巴巴网站的雏形应该就是中国黄页网站。

然而,阿里巴巴从成立以来一直备受质疑,马云从创业起一路被骂过来,别人都说这种模式不可能,但马云觉得没关系,他不怕骂,在中国反正别人也骂不过他,他只要不往心里去就是了。

阿里巴巴依旧坚定不移地走电子商务路线,尽管马云相信电子商务也许三年,也许四五年都挣不到钱,但他坚信八年、十年后一定能够挣到钱。所以他首先需要的是存活下来,坚强地活下去。

正如后来马云在演讲中所说:“初恋是最美好的,每个人的第一次恋爱最容易记住,每个人初次创业的时候理想是最好的,但他走着走着回来就找不到这条路在哪里。我们是坚持初恋的人,我们是坚持梦想的人,所以能走到今天。”

的确如此,从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回国后创办网站“中国黄页”,到1997年,加入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再到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马云始终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并最终将理想变成了现实。

拓展透析

人都是有理想的,但能够将理想坚持下去的人并不多。在人生之中,失败或许不是一件坏事,成功也未必是最终结果,而坚持理想一定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在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前,必须在理想的道路上努力坚持。很多时候,只有始终坚持理想,才会有奇迹发生。

薛瓦勒是一个乡村的邮差。有一天,他在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发现绊倒他的石头形状很特别,于是,他便把石头放进了自己的邮包里。当他把信送到村子里时,人们发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之外,还有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大家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带着这么沉的一块石头。薛瓦勒取出那块石头,向人们炫耀:“你们看啊,这是一块多么美丽的石头,它的形状这么特别,你们以前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石头。”

人们听到他这么说,嘲笑他:“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你带着这么沉的石头到处走,负担多重啊,不如把它扔了吧。如果你想要捡这样的石头,山上足够你捡一辈子了。”

薛瓦勒不理会人们的取笑,不肯扔掉那块美丽的石头。他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脑海里忽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要是我能够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该有多美啊!

从那以后,薛瓦勒每天除了送信之外,都会带回一块石头。过了不久,他收集了一大堆千姿百态的石头,可要建造一座城堡,这些石头远远不够。

薛瓦勒意识到,每天收集一块石头的速度太慢了。于是,他开始用独轮车送信,这样每天送信的同时,他可以推回一车子石头。薛瓦勒的行为在人们看来简直是疯了,无论是他的石头还是他的城堡,都受到了人们的嘲笑,可他丝毫没有理会人们讥讽的目光。

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薛瓦勒每天都坚持找石头、运石头和搭建城堡,在他的住处周围,渐渐出现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堡,错落有致,风格各异。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庙式的,有基督教堂式的……

后来,薛瓦勒的城堡被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发现,这位记者撰写了一篇介绍文章。一时间,薛瓦勒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观赏薛瓦勒的城堡,甚至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大师都专程赶来参观。如今,薛瓦勒的城堡已经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之一,被命名为“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据说,城堡入口处就是当年绊倒薛瓦勒的那块石头,石头上还刻着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够走多远。”

人因坚持理想而伟大。理想就像阴天里的一朵向日葵,虽然在现实里辗转,在挫折中游走,但只要我们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理想,勇敢抬头,总有一抹灿烂的阳光照耀它,让我们获得不断前进、为之拼搏的力量,去追求与众不同的人生。

3

创业就是一个你喜欢的人

马云:你产品的市场是针对国外,针对北美?

李红梅:现阶段是北美市场,美国市场是成熟的市场,其他市场不太成熟。

马云:你有两个核心竞争力,第一个是整合资源,国外没有资源,国内也要摸索,如何整合?第二个核心竞争力是外包,外包是核心竞争力?那么美国公司就做不到外包?

李红梅:第一核心竞争力就是把数据转化和数据输入这一部分的业务,跟软件销售业务整合起来,这是我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马云:你觉得这个竞争力很高?

李红梅:因为美国的公司很少这样去整合。

马云:你现在有多少员工了?

李红梅:在北美我只有一些高端的设计人员,大概有4个。

马云:我觉得你的项目很难,相当难。我诚恳地建议,你最好别创业。我见过创业很艰辛的人,但他说我就愿意创业。我感觉是这样,从性格各方面来讲,你不是很适合创业,我经常对朋友讲,有时候做一份工作,做一份喜欢的工作就是很好的创业。

你这个人很热情、很善良,这些性格可以让你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员工,非常好的义工,为此完善自我,这可能很好,但是对于创业,我很坦诚地说,你真的不合适。

——摘自《马云:〈赢在中国〉点评》

背景分析

在《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晋级篇的第三场,选手李红梅的参赛项目是医疗档案管理软件及相关数据业务服务。马云觉得她的项目很难,诚恳地建议她最好不要创业。

创业,是一个光荣的梦想,但并不是谁都能创业,有理想是好事,但也必须兼顾现实。创业最忌讳的就是先设定一个理想化的目标,然后在执行过程中不顾现实情况,一味地朝这个目标前进却不知变通,甚至连生存都保证不了。

创业者一般都是理想主义者,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即使有再好的创意、再缜密的思维,也不可能规划出整个创业过程,能够随时积极应对变化和挑战,可以说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每一种选择都有利有弊,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关键在于你适不适合,快不快乐。有些人选择创业的原因是想摆脱办公室的束缚,不再受制于人。然而,创业者看似自由,实则最不自由。创业者虽然不再为老板打工,但时时在为市场、客户、员工打工,他要替客户着想、对员工负责、受市场制约,甚至看投资人脸色,告别了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却陷入时刻殚精竭虑的状态。

现实生活中,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氛围都在“逼”着我们去成功——“都30岁了,男的还没车没房,女的还没钓到一个金龟婿,是很失败的事情!”不成功就是失败,似乎已经成了别无选择的独木桥。对于成功的过度焦虑,逼迫着人们开始全盘接受成功学宣扬的那些无比亢奋的观点:“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如果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如果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这类所谓的成功学观点拼命地鼓动着渴望成功的人上足了情绪的发条亢奋地往前冲,现实的结果却是,亢奋过后还是亢奋,亢奋过后啥也没有,白白累了大脑,消耗了身体的能量。因为成功不是战场上冲锋陷阵,不是仅有热血沸腾扛着砍刀奋勇杀敌就能取得胜利的。

在创业领域,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先驱成为先烈,这说明创业不是只凭创意就行,还需要综合的能力甚至包括运气。如果你不是一个好的打工者,或者说在曾经的职业生涯中没有过成功的经历,在职场中缺乏老板思维,都是很难创业成功的。

拓展透析

每个人的基因、天赋及其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随着年岁渐长,才发现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更没有标准答案。

有一个男孩,他连做梦都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于是每天都在练琴,练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但是他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怎么练都进步甚微。周围的人都很可怜他的这股痴劲儿,但又怕告诉他真相会伤了他的自尊心。

一天,男孩去请教一位老琴师,并拉了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他拉得如痴如醉,可依然破绽百出。老琴师耐心地听完曲子,认真地问他:“孩子,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男孩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

老琴师又问:“那你快乐吗?”

男孩回答:“我非常快乐。”

老琴师告诉他:“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不能结果的花更加美丽,比如玫瑰,又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纯粹只是为了快乐,这就够了。快乐本身就是成功。”

听了老琴师的话,男孩心头那团狂热之火终于沉寂下来。他仍然常拉小提琴,在小提琴所流淌出来的音乐中享受他的快乐,但是他不再受困于成为帕格尼尼这个梦想。他的琴声是他的快乐,而他最终的成功在于提出了天才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他就是伟大的爱因斯坦。

其实,自主创业和天天上班打卡一样,只是前者的生活方式不太一样,他们为自己工作,而只要后者能给你带来快乐,便也是成功的创业,二者仅有生活方式不同这一区别。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感受,更需要不同的条件,因此,想知道适不适合,不仅要从感觉出发,还要从实际能力考虑。

正如马云所说,做一份喜欢的工作就是很好的创业。总会有某个地方、某件事情,向我们召唤,让我们的心灵日夜不安,非要实现,才觉得心满意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轨道,选择创业还是选择做员工,就像是选择恋人,合适的人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