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马云创业实录 : 给创业者的17堂课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马云创业实录 : 给创业者的17堂课

Part 17 伟大是熬出来的

书籍名:《马云创业实录 : 给创业者的17堂课》    作者:马云



1

懦夫才会选择放弃

创业者没有退路,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很多人比我们聪明,很多人比我们努力,为什么我们成功了?难道是我们拥有了财富,而别人没有?当然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坚持下来了。

我想告诉大家,创业,做企业,其实很简单。一个强烈的欲望就是:我想做什么事情?我想改变什么事情?你想清楚之后,你永远坚持这一点。

为什么我的座右铭是“永不放弃”?因为这世界上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放弃其实是最容易的。所以我想讲的是,活着就是胜利。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是坚持,而最快乐的也是坚持。

我一直认为,人一辈子都在创业。以前深圳有一个口号叫作“二次创业”,我不太同意这个。同一批领导是没有办法二次创业的,因为从第一天创业起你就一直在创业。

互联网进入冬天的时候,我们第一没有品牌,第二可以用的资金非常少,整个市场形势不是非常好,大家听到互联网转身就跑。当时很多人进来,也有很多人出去。我记得有一位年轻人,刚刚进入公司我跟他说希望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不放弃。

这个年轻人说:“我记住了,5年之内我绝对不会走。”这5年来他们一起来的人都走掉了,当他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就跟他说我记得他当时讲的话。现在他坚持下来,无论他的做事风格还是他的财富都已经非常成功了。

在长城上我们说要建立一个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永远要回忆这个东西。我不知道该怎样定义成功,但我知道怎样定义失败,那就是放弃。如果你放弃了,你失败了;如果你有梦想,你不放弃,你永远有希望和机会。

——摘自《马云: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背景分析

最开始创业的那段时间,和对手相比,马云的力量还显得非常弱小,甚至一起的创业伙伴都时常会打退堂鼓,需要他不断地进行说服和沟通,以帮助他们打消心理顾虑,继续跟他走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马云本人超乎寻常的自信和坚定发挥了作用。若回首总结阿里巴巴的整个发展历程,马云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只有活下来的才是强者。

世纪之交,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2000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进入高度危急状态。紧接着,2000年底,马云宣布全球大裁员。顷刻间阿里巴巴内部人心惶惶,只有马云依然坚信:阿里巴巴的未来是光明的,不可限量的。但不管怎么说,马云当时选择坚持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看好阿里巴巴的未来,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成熟的产品可以销售,从那仅有10人的销售队伍就可以看得出来。2001年马云立下誓言:2002年实现1元钱的盈利。最终他没有违背诺言,2002年12月底,阿里巴巴实现了1元钱的盈利。从此,马云开始了越发“离谱”的理想主义计划。

在2002年的年终会议上,马云提出:2003年阿里巴巴全年务必实现l亿元盈利。从1元到l亿元的飞跃,简直是痴人说梦,进行讨论时反对马云的人甚至站起来拍桌子叫板。然而马云决心已定,不可更改。

但出人意料的是,正如马云所预期的那样,2003年阿里巴巴很顺利地完成了1亿元的盈利。还是在年终会议上,又一个疯狂的目标被抛了出来:2004年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每天缴税100万。

马云说,面对困难,第一要相信你能活,第二要相信你有坚强的存活毅力。只有坚强地活下去,这样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当目标正确的时候,放弃就等于失败,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拓展透析

西点著名校友国际银行主席奥姆斯特德说过:“以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你才能免遭淘汰。”

西点的录用标准是极其苛刻的,其淘汰机制更加严格。毫不夸张地说,考入西点与考入美国的任意一所一流大学一样难。在1999年美国公布的全国大学录取率统计中,西点军校的录取率为11%,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常春藤高校一起,被列为美国最难考的大学。

尽管西点军校接受议员的推荐名单,但议员的推荐名额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每个州10个名额,由两名参议员从该州各推荐5名;每个国会选区5个名额,由该选区选出的众议员从该选区推荐;副总统可从全国范围内挑选5人。如果不超出招生名额,总统可从连续服役8年以上军人的子女中挑选30人。军种部长可从该军种士兵中挑选30人。

对于被录取的学生,西点军校也有明确的淘汰规定:4个学年结束时总淘汰率要保持在25%左右,其中第一年就必须淘汰10%的学员。全程淘汰制度保证了能够通过4年学业的人,基本上都是能够在艰苦条件下承担重任并决不轻言放弃的人。

因此,每一个真正的西点人,都是长跑中的胜利者。西点的学校生活就是战争,训练场就是战场,训练中无不体现了战场上的严格与残酷。西点学员要经历大量的痛苦和折磨,要与阻碍、困苦做大量的斗争,但在他们的词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

其实,竞争有时就是意志的较量,咬牙挺住了,胜利就很可能属于你。一切贵在有恒,只要坚持,再弱小的力量也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永不言败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坚持到底、开拓进取的动力源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功成身退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应邀在剑桥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经过邀请方一番隆重但稍显冗长的客套之后,丘吉尔走上讲台。只见他两手抓住讲台,注视着观众,大约在沉默了两分钟后,他开口说:“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在又一阵长长的沉默过后,他再次强调:“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最后,他注视听众片刻后便立即回座。场下的人这才明白过来,紧接着便是雷鸣般的掌声。

这场演讲是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丘吉尔最脍炙人口的一次演讲。丘吉尔用他一生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也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2

面对困难,流泪没有用

创业的时候,我的同事可能流过泪,我的朋友可能流过泪,但我没有,因为流泪没有用。

困难的时候,你要学会用左手温暖你的右手。你在开心的时候,把开心带给别人;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别人才会把开心带给你。开心快乐是一种投资,你开心就要和别人分享,然后有一天别人会回报你。

如果你在创业第一天就说,我是来享受痛苦的,那么你就会变得很开心。我1992年做销售的时候,我说创业中乐观主义很重要,销售10次,10次为零,出去以后,果然是零,说得真对,要奖励一下自己。
商业不外乎智慧、希望及勇气,这些都是经商的必要技巧。遇到问题时,我习惯用左手温暖右手。要不断告诉自己,没关系,我还是我,我还在学习成长,一切都会好的,至少我还活着。

——摘自《马云:困难时左手温暖右手》

背景分析

马云抱着困难时用左手温暖右手的乐观心态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他看来,创业者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困难时要学会用左手温暖右手。

即便是现在,马云也很少向员工和身边的高管诉说自己的压力。闪光灯下的马云,员工面前的马云总是像一个顽童一样,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种常人难有的洒脱。马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像诗人一样幻想着未来商业界的新文明,幻想着阿里巴巴会带给全球一个美丽新世界。马云,就这样在创业的路上一边舔舐伤口一边微笑前行。

马云看重团队,但是在自己能够解决的时候他会更多地选择担当,何况,有时候团队未必能够全然理解他的思考。

阿里巴巴公司的发展深受马云的影响,在面临困难时阿里巴巴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而不是依赖外界。马云表示,很多企业埋怨政府不支持,但阿里巴巴自从创业以来没有向政府借过一分钱,更没给社会添过一次乱。更多的时候,阿里巴巴团队会在寒冷的季节里温暖别人,帮助众多中小企业赚钱。

拓展透析

外人看到的都是企业家光辉灿烂的时候,其实他们付出的代价,没有人知道。马云说在企业家所经历的一切之中,大家看到的辉煌一面只占20%,艰难的一面达到80%,多年来他一路遭遇挫折,根本没有辉煌的过去可谈。每一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决定都是艰难的。在别人看来,阿里巴巴这一年发展这么快,而实际情况是这一年他们积累了5年的经验,而且付出的比人家10年的还要多。

马云认为最珍贵的是犯了很多错误,走了很多弯路,使得他和他的团队更有信心面对明天的挑战。别人没想到办互联网企业会这么痛苦,但自己有比这痛苦20倍的心理准备,所以不会失败。只要面对现实,敢于承认错误,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创业者应该期待未来的路上有更多的磨难,这样可以促使创业者迅速成长,更快地获得成功。马云说,害怕困难是人的本性,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会有负面的情绪,但是,创业过程中的困难是非常多的,要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渡过难关,是一个心态问题。“用左手温暖右手”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心态,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面对创业的种种艰辛。

创业从来都与坎坷相伴,哪个创业成功人士背后,没有一段浸满辛酸、充满泪水的往事?马云很乐观地说,面对各种无法控制的变化,真正的创业者必须懂得用乐观和主动的心态去拥抱现实。当然,变化是痛苦的,但机会往往在适应变化的痛苦中获得。这么多年来,他已经经历了很多的痛苦,所以就不在乎后面更多的痛苦,反正来一个他灭一个。

从内心来讲,马云是反对大学生创业的。他说,大学生的任务就是把书读好,因为创业过程中有许多倒霉的事情。他自己蹬过三轮车、卖过书、卖过面包、当过老师,中间有太多事情。所以一个大学生,首先应该抓紧时间把书读好,其次要做的是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比创业更重要。他觉得创业很难,是一辈子的事情,上大学不要创业。

按常规来说,创业成功的人,一般会告诉别人创业是多么美好,所以几乎没有人相信,以上这段话是马云在创业成功后说的。但是毫无疑问,创业确实意味着困难。

马云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是一种坚强,一种信仰,一种在困境中奋发的良好心态,一种创业成功或者失败宠辱不惊的坦然。古人常说“人贵有恒”,马云有恒心,更有乐观的心态,所以他能够成功。

3

再多坚持一会儿

5年以前也是这个时候,在长城上,我跟我们的同事想创办一个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我们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我们的网络。当时产生这个想法,被很多人认为是疯子,这5年里一直有很多人认为我是疯子,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改变过一个中国人想创办全世界最伟大公司的梦想。

1999年,我们提出要做80年,在互联网最不景气的2001年和2002年,我们在公司里面讲得最多的词就是“活着”。如果全部的互联网公司都死了,而我们还活着,我们就赢了。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最后,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就有成功的那一天。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摘自《马云获“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演讲》

背景分析

马云入选“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理由是,他领导着全球唯一一家连续5年当选最佳的网站,为220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万客户服务,一年半时间就将淘宝网打造成中国第一的个人交易网站。评委会认为,阿里巴巴把互联网和商业结合起来,创造了电子商务新模式,用电子商务整合了传统产业。最值得称道的是,马云的阿里巴巴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大量的国内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让买者和卖者直接见面。

马云和他的团队开办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提出并实践了面向亚洲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马云也是中国内地首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

马云曾说:“阿里巴巴在成立的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我们几乎分文不赚,每年在亏损,每天在亏损。”马云也说过:“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有时候死扛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

马云说到了,也做到了,在认定这个梦想后始终坚持,他扛下来了,这才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拓展透析

“有时候死扛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但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未必人人能够领会。

易学认为,宇宙是由太极一分为二而成的,太极分阴阳,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组成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万物负阴而抱阳,这一点我们从太极阴阳图就可以看出来。

另外,易学也认为,阴阳双方会互相转化,阴到了极点就转化为阳,阳到了极点就转化为阴(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物极必反”)。比如夏至阳到了极点后,就开始转化为阴,天气就慢慢变冷;冬至阴到了极点后,就开始要转化为阳了,天气也就慢慢变暖。这一点与马克思辩证哲学的矛盾相互转化原理是一致的,冬天已经来了,也意味着,阴到了极点,阴的一面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春天也就不远了。

一个企业从创业草成,到成长壮大,肯定会碰到各种困难,甚至遭遇绝望的境地,那个时候其实就是考验信念和毅力的时候,阴到了极点的确是难受的,就像冬至的时候冷到了极点令人受不了一样,但只要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坚持一下,扛下去,机会就来了,绝望之后就是希望。其实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定了一直做下去,就一定会有希望,好比挖井,只要一直往下挖,总会把水挖出来的。

创业者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便开始了艰难的打拼,这就是坚韧;面对失败的打击,创业者能够积极地反思,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重新站起来,这就是坚韧。因此可以说,坚韧是一个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创业的道路上有太多困难险阻,只有坚韧的创业者才能一直向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

试问哪一个创业者不是承受了各方的压力,最终超越压力,甚至将压力巧妙地转换为动力而获得成功的?

今天的张瑞敏说起海尔可以谈笑风生,可有多少人知道1984年他刚刚到海尔时承受的压力?那时的海尔,设备简陋、员工素质低劣、工作环境一塌糊涂、工作制度形同虚设,怎么也让人想象不到20年后的它会有什么出息。

在张瑞敏之前,海尔已经陆陆续续更换了4届厂长,每一个来时都踌躇满志,离任时又万般无奈。张瑞敏是临危受命。为了生存,为了企业的发展,他开始顶着压力进行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海尔十三条”。从此,海尔开始步入正轨。

在海尔最为艰难的时候,在众人都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张瑞敏有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看到的是他冲破了一切压力、阻力,带领海尔走到了今天,走向了世界。

创业者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在同行走上迷途的时候,创业者要有清醒的认识,不为眼前的小利所动,不做昧良心的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要能耐得住寂寞,静心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稳扎稳打,夯实企业发展的根基。

有时候死扛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创业者应该把企业当成实践人生理想的平台,而不仅仅是谋利的机器。虽然企业的本质是赢利,然而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是具有信念的企业。坚持信念和盈利并不矛盾,只要坚持信念,专注目标,就会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使利润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