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优雅老去:你的前100岁健康指南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优雅老去:你的前100岁健康指南

第十章 类固醇——从犬睾到睾酮网站

书籍名:《优雅老去:你的前100岁健康指南》    作者:杰罗尔德·温特



“赛夸灵”:未来之药!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能够做到,把能量从一个动物身体转移到另一个动物身体。这一并不虚夸的事实,足以令广大医生们兴奋不已。目前,“赛夸灵”正在被用于治疗神经质(焦躁)、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肾病、肝病、全身无力及其他各种疾病。

上面这段描述“赛夸灵”的话,我可不是从网上看来的,虽然它看起来很像今天21世纪的网络、杂志以及电视广告。实际上,它是1912年犬睾丸提取物的广告。这广告没敢直说“赛夸灵”对人的性功能有所谓的好处,因为这对当时的读者来说过于猥亵了。“赛夸灵”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位非常著名的医生和科学家查理-爱德瓦·布朗·赛夸的名字。赛夸先生在法国、英国以及美国的哈佛医学院都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他最后定居于法国,在法兰西学院担任实验医学教授。1889年4月,72岁的布朗赛夸先生在巴黎向法国生物学会报告,说他给自己注射了犬睾丸提取物,用他自己的话说,“这让我年轻了30岁。”(而布朗·赛夸先生在这5年后就去世了。)

认为如果你身体某个器官有问题了,去吃同样的动物器官,就会对身体有益,这种观念看上去很有道理,并且自古如此。精神有问题,就去吃兔子的脑;呼吸有问题,就去吃狐狸的肺;诸如此类的药方,在人类早期的医学文献中都有记载。然而直到19世纪中叶,对这种观念才有了一个科学的说法。德国哥廷根大学的一位生理学教授阿诺德·贝特霍尔德提出了他的观点,认为睾丸对于雄性特征的发育必不可少。这并非什么新鲜观点。在基督诞生前的300年,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所有被阉割的动物都会变得雌性化”,但贝特霍尔德教授的工作并不仅在于提出了这个假说。他研究发现,被阉割的雄性小鸡,不能长成大公鸡,而且体型偏小,不具有攻击性,没有交配欲望。更神奇的是,贝特霍尔德教授还发现,如果将睾丸重新植入被阉割的鸡腹部,上述所有症状又都会逆转。他于是得出正确结论,一定是睾丸分泌的某种物质产生了这个效果。虽然贝特霍尔德教授的研究在当时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布朗·赛夸的睾丸提取物也为大家所普遍嘲笑,但是这两位科学家的工作却为今天的内分泌学打下了基础。内分泌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体内部分泌物,即荷尔蒙。

不过,内分泌学的真正发端并不是睾丸,而是另外一个腺体——甲状腺。黏液肿瘤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该病的体征和症状取决于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程度,但一般来讲都会包括疲乏、抑郁、脱发、以及一种比较罕见的特异性精神失常,即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妇女可能生育克丁病患儿,婴儿生理和精神都患有严重障碍。1891年,一位英国医生成功地用注射绵羊甲状腺提取物治疗了黏液肿瘤。24年后,美国化学家爱德华·C·肯德尔分离出了这种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即甲状腺素。提取过程用去了3吨猪的甲状腺,甲状腺素至今仍在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与天然甲状腺到提纯有效甲状腺素成分的过程一样,睾酮的分离过程也照此办理。不过这次用的原材料,是来自芝加哥牲畜饲养场的40磅(约18千克)牛睾丸,研究者是芝加哥大学的生理化学教授弗雷德·C·科赫。1927年,科赫教授向人们展示,公牛睾丸提取物可以恢复被阉割动物的雄性特征。八年后,科克教授所用提取物的有效成分被人们确定,并将其命名为睾酮,化学合成睾酮也从此成为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十年里,由于有了人工合成睾酮,从而引发了有关人类研究的爆发增长。

因为人类阉割男人或男孩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之久,所以人们早就已经知道,睾酮不足即性腺功能减退会有多种后果。阉割有时候是作为镇压或惩罚的手段,有时候是因为不想让在君主后宫的太监们起淫念。青春期前的男孩子具有纯净的女高音声线,要想一直保留这美妙的嗓音只能通过阉割。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天主教会一直在残忍地做着这件事,阉割七八岁的小男孩,目的就是要留住他们动听的声线。罗马西斯廷教堂里,众所周知的阉人歌手唱诗班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在科赫医生分离出睾酮之后不久,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同事阿兰·凯尼恩发现,用睾酮来治疗性腺功能低下的男性女性,不仅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男女的性别特征,提高了男女的各自性欲,而且还都引起了体重的增加。据推测,体重增加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肌肉增多了。如果说女“太监”在性方面也能从睾酮获得好处会令你感到不可思议而目瞪口呆的话,那么我还要告诉你,最后发现,睾酮对男女性能力的影响是一样的,这种作用叫作雄性激素效应。另外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不论男女,睾酮到最后都被转化为了雌激素。难怪呢!

睾酮是类固醇家族的一员,类固醇是一种化学物质。大家熟悉的跟心脏病有关的胆固醇也属于类固醇,胆固醇也是身体睾酮的来源。睾酮具有增肌能力,用术语来讲叫合成效应。各类运动员,对这事都门儿清。随便浏览一下报纸的体育版,无需特别留意,你都会发现各种服用合成类固醇事件的报道。20世纪晚期,很明显,无计其数的业余和专业运动员都在服用类固醇,通常都跟举重训练有关,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肌肉和力量。对体育迷来说,以下这些名字一定非常熟悉:田径运动员本·约翰逊和马里恩·琼斯,纽约洋基队的安迪·佩蒂特、罗杰·克莱蒙斯艾力士·罗德里奎兹,自行车运动员弗洛伊德·兰迪斯和兰斯·阿姆斯特朗等,不胜枚举。

先不说这牵涉到的那些道德问题,我们必须去关注那些为了更多获益而去人为增加药量所产生的副作用。贝瑞·邦兹,一位著名的棒球运动员,身材完美,简直是海报帅哥。他的情妇在法庭上作证说,由于他使用了合成类固醇,长痤疮,性欲减退,性功能下降,睾丸萎缩。因为睾酮有一部分转化为了雌激素,因此,由达到一定药理剂量的合成类固醇所导致的男性乳房发育症也成了常见的现象。而对女性来说,最常见的一种后果就是男性化:肌肉增大,嗓音变粗,不该长体毛的部位体毛增多。最戏剧性的男性化典型例子,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前苏联和前东德举国体制下的田径以及游泳运动。我们必须注意到,当年的这些做法,虽然可以明显地提高体育比赛成绩,但到了今天,我们在很多年轻或不再那么年轻的运动员身上,仍能看到它所造成后果的影子。

如今世界所有的体育组织,都不再提倡使用睾酮或者其他可以增强体能的药物。同时,大部分的体育组织都在针对这些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测。然而现在仍有人,在以更加巧妙、更加诱人的方式推销睾酮,追求雄性特征和合成效应。比如最近的一个广告,就是这样说的:“你感到无力吗?你感到没有能量吗?你的性欲减退了吗?你身体的睾酮水平过低了吗?这个药可以帮你克服男性更年期的这些症状,让你变得强壮、性感、重新充满活力!”2012年,针对美国男性的这种广告投入高达1亿美金。而广告带来的药物销售收入则超过了20亿美金,这广告钱可真没白花。

男性身体的睾酮水平,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的前三个月内波动非常明显。在这期间,睾酮水平的准确调节对于性发育非常关键。这个时期之后,睾酮就会降低到一个很低的水平,直到青春期开始,才会再次升高。在十八岁左右到达峰值,并维持到25岁左右。然后睾酮水平就开始进入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降低过程,到八十岁体内的睾酮水平大概相当于健康年轻男性的50%左右。那么是不是因为随着年纪增大,睾酮水平降低,就导致了那些老龄化的常见症状呢?老龄化的常见症状有:肌肉数量减少,骨质密度降低,腰部和腹部脂肪增多,性欲和性功能减退。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有足够的睾酮,所有男性就都能保持二十多岁的功能状态,也就是可以永葆青春呢?既然女性有了荷尔蒙替代疗法,为什么男性不可以有呢?

在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小众化的医疗产业。他们极力宣扬这样一种理念:所有男性都需要补充睾酮。这个行业比较出名的一个人,是一位美国医生,叫杰弗里·赖夫。他是一家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医学研究所(“Cenegenics”)的合伙人。2011年,《时代周刊》杂志的凯瑟琳·梅耶对他做了一个专题报道。在这篇报道中,我们了解了赖夫医生的做法——“营养、锻炼以及荷尔蒙优化”。赖夫医生随后为梅耶女士提供了睾酮和脱氢表雄酮(DHEA)疗法。脱氢表雄酮是一种男女肾上腺素都可以分泌的荷尔蒙。与睾酮一样,脱氢表雄酮也有合成效应,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在人体中,脱氢表雄酮被转化为雄烯二酮。马克·麦奎尔就是吃了这种药,在1998年打破了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本垒打纪录。如果你觉得赖夫医生的这种做法适合你的话,那我要告诉你,梅耶女士所说的这种治疗的初始咨询费和测试费用需要3400美金,每个月的保持费用是1000美金。女性体内的睾酮水平,通常是男性的5%到10%左右,而且与男性一样,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于是有人建议,要像梅耶女士那样,提高体内睾酮水平,这对性生活也会有帮助。我还要补充一点,像赖夫医生这样的人还有不少。在网站上,你会看到有多个药厂都在兜售各自的睾酮产品,都在忽悠你“赶快去咨询医生”,了解“如何提高性能力”。

睾酮替代疗法对于老年男女的好处多多,理由如此清晰,如此让人心动,于是有人可能会想,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肯定会出来支持这种做法。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支持,其中最主要的一点考虑就是癌症。国际男科协会和国际男性老龄化研究协会的一份共同声明说:“绝对禁止睾酮疗法用于疑似或已患前列腺癌或乳腺癌的男性。”你可能会说,这不成问题啊!那就把那些癌症患者排除掉,赶快给我用上睾酮吧,好让我重振雄风,再次品尝美好的青春味道。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讲讲前列腺。

大部分男性会在中年前期才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前列腺。也是在这个时候,前列腺才会开始变大,这种几乎普遍的现象,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肥大(BPH)。前列腺肥大会压迫尿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只不过就是增加了一点麻烦而已,夜里会多起床几次尿尿。但如果是前列腺癌,事情就完全不同了。仅在美国一个国家,每年就会新增约2万个前列腺癌确诊病例。前列腺癌,是导致美国男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症,仅次于肺癌。

现在已经不会再有人为了欣赏美妙的歌唱而去阉割小男孩儿了。但是今年一年,仅在美国和加拿大,就有6万男性被阉割了,要么是通过手术,要么是化学手段。原因就是癌症,包括雌激素诱发的几种乳腺癌、前列腺本身的问题以及睾酮诱发的前列腺癌。对局部晚期或称高风险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有一种治疗方案叫雄激素阻断疗法。具体做法就是,要么切除睾丸,要么采用化学办法抑制睾酮生产。怎么样,以上这些事实是否已经在你的脑海种下了怀疑的种子?你对想把老年时期的睾酮水平恢复到旺盛的青年时期,这种与大自然规律对着干的自作聪明,是不是已经开始质疑了呢?“慢着!”你会反驳说,“那这些警告,也只适用于我有前列腺癌的情况,否则我用睾酮就没事。”那好,我还是先带你看看下面有关前列腺癌的另一个事实。

从上个世纪1935年开始,无数研究已经表明,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前列腺中存在癌细胞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到了六十岁,一半的男性前列腺中都会存在癌细胞;到了八十岁,三分之二及以上都存在。而其中绝大多数人,最后都往往死于其他原因,而非死于前列腺癌。事实上,除非做尸体解剖,否则到死也没人知道自己得过前列腺癌。我仅举其中一项研究为例。2010年,底特律的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艾萨克·鲍威尔医生及其同事们发表报告指出,在对1056例20~79岁男性死者进行解剖后发现,45%的死者身上有前列腺癌,而这些人的死因都不是前列腺癌。报告还指出,随着年龄越大,这个比例也稳步升高,在70~79岁年龄组,这一比例达到了72%。因此,这类研究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过了某个年龄,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去知道这些癌细胞的存在了。在欧洲,完全不建议采用前列腺癌筛查手段,例如采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做筛查。在美国,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则建议,在75岁之后就不再进行筛查。因为即使筛查出来,其治疗风险也远远大于治疗收益。

那这就等于说,与大多数男性一样,在我的一生里,前列腺中有可能很早就存在癌细胞了。那这些癌细胞会扩散吗?还是会一直静悄悄地潜伏着,直到别的疾病把我带走?如果一生都维持跟年轻成人一样高水平的睾酮,又会不会刺激这些癌细胞,使其发展成为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呢?目前我们还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能由类似“女性保健计划”(WHI)这种研究项目给出,像这个项目一样,去召集10万名男性来参加一项实验,然后等上十年到二十年后出结果。天啊,不过要是真有了这么个实验,我也可能活不了那么久,也无法得知这个实验的结果了。但在眼前,我会说:“我不参加。谢谢。”

对那些依然想采用睾酮补充剂疗法的人,我的建议是:时刻与你的泌尿科医生保持联系,让他随时了解你前列腺的状况。

最近,在那些欲向我们兜售睾酮的人们的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二朵疑云,而且对他们来说,更加是不祥之兆。由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谢赫扎德·巴萨利亚医生带领的团队开始着手研究,睾酮补充疗法是否对年老体弱的男性有益。之前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健康男性的。巴萨利亚医生的实验对象是65岁及以上的患者,平均年龄为74岁。其中大部分人都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和肥胖。研究的进展表明,接受睾酮治疗的人,力量都明显改善。这不正是睾酮早已被确认而且人们梦寐以求的效果吗?然而,2009年,这项实验被停止了,因为该项实验研究的监督委员会判定,睾酮会给心血管疾病带来不利影响。

巴萨利亚医生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因为研究对象的样本太小,而且实验也没有完成。但在2013年11月,达拉斯西南医疗中心的丽贝卡·维根医生领导的一个小组发表了研究报告,给出了她们对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医疗保健系统中1223名男性的睾酮治疗研究结果。结果发现,睾酮补充治疗会使死亡、心脏病和脑卒中(中风)的发病率增加6%。外界对这项研究结果的反应非常之快,《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5封来信,这五封来信全都是批评维根医生和她同事的。有趣的是,其中四封来信都是来自与睾酮厂家有商业关系的医生。实际上,其中两封信的作者,都属于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在拉斯维加斯的“Cenegenics”医学研究所。

为了对睾酮补充疗法是否对心脏不利这个问题做个结论,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徐琳博士和她同事们调查总结了已公开发表的全部研究成果。她们确定有27例实验符合她们的采纳标准。这些实验共涉及研究对象2994例,主要为男性老年患者。她们记录并统计了与心血管相关的事件,包括心脏病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其他一些心脏疾病指征。她们发现,在全部27例研究中,睾酮疗法使以上事件的风险平均增加达54%。这个发现令人瞩目,却并不令人意外。其中13例研究是由睾酮生产机构赞助的,统计结果为效果不显著;而另外14例研究是独立进行的,不良事件的风险则加大了两倍多。我还是倾向于把赌注押在第二种结论上,特别是在看到2014年发表的另一项大型研究报告之后。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对于年纪较轻但患有心脏病的男性、以及对年纪超过65岁的所有男性,睾酮疗法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在本书写作之际,围绕睾酮补充疗法、前列腺癌以及心脏病风险的问题,仍没有十分肯定的答案,也许永远都不会有。目前,FDA正在评估脑卒中、心脏病以及死亡与使用睾酮之间的关系。2014年6月,FDA又发布了血栓的补充警告。2013年6月那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专刊上面的一篇评论文章,很好地表达了我对于睾酮补充剂的观点。文章的两位作者,是丽萨·施瓦茨和斯蒂芬·沃勒辛,她们来自佛蒙特州白河交汇点退伍军人管理局的医疗中心。她们文章的题目是《低睾酮:如何推销疾病的模板》。

向男性推销睾酮疗法,就好比在女性中滥用雌激素一样,罔顾过去雌激素疗法的失败经验。无论任何人,在让数以百万计的男性知晓睾酮水平偏低而用药之前,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随机实验,以证明对健康老年男性进行睾酮疗法,是收益大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