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第19章 变革的益处

书籍名:《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作者:马丁.R.斯塔奇


螺旋式上升循环


任何物体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艾萨克·牛顿

写作本书的初衷来源于一个根本性的问题。2015年当欧盟委员会启动“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的讨论工作时,有一个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人类是否能够承担这一场“实验”的成本呢?

作者团队与企业、政府领导展开了合作,在多次讨论、访问、分析中得出了答案——可以。而且,如果不向递增性的财富创造模式转变,现有经济模式产生的成本将是人类无法承担的。作者愈加肯定,资本递增需要尽快取代收入最大化的地位。短期看来,两者似乎相互对立,但从长远来看并非如此。截至目前,所有数据都显示,生态系统耗竭,开采成本上升,资源市场不受控制,全球依赖性更强,消费疲软,外部效应剧增,种种趋势开始影响GDP的增长,今天依旧在持续。有益地球的战略才能够协调经济增长与生产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长远积累。此类资本的积聚决定了个人与社会能否持续繁荣。为了实现两者的协调,人类不能再执着于维护陈旧的体系,而是要积极创造全新体系,迎接新体系所带来的种种益处。



第一阶段的益处——低成本、高效率、无污染


思维的变革已经展开。过去,质疑循环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严格的材料标准的成本过高,也无可厚非。就算成本不高,便利程度也会降低。但是在今天,可再生能源、共享模式、零部件回收、视情维修(CBM)、营养物质回收、产业搭配、大规模土地复垦……无一不表明高价之说早已经不住考验。这些趋势都指向了一个循环度更高、再生能力更强的递增性经济。其中益处已经触手可及。



低成本


相较于私家车出行,以共享、电力续航、自动化为特征的全新出行模式使家庭的出行更加自由。按次付费的电动工具、翻新的打印机、可降解餐具、共享办公空间等各种产品及服务的成本都在不断地下降,而且只要管理得当,它们的便捷程度与使用性能也会不断提升。在德国等欧洲国家,产品降价趋势也带来相似的效果。据估算,在革新的零售模式得到大幅推广后,用户所付出的成本大大降低,通货膨胀现象也得到遏制。这会对城市中心地带、供应链和供应源头造成一定的压力,有时也会影响产品质量。本书第二部分提出的新系统能够保证在低成本的同时减少负面的影响。



高效率


大批量的生产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但是,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努力持续已久,而资源市场却越来越不稳定,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才是当务之急。荷兰地毯公司Desso以更低的成本将回收的地毯转化为新地毯;雷诺汽车实现了汽车的再制造;瑞士家具公司Girsberger将办公家具回收再利用,节省了投入,打击了恶劣的灰色市场交易;JustPark技术公司专门管理城市停车区域,大幅提升了交通出行系统的效率。所有的方案都带来了积极成果,供应商与消费者都享受到了更高的效率。



可持续


随着外部成本降低,包括生产商在内的社会整体也会持续受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拥堵造成时间损失,办公空间成本过高阻碍创业,废水处理不当导致矿质肥料流失,氯化物处理耗资巨大……这些都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其源头都是因为产品设计、工业流程存在明显缺陷。

传统的线性发展模式依旧深刻影响着当前的环境监管、供应链、消费习惯,但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作者团队的数据表明,变革在第一阶段带来的益处已经真实可感。那企业怎么没有争先恐后地争取变革机遇呢?利用当前的机遇确实要处理很多复杂问题,企业需要学习新技能,面对新风险,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对于普通企业来说,做出改变的代价确实较高。但是,对于既有预见性又能灵活应对风险的行业先锋,当下的机遇不可错失。



第二阶段的益处——强劲的增长与就业


有益地球的经济会带来新的竞争,并改变生产与分享财富的模式。只要解决资源市场问题,经济长期停滞、就业岗位流失和市场风险等主要问题自然会销声匿迹。这种说法看上去太过乐观,但是,只要辅以正确的宏观政策,第二阶段的益处确实有助于化解经济发展中的风险。



经济增长


前文已经讨论到,GPI、IWI等其他财富指标的增长在1985年左右就开始与GDP的增长分道扬镳。GDP增长与国家资本总额的差距越拉越大,很多国家都陷入了不良增长状态。30多年过去了,经济增长也开始跌跌撞撞、步履蹒跚,部分原因正是地球资源耗竭。显然,重整地球资本、改革社会体系最终会带来更高的GDP增长,这已经是必然趋势。因为在转变过程中,资产的生产效率会提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研究分析显示,向递增性、净正面资本模式转变的过程中,GDP就已经得到了提升。具体原因很简单,从经济中剔除结构性的浪费现象将会挖掘出更多资源,并进一步提升资源生产率。例如,人们陷入交通拥堵的时间会减少,价值较低的土地会用于停车,大拆大建的现象会减少。第9章讨论到,受到转型的积极影响,欧洲GDP到2030年会再增长7%,这相当于每年保持着0.5%的额外增速。作者认为,对于欧洲(与其他地区)的政策机构来说,这正是一次绝好的改革机会,其魅力不输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市场一体化。



就业率提升


推行共享模式、重复利用,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投入,都会使得初级工业产出下降,相关就业也自然会受到影响。污染减少使得清理工作需求减少,产品设计提升使得监控工作需求减少,交通出行自动化使得事故减少,但这些良性发展趋势同样也会给就业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在循环性再生经济中,就业问题确实值得关注。然而,根据未来劳动力研究的元分析结果,真实的情况可能对就业反而是有益无害的。研究指出了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在循环经济中,以非正规劳动力为主的领域将得到规范化。另外,回收、再制造、翻新、再利用等工作都属于服务领域,相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业领域,这些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反而更高。确实,在转变过程中,有部分工作会消失不复存在。采矿、石油开采和天然气开采等第一产业显然需要大幅转型,但是大部分的工作消失并不会在某个领域集中爆发。在每个行业,敏捷应变才能赢得竞争,迟缓麻木必将被淘汰。在转型过程中,政府需要保持中立角色,其不应打击新的发展势头,而是要帮助人们迅速适应新经济模式、获得重要的新技能。为了人民的福祉,政府的作用也应该是推动转变,而不是阻碍变革步伐。



抗震力增强


战后经济起起伏伏基本都与油价密切相关。人类对于资源的依赖在石油市场中清晰可见。20世纪70年代,资源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相关经济体爆发危机。但是,能源或者资源价格走低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俄罗斯、尼日利亚、南非等大宗商品出口国会受到冲击,资源消耗大国在效率提升方面的投资迟迟得不到回报,甚至还会出现货币贬值等问题。贸易战中重要资源能帮助国家获取优势。石油、磷、稀土金属等资源的交易往往涉及政治成本。净正面经济将会使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当然阳光充沛的国家会稍占优势)、降低市场风险并缓解不稳定状况。



第三阶段的益处——慷慨精神、社会公平与无限可能


在作者看来,递增性经济的益处长久而深远。从稀缺性范式向富足范式转移必将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的又一大重要变革。当前热议的社会问题可能也会得到缓解,例如社会两极化,对分享财富的恐惧增加。



慷慨精神


资源稀缺并不是导致贪婪的唯一原因,但绝对是重要原因。当然,在如今的讨论中,稀缺资源主要指的是某些特定资源。另外,各类资源的转化都会产生极高的环境成本。地球及其资源,以及人类可以从中获取的财富,都有限度,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可以说,这样的观点影响了人类对于人口与移民的态度。地球超载日已经提前到了8月13日,人口的增长预期不断增加——75亿,90亿,100亿,110亿,这一串的数字引发了更多的不安情绪。面对这一预期,全球出现了各类生育计划项目,这一趋势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也带来了深深的无力感,最终逐步转变为对新生命的倦意,让人类走向了道德崩塌的边界。宣称新生儿是地球上的“不受欢迎人士”可谓创下道德新低,如果这种原本消极的态度转化为更主动的排斥行为,腐蚀人类同情心,后果将更加可怕。然而在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地区,出现大规模移民情况的时候,人们的惯性反应反映出这样的趋势日益明显和强烈。在稀缺资源的范式中,生态系统耗竭,水资源匮乏,碳排放预算有限,人口的流入变成了一种威胁。现在不妨换个视角看看:

如果说从太阳获取的能源就是财富的终极来源,如果每个国家都能掌握方法使资源生产率提升5倍、10倍,甚至50倍,并通过高效的系统来利用这一财富,人类对人口变化的态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当能源充裕,交通、住房和工业生产的状况都大为改善时,痛苦、贪婪、焦虑等负面情绪就会自动消失吗?当然不是。然而与此同时,如果人们能够修复生态系统,特别是人口快速增长的地区以及移民的来源地区,如果人们能够有力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如果人们能够以更少的生产资本满足更多的人类需求,那么当前某些恶性趋势就能得到有效遏制。慷慨包容的社会文化需要更为富足的经济范式。



社会公平


在大部分社会中,不平等现象日益加剧,在德国、北欧等一贯崇尚平等的地区,也出现了反向发展。不平等现象在美国依旧很严重。而在大力谋求发展的金砖五国中,不平等也成了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伴生物。产生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很多,例如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技术替代人力、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有时候在缺乏监管的资本市场,劳动法律也放大了不平等问题。在递增性经济中会发生什么改变呢?其实很多方面都会发生转变。“产消合一”意味着消费者在消费之外也能生产内容(通过“脸书”平台)、生产产品(通过3D打印技术)、生产能源(通过屋顶光伏设备),这意味着价值将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产消合一”其实也是前文中“净正面”模式的基础。此外,对于石油、稀土金属、磷、土地、水等资源,无论是哪类资源的拥有者,其寻租行为将得到遏制。近年来,市场力量已经向资源拥有者大幅倾斜,而在循环经济中,市场力量才会从系统层面得到恢复。

再者,发展循环性再生经济,也意味着向知识型经济加速靠拢。传统产业的工作岗位减少,现代化产业的工作岗位增多,其中就包括本书第二部分所列举的工作案例。这些工作机械化程度低,更难以替代,更注重消费者的主观体验,而且也应该会带来更高的收入。另外,在群体、国家乃至全球社会中,环境恶化的经济成本往往是由经济困难的群体所承担的,所以,当越来越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与垃圾得到妥善处理,生态原因造成的贫困现象也会随之消失。



无限的可能


递增性经济最具魅力之处在于其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触动了人们对机遇的感知和对未来的畅想。作者团队有幸能与众多“千禧一代”年轻人分享经验。在每次的交流中,递增性思维、循环经济原则对大家思想的触动程度令我们感到惊喜。大家的思路得到解放,经济繁荣与严格治理不再是非此即彼的抉择。在净正面的世界中,创意真正获得了自由。“从摇篮到摇篮”的课程已经被超额预订,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想要加入循环经济项目,其工作岗位供不应求。在生产过程中排出营养物质而不是废物,在经济活动中优化地球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积累地球资本,这些概念太令人着迷。无论面对我们的同事、学生或是孩子,讨论总是一发不可收拾。这是全新的“爱丽丝仙境”——由技术驱动,由自然规定原则。

脱离了物质依赖的循环经济也有可能无法实现这么多益处。但是,与一味追求规模的工业经济相比,经过良好规划的循环经济必将带来更大的社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