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哈佛经典谈判课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哈佛经典谈判课

推荐序

书籍名:《哈佛经典谈判课》    作者:艾莉卡·爱瑞儿·福克斯



能够为艾莉卡·爱瑞儿·福克斯(Erica  Ariel  Fox)的这本鼓舞人心的、开创性的《哈佛谈判心理学》作序,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与艾莉卡相识多年,亲眼看见她的想法一步步发展、成熟,今天终于瓜熟蒂落,就是这本妙趣横生又明白晓畅的谈判心法,因此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30多年前,我有幸跟罗杰·费希尔(Roger  Fisher)和布鲁斯·巴顿(Bruce  Patton)合写了一本名为《谈判力》(Getting  to  Yes  )的小书来介绍合作式谈判,以此来促使读者将传统的零和博弈转变成为对双方都有益的“双赢”博弈。“双赢”博弈有助于人们用新的眼光看待和展开谈判,不论这里的谈判是商业谈判、外交谈判,还是饭桌上的讨价还价。

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我作为中间人和谈判顾问所得出的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恐怕就是——谈判最大的障碍不是对方(不管对方多么难搞),而是我们自身。真正的困难来自人本身的冲动,即在恐惧或愤怒之下冲动行事的倾向。我发现,成功谈判的前提是学会“走上阳台”(go  to  the  balcony),在精神和心理上进入一种抽离、平静和自控的状态,这一点是20年前我的另一本书《无法说不》(Getting  Past  No  )的主题。

然而多年以来,我发现人们很难走上阳台,更别提在唇枪舌剑中持续地待在阳台上了。我们很容易受到自身的破坏性情绪和想法的摆布,做出伤害我们长远利益的事。换句话说,我们很容易“跌下阳台”(fall  off  the  balcony)。我的客户和读者经常向我反映这一点,也反复问我如何才能待在阳台上。尽管最基本的几条做法(停下来,看清事态,聚焦目标)非常有用,可他们还想让我进一步解释,加深理解,特别是在他们又跟别人闹了别扭的时候。

我越来越体会到,要想让别人点头同意,我们的努力就不能只局限在外部世界,我们还要在内心世界花费相应的工夫。要想经由行为的外部路径达成一致,我们就必须走通心理的内部路径。我们不仅要与他人达成一致,更要与自身达成一致(这么说可能会有点奇怪)。要想在向外探求的关键时刻得到他人的响应,我们首先就得在向内探求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赞同。因为,如果我们不能首先影响我们自己,我们又如何能去有效地影响别人呢?

艾莉卡·爱瑞儿·福克斯的惊世之作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哈佛谈判心理学》鼓励我们先从新的角度看待谈判,然后才走上谈判桌,甚至才第一次接触对方。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能够向内窥见我们与自身的谈判。艾莉卡为我们详细解析了内在谈判的过程,并且设置了一系列的角色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如艾莉卡所称的“四大成员”——梦想家  (即商务语境中的首席执行官)、思想者  (首席财务官)、恋人  (首席人力资源官)和勇士  (首席运营官),以及担任领导角色的船长  和辅助其工作的守望者  和旅行者  ,它们都是内在谈判的参与者。这本书的亮点还有很多,而且语言生动,示例鲜活,不仅使每一个内在谈判者跃然纸上,而且也使各种谈判心法清晰明朗。

20世纪80年代,当《谈判力》一书刚刚问世的时候,当时的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书里介绍的原则式谈判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今天,人们又急需在理解自身方面获得指引,以期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出主动、明智的选择。我们需要一整套实用的、容易理解的方法,这套方法既应说明如何与他人达成协议,也应说明如何与自身达成和解。不懂自己,我们内心深处的愿望就无法实现,不论是在事业上充分发挥潜力,还是为这个世界创造持久、稳固的和平。

《哈佛谈判心理学》正是这样的一份指引。我真诚地希望,在这本书的帮助下,不管是身处职场,参加公共政策辩论,还是与家人或朋友谈话,读者都能以一种更有效、更从容、更称心的方式理解和实践领导与谈判事务。我深信,要想获得谈判的外在成果,我们就必须学会改变谈判的内在进程。艾莉卡·爱瑞儿·福克斯这本颇具开创性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起点。我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享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并且从中获得启迪!

威廉·尤里  (William  Ury)

哈佛谈判项目(Harvard  Negotiation  Project)发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