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哈佛经典谈判课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哈佛经典谈判课

旅行者帮助我们伴随时间而成长

书籍名:《哈佛经典谈判课》    作者:艾莉卡·爱瑞儿·福克斯



我们总是希望,我们能凭借我们目前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实现任何梦想。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总喜欢这样设想?

但是,我们也知道,事情往往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阿里耶·本-戴维(Aryeh  Ben-David)是我的一位同事,也是我的朋友,他在以色列领导着一个名叫阿耶卡(Ayeka)的组织。阿里耶是一位终身学者,也是一位犹太智慧导师。跟我一样,他也更看中教育改变人生的功能,而非普及知识的功能。他阐述了实现潜能与待在舒适区之间的矛盾关系。他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写道:

“没有什么任务比改变自己和实现成长更艰巨了。我就是我,这还不够吗?不,不够。我远不只是我。我的灵魂远超我当下的高度。现在的我绝不是我想要成为和能够成为的样子。”

要想实现目标,提高效能,获得实质性的转变,你就要踏上拓展自我的旅程。在那里,你的旅行者将为你指引方向。



旅行是永恒的主题


自古以来,人类就走在追求内心成长和外在成功的旅程上。我们总是能够从文学作品中见到,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踏上一段有形的旅程,而他们在心中也踏上了一段成长与转变的无形旅程。比如离家漂泊十年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他通过面对可怕的敌人成长为一个男人,最后才回到家乡,成了伊塔卡岛之王。

再如以“神奇梦幻彩衣”而闻名的《圣经》人物约瑟(Joseph),他曾出现在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乐剧中。约瑟的故事展现了这样的一段旅程,这段旅程出现在整个历史当中,出现在先知的生活中,也出现在文学人物、神话和大众文化里。一段典型的旅程往往包含一次诞生或崛起,其后是一次挫折或死亡,最后是再度崛起或重生。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这一幕可以真实发生,也可以在象征意义上发生。而且,整个循环也可以重复出现。

在《创世记》一卷中,约瑟起先是一个幸福的小男孩,谁都知道他是他父亲的心头肉。然后,他遭遇了不幸,被他的哥哥们陷害,卖往埃及为奴。在那里,命运出现转机,他获得了富有的波提乏的器重。然后,他再次遭遇厄运,受波提乏妻子诬告入狱,被世人抛弃。最后,他的命运再度迎来转机,成了埃及仅次于法老的高级官员。

从他在狱中的最低点,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约瑟恢复了往日的荣光。在约瑟所预言的饥荒中,他的兄弟们不得不求助于他,请求他赐予食物和怜悯。当他们团聚时,约瑟已经走过了身往埃及的有形旅程,然而,他内心经历的旅程要复杂得多。在他的兄弟们面前,他不仅手握权力,而且历练丰富。

故事结束时,约瑟收回了他的神奇梦幻彩衣,以脱胎换骨的形象回到了自己的父亲身边。这就像是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S.Eliot)笔下所描绘的经历:“我们不该停止探索/一切探索的尽头/都将回归我们的原点/并开始理解它。”

在《圣经》里,耶稣一生的旅程也大抵如此。他在马槽里降生,家中一贫如洗。后来,他开始宣讲用爱与谦卑服务人,门徒也越聚越多。然而,他的宣道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注意,耶稣开始受难。他受到审判,并被定罪,最后被钉于十字架。《圣经》继续写道,耶稣在复活节复活。直到今天,基督徒们仍旧在赞美耶稣从出生到死亡再到复活的旅程,并借此鼓舞自己继续他的旅程。

在其他一些文化中,成长、疗愈和提升的旅程并不限于一生一世。这一旅程能够从今生接续到来世,而觉醒之路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当灵魂悟到自身原先的神圣本质,并且从生与重生的循环中解脱出来时,这趟旅程就到达了终点。

在西方,人们或许会把人的一生看作自我实现之旅。在东方,人们或许会把它看作觉悟之旅。不论名称为何,世界各地的人们大抵都认为,我们在生命之旅中收获成长。同样,他们也会同意,成长之旅既有外部世界的表现,也有内心空间的探索。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部分是专门为了这一目的而存在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旅行者,它是人的本性之一。



旅行者拓宽你的视野


听到“旅行者”这几个字,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些旅行者。比如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他因首次独自登顶珠穆朗玛峰而闻名。再如探索南极的传奇先驱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当他的船“坚忍号”因受困浮冰而沉没后,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将他的船员一个不落地活着带了回去。

另一些旅行者则前往探索异域,比如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和丹麦作家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后者在肯尼亚的经历成了她的作品《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一书的背景,这本书后来还改编为了同名电影。再如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她写了《美食,祈祷,恋爱》(Eat,Pray,Love  )一书来纪念她离婚后周游世界的日子。

还有一些旅行者,他们的探索之旅与飞行有关。比如著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他是第一位踏上月球的地球人。再如极限运动员费利克斯·鲍姆加特纳(Felix  Baumgartner),他因高空跳伞而闻名于世。他的座右铭一语中的:“每个人都有极限,但不是所有人都甘心接受它们!”

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旅程并不是爬山,而是去迎接和经历那些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和重要阶段。在这些成长之旅中,我们也要克服很多挑战,付出很多努力。比如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他从一名战俘成长为美国总统候选人。

有些旅程能够让你从卑微走向伟大。马娅·安杰卢(Maya  Angelou)从高中辍学,成了旧金山市有轨电车的首位非裔乘务员。后来,身为年轻单身妈妈的她同时打厨师和女服务员两份工,以此来维持生计。多年以后,安杰卢成了30多本畅销书的作者,其中既有诗歌,也有虚构类书籍和非虚构类书籍。她还在克林顿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朗诵了开场诗。很难想象,她的内心要经历怎样的成长才能在外部世界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安杰卢珍视自己所有的经历。她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任何事情都能改变我,但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当然,我们的生活并非一条一路向北的直线,我们会时常遭遇挫折。除此之外,我们无法做别的期待。只要我们能想方设法重新站起来,失败和挫折就不会成为我们人生的全部。想想阿尔·戈尔(Al  Gore)。他花去了一生的大量时间为成为美国总统而努力,然而却没能梦想成真。这一毁灭性的挫败很可能成为他的绝唱,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那场纷乱(对戈尔,对美国民众来说都是如此)的选举风波过后,戈尔因为他在教育公众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努力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跌倒了,爬起来。我们只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