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第12章 酝酿(1)

书籍名:《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作者:叶永烈


  新生的苏俄关注着东方,列宁关注着东方。在派出马林作为共产国际的正式代表前往中国之前,俄共(布)早已秘密地试图与中国的革命者建立联系。

  种种绝密的内幕,随着岁月的更新而终于解密……

  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俄罗斯苏维埃政权处于国内混乱、国际围剿之中,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封锁了中俄边界,使中苏交通阻断。

  列宁在万般困难之中,仍想方设法寻觅着东方的战友。在他看来,中国革命一旦兴起,那就是对新生的苏俄最有力的支援。

  列宁最初多次接见过的中国革命者,据苏俄档案记载,俄文的名字叫“лауСиуджау”,早年的中译名为“鲁苏杜”。

  “鲁苏杜”何许人也?查遍所有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也找不到这样的名字。

  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

  后来,根据“鲁苏杜”当年所担任的职务——“中华旅俄联合会”会长这一线索寻找,这才查清他的中文原名叫“刘绍周”,又名“刘泽荣”。

  刘绍周虽然是连《中国共产党党史人物词典》上也查不到的人物,而在当年,却是列宁三次接见过的中国工人代表——历史,差一点淹没了他的名字!

  刘绍周的俄语比汉语讲得更流利,虽说他是地道的中国人。刘绍周1892年出生在中国广东西江之畔的高要县,那里蔗林成片,以盛产“端砚”著称。刘绍周5岁时便离开了那片炎热的土地,随着父亲来到俄国,俄国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那里上完小学、中学,以至就读于圣彼得堡大学物理系、圣彼得堡工业大学建筑系。如此这般,他成了俄国的华侨。

  俄国的华侨并不多。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约十万中国劳工根据俄国企业和中国包工所订的合同,来到这寒冷的北方邻国,成为那里的苦力,于是,华工猛然增多。他们一贫如洗,本能地站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一边。

  1917年3月3日(俄历二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作威作福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华工、华侨和留俄的中国学生们联合起来,在1917年4月18日成立了“中华旅俄联合会”。

  25岁的大学毕业生刘绍周富有组织才干,当选为会长。

  十月革命之后,在“中华旅俄联合会”的基础上,1918年12月中旬在圣彼得堡成立了“旅俄华工联合会”,刘绍周又当选为会长。这个华工联合会拥有近6万会员,声势不小,刘绍周成了华工们的领袖。12月30日,刘绍周在莫斯科召开了旅俄华工联合会第一次群众大会,号召华工坚决和苏联工人站在一起,并肩战斗。在这次会议上,华西里·亚历山大罗维奇当选为莫斯科分会主席。

  列宁注意到了这支华工队伍,刘绍周被任命为圣彼得堡市苏维埃委员。列宁还亲笔作如下批示:“务请所有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对刘绍周(泽荣)予以一切协助。”

  受苏联外交部的委托,旅俄华工联合会创办了《旅俄华工大同报》,在华工中进行革命宣传。

  1919年3月2日至6日,当列宁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时,两名中国代表出席了会议——虽然当时中国还没有共产党。

  两名中国代表之一,便是刘绍周。

  刘绍周见到了列宁。后来,刘绍周回忆道:

  我第一次拜访列宁同志是在1919年3月,当时我正列席共产国际第一届大会。记得第一次去见这位伟大领袖时,是在下午大会休会时间……他还问我是否要在大会上发言……我回答了他的问话,告诉他准备在大会上发言,他说很好。[1]

  3月5日,共产国际“一大”召开第四次会议,由列宁主持。在季诺维也夫发言之后,列宁说:“现在请中国代表发言。”

  刘绍周先用汉语念了一遍祝词,又用俄语念了一遍。他的祝词,刊登在翌日的《真理报》上:

  本国际是俄国共产党创立的。这个党领导的政府,为世界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各国人民的自由而对世界帝国主义宣战。因此,这个党获得了中国人民的最真诚的友情。

  我作为中国组织的代表来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深感荣幸。我不仅代表我所在的小组,也不仅代表成千上万散居俄国各地的中国无产者,而且代表几万万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向旗帜鲜明地誓同残暴的世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第三国际致以热烈的祝贺。

  列席共产国际“一大”的另一名中国代表是华西里·亚历山大罗维奇。其实他是一个中国人,年幼时母亲病故,无依无靠,流浪在哈尔滨。哈尔滨离俄国不远,这座城市里居住着许多俄国侨民。一位俄国医生喜欢这个孩子,收养了他,给他取了俄文名字“华西里·亚历山大罗维奇”——他原本叫“张永奎”。俄国医生把他带回了俄国,从此他在俄国长大。他参加了旅俄华工联合会,当选为该会莫斯科分会主席,成为仅次于刘绍周的中国旅俄华工领袖。

  刘绍周和张永奎不是共产党员,所以在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只是列席代表,有发言权,无表决权。

  在共产国际“一大”之后,1919年11月19日,列宁在克里姆林宫又一次接见了刘绍周。不过,当共产国际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刘绍周已是共产党员了。虽说那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正式成立,刘绍周不再作为旅俄华工联合会代表出席会议,而是代表着“俄国共产党华员局”。

  俄国共产党华员局,是俄国共产党中旅俄华侨党员的中央机构。1920年6月,旅俄华工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为了统一、集中旅俄华侨中的俄共(布)党员,于6月25日建立了俄国共产党华员局。很巧,正是7月1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组织部批准成立俄国共产党华员局以及该局所拟定的党章。刘绍周是华员局的成员。

  俄国共产党华员局的主席是安恩学。

  关于安恩学的生平,现在所知甚少了,这里只能勾画出粗线条的轮廓:他原本在中国东北铁路工作,1904年8月,在哈尔滨被当时的帝俄当局逮捕,所控罪名据云是所谓“为日本进行间谍活动”。于是,他被发配到俄国的彼尔姆,沦为那里的苦工。他理所当然地积极参加了1905年的俄国革命,然后又在十月革命中冲锋陷阵。他在秋明组织了一支中国工人支队,与苏俄阶级兄弟并肩战斗。1918年,他所领导的中国工人支队加入了苏联红军,为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战斗。之后,他加入了俄国共产党。这样,当俄国共产党决定成立华员局的时候,安恩学被选入华员局,不久担任了主席。

  俄国共产党华员局是参加了俄国共产党的华人的中央领导机构,虽然并不等于中国共产党,不过,它毕竟是华人之中正式的共产党组织——尽管如今它鲜为人知。

  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当列宁主持召开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出席大会的中国代表除了刘绍周之外,安恩学取代了张永奎。刘绍周和安恩学都是以俄国共产党华员局代表的身份参加会议的。在这次会议上,刘绍周第三次见到了列宁。

  刘绍周在7月28日的第五次会议上作了发言,列宁很注意地倾听了全部内容。

  刘绍周很清楚地用俄语说明了当时中国的形势:

  1918年底中国进行着激烈的国内战争。南方成立了临时革命政府,其目的是与北京政府作无情的斗争。领导南方政府的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著名领袖孙逸仙,但是,不久以后,孙逸仙由于与留在南方政府里的旧官僚代表人发生冲突,退出了广东政府。从那时起,他就不再正式参与政府事务。

  南方政府直到现在还继续与北京政府作斗争,而且这种斗争是在孙逸仙集团宣布的口号下进行的。其主要内容为:恢复旧国会和旧总统的权力,撤销北京政府。战争胜负未定,但是,无疑,南方政府胜利的可能性更大,尽管北方似乎在财政方面所处条件更加有利。近来,传说,南方政府的军队占领了湖南,即中部省份之一,并开赴北京……

  刘绍周还介绍了在中国发生的五四运动:

  当凡尔赛会议不仅什么也没给中国,而且还把日本在战时损害中国的利益所提出的权益和领土要求确认归诸日本时,中国人民是多么失望啊。于是,在中国代表从凡尔赛会议回国以后,国内便掀起了反对政府和日本的强有力的运动。学生组织了联合会,站在运动的最前面……

  运动被暴力镇压下去了,而且,在许多场合下,游行示威者被开枪扫射。尽管如此,运动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它唤起了群众的革命精神。

  后来,学生们明白了,光是他们什么也干不了,开始投身工人群众的事业。中国工人也开始发现他们的力量,虽然这是刚刚产生的工业无产阶级的代表……

  刘绍周在发言即将结束时,说了一段颇为重要的话:

  必须强调指出,目下中国乃是革命宣传的广阔场所,第三国际代表大会应该对这一事实给予极其高度的重视。援助中国革命不仅对中国本身具有意义,而且对全世界革命运动也具有意义,因为现在中国劳动群众的强大的革命运动是可以对抗贪得无厌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唯一因素……[2]

  刘绍周在共产国际会议上的这番发言,对于帮助共产国际了解中国情况,重视中国革命,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过,大抵是受出席共产国际“二大”的另一位中国代表——37岁的江亢虎——的影响,刘绍周在发言中,对“中国社会党”作了不恰当的介绍和评价:

  去年在上海我们举行了一系列罢工,诚然,是纯经济性的罢工。但是,即使社会党(其中心在上海),也在工人中间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望。这个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据它的杂志登载着质朴的名称——《周报》——我们可以断定,这个运动确实具有重要性。譬如,5月1日那期里登着以下的口号:“不劳动者不得食”,“全世界应当属于无产阶级”等等。这本杂志孜孜不倦地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对抗民族主义,坚持与苏维埃俄国结成亲密的兄弟般的联盟……

  江亢虎是以中国社会党代表的身份出席共产国际“二大”的。

  江亢虎原名江绍铨,别名江康瓠,江西弋阳人。1900年他在北京东文学社学习日文,后来前往日本留学。回国后,他出任北洋编译局总办、《北洋官报》总纂稿,后来又去西欧游历,主张“三无主义”,即“无宗教、无国家、无家庭”。回到中国,他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会”。1911年11月5日,江亢虎在上海把社会主义研究会改组,成立了中国社会党,自己担任“上海本部部长”。

  中国社会党的党纲共有八条:赞同共和;融和种界;改良法律,尊重个人;废除世袭遗产制度;组织公共机关,普及平民教育;振兴直接生利之事业,奖励劳动者;专征地税,罢免一切税收;限制军备。

  应当说,在当时,这八条党纲是有着进步作用的。中国社会党顺应时代潮流,曾得到了迅速发展,党员人数猛增至52.3万人,在沪、江、浙、京、津及南方各省建立了490个党支部。

  1913年,袁世凯得势,视中国社会党为敌,杀害了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部长陈翼德。江亢虎屈服于袁世凯的淫威,于1913年8月宣布中国社会党解散。

  即便如此,江亢虎也无法在国内立足,只得出走美国,在那里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汉文助教、美国国会图书馆顾问。

  获知列宁创建共产国际,江亢虎设法与共产国际取得了联系,自称中国社会党“奉行马克思主义”。于是,他得以出席共产国际“二大”。

  实际上,中国社会党只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政党。江亢虎在出席共产国际“二大”之后,于1922年8月回国,创办南方大学,自任校长。他在1924年6月重组中国社会党。1925年1月更名为中国新社会民主党。1926年该党再度解散,江亢虎又去美国。

  1939年9月,江亢虎投入了汪精卫的怀抱,出任汪伪国民政府的政府委员、铨叙部部长、考试院院长,沦为汉奸。

  1946年11月,江亢虎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判处无期徒刑。

  1954年12月7日,71岁的江亢虎病死于上海提篮桥监狱,画上了他生命的句号。

  把中国社会党说成“这个党是马克思主义的”,让江亢虎出席共产国际会议,这表明当时的共产国际对中国情况并不了解。

  刘绍周倒是旅俄华工的出色代表,他既出席了共产国际的“一大”、“二大”,又是俄国共产党华员局负责人之一。刘绍周原本有可能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但一次意外的火车事故使他受伤,从而客观上无法参与其中。

  1920年11月18日,刘绍周在妻子陪同下,随北洋政府派往苏俄考察军事、外交的张斯代表团回国,在中东铁路理事会担任理事。从此他脱离了俄共华员局的工作。1933年后,他担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和西南联合大学俄语教授,著有《俄文文法》一书。1940年,当邵力子出任国民党政府驻苏大使时,请他出任驻苏使馆参赞。这样,他又来到了苏联,不过此时他的公开身份已变成国民党政府官员。当然,那位驻苏大使邵力子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由于深知刘绍周跟苏联的关系,特地请他作为参赞。

  此后,刘绍周又调任民国党政府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他毕竟曾与共产党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1949年9月,他协助中国共产党支持原国民党政府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反戈,使新疆避免了一场战火之灾。这样,刘绍周被中共任命为新疆临时外交办事处处长。

  后来,刘绍周调往北京,出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外交部顾问、商务印书馆副总编,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这位受到列宁三次接见的元老人物(在中国很少有人得到如此殊荣),历经沧桑,终于在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0年7月18日,78岁高龄的刘绍周离开了人世。他除了留下《俄文文法》之外,还给后人留下了《领海概论》《俄汉新辞典》等著作。人们对他的称谓是“教授、新闻出版家”。

  在“文革”岁月中,他早年的勋绩几乎被淡忘。

  时至今日,在追溯中国共产党“胚胎期”的历史时,是该把这位贡献甚巨的刘绍周如实地介绍给诸多读者了……

  至于另一位出席共产国际“一大”的代表张永奎,在20世纪20年代初回国,1977年去世时为甘肃师范大学教授。

  [1]刘泽荣:《回忆同伟大列宁的会晤》,《工人日报》1960年4月21日。

  [2]《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第31~34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来自海参崴的秘密代表团

  除了刘绍周、张永奎、安恩学之外,还有一位被岁月淡化而曾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出过大力的人物……

  1982年11月,山东平度县县报《平度大众》上的一则“寻人启事”,使该县西乡马戈庄的杨德信处于无限的兴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