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做人不要太爱面子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做人不要太爱面子

第2章 面子是生活的绊脚石(1)

书籍名:《做人不要太爱面子》    作者:张晓东


  在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过俭朴的生活很没有面子,特别是被别人看见了会大失颜面,所以很多人为了在别人面前摆阔气,总是大肆浪费,以赢取人们的眼光来获得属于他的“真正面子”。

  虽然,说起来,钱是你自己的,怎么花由你自己决定,但怎样花却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对于那些“能挣会花”的人来说,应该明白,什么样的消费方式对人的道德生活是有直接影响的。真正的生活面子,不是靠你的出手阔绰来赢取别人的目光以获得面子的满足。

  这一点宋儒司马光有过很精彩的论述。他认为当时“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随,吾不以为病,……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看当时就有人讥笑司马光糊涂,不开化,但他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有道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人生活上俭,需求上就少,欲望少,就可直道而行;而人若多欲,则必贪富贵,想富贵,但钱不够用,这样在官则必贪,在民则必盗。最后犯了国法王法,必然是坐牢蹲监狱,那样的人会有面子吗?所以,侈在道德上会造成司马光的要义在崇俭鄙奢,以为俭乃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美德,弃俭而尚奢,无异于本末倒置,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十分有害的。

  从老年人的角度视之,年轻一代不知世事艰难,更不明“梁肉不企骄奢,而骄奢自来”的道理。且年轻人正在长知识、求进取之时,为了面子,在物质享受上耽陷太多的精力,过于追求美食、鲜服,就会徒耗许多宝贵时间。其实这不仅仅是家庭和个人经济条件如何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风气和修养的问题。司马光反对当时风俗侈靡,请客送礼,大肆铺张,对坚持淳厚风俗、以俭为美者成了鲜有和罕见者,大为感慨。这使我们很自然地就联想起今天的情况来。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人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了。年轻人为了面子讲享受,谈消费,与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在观念上完全不同了。司马光若能看到今天的情况,真不知该发何议论!或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观念自然要变,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也是会随之变化的,有何可非议的呢?其实,这里边有个作风的问题。过于吝啬自然没有面子,会招人耻笑,但肆意铺张浪费则更属可恶,也是大失面子的可笑之举。穿行细事之中,礼尚往来之际,确有个修养问题。将物质文明孤立起来,抽掉了精神文明,无论如何总是一种缺憾。

  司马光“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的说法就非常可取,无论朋友亲戚,常聚常会,年节假日纪念性或象征性的礼品相酬,彼此其乐融融。情厚不在礼重,反之,情薄而处利害中倒可能要以厚礼维系。那种以厚礼相交的友情不是很悲哀、很尴尬而大失面子的事吗?司马光还列举了大量正反两面的例子,说明了“由俭人奢易,由奢人俭难”的道理。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恐怕亦不乏实例,差不多人人都可以举出一些。说到底,俭是一种克制,奢是一种放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没有克制和自持,是不可想像的。明代姚舜牧说得好:“惟清修可胜富贵,虽富贵不可不清修。”洋人歌德说得亦好:“低等动物受它的器官的指导;人类则指导他的器官并且还控制着它们”。毫无节制的活动,无论属于什么性质,最后必将一败涂地。司马光文中历数了不少一败涂地者,他们为了面子而大肆挥霍,结果落得悲凉的下场,成为了大失脸面的社会罪人。这是很值得那些在物质欲望方面恶性膨胀之辈深思的。

  感悟人生:

  生活的俭朴正是在维护人的尊严,大肆的铺张浪费会成为生活的累赘,如果你太爱面子,总是想在别人的面子前摆阔气,总有一天,你会在面子前连自己的尊严都找不到。

  不要为面子伸出不该援助的手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一齐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却不顾他面子,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没有在乎自己受斥喝的面子,他俯下身子,用他那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妇人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说完他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这庭院。那妇人把乞丐引到屋后,指着砖堆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20元钱。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不知是不屑那20元还是因为别的什么,看样子乞丐也爱上了他的面子。

  妇人的孩子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不一样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那堆砖也就在屋前屋后来回了几趟。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后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来人俯下身用一只独手拉住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是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妇人已经记不起来是哪一位了,只是淡淡地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妇人连同她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妇人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伤心地坚持着:“夫人,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什么是人格,那房子是你教育我应得的报酬!”妇人终于笑了:“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感悟人生

  我们不是没有同情心,但不会轻易给乞丐钱,也许不伸出手来帮乞丐一把的人很没有面子,可是刚好相反,我们可以为劳动付报酬之外的奖金小费。对任何有劳动能力的人而言,劳动是生存的惟一理由,你既然是乞丐也在乎自己的面子,可以,请你付出你的劳动。

  另起一行,你就是第一

  小时候,看过一篇文章,内容描述一名念小学的女孩,每天都第一个到校,第一个到教室,等待一天的开始。她的同学途中遇到她,问她为什么每天都那么早到校,她带着腼腆的笑容,回答了这个问题。

  原来,她学习成绩不怎么样,长相也普通,在家中排行中间,她从来不知“第一名”的滋味是什么。某次,她发现当她第一个到达教室时,竟意外地获得一种类似“第一名”的喜悦。她很快乐,也有了期待。她一面走着,一面向同学袒露心中的小秘密,周身散发出一股期待及喜悦的光芒。接近教室的时候,她心中甚至升起了一种不小的兴奋和快感……不料,她的同学一个箭步往前跨过去,推开了教室门,“第一个”冲了进去,然后回头望着她,露出胜利的微笑。她的光芒顿时隐去,她的心隐隐发痛。她忍住泪水,脱口一句:“第一,是我的,你怎么可以……”她说不出下面的话,说不出来了,她连这个“第一”也失去了。

  忘了是在几岁时看的这篇文章,只记得当时能感受小女孩的心情,因为我也是个始终与“第一名”无缘的人,甚至,因为配合家里大人的出门时间,连尝尝“第一个”到学校的滋味都没有机会。

  长大了,更深刻体会到“第一名”其实已幻化成色彩斑斓的翅膀,在不同的领域中现身:有人在学业中争第一;有人在工作中抢头榜,甚至还有人总缠着恋人,一声一句地问:“我是不是你最钟爱的人?”

  我的一个朋友林,却全然是另一个样:热力四射,才华横溢,经常是社团中令人注目的热点,认识林的人几乎都可以感受到他热情的付出。跟年轻朋友通信,是抚慰年少容易受创的心;主动关怀周遭友人,更是希望在冷漠疏离的生存空间中,注入一丝爱与暖意。最近,得知他交了女朋友,我忍不住揶揄他:“那现在我在你心中排第几呀?”他想也不想,便答:“第一。”我极度不相信地看着他,再问一次:“怎么可能!少骗人了。”他狡黠地一笑,然后说:“当然排第一,另起一行而已。”

  我笑弯了腰,不知该怪他的狡黠,还是佩服他的机智。

  感悟人生:

  的确,在各行各业中,每个人,都期望得到第一。其实要拿到第一也容易,就看你愿不愿意换个角色来看,只要“另起一行”,每个人就都是第一了,而这个世界,自然少了许多莫名的纷争。这不也很好吗?只要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面子是绝对有的,何必老在意摆在眼前的面子呢?

  为了自尊,不能一点都不在乎面子

  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一些人,或讲话或发言,总以“我代表张三”、“我代表A单位”之类的官腔开头,这就是自以为自己的面子与“张三”和“A单位”等值才如此腔调,但此类“代表”有的得到认可、默许,有的竟当场被拒绝,大丢面子。

  有一位老板助理,爱代表老板讲话。每当他说:“我代表某某老板发表讲话”时,自己就多了一份自豪感和满足感,但某某老板就受不了,他不能容忍这位助理的说法。因此,在一次助理正讲话时,某某老板就以“你是什么东西!”让听者也顿感没面子。

  在通常情况下,价值并不是决定面子丢与否的惟一因素。有时候,故意伤害会造成面子的丢失,而久久难以消除痛苦。请听一位老板是如何骂他的员工的:“我养你们这些人,还不如养一些狗!狗还能叫几声,狗还能咬人,你们……”这是一位内地老板正在大骂他的员工。在这位老板眼里,员工不如狗,狗还能摇尾乞怜,狗还能发出叫声,狗还能咬狗,而员工不能!很简单,员工是人不是狗。为什么在过去的资本家眼里,员工是狗是牛马,在当代的老板眼里,员工也是狗呢?老板认为,他给员工发工资就是养员工,却忘记了,他的财富是由员工创造的。离开了几千名员工,他的产品能生产吗?他的公司还是公司吗?他还是老板吗?剩余价值规律表明,员工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老板支付工资的价值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究竟谁养谁?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早就讲得很清楚了。无独有偶,深圳一老板,不仅大骂员工是狗,还把他看不顺眼的员工关进狗笼里,“享受”着名符其实的“狗待遇”。

  老板不仅把他的部下当作狗,也把有求于他的“外人”当作狗。对于那些写吹捧文章的人,有的老板竟对他的部下说:“那都是些喂不饱的狗,丢根小骨头,让他们去吧。”

  南方某市的几个老板,用市长打赌,证明市长是他养的一条狗,这条曾经流传很广的新闻,真实性如何,无从考究,但把一些傍大款的领导当作狗对待的老板,确不乏其人。

  在一些老板看来,无论员工还是相当级别的领导,无论吹拍的人,还是有求于他的人,都是狗。而狗,仅仅只有“大狗”和“小狗”之分,还有什么面子呢?他就是狗主人,而赋予他权力的是金钱,比“狗”们多得多的金钱!

  有的老板也养狗,就是那浑身长毛,四条腿在地上爬行的动物。老板对这类“宝贝”充满了爱,视若掌上明珠,养于高屋华堂,喂之山珍海味,沐浴牛奶香水,人则同席共枕,出则专车代步。更配有狗医生,专职保狗命,修有狗公园,让狗赏花嬉水……老板对狗的爱,真可谓情深意长也。

  老板为何要把人当狗,把狗当人?

  玩!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让狗咬人,有钱能看狗咬狗,有钱能扔骨头让狗抢……有钱似乎能把人变成狗,也能把狗变成人!

  但老板错了!

  老板把狗当人,狗不会给他人的热情和智慧;老板把人当狗,人不可能像狗那样奴颜婢膝……把狗面子当人面子,结果会如何呢?

  “狗”们会把老板当什么呢?

  恶狼,猛虎,狐狸,禽兽……

  感悟人生:

  人,生活在滚滚红尘中,就不得不加入面子争夺战中。犹如有胜负、伤亡一样,人的面子在争战中,自然也会有损伤了。无论胜与败,不可能没有丢面子的痛苦。“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道理,也适用于面子争夺的战况。所以不要太在意面子,但也绝不是一点都不要在乎面子,因为至少是生活中,你要维护你的自尊。

  为感情争气,不要为面子争傻气

  男人非常爱他的老婆。但男人有些粗心,当察觉老婆移情别恋时,老婆已决心要嫁给别人,只等与他摊牌离婚了。

  男人有点儿措手不及,想听听旁人的意见。

  一起长大的那帮小兄弟得知此事全都愤愤不平。少年时代,男人是小兄弟中威信最高的一个。他们看着他恋爱、结婚,当初他们还嫌那黄毛小丫头配不上他呢,没料她现在反倒过来要蹬了他,这口气哪能咽得下。“离婚?有那么方便吗?这不便宜了她?”“这样的女人,要好好教训她!”“她竟敢背叛你,给她面子她不要,凭你的条件,也找个女人气气她。”

  大学同学比起现在的同事要知书达理些,观念当然也新得多。他们公认他的老婆是个聪慧的丽人。“你要是真爱她,不妨成全她,她一定会在心里感激你,珍藏你们曾有的感情,说不定还会后悔与你分手。”“天涯何处无芳草,凭你的条件,好女孩召之即来。”……

  他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前者是千年流传的老观念,但由着性子他真想这样做,做个要面子的人,做它个扬眉吐气;他知道后者是时下流行的新观念,以自己一贯的处事方式应该这样做,潇洒道一声再见,生活重新展开。那么他最后究竟是怎么做的呢?他没有教训她,他不忍;他也没有让她走,他不舍。

  小兄弟们骂他缺少气概,不懂得男人要面子,他说是的是的;同学同事说他缺少气度,说他大失男子汉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的面子,他说是的是的。

  他觉得她在自己的心里面,没有东西可以替代,无论发生什么变故,也是如此。他将这番意思告诉她。她立刻决定留下来。留下来是因为她忽然懂得,这样的男人的爱也是无可替代的。

  后来他想,自己这回没把面子当一回事,没按老观念也没按新观念行事,实在是因为真爱她。爱的观念,无新老之说,亘古不变。

  并不是为了一口之气,为了争一个面子,然后匆匆说再见。

  感悟人生:

  敢于在众人之下不在乎自己的面子,敢于摆脱新老观念的束缚,自始至终地爱一个人需要勇气,特别是当对方移情别恋时。这种爱,充满了温暖和力量,亘古不变,它远远胜过面子的意义。

  发泄的目的是为了挽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