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做人不要太爱面子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做人不要太爱面子

第20章 “美德”不可坚持,为了面子不可纵容(2)

书籍名:《做人不要太爱面子》    作者:张晓东


  事实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一样,只要被一些不中听的话激怒,都可能会因情绪状态失控,而口出狂言,大打出手,最后鼻青脸肿。宜兰县头城镇有两家相邻的家具行,因同行竞争而相忌,又因轿车被刮痕而引起言语冲突,于是两家除了动口怒骂、动手狠捶互殴外,又用口“互咬”。结果,四十一岁的林先生鼻子被咬落于地,他忍着疼痛拾起半截鼻子,赶至罗东博爱医院求救缝合,另一方是五十三岁的许先生,也在“口齿互咬大战”中,下巴被咬下一块肉,鲜血溅满脸孔和家具,也痛苦万分地赶赴医院缝了十多针。

  上述因说话而遭到杀身之祸、或打得鼻青脸肿、咬掉下巴的实例,似乎叫人觉得不可思议,或有些好笑,不过,也让人再次想到丧家之身,言语占八分。

  感悟人生:

  不要以为小节灼伤大雅,相反要注意从小处入手,树立自己的形象,自己不要太爱面子,但是一定要记得给别人面子,全方位地完善自我,最终使自己登上大雅之堂。

  高帽卖给死要面子的人

  如果是一顶实实在在的高帽戴还可风光一时,但若虚无飘渺的那顶“高帽”戴在头上。可千万别沾沾自喜……

  人们通常把当面说奉承话叫做“戴高帽”,说不好听点就是这人死要面子。

  有一个京官要到外地任职,临行前,去向老师拜别。老师说:“外地的地方官不容易当,你要小心谨慎为好。”京官说:“老师放心,我准备了高帽一百顶,逢人便送一顶,这样,恐怕不至于会有什么问题。”老师听了很生气,当场训斥他:“吾辈为官,不可搞邪门歪道,哪有像你这样办事的?”京官说:“老师这话很对,不过当今这个世界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能有几个?”老师听了,转怒为喜,点点头说:“你这一句话倒也说得很对!”

  京官从老师那里辞别出来后,笑着对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今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一个人,尤其是在取得了成绩的时候,更容易飘飘然,自认为自己面子风光无限,此时你可要小心哟!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飞回到树枝上,准备慢慢享用。一只狐狸看见了,馋得直流口水,很想得到手,于是想了想,对乌鸦说:“哎呀,我从未见过这么美丽的乌鸦,苗条的身段,漂亮的羽毛,如果声音也和外形一样出色,那简直就是鸟中之王了。”乌鸦听完轻飘飘地,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张开嘴就唱歌,肉马上就掉下去了。狐狸捡起肉,嘲笑乌鸦:“我听见了,声音是不错,就是头脑太简单,智商低了一些。”

  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好面子,有虚荣心,只是或多或少而已。稍有一些不要紧,可让人自强自信,还有些积极作用。可是虚荣。太重就麻烦了,像乌鸦那样,自己的最弱项就是声音了,可是别人一夸奖,它居然听不出讽刺,还信以为真。

  感悟人生:

  看来人人都愿意被人奉承,正直的人也往往会被一顶高帽击中。面子,真的不要太爱它可真难,但是如果你能做到适中,你也许从平庸的人中脱颖而出。

  做人就是勇于说“不”

  在不利的环境下勇于说“不”,不但是对自我的尊重,而且只有我们尊重了自己之后,别人才会懂得如何尊重我们。

  阿杰刚参加工作不久,姑妈来到这个城市看他。阿杰陪着姑妈把这个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阿杰身上只有五十块钱,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对他很好的姑妈的全部资金,他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姑妈却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阿杰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随她走了进去。

  俩人坐下来后,姑妈开始点菜,当她征询阿杰意见时,阿杰只是含糊地说:“随便,随便。”此时,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里紧紧抓着那仅有的五十元钱。这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姑妈一点也没注意到阿杰的不安,她不住口地夸赞着这儿可口的饭菜,阿杰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账单,径直向阿杰走来,阿杰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姑妈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盯着阿杰说:“小伙子,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来这里,就是想要让你知道这个道理。”

  这一课对所有的年轻人都很重要:在你力不能及的时候要勇敢地把“不”说出来,不要死要面子,否则你将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

  感悟人生:

  学会说“不”,是种自我尊重,尊重了自己之后,别人才懂得如何尊重我们。一味的好心,不止加重了别人的依赖,也加重了自我的负担,这种人死要面子,硬撑着做人只会活得很累。

  在名利面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已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所谓人各有志,就是这个意思。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我们所说的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奉劝诸君,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忍劲,莫为名利遮住眼。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只要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有的人已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震,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更是可悲。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将成果攫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住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宋之问、卡尔丹诺等也并非无能之辈,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很有建树的人。就宋之问来说,纵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糟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说,钱迷心窍,岂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窍。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连老百姓都不齿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求名并无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样,必须要走到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有时,既未沽,也未钓,更未盗,美名便戴到自己的头顶,这又当如何呢?

  著名的京剧演员关肃霜,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关肃霜等九名演员义务赡养失子老人》的报导,同时收到了报社寄来的湖北省委顾问李尔重写的《赞关肃霜等九同志义行之歌》的诗稿校样。这使她深感不安。原来,京剧演员于春海去世后,母亲和继父生活无靠,剧团的团支部书记何美珍提议大家捐款义务赡养老人,这一活动持续了二十三年,关肃霜开始并不知晓,是后来知道并参加的。但报导却把她说成了倡导者,这就违背了事实。关肃霜看到报导后,立即委托组织给报社复信,请求公开澄清事实。

  李尔重也尊重关肃霜的意见,将诗题改成“赞云南省京剧院施沛、何美珍等二十六同志”。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依洛吉岛展开了激战,最后将日军打败,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岛上的主峰,心情激动的陆战队员们,在欢呼声中把那面胜利的旗帜撕成碎片分给大家,以作终生的纪念。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场面,后赶来的记者打算把它拍照下来,就找来六名战士重新演出这一幕。其中有一个战士叫海斯,是一个在战斗中表现极为普通的人,可是由于这张照片的作用,使他成了英雄,在国内得到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的形象也开始印在邮票、香皂等上面,家乡也为他塑了雕像。这时他的心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陶醉在赞扬中,一方面又怕真相被揭露;同时,由于自己名不副实,又总是处在一种内疚、自愧之中。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每天只好用酒来麻醉自己。终于,在一天夜里,他穿好军装,悄悄地离开了对他充满赞歌的人世。

  同样得到了飞来之美名,关肃霜和海斯的态度不同,结局也各异。还是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则美矣!只是对于那些还有一点正义感,有一点良知的人,面对不该属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得到的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条捆缚自己的锁链,早晚会被压垮,压得喘不上气来。像关肃霜,就活得真实、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活得安然。

  如果真有人对此能坦然受之,那这个人的品质也就算恶得可以了!

  感悟人生: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所谓人各有志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我还是要奉劝各位:少一点欲念,多一点超脱,到了你出名的时机那一刻,你定会成功的,莫为名利遮望眼,为了面子,却不择手段。

  只要你付出了就不怕没有回报

  好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跑到美国西部,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刚到西部人生地不熟,感到无从着手,只好写信去请教报界名人塞缪尔·克莱门斯先生(即马克·吐温)。不久克莱门斯先生给他回信,信中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话去做,我可以在报界为你谋得一席之地。现在请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社?这家报社在什么地方?”

  年轻人接到克莱门斯先生的回信后,当然异常兴奋,连忙再写一封信,说明他所向往的报社名称及其地址,同时一再向克莱门斯先生诚恳表态,愿意听从他的指示。不久之后,他就接到了克莱门斯先生的第二封回信,信中说:

  “只要你肯暂时只做工作不拿薪水,无论你到哪一家报社,人家都不会拒绝你;至于薪水问题,你不必着急。你可以对报社的人说,你近来觉得不工作实在很无聊,现在极想找一份职业来充实生活,但可先不要报酬。这样一来,无论对方报社现在是否迫切需要人员,总不好一口回绝。

  “等你获得工作的机会后,就要主动做事,等到同事们慢慢感到确实需要你时,你再到各方面去采访新闻,把写成的稿件给编辑部;如果你所写的稿件的确符合他们的需要,编辑自然会陆续发表你的新闻稿。长此以往,你就会慢慢晋升到正式外派记者或编辑的职位上,大家也会渐渐重视你。到了这一步,你就不必担心没有薪水了。而同事和朋友们也必定会把你的名字和工作业绩传出去,这样,你迟早会获得一份薪水颇丰的工作。

  “不久,其他报社也会争相来聘用你,你可以拿了聘书给主编先生看,告诉主编先生,其他报社要给你多少月薪。如果这里也愿意出同样的月薪,你仍然会留在这里做下去。到了那时,也许其他报社还会给你提高薪水,但如果数目与这里相差不多,你最好还是继续在老地方做。”

  读完信后,这位青年一开始对克莱门斯先生的方法有些怀疑,但他仍然照着去做了。不久,他果然进了一家有名报社的编辑部;又不出一个月,他接到了另外一家报社的聘书,答应每月给他多少薪水;原先的报社知道了后,就答应照对方出的薪水数目加倍给他,于是他仍然在原来的报社里做事。这样,他在那里继续做了四年,在这四年当中,又两次收到其他报社的聘书,他也因此涨了两次薪水。现在,他已是那家报社的主编了。除了这位青年外,另有五位青年去请教克莱门斯先生,也获得了同样的指示,因而都找到了他们所向往的工作。如今美国有家名望极大的日报主编就是当年那五位青年中的一位。那位主编先生在20年前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青年,用了克莱门斯的方法进了那家报社后,他的地位就日渐上升,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昌希·迪普先生这样说:“一个年轻人只要办事谨慎,对自己有信心,那么无论到哪里都不难找到工作。有了工作之后,就不难迅速晋升。”

  他还告诉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一位名叫詹姆斯·路特的年轻人,家住伊里铁路附近。最初,他在铁路局里找到一个管理货物的小职员的职位,不久,上司看出他有足够的工作能力,于是就把他晋升为一个车站运货部主管。上任之后,路特立刻对那个车站的货运事务大加整改,车站从此一改过去管理混乱的情形,一切工作都进行得有条不紊。这使铁路部门认识路特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于是,他又再次高升,被任命为伊里铁路货运管理处主任。当时伊里铁路的总负责人是凡德尔比特,他看出路特这位年轻人具有无限的才能,就特地邀请他去中央铁路局做货运部主任,年薪达15000美元,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薪水。

  有一天,路特因自己工作过程中遇到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去向凡德尔比特请教。但是,凡德尔比特却对路特说:“你凭什么每年拿15000美元的薪水呢?”“因为我负责管理运货事宜。”

  路特答道。凡德尔比特又毫不客气地说:“这么说来,你是不是想把这笔薪水让给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