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做人不要太爱面子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做人不要太爱面子

第22章 “美德”不可坚持,为了面子不可纵容(4)

书籍名:《做人不要太爱面子》    作者:张晓东


  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这就是混出个人样要的基础。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那能说未来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不能再起,有些人则获得“惨胜”,元气大伤!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好汉要吃眼前亏”的最佳典型,乡里恶少要他爬过他们的胯下,不爬就要揍他,韩信二话不说,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一顿拳打脚踢,韩信不死也丢半条命,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吒风云?他吃眼前亏,为的就是保住有用之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所以,当你在现实社会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宁可吃吃眼前亏。

  “吃得眼前亏,可保百年身。”

  感悟人生:

  吃“眼前亏”不吃更大的亏,是为了获得长远利益和更高的目标。你不要以为吃了点小亏就很没有面子,如果为了点小面子而吃更大的亏,那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以毒攻毒

  人们都想保护自己,不愿被人伤害,而且警惕性很高。只要有一句话或一件很小的事使他感到难受,他就会觉得自己受了伤害。一旦感到了伤害,就会进行反击。轻者以牙还牙,重者则会变本加厉。所以,若不想让别人伤害你,最好不要去伤害别人。

  人是具有攻击性的,攻击别人的弱点、缺点,同时因为自己说穿了别人的弱点,而有一种强于别人的感觉,结果另一方感到被伤害了,可能立即进行回击。即使他可能当时不作表示,但一有机会,就会以毒攻毒,使伤害和被伤害形成恶性循环。生活在这种互相伤害的氛围里,心情是不会轻松愉快的。

  怎样避免无意地伤害别人呢?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在对待别人时,想一想如果别人也这么对待你,你是什么感觉?你不高兴听到的话,对方肯定也不高兴听。如果你能这么想一想,就不会无意地伤害别人。如果你没惹他,他伤害了你,最好也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如果是有目的地伤害,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还击,如果对方是无意的,最好与其平心静气地谈谈,提醒他不要再这样做了。

  在利益面前,有人为了多得一点,会起邪念,使你受到伤害。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伤害,一般不会是蓄谋已久的,只是由于有利可图才想到伤害你,当然那种蓄谋已久的伤害,你是防不胜防的。我们所说的那种有意但却是临时想起的伤害,一般还是有办法对付的。在与人合作中,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就要多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对方稍有变化时,就要多加注意,不给他可趁之机。做事时要慎重,不要做不合适的事。如果做了让人抓住把柄的事,人家伤害你,就没有力量反击了。人具有两面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攻击他人的一面。在没有利益冲突时,人会和蔼可亲,一旦发生利益冲突时,人的攻击性会暴露出来。

  人一旦被人攻击就会反唇相讥。尤其是有第三者在场时,被攻击的一方无论多么理亏,无理也强争。而在人多的场合,若攻击他人,会有更多的人看到你的本来面目,从而憎恨你转而同情另一方。同情弱者是人的本能,不管被你攻击的人是否有理,只要他被你无情地攻击,别人就会盲目支持他。这时,你就由主动而转为被动。

  所以,当你攻击他人的缺点和无理行为时,要选择在场人最少的时候进行,如果只有对方一人会更好。因为没有人给他帮腔,他会感到孤立无援,也就容易接受批评。而且没有第三者在场,对方承认理亏也不丢面子。

  如果自己做了理亏的事,为避免对方无情的攻击,在对方邀你见面,而你不得不见时,不妨多叫几个人同去,对方看人多,即使攻击,也不会轻而易举地取胜。

  感悟人生:

  一旦你中毒了,解毒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而以毒攻毒最厉害的绝招就是不要太爱面子。

  记住,做人太爱面子,你就会中毒越深越没有人来解毒。

  克制自己,不做性情中人

  清人傅山说过:愤怒正到沸腾时,就很难克制住,除非“天下大勇者”不能做到。中国古语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你想和对方一样发怒,你就应想想这种爆发会发生什么后果。如果发怒必定会损害你的身心健康和利益,那么你就应该约束自己、克服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如何吃力。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查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你的。那人唾你,是因为愤怒,你把它擦掉了,这就是抵挡那人怒气的发泄。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娄师德兄弟的这番谈论,有打比方、开玩笑的成分,其中意思就是要忍耐,要退让,不要去和对方“针尖对麦芒”。不然,就会更加激怒对方,使矛盾尖锐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林肯说得好:“与其为争路而让狗咬,不如将狗让。即使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受伤的伤口。”

  唐代僧人寒山曾写诗道:“有人来骂我,分明了知(心里明明白白)。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这话大有玩味。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有一次因牵连某案而上了法庭。当对方的律师以粗暴的口气向他连连质问时,他本来快被激怒了。但他很聪明,不会那么鲁莽。他态度平和,不动声色地答复律师的挑衅,结果律师反而被气得快发狂,语无伦次,而洛克菲勒则赢得了这场官司。明人吕坤对忍耐理解得很透彻,早在四百多年前就说过:“忍、激二字是福祸关。”所谓忍是忍耐;激是激动。二者不同之处在于能不能克制,能忍住就是福,忍不住就是祸。所以要认真把好这一关。

  中国古代作战时,一方守城,一方攻城。守城的将护城河的吊桥高高吊起,紧闭城门,那攻城的便无可奈何。实在不行,攻城的便在城下百般秽骂,非要惹得那守城的怒火中烧,杀出城来——攻城的就可以乘机获胜了。兵法上这叫“激将法”。但如果守城的能克制忍耐,对方也就无计可施了。敌我作战需要有克制忍耐的大将风度,就是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也须有克制忍耐的涵养。

  在法国发生了这样一则故事:

  阿兰·马尔蒂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这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空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埃里克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马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埃里克认为马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马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马尔蒂不给,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马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给你一些颜色看。”埃里克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马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埃里克连开四枪,埃里克倒在了血泊中……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马尔蒂作出判决,他将服刑30年。

  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是失控的激动情绪。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木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骂吵、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或一句话说得不当。在地铁时争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许多本就是小事一桩——而发生的。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的一种保护的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而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

  如果你忍不住别人的刺激又快要如火山一样爆发,就试试曾是美国总统的杰弗逊所教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感悟人生:

  为了一点脸面,就克制不住自己,不懂得忍耐,最终会因为爱面子而招来非常之祸,人生不如意之事太多,为何为了一点不如意而断送自己的人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