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歌德谈话录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歌德谈话录

1831年6月6日,星期一

书籍名:《歌德谈话录》    作者:爱克曼


        1831年6月6日,星期一
                
        

  (《浮士德》为什么借用基督教的观念和形象)
                
        

  今天,歌德给我看了他补写的《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的开头。我念到了菲利门和巴乌希斯的茅舍遭焚烧,浮士德深夜站在他宫殿的阳台上,嗅到了夜风吹来的烟味那一节。
                
        

  “我的菲利门和巴乌希斯跟古代那对有名的夫妇及其传说完全无关,”歌德回答,“我给夫妇俩取这样的名字,只是为了使人物性格更鲜明。相似的人物和相似的关系,要是名字再相似,就再好不过喽。”
                
        

  随后我们谈起浮士德,说他性格中继承了永不知足,即使已到老年仍积习不改。在这点上他与以色列王阿哈布不无相似;这家伙想象自己一无所有,除非他能把那波特的葡萄园也弄到手里。
                
        

  “在第五幕里出现的浮士德,”歌德继续说,“按照我的构思应该刚好一百岁;在什么地方明确指出这点是否好,我没有把握。”
                
        

  然后我们讨论结尾,歌德提醒我注意下面这段:
                
        

  灵界的高贵成员,
                
        

  已逃离恶魔手掌,
                
        

  我们能将他搭救,
                
        

  他永远奋发向上。
                
        

  还有上天也给他
                
        

  如此的关怀厚爱,
                
        

  还有幸福的一群
                
        

  衷心欢迎他到来。
                
        

  “在这几行诗里,”歌德说,“藏着浮士德得救的钥匙:浮士德自身的活动越来越高尚,越来越纯洁,直至结束;再者,从天上来帮助他的,则是永恒的爱。这样就与我们的宗教观念完全和谐一致了;根据这个观念,人要获得永生的幸福,光有自身的努力还不够,还得加上神的恩宠。
                
        

  “还有你会承认,让得救的灵魂升天这个结局很难处理,在表现这类超感官的、几乎不可测知的内容时,如果我没用轮廓鲜明的基督教形象和意象使构思变得具体、实在,那就会失之平淡空洞啦。”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歌德完成了还须补写的第四幕。这样,到八月份整个第二部的手稿都已装订成册,大功告成了。终于达到自己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令歌德异常兴奋。
                
        

  “打现在起,”歌德说,“我的生命已经可以视为纯粹的馈赠,不管今后我还做与不做以及做的是什么,从根本上看都完全无所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