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看朱成碧(清宫)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看朱成碧(清宫)

第1章

书籍名:《看朱成碧(清宫)》    作者:白菜篓子(白菜)


《看朱成碧》(清宫)

作者:白菜篓子(白菜)

声明:本书由奇书网(Qisuu)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第一章  传说中玉镯

“泰陵是清朝入关以后第三代皇帝——雍正的陵墓。它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其余各陵分布在其东西两侧。

泰陵作为典型的清式宫殿式建筑群,不但更注重以最完美的融山水环境、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中国“风水”相法为选址依据,形成山形河流作为“风水”中强调的靠山、案山、照山,龙脉和水口,建筑与整体布局也最为完整与巧妙,更加注重实用性;建筑风格与规制更加精美豪华,使之更具有观赏性。

由于雍正皇帝在西陵首建泰陵,从而产生了“昭穆相问的兆葬之制”。原由是因雍正皇帝首先在西陵建陵后,其子乾隆认为如自己也随其父在西陵建陵,就会使已葬于清东陵的圣祖康熙、世祖顺治帝受到冷落;如果在东陵建陵,同样又会使其父雍正皇帝受到冷落。为解其难,乾隆皇帝定下了“父东子西,父西子东”的建陵规制,如父亲葬东陵,则儿皇帝葬西陵,父葬西陵,则儿皇帝葬东陵,此称之为“昭穆相间的兆葬之制”。也正是由于这种墓葬制度才形成了清东陵、清西陵现有的格局,造成了清东陵、清西陵两大陵墓群与中国明朝以前历代皇家陵寝建陵制度的根本不同之处。”

我津津有味的听着导游小姐的讲述,举目远眺泰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的石牌坊和大红门。

“石牌坊坐落在大红门前,巍峨高大,为西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而且一改历代皇家陵寝均设1架的规制而增加至3架,在用料、工艺上更细腻、精美。其中一架面南、两架各朝东西,成品字形排列,与北面的大红门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每架石牌坊高12.75米,宽31.85米,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虽为青白石料的仿木结构,但却未用铁活,全部采用卯榨对接形式,楼顶雕有楼脊、兽吻、瓦垄、勾滴、斗拱、额枋等。坊身高浮雕的龙、凤、狮、麒麟和浅浮雕的花草、龙凤等图案相结合,使整个广场生机盎然。三架石牌坊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

导游小姐介绍完石牌坊,便领着所有人向着大红门前进,果然,参观古建筑还是要有导游才行,自己看的话多半会“粗制滥造”,错过很多精彩部分的。

正准备跟上导游,一个半大孩子从斜后边凑了过来,一顶棒球帽遮了大半的脸,“小姐,我这里有好些真正的古董哦,要不要看看,很便宜的,而且保证是真的。”

我眯眯眼睛,又是旅游景点常出现的兜售所谓古董的小贩啊,被缠上可就不好办了,忙抬手摇了摇,“对不起哦,我身上没带多少钱。”说完急步向前走去。

“小姐别急着走啊,我这里卖的东西别家都没有哦!”小贩不死心的跟着。

“是吗?可是我真的没钱。”我随口敷衍着,脚步迈得更快,只要赶上导游,他绝对不敢跟来的。

“真的,小姐,我这里有康熙皇帝的第八个儿子爱新觉罗.胤禩送给他福晋的玉镯哦。”

我脚步一顿,脱口而出,“胡说八道,八阿哥胤禩最后是被雍正抄家的,怎么可能留下什么玉镯?”耶?我跟这种小贩解释这么多干嘛?他要推销东西当然是什么都说得出口啊,不过这小贩还有点文化,知道康熙的皇八子叫胤禩,我失笑的摇摇头,举步欲行。

谁知那小贩神秘一笑,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个玉镯,递到我眼前,“谁说没有,小姐你看,就是这个。”

我禁不住好奇的望去,立刻倒抽一口凉气儿,玉镯呈正圆环状,色泽如同凝脂,看去没有一丝丝的杂色,小贩用手卡着镯子,日光透过去,所呈现的是纯白半透明状,而且带有粉粉的雾感,这,这,这是稀世的羊脂白玉啊。

据我所知,一般的白玉,对着日光虽也呈半透明状,但没有粉雾感。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白玉无论档次等级的高低,以肉眼看均很白,但在白色日光下必定带有深浅不一的微黄色,因此在日光下若有一丝丝微黄色,就不能祢之为羊脂玉了。符合苛刻标准的珍稀名贵的羊脂白玉,是绝对容不下丝毫杂质的。

几乎是不由自主的,我伸手将镯子接了过来,完全忘记了怕被人讹诈的初衷,那玉镯入手冰凉,正是我喜欢的玉的典型,越看越爱不释手,忍不住问道,“这镯子,多少钱?”暗暗下定决心,贵了绝对不买,不过问一下价应该没什么吧。

小贩眨眨眼,“十块。”

十块啊,我想也不想的按平日的规矩杀价,“五块。”

“成。”小贩想也不想就一口答应,我惶惶忽忽的摸出五块钱递了上去,小贩看了一眼,收下,对着我微微一笑,直到他走远了,我还捧着镯子发呆,这么爽快,不是被骗了吧,算了,无所谓的摇摇头,就五块钱,骗谁呢,看这价肯定不是什么古董,更别说是什么八阿哥送给福晋的了,不过,就算不是古董,但真的好漂亮啊。

甩开脑里的胡思乱想,我高高兴兴的戴上镯子,对着太阳晃了晃,镯子闪出一层层的光晕,傻呵呵的一笑,我急步向着导游小姐追去,当时欣喜异常的我,并没有发现导游的身影竟万分的模糊。

走过石牌坊,跨进大红门,大红门,大红门,我这是,在哪里,头一昏,接着像被人扯住什么般一用力……

人来人往的泰陵,依然人来人往,没有任何人发现凭空少了一人,不,应该说,只除了一个人,一个靠在石牌坊的栏杆上,戴着一顶棒球帽的

少年,只见他取下头上的棒球帽,微微一笑,在日光下尤显白皙的面孔柔和得宛如最稀有的软玉……

第二章  堇是一种兰花的名字

一阵混沌之后,我先是觉得全身一紧,接着一松,“哇——”我是从噩梦中醒来吗,焦急得想挥手,想大叫,从喉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又一声的啼哭声。

“好了好,出来了出来了。”随着声音响起,我被一把抱起,“禀主子,是个小格格。”

“抱过来我看看。”柔和的女声带着丝丝产后的疲倦和无力,还有,那么一些些的欣喜。

“是。”紧接着,我被放入一个温暖到让我想哭的怀中,“宝宝不哭,额娘疼疼……”女声轻轻的哄着,抬眼望去,那是一个靠在床上,眉目如画的女子。

惊讶遏止了完全无意义的啼哭,我环顾四周,整间屋子很宽敞明亮,映入眼帘的,是昨天参观故宫博物馆时导游介绍过的硬木点翠象牙风景插屏,床头则放着紫檀有束腰梅花式凳,凳上一盆搭着毛巾的清水。向上仰望,青色的绣花床帘子已经掀起,黄花梨门围子架子床的螭相背绦条纹形成束腰清晰可见。这一切,都明白的昭示着这不是我熟悉的世界。

心里被一惊一急一吓,终于再也忍不住悲从中来,我没事去买个什么镯子干嘛啊,现在回不去了,还成为一个才出生的孩子,这一色的清朝家具,摆明了是到了清朝了,我要回家啊,“哇——哇——哇——”这一哭闹,惹得我这身体的额娘又是哄又是拍,直到我哭得喘不过气儿来,才抽抽搭搭的哽咽。

没法子了,即来之,则安之吧,只希望不要是康熙晚期或者雍正朝,前一个时候党争可是轻易就要人命的,后一个时期那位爷可是猜忌得紧,

又喜欢抄家,谁知道会不会抄到我这个看似富贵的家来,我可不想被发配到什么宁古塔。

“主子,王爷来了。”正胡思乱想间,门外响起一阵脚步声,下一刻,一个爽朗的笑声回荡在耳边,“听说生了个格格啊,让郭罗玛法[1]看看我家乖孙女。”

然后,我又被转移到另一个怀抱中,皱皱眉,不舒服,还是额娘怀里比较好,软软的,暖暖的。虽说如此,我仍是睁大了眼珠子好奇的看向自称是我外祖父的人。

下一刻,一双明亮的眼眸映入我眼中,我看着外祖父眼中的自己,红通通,光溜溜,皱巴巴的一小点儿,似乎用力在挥舞的小手惹得我自己咧嘴一笑,立即引得外祖父又是一阵大笑,“好好,是个聪明的孩子,知道冲郭罗玛法笑,叫什么想好了吗?”最后一句,转向我额娘问道。

“回阿玛,还没呢,就想着阿玛给取一个。”额娘笑答。

外祖父听了,抱着我走了两圈,“就叫堇泓吧,好不好,小堇儿?”

堇泓?兰色的一泓秋水吗,好吧,听起来还不错,我咯咯一笑,算是答应,虽然也容不得我不答应。

“哈哈,就叫堇泓了,”外祖父笑着,将我高高举起,“郭罗玛法的小堇儿,郭罗玛法手中最珍贵的美玉。以后,你就是郭络罗.堇泓。”

郭络罗吗?似乎是满清前期中比较显贵的一个姓了,就是不知道我家是什么身份。

“阿玛,皇上要让您再度领兵驻防苏尼特吗?”隐隐带着些焦虑的的声音,是我额娘。

“恩,”外祖父放我下来,蹭蹭我的额头,“你已经知道了吗?我本打算过几天圣旨下来再告诉你和尚儿的,既然你已经知道了就算了。别想那么多了,多休息吧。”

“可是阿玛,我担心你的身体……”额娘似乎是那种典型的古代女子,温柔似水,平和如镜。

“你的心阿玛知道,阿玛的身体无碍的,想我岳乐一家深受先皇和当今两代皇恩,你哥哥弟弟大多在朝廷里担任要职,阿玛怎能不为朝廷尽心尽力呢?”外祖父将我交给等在一边嬷嬷,嬷嬷将我放入温水里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