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丛林战争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丛林战争

第22章

书籍名:《丛林战争》    作者:黎汝清


抚慰?安抚?是不是《书·太甲上》中的“抚绥万方”的意思?

历史,的确是迷人的大海,在青少年时期,我为自己姓黎很骄傲了一阵子。据历史所载,远古时代,我国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曾经存在过以黄帝族为主体的黄、炎、黎三族的部落联盟,三族联盟的大首领就是尧,尧年岁渐大的时候,而后炎帝族的“四岳”(管理四方事务的官名)推举的继位人是舜,后传位给禹。……由此我想到了越南的黎姓还有黎朝。越南的第一个朝代为了朝,公元973年,丁部领遣使向宋朝纳贡,宋太祖册封了部领为“安南都户检校太师交处郡王”,承认安南为宋朝的藩属国。公元979年了朝内乱,丁部领被杀,将军黎桓先拥立了部领之子即位,而后篡权,于公元980年即位,这就是越南的前黎朝。公元1009年将军李公蕴在宫廷政变中篡位,建立了李朝。后又经过了陈朝,1427年黎利蓝山起兵抗明,又建立了黎朝,史称后黎朝,我之不厌其烦地研究黎氏家族和越南的关系,其中并没有任何不良用意,只是现在脚踏越南的土地,想探究一下,两个国家之间的某种氏族和血缘关系,以增加两国人民的友谊深情,四海之内皆兄弟嘛!直接目的却是去和黎东辉认认本家。

苏军医告诉我,这几天,越北军区有人去看望黎东辉,建议我推迟几天去拜访,并且已经把我的情况以及采访的要求告诉了他,这样,他也有几天的时间作准备。

我说这样正好,我也不想去仓促访问,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我想把握全局之后,才有可能知道某个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和历史渊源。

翻开世界战争史,许多历史是非就很难分清,被侵略者以前就侵略过别人,侵略过别人的反过来又被别人侵略。一个国家的版图随着国力的盛衰而变化,世上有许多国家消失了,许多国家膨胀起来,你强了你咬我一口,我强了我就扼着你的脖子让你吐出来甚至还要你加倍奉还。

如果不是中越关系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而变得敏感起来,我倒很想跟黎东辉探讨一下中国和越南的历史。产生这个念头,纯粹是出于作家的职业性习惯——喜欢寻根究底,喜欢浮想联翩,喜欢研究历史的多种可能性。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华夏。秦始皇征发大军,“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戎”,这就是说,那时的秦朝版图南疆已经拓之袤远,那时候的越南北部中部地区还过着原始社会生活。那些原始部落还栖息在原始丛林之中。秦始皇死后,内乱随起,南海郡龙川令赵伦借机割据西南一方,拥兵自重。自立为帝。秦亡汉兴,汉文帝刘恒派陆贾出使南越劝降赵伦,赵伦惶恐之极,愿称臣纳贡,南越重入汉朝版图。《史记·南越列传》开头一段就开宗明义,颇值得研究:“南越王尉伦者真定人也(索隐:尉伦;尉,官也;伦,名也,姓赵,又十三州记云,大郡曰守,小郡曰尉),姓赵氏。”古代真定,是今天的河北正定,这就是说当时统治南越的尉官是河北省正定县人。这是公元前179年的事。俟至汉武帝时,国力大盛,决定消灭赵氏在南越的割据势力,便派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平定南越,遂为九郡。这九郡是:儋耳、珠崖、南海、苍梧、九真、郁林、日南、合浦、交趾。那时,大量汉人南移日南、合浦、交趾三郡,与当地部落杂居,对三郡的开发和社会的进步起了巨大作用。……这在越南人黎则所写的《安南志略》中充分肯定了这一点。

公元40年,交趾郡太守苏定与当地部落贵族雒将诗索的矛盾激化,苏定杀害了雒将诗索,诗索的妻征侧与妹征贰率兵反汉征讨苏定。历史大事记载:“汉光武16年2月,交跤麋冷锥将女子征侧、征贰反汉,九真、合浦、日南蛮俚皆应之。征侧自立为王,都糜冷。”光武帝刘秀在中央政权取得稳固之后,随拜名将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收复三郡,4月破交趾军于浪泊,次年正月捕杀征侧征贰,随经略三郡。重新整肃汉朝法律制度,推行汉仪,随马援南征的部队中有一部分将士定居三郡,与当地部落共同开发这块蛮荒之地,史称“马留人”——马援大军留下的屯边之人也!越南史学家明征所著《越南社会发展史研究》一书中确认了马援经略三郡的历史功绩,他写道:“马援改革政治,建城廓,挖河渠,分封土地,废除雒将制度,以县令制度而代之,根据这些重要的事实,我们看到了生产力的发展。……”

孙支队长得知我还没有去访问黎东辉,便端着自己的茶杯到我宿舍里来闲聊,他告诉我去奠边府有望,因为近期各支队的文工队准备交流演出,他已经告诉宣传科,争取我们的文工队和六支队交流。我可以随演出队去莱州省。奠边府有我们的高炮部队,就可以来去自如了。

我自然喜出望外,接着,我们就谈起了中越两国的历史渊源。孙洪林本来对历史的研究就颇有造诣,在写援越抗法的回忆录时,他就对中越关系有过很深的研究,并且有独到的见解。他对摆在我面前的《越南社会发展史研究》作了适度的评价,但他感到作者缺少对中国的古籍的考证,许多观点缺乏辩证的思考和充分的依据,同时缺少宏观的观照。

孙洪林停顿了一会儿,猛吸了几口烟,接着就滔滔不绝了:

“不管在军政大学还是在军事学院,我都认真地研究过战争,出于兴趣和求知欲,我也研究过世界战争史,世界探险史,我觉得人类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战争史。处处是战场,人生就是战斗。我不敢断言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始社会有没有战争,但我个人推想,那种原始的战争可能很惨酷。不用说争夺剩余,如果三个饥饿的原始人拣到一只野果,我想,他们未必分开吃!几个原始人撕打起来,你可以说这不叫战争,也可以说这是战争的缩影。只要有生命,就会有利害,只要有利害,就会有冲突,就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就产生了立场,人类说燕子是益鸟,那么昆虫怎样评价燕子呢?有了立场,就很难公道。你研究过越南和占婆的战争吗?”

我承认没有。

“越南和占婆进行过五次战争,当时的越南是大越国,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北方,占婆王国是现在越南的中部,互相发生冲突,第一次战争是公元1000年到1044年,那时越南的统治者是前黎朝,黎桓率军攻占了占婆首都,不但强迫占婆国交纳贡金,而且把阿摩罗波胝——现在的广南省割让给越南,接着就是连年争战,越南的李朝乘占婆内乱攻占了占婆首都佛逝,就是现在的平定,把国王也杀了;占婆人为了收回失地,便与高棉人结盟,对大越南部三省发动了攻击,又是连年战争,占婆新国王被俘,只好赔款割地赎回国王;在第三次第四次战争之后,是第五次战争。这是到了1446年,后黎朝又对占婆发动了战争,攻陷了占婆首都后、屠杀了四万多人,其中包括国王和王室成员五十多人,作为越南和高棉之间的缓冲地。后黎朝还保留了一个小小的占婆王国在自己控制之下,后来,也就渐渐地把它吞并了!……”

“现在的岘港外边,还有一个占婆岛,”我翻开了袖珍地图,点着那个小岛问他,“这算不算占婆国的唯一的遗迹?”

“我没有考证,我是想说战争的难分是非,再就是历史由谁来写,看解释权在谁手里,当时的大越国有力量就灭了占婆,占婆有力量,同样,他也可以灭了大越。春秋无义战,其中当然有卫国战争,很难说卫国者就是正义,因为他有了力量照样去打别人!刚才你说的‘马留人’,还有马援征交趾,杀了二征。我们没有必要替马援争理,我们也不会对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封建王朝负责。但对马援征交趾,也可以作多种解释。越南有的史学家称二征为起义,可是在当时来看,却是谋叛,‘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必生入关。……’当时,三郡之地乃是汉朝版图的一部分,是汉代的边疆之地,马援征交趾,在当时看是安定边疆,是内部征讨。越南和中国分开版图不管是不是藩属关系,那里一千年以后才发生的事,凡事要历史的看。如果不分历史状况时代变迁,占婆国的后裔占婆族忽然站出来说现在的越南中部原是占婆的故土,提出复国要求,发动一次起义,恐怕越南也不会允许!……这种旧账算起来就变成了一笔糊涂账!……”

我表示赞成,他继续说。

“咱们两个都不是历史学家,只能是当作一般知识作门外之谈。自从汉朝到魏、晋、南北朝,中央封建王朝都对三郡地区有着有效的统治,是中国的一部分,三郡曾改为交州,三国初时,吕岱为交州刺史,其后吴主孙权任命他为安南将军!唐朝设置交州总管府,后改为安南都护府。当时,安南的知识分子也同样参加科举,姜公辅就是日南人,在唐朝作翰林学士,后又成为谏议大夫,还当了宰相。不要很远,就说眼前的越南风俗、人情、节日、礼仪还保留着我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尚。春节仍然是越南最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此外和中国一样,也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他们也放鞭炮、挂年画、贴春联,他们的民间娱乐也是有庙会,也演潮剧、舞龙狮、荡秋千、踢毽子、玩杂技、对歌、猜谜语……”

“在一些史料中,”我拍拍桌上的那本《越南社会发展史研究》,“关于中国和越南分成两个国家的历史界限似乎模糊不清,没有明确地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