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开国大典6小时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开国大典6小时

第17章

书籍名:《开国大典6小时》    作者:于江


这年3月,沈钧儒倡议组织中国

民主政团同盟,翌年正式加入,推动该盟日益走向政治进步,并由此成为民主人士左派

的旗帜。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被推选为13名常务

委员之一。翌年10月,中国民主同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他又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

务委员。

        l945年8月,听到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消息后,沈钧儒不顾年迈体弱,在毛泽东抵达

重庆的当天亲自去机场迎接。他和张澜、黄炎培等几位老人中午便赶到了九龙坡机场,

毛泽东下机后与沈钧儒等一一握手,互致问候。此后,毛泽东曾亲自登门拜访沈钧儒,

同他商议时局对策及建国大计。9月2日中午,沈钧儒与张澜等代表民盟在素有“民主之

家”之称的特园欢宴毛泽东。毛泽东一进特园就高兴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

到家了。”在大客厅里,毛泽东同沈钧儒谈健康之道,同黄炎培谈职业教育,同张申府

共话“五四”往事,如同家人一般恳谈,其乐融融。毛泽东勉励大家说:“今天,我们

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9月11日晚,毛泽

东在他下榻的桂园宴请沈钧儒、张澜等民主人士,并就促进国共双方团结问题交换了意

见,沈钧儒等都表示当尽力斡旋,争取国共之间化戾气为祥和。

        1947年10月,蒋介石悍然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强令解散。民盟内的一些动摇分子

也发表了辞职和解散总部的声明,沈钧儒对此十分气愤,坚决反对向国民党妥协。1948

年初,香港召开民盟三中全会,沈钧儒亲自主持通过了两项决议。主张一切民主党派都

要结成坚强的民主统一战线,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路线,并第一次批判了民盟过去

所标榜的“中间路线”,指出这已成为一种走不通的幻想。中共“五一宣言”发布后,

沈钧儒立即于5月6日代表民盟和救国会两团体致电毛泽东,表示响应中共提出的关于召

开新政协会议的号召。

        1948年9月,沈钧儒同部分民盟代表,应毛泽东之邀赴东北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

的筹备工作。到达哈尔滨时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共领导,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彻

底否定中间路线。1949年元旦后,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针对蒋介石的求和

声明,提出和谈八项主张。随后,沈钧儒在沈阳与到达解放区的各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

士亦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表示坚决拥护毛泽东的和平主张,拥护毛泽东的号召,

愿意在中共领导下,团结一致革命到底。2月1日,沈钧儒与李济深、谭平山等已到达解

放区的民主人士,联名致电毛泽东、朱德,庆祝北平解放,庆祝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

大胜利。毛泽东收电后,十分感动,次日复电沈钧儒等人,感谢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

与中共“一致奋起,相与协力,从而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各方面援助,使人民的敌人完全

陷于孤立”。并勉励说:“诸先生长期为民主事业而努力,现在到达解放区,必能使建

设新中国的共同事业获得迅速的成功。”

        2月,沈钧儒抵北平。6月,作为民盟代表之一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并当选为筹备会

常务委员会副主席。9月21日,他出席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当选为政协副主席、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后又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从此,沈钧儒与毛泽东因工作和私谊,

曾经有着十分频繁的交往和接触,毛泽东多次请他到中南海吃饭、叙旧及商谈工作。

        应邀者之五陈嘉庚:

        他是东南亚最大的企业家。1941年应毛泽东之邀赴延安访问。毛泽东曾送给他“华

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条幅。1950年回国定居,将全部家产捐献给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

        他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镇)。出世时,父亲

陈杞已是一位在新加坡拥有一家米店的中等侨商了。在父亲远离的情况下,陈嘉庚由母

亲张氏一手抚育长大。9岁时,他开始入“南轩私塾”读书。早年的私塾生活,使他对旧

式教育的弊病有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日后萌发教育救国的思想奠定了基矗1890年秋,17

岁的陈嘉庚到新加坡,在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学商。当时,新加坡已沦为英国殖民

地,华人在这里从事奴隶般的劳动。在这片土地上,洒遍了中国苦力的血汗。目睹这一

切,一股爱国爱乡之情在他心头油然而升。1892年,陈嘉庚接任“顺安”米号经理。次

年秋,他回国与秀才之女张宝果成婚,在家乡住了近两年,边经营渔业,边从塾师补习

中文,并出资2000元建立惕斋学塾,这是他捐资兴学的开端。

        1900年冬,陈嘉庚为了返乡葬母,第三次回国。当时苦难的祖国正在帝国主义的铁

蹄下惨遭蹂躏,穷困的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地呻吟。目睹这一切,陈嘉庚的心

中,郁结着无言的痛苦。此后,父亲的米店因管理不善,宣告破产。陈嘉庚亲睹父亲从

兴盛到衰落的情景,感慨颇深,立志从头起步,闯出一条新路来。在此后的30年间,陈

嘉庚从创立新利川菠萝罐头厂和接办日新公司开始,凭借他敏锐的眼光和强烈的经营竞

争意识与创新精神,顶住当地殖民垄断资本的压迫排挤、日货的削价倾销和同行业的激

烈竞争,使个人企业在经营米业、菠萝、房地产、航运、橡胶等方面形成规模,从而成

为当时东南亚最大的企业家之一。

        早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十分不满的陈嘉庚,从阅读革命书报中深受同盟会革命主张的

影响。1910年春天,陈嘉庚正式加入同盟会,剪掉了辫子,与清王朝决裂,开始从事反

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政治活动。为了支持辛亥革命和救济国内难民,他奔走呼号,

带头筹款捐资。他一生克勤克俭,从不奢侈浪费。他常说:“我金钱取诸于社会,亦当

用诸于社会。”从1918年开始,陈嘉庚把大部分精力和资财用于兴学,先后创办集美学

校、厦门大学和南洋华侨中学。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国难当头,陈嘉庚毫不犹豫地走在了南洋抗日救亡的最

前列,被推举为“南侨总会”主席。1946年冬,他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问考察

团”。1941年3月,他率团到达重庆,拒绝加入国民党。在重庆期间,中共领导人叶剑英、

林伯渠、董必武、邓颖超曾专程拜访了陈嘉庚,并在中共驻谕办事处举行欢迎茶会,会

上陈嘉庚流露了想亲往延安的心愿。获此消息不久,毛泽东发来电报正式请陈嘉庚访问

延安。同年5月,陈嘉庚到延安,毛泽东在办公室兼住所的窑洞里会见了他,并设晚宴招

待。窑洞俭朴的陈设,领袖的谦逊待人,不事铺张的晚餐等,都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印

象。几天中,毛泽东多次到陈嘉庚住所,与他交谈,共同进餐。陈嘉庚也同从集美、厦

大和南洋到陕北参加革命的青年交谈,并且实地参观、访问,了解那里政治、军事、经

济和民生,所见所闻使他逐渐认清了国民党完全是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只有共产党

才是真诚奋勇抗日,从而不满国民党,而同情、拥护共产党,把延安视为中国的希望。

后来每当谈及延安之行,陈嘉庚都流露出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抗战胜利后,陈嘉庚从避难地返回新加坡,结束了沦陷时期的流亡生活。在为他安

全脱险举行的庆祝大会上,毛泽东特地送来了祝贺条幅,高度评价陈嘉庚先生“华侨旗

帜,民族光辉”。当听到毛泽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决定赴重庆同

蒋介石谈判的消息后,陈嘉庚深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拍电报劝他不要前往。

        1946年7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内战爆发。陈嘉庚密切注视

着时局的发展变化,为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而由衷高兴。1948年5月4日,陈嘉庚代表新

加坡华侨各界代表大会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

建议,声明否认蒋介石为中国总统。

        1949年1月20日,陈嘉庚接到毛泽东来电,邀请他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

是。6月4日,陈嘉庚到达北京,受到董必武、林伯渠、叶剑英、李维汉、李济深、沈钧

儒等人的热情欢迎。7日由周恩来副主席陪同前往西山同毛泽东晤谈。延安一别,转眼九

年,故人重逢,倍感亲切。陈嘉庚激动地向毛泽东介绍了海外华侨的情况,并对家乡福

建何时解放表示关切,希望中央派得力的文才武将去管理福建。在会谈中,陈嘉庚先生

对许多问题直率地发表见解,体现了他对祖国建设的关心和对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信

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嘉庚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华侨事务

委员会委员。

        应邀者之六司徒美堂:

        他生得孔武有力,好打抱不平,团结了一班洪门兄弟,是美洲著名爱国华侨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