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开国大典6小时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开国大典6小时

第40章

书籍名:《开国大典6小时》    作者:于江




        1949年2月27日,周恩来对第二稿作了文字修改,把它同《关于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

问题的协议》《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各单位民主

人士候选名单》《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组织大纲草案》一起编印成册,取名为《新

的政治协商会议有关文件》,发给有关方面有关人士阅读讨论。

        1949年6月18日,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就起草共同纲领

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过去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了说明。

        周恩来介绍说:“起草共同纲领,任务繁重。去年哈尔滨的各党派代表曾委托中共

方面拟定了一个草案,中共方面也曾两度起草。但是,去年工作重心在动员一切力量参

加和支援解放战争。而现在的重点却在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以及肃清反动残余,这是

长期的工作。因此,中共方面的第二稿也已不适用,必须根据新的形势的需要重新起草。”

        会议确定,参加新政协筹备会的各单位、各代表及第三小组各成员亦可提出自己的

书面意见。

        至7月上旬,各分组均拟就了具体条文。

        筹备新政协期间,周恩来非常繁忙,既要与诸多的民主人士打交道,又要处理党内

诸多事务。

        然而,如果没有时间保证,不能静下心来,就会干扰和影响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工

作。

        为了保证按时拿出《共同纲领》的草案,周恩来不得不请示毛泽东,暂时放下手头

的许多事务,集中一段时间完成这项工作。

        于是,一段时间里,人们很难见到周恩来的踪迹了。

        原来,他把自己“关”在勤政殿里,在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亲自动手写作《共同

纲领》条文。

        中南海里,杨柳依依,碧波粼粼,景色秀美,周恩来已无心欣赏。

        经过一个星期废寝忘食的“鏖战”,他完成了起草工作。

        走出勤政殿后,周恩来活动了一下发酸的筋骨,深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心里感到十

分高兴。

        然而,他没有休息,也没有时间休息,又急忙召开会议,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周恩来先后主持召开了七次会议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对纲领草案又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到8月份,正式形成为《共同纲领(草案)》。

        这份草案取名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

        名字标出了新的内涵。去掉“革命”二字,意义非常。

        中国的领导者如果能始终记住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把建国大纲中的“革命”两个字

去掉,也许会使后来一系列“大革命”降温不少。

        应当说,民主人士接受“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194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在起草纲领草案的同时,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也就纲领的

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围绕要不要以“新民主主义”作为建国指导原则问题,出现了多种意见。

        除大多数人赞成“新民主主义”外,还有人主张用“革命的三民主义”,有人主张

用“人民民主主义”,也有人主张用不加“新”字的“民主主义”。还有个别人拟定了

与中共讨价还价的“纲领”。

        思想非常活跃,意见差异很大。

        为了推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一步统一思想,更加坚定地站到新民主主

义立场上来,并解除他们之中某些人对共产党和人民革命的某些疑虑,中共中央做了大

量工作。

        1949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对待民主人士的指示》。这个指示明确:我党

对待已经到达解放区的民主人士的方针,应该是以彻底坦白与诚恳的态度,向他们解释

政治的及有关的党的政策和一切问题,积极地教育与争取他们。对政策问题,均予以正

面解答,不加回避。对政策实行的情况,亦据实相告。

        一个充满自信和有充分实力的党,才有如此的坦诚和开放。

        这个文件还要求:由我党各部门的负责同志作有关战争、军事、政策、政权、土改、

外交、经济、文化教育、妇运等方面的报告,以及通过座谈会,同我党负责人谈话,进

行日常接触和交谈,组织参观,提供学习材料和资料,关心生活及健康等方式,做民主

人士的工作。

        当时很多部门的负责人都给民主人士作过情况报告。

        毛泽东本人在百忙之中,也抽出时间同许多著名的民主人士进行书信来往或直接交

谈。

        他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关于时局的声明》,对广大民主人士提高

认识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关怀下,到达解放区的民主人士55人于1949年1月22日发

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表示完全赞成中共的革命立场,接受中共的领导。

        从1948年中共发布“五一”口号到1949年春,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各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在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和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这两个基本

问题上,与共产党取得了共识。这就为共同纲领的正式制定,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同年6月底,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的著名文章,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有关革命和建国的理论,从而为共同纲领的制定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4.毛泽东抓紧时间改大纲

        初秋的香山,树木葱郁,凉爽宜人。

        8月2日,周恩来乘吉普车来到毛泽东居住的香山双清别墅。

        不经报告,周恩来直接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看见毛泽东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文件,

便说:“主席,正忙着埃”毛泽东见周恩来从城里远道赶来,连忙招呼说:“恩来来了,

请坐。”

        周恩来没有坐,一直走到毛泽东的办公桌旁,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打印的稿子说:

“这是共同纲领的草案。我写了个初稿后,又七次开会,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作了修

改,现在请主席审阅。”

        毛泽东接过草案翻了翻,说:“我抓紧时间赶快看。”

        周恩来又同毛泽东商量了其他几个问题,然后告辞返城。

        晚上,香山静悄悄的。

        毛泽东在灯光下,聚精会神地审读着这份共同纲领草案。

        看完之后,毛泽东对其中的一些段落作了删改,又重新改写了几段文字。

        这份《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草案初稿,可说是整个共同纲领起草过程中的第二

稿。

        这个草案初稿,除简短的序言外,分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两大部分。

        同1948年11月起草的《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草案相比较,它删除了“人民

解放战争的历史任务”一部分;在具体条文的规定上,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

        它在一般纲领中规定: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各个单位,要以“奉行新民主主义”作

为长期合作的政治基础,新民主主义是统一战线的纲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是工

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及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国家制度。在整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既不是一个阶级专政,也不是一党独占政

府,而应是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在新民主主义纲领之下的联合政府。此外,还规定了

新民主主义的国防、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国际关系。

        在具体纲领部分,它按“解放全中国”、“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化教

育”、“国防”、“外交侨务”6个方面,共列45条。

        这份草案初稿,成为此后不久正式提出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

的基矗从9月开始,共同纲领的起草工作进入最后阶段。

        纲领的名称,随着政协名称的变动而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纲领的结构也作了变动,不再分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而是在序言之后列七章。

        这次修改,是整个共同纲领起草过程中的第三稿。

        在这个阶段,毛泽东直接参加了对稿子的修改工作。这表明纲领进入了最后定夺阶

段。

        毛泽东的修改是极为认真的。从9月3日至13日,毛泽东至少四次对草案稿进行了精

心修改,改动总计达二百多处。

        毛泽东不但修改草案,他还亲自校对和督促印刷。

        我们不妨介绍一些细节。

        9月3日,毛泽东写了一张便条给胡乔木:乔木:纲领共印30份,全部交我,希望今

晚10点左右交来。题应是《共同纲领》。

        当晚10点,秘书胡乔木把框架基本定型并第一次正式称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的草案送到毛泽东办公室后,毛泽东立即动笔逐字、逐句、逐段修改,并在

竖写的题目左侧亲笔加上“(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初稿)”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