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神怨佛痴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神怨佛痴

第31章

书籍名:《神怨佛痴》    作者:谷涵虚




“原来是这样。那么,你的武功比这位天昊师太高了?”

“正是。”

“天昊师太的武功呢?比道教的丹圣赵归真如何?”

“不相上下。”

“哎呀呀!你的武功比赵道长还高么?你快随我回宫,待朕查问了两街功德使证实了你的身份后,朕便为你恢复公主封号,可以住在宫中保护朕了。对了,宫中老人还多,还愁没人认得你么?”

道姑摇头道:“贫道不想恢复封号。先父皇当初下令永远不准恢复我的封号,永远不准回长安,我不想违背先父皇的旨意。

陛下如若想要对一个在江湖中受尽欺凌的皇族亲属做点好事。

那么,罪妇恳请陛下,由这位阳姑娘承袭公主封号吧。”

敬宗道:“对了。这位天昊师太不认证你的身份,却对这位阳姑娘的身份认证不讳。阳——不忙,你既是文安公主的女儿,身份岂不比朕还高出一辈?罢了罢了,什么姑姑奶奶之类的俗称免了吧,朕就让你承袭文安公主这个封号好了!”

敬宗皇帝一开口,那还了得!道姑涕泣道:“妮儿赶快跪下谢恩。”与此同时,在场诸人尽皆大惊。天昊师太想破脑壳也想不到会有这个“偶遇”,“偶遇”之后又有这个结果!她的师门利用阳春霞引出从星宿海脱逃了的文安公主,又利用这母女俩要去引出另一个更重要的人,以便追查一件佛门至室。谁知敬宗出现了,恢复了阳春霞的公主封号。那位宁死也不皈依佛门而莫名其妙地成了道姑的文安公主,显然也将从此获得自由。只有仇士良明白,敬宗皇帝太年轻,任何事情都由着性子干,根本不深想,谋臣们又都不在左右,而他如今开了口,金口玉牙,话出为圣旨。君无戏言。阳春霞承袭她母亲的封号,怎么说也算是太奇了。

谁知阳春霞说:“多谢皇帝陛下。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大唐帝国。而大唐帝国的每个时候,都只有一个皇帝。皇帝陛下话一出口,便不能改变。德宗皇爷不准母亲回长安,也等于是不准春霞回长安。春霞如若回了长安,就违抗了德宗皇爷的圣旨。

所以,请皇上恕罪,民女不能承袭文安公主的封号。”

“怎么?”敬宗诧道:“你不要富贵荣华?”

“不要。民女在困苦中出生,在江湖风浪中长大,民女恐怕已经过不惯养尊处优却又宫禁无数的呆板日子。请皇上恩准民女的固辞。让民女追随母亲留在民间。”

敬宗怒道:“你要朕收回成命,受人讥笑?”

仇士良连忙打圆场道:“皇上一言九鼎,这封号你是承袭定了。不过你暂时不习惯留在宫中,可奏请皇上恩准暂留民间,缓些日子还是要进宫的。”

阳春霞想到强敌在侧,接受封号后自然就有了某种保护。

另一方面,她若接受了封号的承袭,等于也是为母亲接受昭雪。

她立即跪下道:“臣女奏请皇上恩准臣女暂缓进宫。”

敬宗面色缓和了,说:“好,朕准暂缓回宫。朕赏赐你一点什么东西好呢?”

阳春霞想了想道:“臣女想向皇上讨一处山地,既作母亲清修之处,也让臣女能晨昏孝敬母亲。”

“那么,你喜欢哪里?”

“海阳山。”

“海阳山在哪里?”

仇士良道:“请问公主,可是想要广西阳海山?”“正是那里。”

敬宗笑了:“那等不毛之地,可是在岭南附近?”

仇士良道:“启奏万岁,正是在岭南附近。”

敬宗皇帝仰天大笑道:“朕将你母女二人从星宿海的流放地解救出来,你母女二人又自己往另一处流放地自己寻找了去,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道姑稽首道:“出家人清修之地,自然要以清净为本。盼皇上恩准。”她不知道女儿为何要海阳山,却毫无异议地为女儿接受了下来。

敬宗一想到这母女二人不回长安,却要去那荒无人烟,瘴气熏天的什么海阳山,不禁心中对二人生出了反感和怜悯。这使他感到疲倦。他打了一个哈欠道:“好,你二人去海阳山清修吧。

朕会令人将封赐文书送与地方官府。”

道姑伸出手去,握住阳春霞的手说:“妮儿,赶快谢主隆恩,咱们这就去海阳山。”

敬宗不耐道:“算了免了,你们这就动身吧。不然,朕一离开,这些人要围攻你母女二人了。”

道姑和阳春霞携手飘然而去。

敬宗又打了一个呵欠道:“将这几个人赶走,将车内收拾干净,朕想打个盹。”

仇土良连忙带人亲自收拾车厢,安排人赶马。等敬宗钻进车内躺好后,仇士良大喝:“起驾!回宫!”

马车向长安隆隆驰去了,只留下天昊等人站在官道中间,呆如木鸡。

凡俗之性  第七章千丈悬岩吊公主

郭子岳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去广西的海阳山,那是二三十里之遥的远途。好在他走时,赵八虎给了他一小袋金叶子,他在一处农家买了一匹马向南行去。行到第一个集镇处,他便去镇上的兵器店买了一柄长剑。他觅店住了一夜,倒有大半夜是在.打坐引气疗伤。他在终南山外服了佛门律宗高僧知律藏给他的疗伤圣药,已经好了大半,再经过大半夜引气自疗,已基本好了。

第二天,便精神饱满地上路了。

一路行去,翻越大巴山,渡过瞿塘峡,经过鄂西山地,再翻越武陵山、雪峰山,十数日后,郭子岳终于进入了广西境内。

越过城岭,郭子岳就开始打听五叶禅师。他向寺庙打听,向农夫打听,向路人打听,可是人皆摇头,均道不知。郭子岳相信救了他一命的宏法大师,毫不泄气,继续向海阳山行去。

广西古称百越地,简称粤地,秦时设桂林郡,唐朝时称为岭南西路,要到明清时才有广西之称。

唐时的岭南西路,人口十分稀少,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偌大山区平原,人口不足百万。山区更为稀少,常常行走一日半日见不到人。所以岭南成了朝廷钦犯的流放地之一。这之后两三年,敬宗皇帝十九岁时,为一起玩马球的球将及太监们所杀,文宗检讨政迹,便将赵归真流放到了岭南。这是后话。

这日郭子岳来到了兴安,他也不住店,便直接抒听何处有寺庙。他打听得城东兴安灵渠旁边有一座飞来寺,便骑马直去了飞来寺。

飞来寺修建在一处悬岩怪石上,寺庙不大,却十分富于雅趣。郭子岳将马拴在附近的一棵树上,整理好衣冠,便沿石级登上悬岩,走进了飞来寺。

一个老和尚坐在山门外面,专售香火纸钱,郭子岳走过去见礼道:“大师安好,弟子这里有礼了。”

老和尚见这年轻人一口长安洛阳一带的口音,知他是远客,便起身还礼道:“施主从北方来?”

“是。弟子从洛阳白马寺来海阳山寻找五叶禅师。”

“你从白马寺来?”老和尚肃然起敬。白马寺是东都洛阳皇室进香做法事的“官寺”,凡有“官事”,寻常百姓就要回避。唐皇朝给白马寺每年的度牒数量最多。还在唐肃宗年间,一道度牒要卖一百多缗钱。一缗即一贯,即一千文。百缗就是十万文钱。

当时物价便宜,一文钱可买一个烧饼。一般干力气活的人,有三个烧饼一碗水,就足以充饥了。因此,纵然不计寺庙的地产收入,香火收入,达官显贵的捐助,仅每年卖度牒一项,便已非常富有。和尚是一个寄生的阶层。一个特殊的宗教群落。没有度牒的和尚称为野和尚,无皇粮吃,不免官差税赋。所以那么贵的度牒,寻常人还买不到哩。从南朝的梁武帝写了《断酒肉文》之后,中国僧人除密宗外开始杜绝肉食。但那素席之丰,除了动物油类以外的其它油荤之盛,只怕一般官吏的宴饮还不及哩!而这张席牒最迷人之处,是凭了它走遍天下,吃遍住遍天下寺庙,一文不取。比起当代人的信用卡,只怕既不必预先存人,更不愁花完作废,实在不知优越多少。老和尚听说郭子声从白马寺来,似乎他的生活也由此有了活力。他问:“你和寺主可是亲戚?”

郭子岳一听,顿时明白这是一个庸俗和尚。他从身上摸出一片金叶,道:“大师如告诉在下,怎么才能找到五叶禅师,这片金叶就送与大师了。”

老和尚陡然睁大了双目。他伸出手来抢金叶,可他没有武功,只是一个杂役和尚,郭子岳一回手,就将金叶揽住。他问:“五叶禅师在哪里?”

老和尚道:“你先给老衲。”他说这话时四处张望,怕有别的和尚看见听见。

“你先说五叶禅师在哪里?”

“你先给我金叶。”

郭子岳想了想,摊开手,老和尚拿走了金叶。老和尚将金叶揽在手中,说:“你不是说到海阳山找五叶禅师吗?这里不是海阳山。你往南再走二十里,就进入海阳山山区了。”

“海阳山中有五叶禅师吗?”

“有。你还有多少金叶片?”

“你问这个干什么?”

“五叶禅师又老又穷,比老衲还穷。你去找他,得多带些金叶片去。”

“他在海阳山什么寺庙?”

“他哪有什么寺庙?这禅宗的老怪物不立文字,不建寺庙,四处化缘,还自己种菜种粮食吃,衲衣比农夫的面纳衣还脏还破。你这么有钱的施主,找他干什么?”

郭子岳一听,转身就走,老和尚在后面喊他,他已不愿听了。

骑马走了一个时辰,他已经进入了海阳山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