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杜鲁门传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杜鲁门传

第99章

书籍名:《杜鲁门传》    作者:(美)大卫·麦卡洛夫


另一个小镜框里是马克?吐温亲手书写的座右铭:“行必正,人意足,  天下惊。”

杜鲁门的办公桌上下都没有蜂音器,他不喜欢“按铃”唤人,而是站立  起来,走到门口。另外,他命令拆掉了罗斯福有时使用的暗藏的录音装置。

S?J?伍尔夫是一位艺术家,《纽约时报》派他作一幅总统工作时的速  写画,在他的眼里,杜鲁门轻松潇洒,考虑到所有那些必然装在他脑子里的

国家大事,这是令人吃惊的。一位总统肩上的责任如此重大,杜鲁门说,如  果他总是想着它们,并不断地考虑他不得不做出的一些决定所可能产生的后

果,他将会“很快地被压垮”。  杜鲁门确信,俄国人是希望成为朋友的。他看不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

欢迎他们的友谊并投桃报李”。他说他期待着会见斯大林和丘吉尔。但他给  贝丝写信时说他对此行“深感沮丧”。

史汀生以前从未参加过三巨头的任何会议,这次也没有受到邀请前去。  这是出于对他健康的考虑,杜鲁门告诉他。史汀生敏锐地意识到,有多少事  情可能有赖于

S—1  计划的最后一分钟的进展,他决定不邀自往。他将乘飞机  去,先于总统抵达柏林。

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也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去,而当他发现未能如愿时  极为不快。摩根索有一个剥夺德国的全部重工业使其降为农业国的计划,但

杜鲁门从未认真地对待过这个主意,而史汀生则强烈反对,理由是一个经济  上强大和丰饶多产的德国是未来欧洲稳定的唯一希望。“惩处德国全部战

犯,”史汀生向杜鲁门建议道,“永远剥夺它的武器??监视其政府行为一  直到受纳粹教育的一代人从舞台上消失??但不要剥夺它最终建成一个心满

意足的、对非军事化文明方式感兴趣的德国的手段。”

有人还向杜鲁门指出,去柏林途中如发生不测,他和贝尔纳斯国务卿两  人都遇难,那么,根据继承法的规定,亨利?摩根索将成为总统,这一想法

使杜鲁门极度苦恼;这是否因为摩根索是个犹太人——摩根索怀疑是这个理  由——但在杜兽门的言谈和文字里从未表示过。

7  月  5  日,摩根索到椭圆形办公室来见他,根据杜鲁门关于会见的叙述,  摩根索说,他在波茨坦会议上发挥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他不能,他将会辞职。

杜鲁门说,如果情况如此的话,他将立即接受他的辞呈。当天就发表了这一  通告。

杜鲁门任命弗雷德?M?文森接替摩根索出任财政部长职务。文森担任了

14  年国会议员,被认为是国会中的财政问题专家,还担任过  5  年巡回上诉法  院的法官,在这之后,又由罗斯福任命,先后做过稳定经济办公室主任和战

争动员与恢复办公室主任。文森虽然其貌不扬,但是个多才多艺、勤奋的社  会活动家。他的凹陷的下颚和眼睛下面的黑圈,使他的面孔看起来像一只疲

倦的猎狗。他还是位和蔼可亲的老式肯塔基政治家——务实、幽默、精明—

—按杜兽门的估计,他是政府中最出色的成员之一。

关于同杜鲁门的分道扬镳,在摩根索自己的日记中未提到波茨坦问题,  只提到杜鲁门在对于他是否留任到战争结束问题上似乎“很软弱和犹豫不

决”。据摩根索说,他告诉杜鲁门:“不管你愿不愿意让我呆到‘对日胜利  日’??毕竟,总统先生,我认为我可以毫不自负地说,我至少同你新任命  的  5

名阁员中的某些人一样好,甚至比他们更强,而且,我认为你在他们当  中某些人的问题上,肯定犯了错误。”

几年后,在同乔纳森?丹尼尔斯的一次谈话中,杜鲁门说:“摩根索不  知道如何区分大便和苹果酱。”

“我已作好准备去见斯大林和丘吉尔。”他在写给母亲和妹妹的信中说,

“我得带上我的晚礼服、燕尾服、黑色传教士外套、高礼帽、大帽子和常礼  帽??我的公文皮包里塞满了以往会议的有关材料,以及有关我该说些什么

和做些什么的各仲建议。但愿我不是非去不可??”

“我真恨这次旅行!”他在  7  月  7  日星期日的日记中再次写道,这是在

“奥古斯塔”号巡洋舰上写的,他自  1918  年首次赴欧后,现在再次乘船前往  欧洲。

十、决断的夏季

今天的首要现卖是战争

——亨利?L?史汀生

1

杜鲁门习惯于在旅途中自己照顾自己。他总是自己买火车票,自己拎手  提皮包,自己付饭店的账单,驾车旅行时,他喜欢自己选择行车路线和过夜

地点。在灰色克莱斯勒轿车前部的司机杂品盒内保存着他的旅行日志,这些  是由美孚石油公司加油站分送的那种硬纸壳的薄薄的小笔记本。他在上面仔

细记录了所行里程和沿途的各项花销,如在罗阿诺克,买  10  加仑汽油用去

2.25  美元,在纳什维尔,午餐花去  45  美分,从康涅狄格大道到北特拉华大  街  219  号行驶  1940

英里。甚至与弗雷德?坎菲尔一起进行巡回竞选演说途中,  他也宁可自己驾车,自做安排。因此,他现在当选总统后,旅行对他来说,  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不能再自行其是。大小事务均有人为他安排。去旧金山时,他发现竟  有数百人随行前往。对他来说,去任何地方都“简直就像移动一个马戏团。”

壮鲁门说。所以,安排杜鲁门出国访问是进行了非凡的大量工作的产物。为  准备波茨坦会议,国务院、陆军部,陆、海、空三军,白宫和情报部门全部

派员参加。英、俄两国政府也是如此。在这庞大的队伍中,最接近杜鲁门的  核心班底有  53  人,他们乘坐万吨级的“奥古斯塔”号巡洋舰,在“费拉德尔

菲亚”号轻型巡洋舰护航下,穿洋过海,到达大西洋彼岸(“就像用  2  艘军  舰送你的老爸过池塘一样。”他给玛格丽特的信中这样写道)。靠近英吉利

海峡时,英国的  1  艘巡洋舰和  6  艘驱逐舰正等候在那里以护送他们穿过多佛  尔的悬崖峭壁。在海上颠簸了  8  天后的“奥古斯塔”号  7  月  15

日星期日停靠  在安特卫普港,受到艾森豪威尔将军及其一行的欢迎。杜鲁门乘坐由  47  辆轿

车组成的车队向南开往布鲁塞尔一机场,公路沿途有他的老部下、全副武装  的  35  师的全班人马担任警卫。在机场,“圣牛”号总统座机和另外两架  C—

54  运输机等候运送总统一行前往柏林。这  3  个半小时的飞行是他这次旅行的  最后一段行程。过了法兰克福,有  20  架  P—47  霹雳轰炸机为他护航。

透过飞机舷窗,下面德国的凄惨景象从他眼前掠过。“没有亲眼目睹过  的人简直无法想象从空中俯瞰到的惨状。”巴顿将军在一次演说中这样说。

展现在杜兽门眼前的是炸毁的桥梁、铁路,工厂的残骸,整座整座城市的废  墟和烧毁的百孔千疮的土地,他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正像动物一样在瓦砾

堆中寻找着食物。到处都有疾病和饥饿威胁着他们,或千上万流离失所、无  家可归的难民,在那里徘徊。在美国历史上,从  A?林肯、W?威尔逊到  F,

罗斯福,还没有哪一个战时总统曾像他现在这样,面对着如此满目疮痍的景  象。

午后,飞机降落在热浪滚滚的加托机场,机场上迎接他的有史汀生部长、  哈里曼大使、金海军上将、两名俄国将军、俄国大使、葛罗米柯和第二装甲

师的一个仪仗队,仪仗队从一大旱就在骄阳下等候着。从加托到最终目的地  要经过苏联控制的防区。在这  10  英里长的防区内,俄国边防军岗哨林立,沿  途每

20  英尺就有一名士兵,荷枪实弹,刺刀出鞘,这些精干的有着亚洲人脸

孔的土兵,头戴绿色军帽,一个接一个地排列在道路两旁。  参加本次会议的美国人比雅尔塔会议多了  4  倍。杜鲁门的随行人员有贝

尔纳斯、李海、波伦、查利?罗斯和地图室的埃尔西上尉和弗兰克?格雷厄  姆上校;还有一名医生,阿方斯?麦克马洪上校;总统的仆人,阿瑟?普雷

蒂曼,此人曾经侍候过罗斯福;一名海军摄影师、11  名海军厨师和招待员;  沃恩将军、瓦达曼上校以及再一次有弗雷德?坎菲尔,此人是美国堪萨斯城

警察局长,临时隶属于情报机关特遣队,充当总统的一名特别保镖(杜鲁门  特别乐意把这位身材魁梧的他以前的县政府负责人,向俄国人介绍为坎菲尔

元帅,因为警察局长和元帅这两个字在英语中发音相同,他们以为这一头衔  表明军衔,因而对他表现得极为尊重)。“他是一位总统曾经有过的最警醒

的贴身保镖。”杜鲁门后来这样说,“会议期间,他站在窗口,双手抱臂,  向外怒目注视着每一个过往的人??好像谁要打扰了美国总统,他就会生吃  了人家一样。”

飞机送来了食品、成箱的烈性酒和葡萄酒,瓶装水每天从法国空运过来。  因为一架满载枕头的飞机迷了路,少将级以下的军官睡觉全都没有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