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杜鲁门传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杜鲁门传

第119章

书籍名:《杜鲁门传》    作者:(美)大卫·麦卡洛夫


记者们问杜鲁门是否会撤回对波利的任命,杜鲁门答道不会。

当被问及他同伊克斯的关系有无变化时,他说谁都有被误解的时候,伊克斯  也不例外。

2  月  13  日,伊克斯辞职。在他自己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称自己“不  能因为党的利益而去作伪证”,而且他不可能再担任内阁职务同时又保持他

的自尊心。他还说,他反对“任人唯亲地治理国家”,他的这一措辞人们是  不会忘记的。

鉴于伊克斯已暗示是总统让他去作伪证的,杜鲁门极为气愤,他不仅接  受了辞呈,还告诉伊克斯三天之内离职。

尽管波利发誓否认他曾向伊克斯提出过任何这样的建议,但对他的任命  却注定要遭受厄运。当委员会同意证实波利为人正直后,应波利要求马上撤  回了对他的任命。

这一事件自始至终都极为令人不快,它使许多人联想起哈定政府及其茶  壶丘(怀俄明州一油田所在的地名——译者注)石油丑闻。伊克斯曾被誉为

“诚实的哈罗德”、“老守财奴”,极难打交道,这一点人人皆知,但他却  曾是一位杰出的内政部长,也是出任此职时间最长的人。伊克斯是杜鲁门内

阁中除亨利?华莱士之外的最后一位新政派人士。他的离任以及离任时尖刻  的言词尤其被自由派们视作另一个极其令人沮丧的征兆。《纽约邮报》写道:

“人们有一种感觉,阵容越来越弱,却在拼死应付一个越编越大的情节。”  数年之后,杜鲁门在回忆伊克斯时把他描述为“辞职”成瘾。

他使我想起了林肯内阁中的财政部长老萨蒙?P?蔡斯,这位  蔡斯总觉得自己应该成为总统,而且会比林肯做得更出色。他总是  辞职,想必辞了十几次??

林肯曾在某地说过除非他不高兴,老蔡斯是不会高兴起来的,  而伊克斯的情形正也大致如此。我知道在罗斯福当总统时他就曾几  次提出辞呈??

整个这件事情??颇为遗憾之处在于他当时确曾是一位出色  的人材。

佛罗里达之行被取消了。杜鲁门跟手下人说,他每个星期都在想也许下  星期就不会那么忙乱了,但实际上下个星期从来都是比前一星期更为忙乱。

总是有迫在眉睫的危急情况等着他去处理。华盛顿有许多人都怀疑这是否会  形成一个模式——只知在出现问题时匆忙应付,而不去努力实现重大和明确  的目标。

他的声望急遽下降。根据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结果,杜鲁门的支持率从罗  斯福去世后几个月内创纪录的  87%的高度降到了  2  月份的  63%。

但与此同时杜鲁门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却有所建树。首先是新成立了中央  情报组,该小组是个脱离军队和国务院的文职机构,负责为总统搜集和分析

情报资料;其次是指派了赫伯特?胡佛去调查世界粮食危机的情况;另外,  国会通过了就业法案,这也是杜鲁门政府的一个里程碑。尽管并未像杜鲁门

所希望的那样规定充分就业,但这一法案确实授权联邦政府“运用一切切实  可行的手段”来促进“最大限度的就业机会”,还成立了总统经济顾问委员

会这一新的机构来对经济形势及政府计划对经济的影响进行评估。

除此以外,杜鲁门也是建议给予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以州的地位的第一位  美国总统。

他任命朱利叶斯?克鲁格接替伊克斯的空缺,出任内政部长。克鲁格年  富力强,广受尊敬。杜鲁门私下曾略带痛苦若有所思地说,也许他应该再增

加几位新的厨房内阁部长,包括:一位通货膨胀部部长,负责说服大家价格  无论多高或多低都没关系;一位复古部部长,负责废除使用飞机,重新起用

牛车和帆船;一位专栏作家部部长,负责阅读所有专栏文章,并向总统报告  如何治理国家;以及一位语义学部部长,负责提供大字眼,并告诉总统何时  保持沉默。

据说,总统的麻烦不是因为他过于经常和过于坦率地谈他的见解,而是  因为他太想讨人喜欢。太想与所有人都和睦相处,与所有人达成共识。这种

做法在参议院或许还能起些作用,但在行政部门则行不通。肯尼思?G?克劳  福德在《美国信使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白宫里的诸君》的文章,认为社

鲁门是“人人都能成为总统”这一伟大美国神话的证明,但同时也让人大为  失望,他“实质上是优柔寡断??实质上是摇摆不定”,太容易照顾到每次  争论中的双方。

商务部长亨利?华莱士在劳工纷争期间比平常有更多机会见到杜鲁门,  他写道:“杜鲁门实在是太容易同意此时此刻跟他在一起的人的观点,不管

那人是谁。”华莱士当时最大的忧虑是美国对苏联的政策,他私下曾向杜鲁  门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即必须尽一切努力与苏联人和睦相处,华莱士发现杜

鲁门居然总是同意他的意见。然而华莱士当时了解到总统也从哈里曼和李海  等人那里听到过相反的意见,并且确信杜鲁门在私下也同意这些人的意见。

就李海而言,他认为贝尔纳斯和国务院里的其他人都太爱迁就俄国人。  他担心“绥靖姑息”会像当年在慕尼黑一样导致战争。李海在他  2  月末的一

篇日记中记道:“总统似乎认为有必要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来对抗苏联的扩

张计划??”  事实上,杜鲁门本人在对苏联人问题上的立场同华盛顿官方或全国上下

的立场一样都不尽一致。他确实真心希望与俄国人和睦相处,在这一点上,  他同华莱士看法相同,但同时,他也同李海一样坚定地反对绥靖姑息。他也

不明白为什么应该认为这两种态度是互相矛盾的,他既没有明确的政策,又  缺乏长远的目标。他只是在问题发生时去应付,尽量做到耐心、谨慎并保持

平衡。但心底里他既不想好战成性,也不想做事软弱。

随后,2  月  9  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发表了一篇难得的公开讲演,声称共  产主义同资本主义是互不相容的,另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他号召在新的五年

计划期间增加生产,以“保证我们的国家能够应付任何不测事件”。根据这  一计划,国防物资产量将增至目前的  3  倍,斯大林还提出“消费品的生产须

让位于改进军队装备”。根据他的预测,与资本主义西方的对抗将于  20  世纪

50  年代爆发,那时美国将会处在另一场萧条的深渊之中。  华盛顿被惊呆了。就连自由派的最高法院法官威廉?O?道格拉斯都称之

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战书”。沃尔特?李普曼写道,自斯大林决定将军

事实力列为其主要目标之日起,美国就只有如法炮制,别无选择。  红军依然驻扎在满洲。俄国守备军不顾已达成的在德国投降后  6  个月之

内撤出的协议,仍驻守在伊朗最北部的省份阿塞拜疆。斯大林发表演讲一周  后,即  2  月  16  日,从渥太华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个间谍网被侦破,并

被指控试图为俄国人窃取原子弹情报,间谍网中还有一名加拿大议员。

1946  年  3  月的第一周,温斯顿?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了一篇演  说,围绕这篇演说发生的一些事件使杜鲁门在对苏关系上的矛盾心理暴露无

遗。尽管杜鲁门后来曾做过一番解释,但当时确实是他支持丘吉尔发表这篇  演说的,他事先对演讲的内容也有所了解并且持赞成的态度。

富尔顿小镇位于杰弗逊市以北  20  英里伸展起伏的农田中,小巧玲珑的威  斯敏斯特学院即坐落于此。它是一所长老会男子学校,哈里?沃恩在此读书

时曾担任校橄榄球队中锋。请丘吉尔到该校发表演说是校长弗兰克?L?麦克  鲁尔博士的主意。麦克鲁尔曾专程到华盛顿去找沃恩,沃恩带他见了“老板”。

杜鲁门得知此想法后颇感兴趣,立即亲笔在邀请信的下方附了一笔:“这是  一所在我的老家密苏里州的很不错的学校,希望你能来发表演讲,我会把你

介绍给大家的。顺致问候。”

丘吉尔则在回信中说:“有你的支持,无论我说什么都会有人听??”

2  月,正在佛罗里达度假的丘吉尔飞抵华盛顿与杜鲁门商讨演说的事。  根据李海海军上将的记录称:“主题??就是英国同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进

行全面军事合作的必要性。”3  月  3  日,丘吉尔再次从佛罗里达飞抵华盛顿,

同李海在英国大使馆进一步交换了意见。当时,丘吉尔斜躺在床上,抽着一  支大雪茄,还不时将烟灰弹在散摊在身边的手稿上。李海没有在演说稿中找

到“什么毛病”。

第二天,3  月  4  日,星斯一,杜鲁门和丘吉尔由李海、沃恩、查利?罗  斯、格雷厄姆上校及其他五六位白宫工作人员陪同乘专列火车赴密苏里州,

两位领导人坐在罗斯福的装甲车厢“费迪南?麦哲伦”号内,随行的还有  43  位记者和摄影师。杜鲁门的高昂情绪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高兴这

次旅行有这么多人陪同,还把全世界最有名的演说家丘吉尔请到他老家所在  的州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院去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