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杜鲁门传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杜鲁门传

第243章

书籍名:《杜鲁门传》    作者:(美)大卫·麦卡洛夫




城里有些人还像从前似的对他没什么好感,尤其是共和党人,但他们毕  竟只占极少数。全城人都一致强烈地认为杜鲁门夫妇回乡定居是件大好事。

人们对他俩默默无闻地融进了城里的生活表示欣赏,尤其喜爱“杜鲁门先生”  作为普通公民的言谈举止。他不摆架子,仍未失小城人的率直气质,人们对

此像对他的一切那样颇引为自豪。杜鲁门的老朋友、热情的共和党人亨利?邦  休对东部的一位杂志作家说:“我过去老说杜鲁门住的地方与我隔一个拐角,

现在我天天都对自己说,你住的地方与哈里?杜鲁门隔一个拐角,千万别忘  了。”

最能表达全城人的友好和慷慨,同时也最让杜鲁门受到感激的举措是划  出广场以北的一座花园为他修造图书馆。他为此而欣喜万分。在独立城造馆

远比在格兰德维厄适宜得多,交通也方便。斯洛弗公园是个  13  英亩的圆丘,  安详静谧,风景怡人,坐落在美国  24  号高速公路边上。若占有格兰德维厄农

场一大片土地,不仅对杜鲁门是一大损失,维维安和玛丽?简也要做出牺牲,  因为格兰德维厄的土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昂贵。此外,独立城的图书馆

馆址距北特拉华大街  219  号只有一英里,对一个善于步行者根本不在话下。

“党派偏见和自私心理几个月前就烟消云散,将哈里?S?杜鲁门图书馆  这样一座国家纪念性建筑建在这位世界知名的政治家的家乡,是再理想不过

的。”《堪萨斯城时报》撰文说。

除却写回忆录,杜鲁门又将大部分心力投入为图书馆募集资金上。他出  席宴会,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说,写了几千封信。在独立城国民警卫队军械库

举办的造馆资金筹措拍卖会持续了  7  个小时。位于华盛顿的政府对图书馆不  给予任何资助,所以一切资金都须社鲁门自己筹集。这对他不啻又一场竞选

活动,而且他要在一年半筹集到  100  多万。“他计划的速度令我震惊。”玛  格丽特回忆说。

杜鲁门常说,一个人活过  70  岁,时间就是借来的。然而  1954  年春季他

70  岁时,他在工作和享受方面一点儿不减当年。5  月  28  日他在信中对艾奇逊  说,他每天工作  17

个小时写书、处理信件和接待到他办公室的“顾客”。而  他脑子里装的还不止这些:

我对世界局势颇感担忧。我们正失去一切朋友,白宫里聪明而  乳臭未干的孩子们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搞得一团糟,削弱了我们的

军事实力。他们却好像还要插手印度支那??

6  月,当欧文?伯林主演的火爆音乐剧《唤我夫人》(题材是关于珀尔?梅  斯塔的)来到堪萨斯城露天剧场演出时,杜鲁门欣然同意在最后一幕突然登

场,扮演他自己的角色。6  月  18  日晚上他在后台等待时突然肚子剧痛而病倒。  贝丝立即把他送回家,当晚他们家的灯光一直没灭。6  月  20

日,杜鲁门在科  研医院做了紧急手术,离开白宫后返回堪萨斯城定居行医的华莱士?格雷厄  姆为他摘除了胆囊和阑尾。随后发生感染,格雷厄姆忧心忡忡地说,由于前

总统对新药物“不同寻常的过敏”,已陷入危险状态。几天里人们对他的病  情极为关注。“简直像下了地狱。”社鲁门后来写道,“他们用针扎入我的  静脉,给我输了

5  到  10  加仑的抗菌素,但还是没把我杀死。”

危险期终于度过,杜鲁门康复得很快,还成了模范病号。他眼里似乎没  有愁事。密苏里西部已变成大火炉,中午时,医院窗户外面的气温计高达华  氏  110  至

114  度,而医院却没装空调。虽如此,杜鲁门则毫无怨言。院长坚  持要在他的病房里装空调,被他拒绝。他不接受特殊待遇。只是在汤姆?伊

万斯指出他若再拒绝,日夜陪他守床的贝丝就要中暑时,杜鲁门才把院长叫  来,同意立即装上空调。

“当我从报纸上得知你得了坏疽性胆襄炎时,”艾奇逊在信中写道,“我  立刻想告诉格雷厄姆医生你是怎么得的。原因是看报纸看的,看报纸的人都

逃不掉患点毛病。我的痛风根源就在于此??”

杜鲁门养病期间,艾奇逊给他寄去一本塞西尔?伍德姆—史密斯著的《缘  由》,内容描述的是轻骑兵旅那次具有灾难性的进攻。“当你对拉格兰、卡

迪甘和卢肯三位勋爵熟悉后,你就会联想到我们都认识的某位将军。”艾奇  逊说,他指的是麦克阿瑟。

艾奇逊写给贝丝的信中说:“开电梯的、我们的厨子、出租车司机、街  上的陌生人,这么多人都不断地问我总统的情况,真让人感动。人们深深地

爱他,甚至报界亦如此。”

10  万张明信片和信件飞向杜鲁门,祝愿他早日恢复庭康,他收到的鲜花  也不少,用他的话说,“可以给每一位(来医院)的顾客都送上一枝”。

7  月  6  日,杜鲁门在医院他的病房里信誓旦旦地说他要“尽一切努力”  使他的图书馆上马并尽快落成。他一迈出医院的大门就立即又投身于工作之  中。

埃德?汤普森  11  月从纽约飞来,发现回忆录的“素材”已超出所需,而  手稿离要求却还相差甚远。他婉转地向前总统建议,希望派《生活》杂志最

优秀的作家之一欧内斯特?哈夫曼来帮着润色和加工,社鲁门没答应。他写  信对汤普森说:“目前对我最重要的不是风格和如何组织材料,而是事实??

以便将我当总统的岁月描写得准确无误。在这一任务完成之前,我希望你暂  不要派哈夫曼先生或其他人来??”

哈夫曼的出现是  3  至  4  周以后的事,杜鲁门终于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作家  帮他工作了。弗朗西斯?赫勒记得他本人从哈夫曼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尽管哈夫曼并不亲手动笔写——而且人人都干得很卖力,一周工作  6  天乃至

7  天,如杜鲁门所说,“拼出了老命”。杜鲁门在信里对艾奇逊说:“这该  死的玩艺儿经修改后比我预料的要好得多。”然而哈夫曼显然觉得前总统是

个不好合作的人,其他工作人员更不易对付,于是一个月后他要求辞去了这  一差使。

在道布尔戴的请求下,又雇用了一个叫霍索恩?丹尼尔的作家。道布尔

戴是一家出版公司,打算在《生活》杂志连载回忆录时同时出书。后来,道  布尔戴的总编肯?麦考密克也参加了减裁和润色,杜鲁门还央求迪安?艾奇

逊和萨姆?罗森曼审阅全稿。艾奇逊的意见尤为可贵。

你在描写你自己的生活和表达你自己的观点时,材料就特别扣  人心弦和有趣儿,而对谁造访了白宫及杜鲁门委员会的活动的叙述

则显得干瘪无生气,反映不出你的性格(艾奇逊在一篇颇长的信中  评述道)。

114  页第  3  行。你用了一句老掉牙的话“国务院里死教条的伙  计们”。我希望你把这句话改成“国务院里的人”,因为你的原话

不仅乏味,而且会让人对你给予政府工作人员的巨大帮助以及他们  对你的无限感激之情产生误解。

艾奇逊对杜鲁门说,他发现手稿某些地方文字粗俗肤浅,有说教味儿,

“与你的为人不符”。  写作班子对艾奇逊用不空行打字机打的好几页洋洋洒洒的评论仔细进行

了研读,然后滔滔不绝地表达了他们对艾奇逊评论的看法。  肯?麦考密克发现贝丝?杜鲁门起着比人们预想的要大的作用,因为杜

鲁门每晚回家与她探讨完稿子后,他仿佛对手稿作出的决定更加明智,判断  力也明显提高。麦考密克多年后回忆当时回忆录的写作过程时说:“我想贝

丝是杜鲁门真正的指路明灯。”

杜鲁门写作上的经济负担日益沉重,因为他尚未得到稿酬。按规定,他  在  6  月  30  日交付完成的手稿时《生活》杂志才付给他  60  万美元的第一次款  项。

1955  年初,手稿字数达到近  200  万,而合同上说只需  30  万字即可。经  磋商,《生活》同意接受  58

万字,但写作速度还是拖期了。希尔曼和诺伊斯  此时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堪萨斯城进行剪裁修饰。

面对庞大的手稿,道布尔戴出版公司决定将回忆录分为两卷本,故而

1955  年的上半年便集中精力攻第一卷,这卷只述及了杜鲁门任总统的头一年  零  4  个月,外加一章他童年的生活以及两章他在罗斯福去世前的政治生涯。

写作速度加快,亦发生了一些变化。艾奇逊为了帮着修改手稿,携妻子  艾丽斯赶来,住进了北特拉华大街  219  号。此事顿时成了城里的街谈巷议,

因为过去还从没有前国务卿在独立城住过,而且就人们记忆所及,北特拉华

大街  219  号也从没留过“住宿客人”。

5  月  8  日杜鲁门  72  岁生日那天,他与  2000  来人聚集在斯洛弗公园,在  乐队的伴奏下,按家乡的古老仪式,为他图书馆的破土铲了第一锹土。接着

破天荒的,他和贝丝在家里为  150  位嘉宾举行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