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中国可以说不 > 第49章

第49章





关键的还是要行动。有了行动一切情况都不同了,想想过

去放颗卫星上街游行庆贺,造一座南京长江大桥惊动全国。现

在的问题是“进入状态”,不在状态之中很难做好事情。

从现在起,中国人横下心来10年不睡午觉,如同战后的日

本国,一心一意搞经济。届时可以发现,我们居然一下子走了

那么远。想想十几年前,日本人还给中国人生产黑白电视,现

在他们还会这么做吗?在电脑业也是如此,1994年还唱386的戏,

而在1996年,不论是IBM,还是康柏,都不敢到中国来处理积

压了。毕竟我们有了金长城、联想和方正了,而且市场占有率

并不低。用10年的睡午觉的时间来参与国际竞争这好笑吧?实

际上并不可笑,如果欠产以中国有5亿劳动人口计算,每天多

出一个工作小时,那就有5亿个工时!如果折成货币,按每小时

10元算,就有50亿元产值在增加。也就是说,中国把习惯的午

觉不睡了,仅此一天可以多创50亿元产值。可见我们的潜能

有多大。

信心从有效的工作成绩中来,说空话毫无益处。年后去中

关村,居然就发现有打工妹在做电脑生意。当然她们都是老板

从人才市场雇来的,但她们讲很多电脑的术语,她们脸上太阳

晒出的红晕尚未褪去,手也不是那么细白,想象得到她是在电

脑速成班毕业的,但这又怎么样呢?三年前她们见都没有见过

电脑,现在被老板雇来做电脑生意,介绍诸如IBM、微软、虹

志、康柏等等品牌,它们的区别以及不同的性能。初见她们,心

里觉得应该不是这样,应该是本科、硕士什么的。但是,由打

工妹来介绍并且销售IBM、微软、虹志和康柏不是也很好吗?

现在,正是中国人迈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关口。事实上,我

们不是差于别人,而仅仅只是出发的时间晚了一点而已,只有

这一个差别。其它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想得过多而产生的不应

有的念头或者所谓的思想而已,把两千年前的事情与两千年后

的事情搅在一起的理论毫无必要,虚构出一个蓝色文明和黄色

文明也无必要,重要的是,很自信地出发,甚至拿着还有些糙

的产品周游全球。这没什么,大家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都一样。

趴在窗户上窥探不是好作派

我们经常鄙视美国的历史,说他们把一百年的东西就当成

文物古董。在这一点上,我们自然是有足够的资格。他们的博

物馆中,属于本国的东西确实历史不长。但我们鄙视过之后,又

会有一种复杂的心情,那就是,他们的博物馆中,收藏着从我

们这里抢去的大批文物。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欧洲也不老。比比历史,中国是

足以自豪的。但是,一味的历史下去,是否是意义?我是说,动

不动就提五千年文明罗,这些常识性的东西,让它保留在初中

课本中足矣,并不用挂在口头上。历史代表过去,而我们却生

活在今天及将来。重过去而忽略现在,于世界了解中国并没有

多大帮助。说到美国,事实上,我们指的美国人,大约就是白

宫和国会那批人,是他们老想在中国面前指手划脚,并不是美

国人民想对中国怎么样。美国人民不大了解中国,他们了解的

渠道,多半是白宫和国会的渲染,加上美国媒体制造的轰动性

报道。也因为如此,美国人民了解的中国,很可能就非常走样,

而这里面,我们自己的宣传似乎也缺少一个很好的定位。

古老的国家,的确容易使人联想到部落和奠长什么的。当

我看到中国申办奥运的电视宣传片时,我不知道我们为何要那

样突出古老的皇城根。公正一点说的话,给的人感觉离现代太

远。当然,作为旅游介绍的话,并不错,但它却是表现一个国

家的形象。我在南池子住的时候,颇有感受。我住南池子的四

合院里,恰好有一个窗子临街,这里又是王府井到天安门的通

道。因此,有不少外国人从此通过。在这些外国人里,有不少

欧美人,老是扒到我的窗子往里看,亚洲人则并不这样。我想,

这可能因为他们不大了解北京,对四合院有一种神秘感。起初

我对他们的做法挺烦,这有什么好看呢?这是对他人正常生活

的干扰。是侵犯人权吧?久而久之,我也习以为常。但我想到

一个问题,这很可能与我们宣传有关,假如老外知道我们的状

况,这样的好奇可以省去。比如亚洲人,他们就不会那样。

凭心而论,如果朋友提到我未去过的非洲部落,我的脑海

里立即会联想到刀耕火种,想到像家长制的奠长或国王,离法

制化和民主化很远。想到封建。而我们却在走向现代化,是一

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是的,当我们看到布达拉宫时,自然会联

想到宗教,而看到长城与紫禁城,当然会联想过去的岁月,那

已然不再的时光。因此,我看到很多当代的建筑门前,也摆上

两只封建时代象征的大石狮子,总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今天,我们应该有现代化的樗,有现代化的氛围,而不

仅仅只有长城。或许,三峡大坝将是一个樗,但现在还无法

了解到三峡是否仍会修建得很古典。因为在建筑上复古之风已

遍布全国。甚至修建唐城、宋城及其它城,这时以牺牲我们现

代形象为代价的招揽。其实,在历史上,我们的前辈们,在每

一个时期都有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而并非一成不变,都以当

代的眼光设计建筑。当然,在北京,业已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

物高耸云天。但在我们的骨子里,似乎更愿意突出古老。

去年我回南方,没来过北京的朋友问我,你见过真正的北

京人吗?言下之意,不是那些满清皇族的后代。不说西方人会

误解中国人生活在古老的国度中,即是国人,也还会想到那些

封建皇族的后代。真正的北京人与“假北京人”又有什么区别

呢?我找不到。实际上,连当年的爱新觉罗·傅仪也早就穿起

了西装。

我曾与一位美国人交谈中美文化。说实话,这位美国人的

普通话讲得比我还标准。他照例是照我们的口径来作开场白的。

他说,你们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你们很尊重传统。听到这句话,

我却不是通常的那般受用,我那一刻的心态有如一个玉颜消褪

的女人被人家夸赞说,你过去是很漂亮的。或者被一位刚学说

话的孩子误叫了爷爷。我们都是年轻人,为什么要一见面就让

被人称之为古老呢?过去的中国,是历史的,现在的中国,是

现在的,是有着现代法制和民主机制的人民共和国。不是留着

长辫子,吸鸦片穿长衫的满清臣民。

所以,我们在确立形象时,以年轻的中国宣传为好,像故

宫那些地方,作为旅游宣传足可,作为今天的形像宣传,则大

可不必。如果美国的老百姓真正了解中国人的现状,他们决不

会很容易被白宫蒙蔽,包括欧洲人。我们本身是处于现代和有

着现代意识和行为观念的人,虽然我们的工业化在时间上稍稍

晚点。如果我们时时不离古老和传统,那确实是授人以柄。

事实上,我们是很年轻的,以中会人民共和国算,只有四

十几年,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国家,也将充满现代的科学

和文化意识。

该怎样就怎样

中国作家从来没有得过诺贝尔奖,这使中国作家很不服气,

又很不舒服。因为中国既是文明古国,又是文化大国,生产文

化而且出口文化,如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均受儒家文化

的影响。一度有人撰文说,老舍是差一点得上诺贝尔奖的,但

就在讨论给他奖时,他却走向太平湖辞别人间了。很为可惜。

又一说是鲁迅差一点得了诺贝尔奖的,但鲁迅拒绝了。以上这

两种说法,后来均被诺贝尔奖的评委所否认,是没有的事。这

便可以看出,中国文人心头的诺贝尔情结,居然纠缠了半个多

世纪。

不过,我们现在的作家比往时的还聪明,索性不再杜撰谁

谁差点儿得了奖,因为现在媒体很发达,不定又传到评很那里

去,一旦被人家否定很伤感情和面子。现在的办法是,指出诺

贝尔奖并不怎么样,甚至很多庸才也得此奖,而很多有非凡成

就的人也并没有获得,如托尔斯泰等。连托老都没有得诺贝尔

奖,我们为什么要得呢?或者说,不是我们不行啊,是评委没

有眼光。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诺贝尔评委是西方人,对中

国有偏见,印度和日本得了么,那因为他们一是西方的殖民地,

一是西方联盟,而我们都不是。还有一说,是西方人不懂汉语,

但诺贝尔评委说,世界上不光只有汉语难懂,还有好多国家的

语言也不好懂。想想,的确是这样。

这里很说明我们的心态有问题,明明想得到的东西,却

鄙视它,并且旁证博引出连托尔斯泰也没有得。然而,事实上

是,我在许多作家的书架上都看到了诺贝尔获奖作家文集。似

乎都齐了,包括大江键三郎的。我们的诺贝尔情结,其实很无

必要,引伸一下,我们总不能因为奥运会是西方人发起的,就

说奥运会金牌没有什么了不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