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李煜传 > 第20章

第20章



紒紜矠入夜,从嘉和娥皇便在悠扬悦耳的丝竹声中,浅斟慢酌,尽兴尽情地观赏花枝招展的妙龄宫女,伴着教坊演奏的《霓裳羽衣曲》翩然起舞,从华灯初上到踏月归去,甚至通宵达旦,直到日高三丈。

这出大型歌舞,是参照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中的具体描写编排演出的:舞伎身着彩虹裙裾和羽制上衣,肩披薄如蝉翼的轻纱“霞帔”,头戴金花与垂珠相配的“步摇”,并饰以钿璎玉珮。旁有数十歌女伴唱。乐队共分三部,每部十人,根据舞蹈情节进展的需要,或轮番独奏,或集体协奏。舞曲由散序、中序和“破”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分若干“遍”,全曲共十八遍:散序六遍,中序和破十二遍。紒紝矠散序为前奏,不歌不舞。奏过六遍之后,开始进入舞拍,音乐节奏愈加清晰明快,似秋竹坼裂,如春冰迸碎。此时,舞伎大显身手,载歌载舞:轻舒广袖,慢摆裙裾,似弱柳临风,如流云行天,翩若惊鸿,婉如游龙,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及至高潮,音乐繁音急节,跳珠溅玉。舞伎的舞步也随之由徐入疾,似惊雷闪电横扫长空,如三峡回流席卷飞泻,将红锦“地衣”碾得处处皱痕,也将簪发的金钗珠翠散落满地。

待到曲终舞停,从嘉夫妇摆宴犒赏,传令众多宫女开怀畅饮。席间,有人因过度兴奋和饮酒过量而头晕恶心,便悄悄退到一旁,从花瓶中抽出两三枝鲜花放到鼻端,巧借清淡的花香解酒,或者索性走到殿外,到廊檐下身倚栏杆,在飘洒着落花的夜风和主香宫女抛洒的香屑中慢慢清醒,一边回味着适才令人眼花缭乱的霓虹世界,一边遥听着别殿传来的声声箫鼓,忘却了午夜之将至。

当酒阑人去之后,从嘉和娥皇乘兴骑马踏月回到寝殿,尚觉兴犹未尽。于是,夫妻又同床共枕,品味这种声色豪奢、风情旖旎的生活。倘若情绪兴奋难以成眠,从嘉还起身披衣,津津乐道地以词追记这段充满着爱和美的时光。

一次,从嘉填了一首俊逸神飞的《玉楼春》,拿给娥皇评说。娥皇接过用澄心堂纸特制的花笺,望着那散发着廷墨馨香的笔迹,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吟诵道: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诵毕,她稍加思索,便直截了当地评论道:“立意谋篇均好,人物刻画亦佳,美中不足是下阕首句与上阕次句用字犯重。”从嘉颇为自信地回答:“无伤大雅。前人作诗填词,用字犯重也是常有的事。”娥皇斩钉截铁地争辩:“不!这首词的下阕首句非改不成。假如将‘临春’改为‘临风’,不仅可以避免用字与上阕犯重,而且能与下阕首句中的‘飘’字紧密呼应,更加顺理成章。”从嘉听罢,按照娥皇推敲后提出的见解,将“临风谁更飘香屑”低声吟咏了两遍,觉得娥皇所言甚是有理,便将双手用力一拍,喜出望外地说:“妙,妙极了!真是精益求精,此句就按你说的改。你可堪称我的一字师。”紒紞矠

娥皇不卑不亢,谦和地回答:“岂敢!岂敢!不过,我还要向你再进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当讲!当讲!”

“我以为这首词在写景抒情方面仍有未尽之意,你可否一鼓作气,再填一首?”

从嘉欣然俯允,随即提笔又作《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从嘉在这一时期的词作,虽然也是吟咏男欢女爱、宫闱调情,但在艺术表现上却高出同期同类题材的作品一筹。他非常善于捕捉极易为人感受和联想的事物特征,用形象的比喻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以白描的艺术手法勾勒意境深远的画面,极少征引化用典故。这固然得力于他的刻意追求和娥皇的坦诚切磋,但也受益于其业师冯延巳的熏陶和教诲。

冯延巳长从嘉三十四岁。当从嘉将能背诵幼蒙读物时,他已届“不惑”之年,功成名就,蜚声海内,在词坛上留下了许多佳话。

据说:北宋两位大诗人王安石与黄庭坚有一次论词时对话,王问:“李后主词何处最佳?”黄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王接着说:“不如他的‘细雨湿流光’更妙。”紒紟矠这里,尽管王安石张冠李戴,但是却也慧眼识佳句,“细雨湿流光”经他从词林中拈出,遂传诵千古。这佳句便是冯延巳词《南乡子》的首句,全词为: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这首词,描绘的是一位痴情少女伤春的神态,情真意切,幽怨动人。看!毛毛细雨淋湿了流泻的时光,芳草的离恨与年俱长。柳烟封锁的凤楼上,少女心事浩茫,她面对鸾镜鸳衾相思,几乎断肠。而负心的情人却许久不来相会,致使她望着落满杨花的绣床,以及那涂着一抹斜阳的半掩门扉,暗自流下了几行伤心的泪水。

类似如此写意传神的佳作还有多篇,这里再举两首与此大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以飨读者。一为《采桑子》,一为《鹊踏枝》: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秋入蛮蕉风半裂,狼藉池塘,雨打疏荷折。绕砌蛩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紒紡矠

冯延巳词作的这种创作风格,像润物无声的春雨,点点滴滴渗入从嘉的心田,又汇集了从嘉丰富的感情,化作思想的溪流涌向从嘉充满悟性和灵性的笔端,从而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章。娥皇则每每先睹为快,成为从嘉新作的第一个知音和诤友。

《李煜传》 第二部分第三章 留连光景惜朱颜(4)

多才多艺、互补互助的从嘉和娥皇,在和谐、欢悦的气氛中,体贴、恩爱、美满地共同生活了整整十年。十年,对奔腾呼啸的历史长河来说,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然而,在从嘉的生活中却是漫长的十年。其中有一年,对从嘉来说竟是突如其来的一年。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可谓从嘉生活“天教心愿与身违”的开始。这一年二月,命运之神强迫这位久视功名利禄如浮云、畏途的风流才子,身不由己地坐上了令他谈虎色变的皇位继承人的宝座。由于他身边的几位兄长相继早亡,李下诏依次将从嘉立为太子,向南唐臣民宣布他将把未来主宰江山社稷的历史重任移交给从嘉。这种按照封建血统世袭的皇位,不管本人是否情愿,也不管本人能否胜任,都不容分说。因为此乃“天意”使然。

同年九月,李病逝,从嘉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南唐第三代君主,也就是最后的一代君主,故史称后主。出于对日后安邦治国的美好憧憬,从嘉即位伊始,就更名为煜,字重光。煜,意味着光明照耀。它取意于西汉扬雄《太玄·元告》中的“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同时,也意味着兄弟间政治地位的重新排定。他的“从”字辈诸弟,从今以后不得再同贵为天子的李煜按序排行了。因为自古以来,就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再亲密的弟兄,也是皇帝的臣下。

按照水涨船高、夫荣妻贵的惯例,李煜既已即位,娥皇自然被立为后,史称周后或大周后。关于李煜日后的政治生涯,后面将辟专章叙述。这里,还是继续展示他的家庭生活。

这十年中间,李煜已经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长子仲寓,在他即位之前出世,天资聪颖,再加上家学濡染,自幼就喜爱文艺。次子仲宣,小仲寓五岁,在他即位之后降生,比仲寓更加聪慧,三岁始读《孝经》,过目成诵,熟背如流,不差一字。又酷爱音乐,每逢听到琴师演奏,无不驻足聆听,凭借曲调就能审辨五音,随着琴声哼唱。年纪虽小,言谈举止却合礼度。出席宫廷宴会,爱向文人雅士问学,按照长幼尊卑揖让进退,如同成人。由于他识书达理,才智早熟,颇得李煜偏爱,处理国事之暇,常把他放在膝上,耐心地为他授业解惑。这兄弟二人,不仅是李煜和娥皇的爱情结晶,而且是南唐的希望和未来。因此,李煜即位后分别封他们为清源郡公和宣城郡公,殷切望子成龙,从而殚精竭虑,养之、教之、爱之、责之,使这个书香兼帝王门第充满了天伦之乐。紒紣矠

可惜,好景不长,乐极生悲。在仲宣四岁这年(公元964年,北宋乾德二年),娥皇突然病倒在床,久治不愈。开始,李煜对她牵肠挂肚,关怀备至。每日定时探询,嘘寒问暖,审药查食,入夜还连续多日和衣守候在病榻旁,热切盼望娥皇尽早康复。紒紤矠

为了唤起娥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人生的留恋,激励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信心,鼓舞她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力量,李煜特将一首《后庭花破子》书赠娥皇,借庭前玉树和镜边瑶草,来比喻他们的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衷心祝愿娥皇和他延年益寿,白头偕老,岁岁年年,月圆花好: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