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兵器知识库 > 第47章

第47章





军这四个层次的指挥控制体系可与美国全球军事指挥控制3 系统相连,扩展为全

球性战略CI系统。

舰队指挥中心是海军指挥控制体系中层次最高的一级岸基指挥机构,主

----------------------- 页面124-----------------------

要供大西洋联合总部司令或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及美国驻

欧部队海军司令使用。舰队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使岸基司令部指挥官随时均

可调遣其分布在各大洋的作战兵力,它可满足下级指挥官的情报需求,也可满足

高级决策指挥官对全局战况的需求,同时,还具有实时处理、筛选、分析和显示

所有输人信息的能力,此外,它还可以在必要时支援海上部队战术指挥官指挥部

队,并协助舰上指挥官进行情报传递和联络。舰队指挥中心由高度自动化的一系

列作战指挥室组成,随时可以接收、处理和分析有关战区的情报数据,其主要情

报源是海洋监视情报,即发自水下音响监视系统、侦察飞机、卫星等监视平台的

各种空情及海情报告。

战术旗舰指挥中心是供;临时执行海上特定战斗任务的待混舰队司令、舰艇

编队和战斗群指挥员使用的一个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是对海上作战兵力实施协

同战术指挥的关键系统,它主要装备于航空母舰、导弹巡洋舰、两栖指挥舰、两

栖登陆舰或其它大型舰艇上。战术旗舰指挥中心是海军指挥控制系统的主要海上

结点,也是岸基舰队指挥中心的主要海上指挥部。在战争中,它必须依赖和最大

程度地利用岸基舰队指挥中心的数据源、数据相关及处理能力,以及有关的区域

性情报,例如海洋监视情报、主要威胁评估、环境数据、任务保障情况和特别警

报等。此外,还可从岸基舰队指挥中心获取某些战术数据,例如敌作战系统的能

力和状态及超视距目标的定位和识别等。战术旗舰指挥中心可以通过本舰传感器

获取附近海区态势的情报,也可以通过海军战术数据系统接收由其它舰艇、飞机

等平台传输来的数据,旗舰指挥官可利用战术旗舰指挥中心选取最佳作战方案、

评价决策效果以及把某些需要及时决定的权力下放给下级指挥官。在危机状态下,

还可通过战术旗舰中心直接向国家指挥当局报告。

海军战术数据系统是海军作战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系统,主要装备各类

水面舰艇,E-2C预警机上装备的机载战术数据系统主要用于控制以航母为基地的

各种舰载机。海军战术数据系统是一个计算机化的作战指挥系统,它可实时显示

各种数据和情报,编队中各战斗单元之间可靠、高速、自动地通信,是由计算机

控制的数字通信线路完成的。该系统不仅可用于对水面舰艇、潜艇的跟踪,还可

用于空中交通管制、反潜作战、对岸火力支援等作战行动。在装备海军战术数据

系统的特混舰队中,所有舰艇、飞机均可通过数据链、经计算机处理,为舰队内

其它作战单元提供战斗情报。

战斗情报中心是用于单舰作战指挥的自动化系统,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舰雷

达、声纳等探测设备及时发现目标,并进行分类、识别和跟踪,全面了解双方战

术态势。在确定目标性质之后,根据威胁判断及已方攻击能力,确定作战方案,

协助舰长决策。如决定实施攻击,可调用本舰武器进行精确计算和射击。

▲舰队通信卫星的通信线路

什么是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以传送代表声音、文字、图象等电信号

的通信方式。

早在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就同时研制并试验成功了

----------------------- 页面125-----------------------

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发射机,继而无线电通信得以迅速发展。1920年以前,

长波是唯一实际应用的通信波段;本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发现了电离层能够反

射短波,所以短波通信被大量采用;1922年以后,单边带通信技术开始推广;二

次大战前,超短波通信已崭露头角,并出现了无线电接力通信;二次大战期间,

开始使用微波通信;战后以来,微波接力通信、散射通信、卫星通信等新型通信

手段相继投入运行。

无线电波段和频谱的划分可列为九大类:一是极低频(ELF ),频率范围30

~3000赫,波长范围1000~10万米,故称极长波;二是甚低频(VLF ),频率范

围3 ~30千赫,波长范围10~1 万米,故称超长波;三是低频(LF),频率范围

30~300 千赫,波长范围1 万米~1 千米,故称长波;四是中频(MF),频率范

围300 千赫~3 兆赫,波长范围1000~100 米,故称中波;五是高频(HF),频

率范围3 ~30兆赫,波长范围100 ~10米,故称短波;六是甚高频(VHF ),频

率范围30~30D 兆赫,波长10~1 米,故称超短波或米波;七是特高频(UHF ),

频率范围300 ~3000兆赫,波长10~l 分米,故称分米波;八是超高频(SHF ),

频率范围3000~30000 兆赫,波长范围10~1 厘米,故称厘米波i 九是极高频

(EHF ),频率范围3 万~30万兆赫,波长范围10~1 毫米,故称毫米波。

无线电通信装备,按照所用的波段,可分为:极长波电台、超长波电台、长

波电台、中波电台、短波电台、超短波电台和微波电台等,按照信号传输方式,

可分为:微波接力机、散射通信机和卫星通信设备等;按照工作方式,可分为:

收发交替进行的单工电台和收发同时进行的双工电台;按照运载方式,可分为:

便携式、移动式(车载、机载、舰载、星载)和固定式等;按照调制方式,可分

为:调幅电台、调频电台和单边带电台等。

怎样进行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是最常用的一种通信形式,无论是战略通信还是战术通信,一般

都少不了以下几种通信装备,即:超长波和极长波通信装备、单边带通信装备、

超短波电台、散射通信、卫星通信和通信终端等。

我们知道,无线电波有四种传播方式,即沿地表面传播的地波、以直线传播

的直接波、经电离层反射的天彼和经空中不均介质散射的散射波。超长波通信主

要是利用地波,其次是利用在地球表面和电离层之间波导传播的天波达成的,主

要用于对潜艇的通信,也可以对远洋水面舰船进行通信和导航。

超长波通信的特点是发射功率大,通信距离远。当潜艇处于水下7 ~8 米的

深度时,1 ~2 兆瓦的大型台通信距离可达5000~8000海里,100 千瓦的中型台

约达1500~2000海里,15~20千瓦的小型台约达500 ~1500海里。超长波通信基

本不受核爆炸引起电离层骚动和太阳黑子活动的影响,传播稳定,通信可靠。对

潜艇通信时一般可穿透20~30米海水。为此在深水中潜航的潜艇往往浮至潜望镜

深度接收超长波信号。

极长波是一种波长为1000~10000 公里、频率为3000~30赫的无线电波,由

于波长极长,所以海水对电波能量的衰减较小,穿透海水的能力较强,适合用于

对深潜潜艇通信。极长波发信机可设于地面,也可设于地下,通信信号从天线辐

射出来,部分电波能量穿过地表层,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跳跃传播,几乎可传遍

全球。深潜潜艇可以利用尾部拖曳的一根长达几百英尺的

----------------------- 页面126-----------------------

天线接收信号。1972年12月,美国海军的一项试验证明,距发射台4600公里,

在大西洋水下120 米处航行的核潜艇可以收到极长波信号。

短波由于依靠电离层反射和传播电波,所以可用较小的发射功率发射信号,

以实现较远距离的通信。单边带通信是短波通信的一种形式,它具有通信容量大、

通信距离远、沟通联络快等特点,因此常用于军事通信。

超短波的工作波长很短,地波的绕射能力差,遇到障碍物可反射,地面吸收

大,因而传播距离较近。超短波一般用于视距内通信,主要特点是信号稳定清晰,

保密性好,电台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载和操作。

散射通信是利用空中某些不均匀介质作为散射体,对电波起散射作用而进行

的超视距通信。根据散射体种类的不同,可分为对流层散射通信、电离层散射通

信、流垦余迹散射通信以及人造散射体散射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