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暗杀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暗杀

第52章

书籍名:《暗杀》    作者:陈建波


周繁昌正站在街道中央,手中抓着把黄澄澄的弹壳研究着,似乎对于此事也一无所知。

本田跳下,大步走过去,问道:“周先生,刚才这枪声是怎么回事?”

繁昌摊开手中的弹壳,说:“像是新四军游击队进了城。这会儿,我已经通知四个城门封锁起来,咱们马上挨家挨户地好好搜上一搜。”

本田反而疑惑,这些天城外兵力大为收缩,紧拥着交通线不放松,这些新四军怎么会混进城来呢?而且,先前城中空虚、兵力四散在外面处处被动时,[奇Qisuu.com书]不见新四军有这样的盲动。这会儿局势平缓时,怎么出了这样的响动?

他问道:“枪响了,有没有伤亡者?”

繁昌摇头,说:“没见着死人,但受伤的怕有吧。现场不见踪迹,想来这次袭击是来得快去得快,稍纵即逝了。”

本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阵来得蹊跷的枪声过后,只是留下了满地的弹壳,没有人为此付出代价。难道,这顿枪响,是意在示威?

城防部队分散开去,沿着分道岔路搜索了一阵,无功而返。找来街边开店的商家,询问究竟。那些商人似乎心有余悸,抚着胸口连称什么都没看见,眼里只有满大街乱跑逃命的人群。这一刻人已散尽,除了一地的狼藉外,什么都没有剩下。

繁昌嘴角抿紧,一副不得其解的模样,说:“看来,海陵并不太平啊。我看这些人不是外来而是原本就潜伏在城内的。这阵没有来由的乱枪,目标不是打谁,而是意在制造城内的骚乱,好让驻扎城外的部队回援,让他们有机可乘。”

本田听他这样分析,觉得有道理,问道:“周先生有什么应对策略吗?”

繁昌微笑道:“方法是有,只怕要劳乏中佐以及宪兵队了。”

繁昌的主意是,将城内屈指可数的兵力悉数出动,恢复旧日严密的巡逻,再借机抓捕些可疑分子,杀掉几个,显示出肃杀的恐怖气氛来,然那些人不敢轻举妄动。同时,相应制造城外援兵进城来的假象,遮人耳目,以此拖延时间。等江南以及华中方面的援军到达后,再作休整。

这个方案被本田转呈给南部。南部想了想,觉得可行。但是惟一的缺陷在于本田宪兵队上下,怕是要担负起全天候戒严的任务,体力方面,肯定难以支持。但是,转念想到这仅仅是一个短时期的假象,时间不会超过半个月,索性豁出去让他们劳累一番,待形势稳定下来后,再放假休息,也是可以的。

所以,南部同意了这一计划,并着令本田即日开始执行实施。

从街头枪响之后的第二天起,原来龟缩在万字会地域的日本宪兵队开始倾巢出动,对海陵全城进行巡逻。宪兵队长本田中佐为显示威风,特意弃车而乘马,挎着那把战刀,耀武扬威地走在街心中央,目光中杀气腾腾。

到了第三天,宪兵队在炭店伙计的协助下,突袭了位于城东的一家杂货铺子,抓走了几个正在后院吃饭的男子。次日下午,他们便被押赴大校场,仍由本田亲自操刀,斩首示众。这伙人来历不明,据公开的判决罪名是私通新四军,充当密探。这几颗人头被网兜盛起,分别悬挂在东门和北门,以作恫吓,弹压全城居民。

第九章(11)

那几条无辜的性命,白白做了周繁昌所谓妙计的祭品。

繁昌献出此计后,躲在宅内卧房中窃窃暗笑,得意于自己稍作手脚,便将日本人心中对自己的迁怒化解转移到新四军身上去。使得自己有时间来忙自己的事情。眼下,正是清乡大行动的前夕,南京方面多次发电并遣人来,让他做好准备。一旦军队进攻,新占领地区的治安强化必须迅速得到执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政权来,进行有效管理。

繁昌知道这是汪精卫煞费苦心扩展地盘的策略,借日本人的力量,从国、共双方的领地里攫取成果,使南京政府在江苏的统治地域能够名正言顺地撑起门面来,使之反过来成为和日本人讨价还价的筹码。繁昌从这一策略中看到了借机扩张的可能。自己一直依靠城防团作为基干力量,另外遥控的两个杂牌团虽然名义上隶属,实际上仍是各行其是,且战斗力很弱。正好可以借此契机汰弱增强,使之成为名副其实,可以驱使纵横披靡的劲旅。届时,自己坐拥重兵,又控制着遍布江北各地的情报网,无论谁都会对自己敬畏有加的。

他在宅中盘算着,没有留意到敞开的院门外,三弟繁茂走过时有意地朝窗口留下了深深一瞥。

繁茂出门拐上天禄街,正想去药铺探听消息。这时,眼见本田跃马持刀率众而过,便站在路边的南北货栈内侧目送之,心中一阵子激动难平。前天,他带了那把宝剑去了西山,寻了处荒僻之地,演练了两个小时,挥汗如雨,自觉早先在南京国术馆习练的剑法并未荒废,心中思忖着本田出手的优缺点,苦心揣摩了破解之道,预习了几遍绝杀之技后,这才离开。

此刻目送本田的背影在街头消失,一股奇特的预感涌上心头来。似乎,那具裹着土黄色军服的躯体上托着的那颗顶有小檐军帽的脑袋,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他下意识地伸手摸摸自己腰间,脚下发力,大踏步地往药铺的方向去了。

(八)

这会儿,德顺元药铺里比较忙碌,李掌柜和两个伙计正应付着十来个客人。乍暖还寒的春天,气温多变,不少人着了寒凉,前来问医求药。繁茂进了店铺,见人多拥杂,便撤到店堂后面依墙而设的木椅上,静静地等候。

李掌柜被两三个人纠缠住问话,手中又忙不迭地称药,没有发现他的到来。

一片喧闹中,药铺门口踏进了一个人来,他头戴礼帽,身穿长袍,面容平静,脸上挂着矜持的笑容。繁茂一眼瞧见,心中不由陡地抽紧。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曾经见过的那个北山寺中升起招牌来招揽人才的清乡督导专员方某人。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偶尔路过还是进来看热闹,还是求药,还是另有他事?

繁茂心中一阵纷乱,忙低下头来,不让他看到自己的面容,静观其变。

且说这方世成进来了药铺,手拄文明棍的模样令人生畏。不少买药的人见来了这么位主儿,心中惊惶,等不及便掉头让开,另去他处抓药去了。李掌柜见了他,稍稍愣了一愣,急忙捧出椅子来,请他入座,眼光游移处,这才发现繁茂不知何时也进来了,忙招呼一声说:“原来周三少爷也在,请这边坐。我这就吩咐伙计们上茶。”

方世成掉头看见繁茂,问道:“这位是同春里周家的三少爷吗?”

繁茂拱手应道:“是。”

方世成颔首道:“早就听说周家三兄弟是人中龙凤,今日看来,果然丰姿俊雅,非池中之物。”

繁茂正要谦谢,李掌柜插嘴说:“方专员大驾光临,是不是想找些药材?”

方世成点头说:“我左脚跟有点疼,着地后须行走几分钟后才能恢复正常。是不是风寒在内,有无袪风怯寒的良药?”

李掌柜伸手替他搭脉,说:“是有些寒气蕴藏在体内,脉象浮悬。不过,我倒可以推荐你一个良方。本地陈家酒坊有名的枯陈药酒,累年积泡,去除风湿有效得很。你可以去找一坛来,不消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健步如飞了。而且,这枯陈药酒味醇绵甜,口味自成一家,也是本地上等的名酒了。”

第九章(12)

方世成皱皱眉,笑道:“那酒只是堆药材,哪有半分酒味?再者,喝酒如啖药,下品之下品了。”

繁茂心中一动,某种熟悉至极的感觉霎时涌遍了全身,令他短时间里乏力难支,复又坐下。他望着这人的后背影像,脑海中某处部分似乎被点触开透了一般,快如闪电地搜寻着方才那句熟悉至极的话语所匹配的人物。

方世成和李掌柜似乎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的谈话给繁茂带来的震撼性效果,继续闲聊几句后,参照先前所述的症相,配了付中药,用牛皮纸包扎好,系上麻绳。方世成提起药包来,回头朝繁茂客气两句,出门而去。

繁茂冷眼旁观,突如其来地问:“这人是什么路数?莫非委托我们和我二哥联系的就是他?”

李掌柜摇头,说:“此人是令兄的同僚,76号的高参。是李士群在江北布下的一枚重要的棋子。我猜,令兄大约已经知道了,明争暗斗是在所难免了。”

繁茂心中狐疑,却不便再问。李掌柜去将话题转入另一面去,打发两个伙计去门边守候,自己示意繁茂随他到后房加工药材处,低声说:“这两天时机不错,已经到了火候,日本人露出了破绽。你准备得怎样?”

繁茂说:“是那件事吧?我已经准备妥当,剑已随身,随时可以动手。只欠东风一袭。”说着,撩起长衫,亮出腰间那把刚柔俱备的利剑来。李掌柜赞了声好,继续道:“我们已有内线摸清了本田这几天的活动规律。咱们琢磨琢磨,看能否从中找出机会来,一击毙杀之。”

本田的这些日子的行动规律,大致如下:每天上午8时起,带领40名宪兵从万字会出发,途经天禄街、坡子街、大埔码头,作半城巡逻。中午回到万字会吃完午饭,稍事休息后,率另外一队约50人,沿天禄街往西,途经西山白云观、储公坊、蒋家庙一线,黄昏时返回。天黑后,再率另一队人马约80人作全城巡查,直至晚间12点结束,回万字会睡觉。

这个规律,表明本田本人几乎没有休息,整日奔波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