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421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看到林强云还呆呆的看着两块压板不言不动的站在当场,吴炎忍不住叫道:“师傅啊,你在干什么呢,快点告诉我们机器印刷的情况怎么样好不好,这样慢吞吞的想要急死我们是不是呀?再不给我们讲的话,我就去找张大人,请他在我们根据地的律法上加一条,急死人也必须偿命,没的活活被师傅你这慢性子给急死,连本钱都讨不回来……”

其实吴炎这次是错怪师傅了,林强云伸手去拿到纸的那一刻,就发现这部机器有什么地方不对,因为那张印上了字的纸在雕版上粘得很紧,须要用些力很小心的从一端揭开,才能将纸从雕版上取下来,而且最底下的一角还有点破损。

“这样不对呀,”林强云心里非常困惑,想不通自己和司马景班、吴炎辛苦了十多天做出来的印刷机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暗自想道:“如果每次都要小小心心的将印好的纸张从版上慢慢的揭下,那不比他们手工操作的还慢,用这样的机器印刷,除了排版比雕版快了以外,其他还有什么优势呢。还不如就用活字排出版之后再用手工来印刷方便,省得花费这么多的时间精力来做印刷机了。不对,肯定是有什么地方、或是什么必要的零部件没做,才使得要揭下印好的纸时这么困难。”

听到吴炎的叫声,林强云醒过神向蠢蠢欲动的人们叫道:“大家都过来看吧,印刷的效果倒是还差强人意,只不过还有一点小问题需要想办法解决。”

有林强云的话,几十个人呼轰一下围到机器旁边,把摇机器的两个壮汉也挤了出去。人们对印出的那张纸很仔细地察看了一遍,都觉得这印刷机印出来的字相当不错,一时间议论纷纷。

林强云把吴炎、司马景班和几位印刷作坊的老师傅请到一边,将印刷机现在所面临的难题向他们说明了。吴炎和司马景班对望了一眼,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们两人这些天被林强云逼得不但要跟着师傅(东主)一起亲自动手,而且各种各样的问题使他们连睡觉也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对这种他们不熟悉的事情,实在是无法可想。

那些雕版和印刷的师傅们听了林强云所提出来的问题后,全都不发一声的低下头沉思,有人捡了一块小木片往地上不住的划动。

时间看看已经午时了,林强云见还没有什么办法可想,站起身向围在机器边上的人们叫道:“大家先回去吃饭吧,下午该干什么就各自干什么去。等我们把机器全部做好之后,再请大家来品评。”

林强云对还蹲在地上的那些师傅说:“各位,去填五脏庙先,若是能想到什么办法时,再来和我说。”

林强云送走众人后,对着这架印刷机发呆,心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麻烦事别人做出来的机器到底是怎么解决的?”

留在这里没走的除了司马景班外,还有应君蕙和三菊,她们对技术上的事本就一窍不通,自是不会去多动脑筋乱想,也知道她们对此一点也帮不上大哥的忙。

应君蕙和三菊讲起自己在泉州时所管的那间胭脂水粉店及一间扇子铺,说到那间本来生意清淡的扇子铺,却因为大哥弄出陀螺这东西,并且还想出陀螺博彩大赛的主意,而让那间店铺数月间赚来了数十万贯银钱的事,听得三菊张大了嘴,惊“啊”出声。三菊羡慕地问道:“君蕙姐,陀螺博彩大赛时一定很热闹吧,能和我说说么。”

应君蕙:“好妹妹,这话可长得很呢,等我们回房去后再给你讲那些有趣的事情。”

三菊:“那么,给我说说凤儿姐的事好么?我看大哥无时无日都在想着凤儿姐,她一定是个极美、极好、又极能干的大姐吧?”

卷六  第六章(二)

应君蕙看了一眼林强云,见他还在印刷机前低头想办法,便放低声音说道:“可不是吗,凤儿姐在泉州时,管的是四间布帛、成衣铺,比我还多了两间呢。她店里的那些管账先生、伙家都对她恭恭敬敬的,从不敢对凤儿姐有一点小看之心。就连那些牙尖嘴利、从未在口舌上饶人的裁缝大嫂,见了凤儿姐也似老鼠见了猫般的,不敢有所放肆。”

三菊:“啊!凤儿姐真厉害。我可没她那样的能耐,别人说我什么时,我就急得脸红耳赤的,连话也讲不清楚,更别说能把其他牙尖嘴利的人收服了。”

应君蕙:“这倒不是凤儿比别人能讲会说,而是她裁缝隙的手艺比别人好,不愁其他人不服管教。别的成衣店呢,老板或是管事自己不会裁缝衣服,自是不敢得罪这些女人。怕的是一旦这些女人们不再为店里做事了,那这家成衣店不就少了好多生意,要少赚好多银钱了么?但我们的店就不同了。你想呀,若是有哪个不开眼的惹毛了凤儿姐,她可不管你是谁,手艺好不好,即使你的手艺再好,也比不过凤儿姐的那双巧手。而且,凤儿姐也不讲情面,马上就会叫你滚蛋,连个赚钱吃饭的地方也没有了。我们自己的店里生意,因为有了凤儿这位裁缝的高手在,却不受丝毫影响,还是照样做自己的生意,照样能赚钱。”

三菊好奇的问道:“君蕙姐,凤儿姐的手艺好到什么样,讲给我听听嘛,好不好?”

应君蕙顿了一会,才对眼巴巴看着自己,等待听故事的三菊笑道:“好吧,我就说一段凤儿姐绣花的故事给你听。有一次,一个蕃商拿了一副水彩画到凤儿那儿,说是肯出五倍的价钱,要在衣袍上绣出和那副水彩画一模一样的花色来……”

三菊道:“这有什么难的了,有了原样的水彩画,别说凤儿姐那么心灵手巧的高手了,就是我这样笨手笨脚的乡下人,也能将那东西绣出来。”

应君蕙微笑道:“且听下去再讲嘴罢,你道那蕃商另有什么要求么?”

三菊奇道:“什么要求?”

应君蕙:“蕃商的要求是,他那副水彩画不能损坏,衣袍绣完了以后,必须完好无损地将水彩画交还给他……”

三菊“啊”了一声,只听应君蕙说道:“据那蕃商说,他走了许多地方,都没人能将他的这个要求做出衣袍来,甚至到临安去也没人敢接下他的这宗生意。此次到了泉州,听人说起这几家成衣铺有高手裁颖,就找了来试试。当时,店内的那些女人连声也不敢吭,只有凤儿一口就答应了那蕃商的要求,而且保证在十天之内将衣袍绣好交货。不过,凤儿也提出了两个要求。”

“凤儿提出的要求会是什么呢?”相隔不远的林强云也被应君蕙的话吸引,心里不由得也想知道凤儿当时所提出来的是什么。他眼睛还是看着印刷机,却把耳朵竖得高高的仔细听应君蕙所说的话。


应君蕙道:“凤儿姐当时对那蕃商说:‘要绣出一模一样的花不是不可以,但价钱么,五倍也太过少了些,若是能出十倍的价钱,我就能保证在十天之内把绣得和画上基本一样的衣袍交到你手上。’三菊妹妹,你猜那蕃商会如何回答?”

三菊很干脆的说:“不知道。事情都已经过去了而且我敢肯定这个生意已经做成,所以不想费神去猜,君蕙姐直接说出结果来就成了。”

应君蕙抿嘴一笑,向三菊的肩膀上轻拍了一下,不满地嗔道:“死丫头,听故事也不会出声为讲古的人帮腔,哪有你这样听讲古的。好了,我就将结果说给你听吧。结果是,凤儿姐接了这件生意后,果然在十天之内将衣袍绣好,连同水彩画和衣袍一起交给了蕃商,赚到了蕃商所出的十倍成衣钱。讲完了,可以了吧。”

三菊一听,这哪里是讲故事呀,分明是应君蕙的推脱之词么,不依的一把抱着应君蕙,伸手在她腋下去拨动,一面怨道:“好啊,君蕙姐是成心不让人听得过瘾,讲不讲?我叫你说一半留一半的逗人着急。讲不讲?让你尝尝小妹五爪金龙闹地府的厉害。讲不讲?让你把没讲完的故事沤在肚里,然后变成笑声从嘴里吐出到外面来。”

三菊的这一手,正是应君蕙的克星,让极为怕痒的应君蕙笑得喘不过气来,一迭连声的求告:“好……妹妹……我……我不敢了。快放手啊,这……这……就讲……讲下去……去给你听……哎哟,好不好……”

好不容易求得三菊放了手,应君蕙喘息方定,向三菊问道:“我刚才讲到哪里了?”

三菊:“讲到凤儿姐向蕃商收十倍的银钱。”

应君蕙道:“好,我接着再讲。那蕃商一听,要收取这么高的价钱,心里自然会想,只怕是这几间成衣铺也做不了自己的生意,又不好明说没这样的本事,因而借收这么多的银钱来吓住自己,让自己知难而退。当时,那蕃商有了这样的成见在心,自是想也没想的答应这个要求。但凤儿又提出,因为要将衣袍绣得和画上的图案一模一样,要求蕃商将那副画留在店里三天,以便作为绣花的样版。她还保证说,三天后就可将水彩画还给蕃商。十天后蕃商就能到店里来取衣袍。”

应君蕙喘了口气道:“因为蕃商和凤儿姐讲价钱,理论的时间长了些,有到店内来做衣衫的客人便将此事传了出去,一时间店外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此时外面的人也在一齐起哄,高声叫蕃商答应这个条件,全都愿意为双方作证。那蕃商虽是舍不得将那副宝贝水彩画留下,此时却也迫不得已的只好答应下来。”

三菊听得兴趣越来越浓,不由得出声问道:“君蕙姐,快些讲呐,凤儿姐后来又是怎么只将水彩画留下三天,竟然在没有样本的情况下将衣袍绣好交给蕃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