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422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应君蕙脸色一变,看了三菊一眼,对她呶了下嘴,示意三菊看看林强云。

三菊转过头朝印刷机那边看时,只见丈许外的林强云双手抱头蹲在地上,大滴、大滴的水珠从他的头面部位直落下地,也不清楚掉下的水珠是他的汗水呢,还是泪水。

林强云初时隐约中听到应君蕙和三菊讲起凤儿,因为注意力都在印刷机上,心里还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到得稍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她们的谈话中后,越听下去就越是想起凤儿和叔妈的件件往事。特别是提到凤儿的绣花手艺,那是由叔妈手把手教出来的手艺呀,凤儿再厉害也没叔妈般做得好。自己和山都两人现在身上穿的所有衣服,基本上都是由叔妈亲手做成的,除了背子的肩上显示身份的金色云朵是由凤儿亲手绣的以外,有哪一样不是叔妈所做。

“叔妈!”头上和心里同样一阵阵绞痛的林强云捧着头,小声哽咽叫道:“强云没用,已经一年的时间了,还没法为您报仇……”

陪在一旁的司马景班叹了口气,走来轻轻抚了一下林强云的背部,声音中带着些许伤感,小声劝道:“孩子,大家都知道你把沈嫂嘿当成了亲娘,你也为她送了终尽过孝,就不必这样伤心了。不要把心里的伤痛藏着,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或是找个什么事情发泄一下吧……也许,成了家后会好一些……唉!”

“景班叔,没为叔妈和凤儿报却这份深仇之前,我决不会成家的。”林强云坚决的说。

司马景班无奈的看了一眼还正叽叽呱呱说得高兴的三菊和应君蕙,目光中带着几许无奈和遗憾,在长长的叹息声中缓缓向工场外自顾走去。

依稀中,似乎叔妈拿出一大一小两件夹衫,笑嘻嘻的一巴掌拍掉山都伸向小件衣服的脏手,把夹衫披到自己身上,然后帮着为自己系好腰带……不,好像是有扣子的青年装,帮着自己扣上扣子……依稀间,青年装的袖子突然被人撕掉,只剩下十多条长长的缝纫机线连在撕掉的肩膀上……叔妈……咦,是妈妈,小心地把那些线收起来,准备留着以后用于缝补旧衣服……

“就是它,用线!”大吼一声后,林强云一下跳起身,用手背擦了一把眼角的泪珠,“呵”的一声叹息,舒服的伸了一个懒腰。

这一声大叫,把急急走近他身边应君蕙和三菊吓得花容失色,同时惊慌地问道:“什么事,出什么事了?大哥,怎么了?”

“没事,没事。看把你们给吓的,连脸都白了。大哥已经想到用什么办法能做好印刷机了。”林强云笑着向两人招呼:“走啊,我们吃完饭再来,只须一个时辰就能解决问题。”

“大哥,你给我讲讲凤儿姐姐是用什么方法,在没样本贴在衣袍,也能绣得和水彩画一样的,告诉我好不好?”三菊心里还是念不忘这件事,拉着林强云的手臂摇晃。

林强云:“这有什么难的,我以前教过凤儿一种很简单的复制书画的方法,她定然是用那种方法把水彩画复制了一张,再贴到衣袍上去再绣,不就能绣成和水彩画一样了么。”

“啊!有一种极简单的复制书画方法?”这下应君蕙也大感好奇,不由脱口惊呼了一声,急急地问道:“是怎么做的,请大哥一定要告诉……哦,教会我们。”

林强云笑笑道:“先把要复制的书或画放在平整的桌子上,用我们点火照明的蜡烛往书、画上擦,让书画沾上一层薄蜡,然后再用一张够大的白纸覆盖上去,再以圆头硬木棒在白纸上小心地用些力按擦,待到全部地方都按擦过一遍后,那页书或是那张需要复制的画就会印到白纸上。虽然这样复制出来的书画不能保持太久,只能放十多天的时候,但凤儿用她来作为绣花的样本是足够了的。所以,她才能按那蕃商的要求不损原画分毫的将衣袍绣出与水彩画基本一样的图案来。你们看,在不懂的人心里认为绝无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知道了这件事的原理,就能做出别人用尽方法也做不出的物事来。”

“呵,凤儿姐姐真聪明,能把大哥教她玩的事情都用到赚钱上。”三菊既羡慕又感叹,心里也不由为这位从没见过面的姐姐感到悲伤。

卷六  第六章(三)

三人走到小厅时,一名护卫队员正等在厅中。他一见林强云回来了,立即便开口禀报道:“局主,我们在各地收购小虾制作那种叫什么‘虾油’的人都一直来问,上了釉的大陶缸全都用完了,再接下来还收不收小虾?”

“哎呀,这么快,三千个陶缸都装满了吗?”林强云有些吃惊地问:“那么大家是否按我所吩咐的做呀?”

“全是按局主教的,每百斤小虾用三十斤盐,一层小虾一层盐装入大陶缸后放在大太阳下暴晒,每天早晚没了太阳时翻耙两次,起风或是下雨就用簸箕、木板盖住。等到陶缸里有似水般的油出来时,再将上面的那层油取出来。不过,已经十多天了,也还没有什么水在陶缸里出来,会不会做不成那种‘虾油’啊?”

护卫队员的回答让林强云很满意,对护卫队说:“你回去告诉大家,做虾油要很长时间的,少则一月,多则三个月才能将小虾里的油全部取出来。让大家耐心点吧,我们以后开酒楼菜馆全靠这里做的虾油了。有了虾油,我们做出来的菜就比别人做的更好吃,就是同一个师傅煮的菜,多了虾油的菜与没放虾油的菜相比,味道就差了很多。所以,我们的虾油一定要认真做好,这能为我们的酒楼招徕到不少好吃美食的客人。”

“还有,叫大家不要忘记那种盐卤的做法,到时候将出了油的虾酱拌入盐卤中再滤取虾油。这个方法不会忘记吧?”林强云在护卫队员出门前,不太放心地再问了一次。

那名护卫队员边走边回答说:“局主放心,这些做虾油的过程都由夫子们记在纸上了的,绝不会误事。”

那名护卫队员走了后,林强云边吃饭边把刚才想到的办法讲给应君蕙和三菊听,三菊拍手笑道:“亏得君蕙姐讲了凤儿姐的一些往事,大哥才能想出这么好又这么简单的办法来。那凤儿姐姐真是个好人,她不在大哥的身边也还能为大哥出主意……”

正高兴地说话的三菊见到林强云的脸色又沉下去,赶紧知趣地闭上嘴。

应君蕙一脸担心地柔声叫道:“大哥……”

林强云摆了下手,向应君蕙和三菊苦笑了声,消沉地摇摇头,片刻后又露出笑容说:“没事,你们别担心,我很快就会好的。”

下午,林强云没像早上般的把所有人都叫来,只是要吴炎和司马景班相帮,仅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在印刷机上多装了一个木框。

饭后才被林强云叫来帮忙,准备代替上午的壮汉摇机器的四海,因为不清楚上午印刷机到底怎么不好,便问道:“公子,为何做得好好的机器又拆开,多装上这么一个用小木条做的大框,还排了这么多丝线在上面,到底为是做什么用的呀?”

林强云眼见成功有望,心情大好,耐心地向他解释道:“上午试了一下这架机器,我们做的印刷机用是可以用的了,也能将印版上的字很好的印出来。但却有一项麻烦是我们原先没想到的,因为要印书的纸被机器压得太重,取出来的时候必须要很小心,稍一疏忽就会将印好字的纸揭破。所以才要做这么一个木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海嘟喃道:“不明白,一个木框和三四十根线,就能将手都难拿的纸取出来?到底有用没用还难说得紧。”

急性子的吴炎最见不别人对师傅怀疑,刚好四海那么小声的话却被他听到,气呼呼地双手叉腰骂道:“缺心眼的小子,你哪里懂得什么。告诉你,别小看我师傅想出来的一个木条框和二三十根线,就这不到六斤的物事当得五六个人来用……不,当得过十多个人用。想到没有,用这个木框上绷紧的线挡在纸张和雕版之间,每根线都刚好放在字行中,印好后的纸被这些线由机器带动,用力均匀地一分,立刻就能从印版上脱开,我们就能轻松的将纸取出来。懂了么?”

四海双眼茫然地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气得吴炎转身就走,骂道:“笨猪,讲了这么多也还听不懂,等会让你亲眼看看才会明白这个道理。”

在四海满头大汗的发力摇动下,印刷机的飞轮开始由慢而快的转动,转速稳定以后,就不时发出一阵“吱吱咕咕”的声音。

林强云双手、右脚不停地活动,用左手沾了墨汁的羊毛滚筒往机器里推滚一下,紧接着右手迅快地取过吴炎递给他的纸放入压板内,右腿踩完一脚,在压板张开后又轻轻松松的拿出那张印了字的纸来。

司马景班看到林强云动作如此的流利,不带丝毫烟火味,似是已经对这种机器使用了很久般的熟练,不由得对手忙脚乱分纸的吴炎叹道:“吴小个子呐,看看东主的手法和神态,哪里有半点东主的样子,分明就是一个长年做惯了这种印书之事的老手。我们的印刷机却也是怪,敢情还像个小姑娘般的害羞呐。刚才那么多人在时,硬是不给我们面子,让我们连带东主一起也丢了个大脸。现在可好,人一少,它就顺顺当当的把字纸一张接一张地印得清清楚楚的吐出来。你说气人不气人。”

吴炎正忙得无法开解呢,听了司马景班的话后干脆停下手,叉着腰仰头向老木匠迫过去,怒气冲冲的说:“好啊,我在忙得手脚都不得闲,你非但不动手相帮,还在旁边说风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