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572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英雄,能得所属敬如父兄地将帅才是真正的好将帅,无论如何要想办法见上这样地英雄人物一面。”这样一想,赵葵不平的心情安宁了,向赵胜道:“多谢赵都统良言,本官记住了。来,我们试弩去。”

钢弩的强劲、精巧密合、机关的牢靠灵活,射出箭矢的准确,这些都比官府作坊里所拨出到各军中使用,粗制滥造的手弩不知强过多少。

让赵葵和军将们赞叹,也令众人心痒难熬。——三3沥自此,陈君华和林飞川这两个名字牢牢记在了赵葵心里,更是想尽早与陈君华和他那位东主侄儿见上一见,决心要与这两位奇人结识相交。

第二天是十二月十二日,今天和昨天一样出了大太阳,让赵范和赵葵兄弟俩不解的是,直至天时近午,还不见李蜂头军有攻城地迹象。赵氏兄弟和一众将领实在摸不透李蜂头搞什么鬼,各自到三个城上巡视,一面也为带到城内的荆襄、雄胜、宁淮、武定、强勇五军及各部军兵卒鼓气。

吃过午餐,赵范和赵葵聚到一起,交换了一下上午巡视各处所见,都没发现什么异常的地方。二人正没做理会处,有一位大城西门裨将来报:“天长都统制张璟,奉命率制勇军押运粮草来本州助战,于西城外五里被李蜂头军所阻,派人前来求援。”

赵范兄弟大喜,心知李蜂头定然是探知了援军到来,所以没在今天攻城。当下更不怠慢,马上招齐兵力最多,指挥最灵便,他们自认战力最强,也是他们从小就在一起战斗,最得力的荆襄军出大城西门,在城外列阵相候。准备李蜂头军一旦和天长军接战,就来个前后夹击,狠狠地打一仗,将李蜂头打痛。

李蜂头军拦阻在城西的是贼将桑青、郑祥,他他带所部不到四万贼兵,意图拦击打垮天长来的援兵,没想到还没动手,就受到两方面的威胁。而城内的宋军出来后,天长军也开始向前移,大战一触即发,想来想去,桑青、郑祥觉得在这种两面受敌的情况下实是没把握取胜,只好约束部下不得妄动,眼睁睁的看着天长军一万五千多人护送大批货物安然进入扬州城中。

这次天长制勇军有三个军一万五千人,加强了城内的防卫和机动出战的兵力,赵葵与哥哥商量后立即调整各部军伍,让战力稍逊的几个军上城头负责城防,把能战的荆襄军、宁淮军、和赵胜弯头带回的宁楚军勾抽出来,以备随时出城与李蜂头贼兵交战。赵氏兄弟都很明白,守不是保有城池的好办法,在守城的间中,还须主动出城与敌战,大量消灭来敌的有生力量,才能更好地守住城池。

天长制勇军此次还随军运来了两千多石粮食和六千余束草料和不少柴薪,使得已经很紧张的粮草稍许宽松了点。也令城内军民紧张的心情大为缓解,军心、民心都有一定的振奋,认为朝庭对扬州很在意,一定还会有其他的援兵陆续到达。

卷八  第三章(下)

十三日,城外李蜂头军不住调动,来来往往的军马让城中守粒紧张了一天却没发生什么战事。

十四日,想必李蜂头已经将军队调动好了,太阳方出就有刘全率数千步军、一千多骑军,驱着一万多民夫,扛抬壕桥、云梯,推了各式攻城车,向扬州大城西门外聚集,有向大城西面发起攻击的迹象。

赵葵得报,估算现时多了一万多机动部队,可以出城与敌接战,先把李蜂头军兵拖住,为自己多争取一些时间,以利各地援兵赶到扬州战场。

立即先调动赵胜和他所部的三千余宁楚军出城,另调荆襄军一部,与武定、强勇等三军,隐于西门内集结,看情势再增兵投入战场予以接应。另外又派人急报城内的最高军政长官知州事、制置使、仍兄赵范,请他得便到西城上押阵。

大城西门外两里多范围内,还是原唐代罗城的旧址,如今这一带的房屋被拆、树木全砍,一片数里方圆的大空地,正合双方大军展开。赵胜的宁楚军一出城,先以五百骑军一冲而回,将贼兵最前面的万多民夫冲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但还没来得及将各种民夫丢下的器械破坏掉,比宁楚骑军多了一倍的贼骑赶来,他们只好边战边退回本阵。

赵胜让弓箭手和弩手射住阵脚,然后下令骑兵绕出两侧与敌骑兵周旋。引开骑兵后再将步军分成三个前锐后钝的步战阵势。中军五面色旗猎猎飘动,鼓声中三个锐阵随鼓而动,十步一停地向贼兵迫进。

“刀盾兵护阵。试射弓手上引,四分,朝贼阵射击。”将官的吼声在中军红旗展动时叫出。片刻后各阵地主将看清自己试射弓手射出箭地落点后,又高叫下令:“全部弓箭手张弓引箭,上引‘三分’射!”(“四分”、“三分”是古代民间于角度方面用得最普遍的专用术语。意思是一寸水平的长度,一端不动,另一端上升四分、三分,“上引”若干分则那上升端就抬高几分。)

军将的叫声引导第一波三拨箭雨。分三处泼向同样迫来地贼兵散乱阵列,将贼兵射倒三片,使涌来的贼兵脚步一滞。

宋兵中军内的红旗再次展动,又是三簇箭雨浇过去。

连着四波箭矢射入贼兵阵中,贼兵的阵势一乱再乱,渐渐有涣散之势。此时双方已经接近到二十余丈,宋军也遭受到贼兵弓箭地攻击,死伤了不少人马。但三个阵势还是依着鼓声稳稳的前进。不见丝毫混乱。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训练有素的宋军。军纪既严,心智也坚,不是那些没什么亦练,仗着人多势众,胜时一拥而上,败则一溃千里的乌合之众所能相比的。

刘全也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将有这些弱点,很清楚自己这方弓箭不如官兵多。弓箭手的射术也与有明师教习的官兵相差太远,明白再这样下去此仗必败无疑。此时双方相隔也正好到达步军攻击地最好距离,便立即高叫下令,悉数向宋军发起冲锋,务必冲入宋阵引发混战,要以人多打败人少的宋军。

赵胜更于刘全早了一步下令发起冲锋,只是由于弓箭手和弩兵须得收好弓、弩,换用刀枪,稍耽榈了一点时间,故而双方几乎是同时开始冲击口每阵一千多人地宁楚军,像三个钝角与刘全成一片漫涌来的贼兵相撞,楔入敌阵后溅起阵阵红色的血雾,混战展开了。

这次刘全率来攻城的贼兵,所有兵头都是由李蜂头从京东带到淮东的百战惯贼,这些人能在十多年间转战万里而留得性命,其凶悍可想而知。有了悍贼支撑的贼兵,再加没了受远击挨打的威胁,这一下短兵相接,鲜红地颜色、血液的腥味,立即激起他们博命的气势。先由众多兵头狂呼暴喝,刀枪斧戟并举,领先向冲入的宋军发起狂猛的攻击,带得其他畏缩的贼兵也不得不奋身向前。

宋军是训练有素,对战阵之法也颇有心得,群攻群战的战力非比一般,守城却敌更是无以比拟。但与贼兵相较,单个兵卒的战力却差了许多,也没有贼兵那样悍不畏死与敌偕亡的博命勇气。再加上仅有三千多人,数量比贼兵少了许多,而且指挥的将官都被悍贼们缠住参与肉博战,无暇顾及其他。没了统一指挥的宋兵就只能以数人、数十人一队地各自为战,被贼兵逐一斩杀。因此,不消一刻时辰,赵胜的宁楚军便被贼兵分为三处包裹住,任他们怎么冲突都不能连成一片,只有眼睁睁的看着人数越来越少,很快就要全军覆灭了。

在双方两军相向前冲接战的同一时间,在城头观战的赵葵就拍腿叫道:“糟,赵都统何其不智,应约束我军缓退,一边继续以弓箭予敌大量杀伤才是上策。如此与贼战不啻自陷绝境。”

左右随行的幕僚不解,向赵葵探问,赵葵道:“我军多远攻利器不好好使用,却要去与贼拼力肉博,此舍长用短授贼以利,一不智也。贼兵多而我军少,短兵相接时等于是一个宋兵要面时两个贼兵的夹攻,这是个有死无生之局,稍加思索其理便明,此二不智。我军有此二损,贼却得此二利,若不增兵解危,赵都统必殆无疑。传令,武定、强勇两军出城冲阵,接回赵都统的宁楚军。”

扬州大城西门又开,五千宋军同声呐喊冲出城增援,很快投入战斗。

眼看战局已经扭转,没想到又有贼将于邦杰引一彪军到来,把刚突出围的宋军又圈了回去。

赵葵这下再坐不住了,立时下城率荆襄军出城加入战斗。

城西的战事一时呈胶着状态,这一大片数里方圆杀声震天,血肉飞溅。双方互不相让狠打死拼。

双方的主将此时也对上了面。赵胜一人力敌刘全与两个贼将,四个人在让开地一块十几丈大地空地上走马灯似地团团转。冲一个回合后,再勒马转身,稍喘定就又再冲一个回合。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但赵胜汗透重衣,脸色有点发青,有脱力的现象。三个虽然也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而脸色却还红润的贼将比他好许多。赵胜可能支持不了多久。

赵葵领头带兵一出城门,就被李友给盯上了。李友其实也不知道赵葵是什么人,但看他身后有七面色旗和上百骑兵相随,就明白此人是宋军中有些份量的主将,舍去已经截住地武定军都统崔福,调转马头向赵葵迎去,很快就战成一团。

接到急报没怎么在意的赵范,被城西的喊杀声惊动。急急带了在东城内备战的雄胜、宁准两军八千余人赶到西城。

城外艳阳高照,但滚滚而起地尘土迷漫了西向的半边天。

不能清晰地看清城外的战局。饶是年近五十的赵范老谋深算,此刻也不敢再耽搁下去,吩咐守城的将军几句后,立即再派人往邗城调出自己带到扬州的五千荆襄军,要他们赶赴西城外参战,自己也上马提刀率两军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