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841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特别是两浙、江南西路、福建四路,几乎每个州县都有双木旗下的大小商铺。各地的大小管事、伙家、工匠等,靠商铺、作坊吃饭的人已经达到一万六千余众。

至于这些商行店铺地利钱,除了临安、温、泉、广三州和两浙、荆湖数处去年共解到林家大宅七千三百多万贯盈余外,其他的地方都是只先能垫钱一时还无收益的无底洞。

总算起来。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木商行付出地本钱达到了十三千万贯(一亿三千万),商铺是开得多(一千一百余间);场面也摆得够大,双木作坊出产的各色货物流通大宋全境。连金国、高丽、东倭、越李朝、占城也有不属双木的行商般贩去了。但双木商行从真正经商中赚得的利钱,却是一文也没有。若非有独一无二的刀具、蚊香、布鞋、香碱、雪花膏,若非有水晶杯、仙人镜、万花筒等让临安的官宦富人们争破了脑袋的宝贝,他林强云如果只凭炼钢、打铁的手艺,只凭钉钢刀具和蚊香、布鞋,别说是想赚到多少大钱发财,能够在福建汀州一地称雄就算不错了。

沈念宗还向林强云讲说,若是大宋朝没有史弥远专政。不是现时一家独大总揽朝政,朝庭上下政治如同一潭浑水般混浊不清,没有那么多闲官等着堂除、部选希望得到实职差遣。这一年多来做出地水晶杯、仙人镜和万花筒绝无可能卖出这么多银钱。他林强云很有可能再过十年八载也无法做到这么大的生意。如今这样的场面。若是不再做些正经地生意,从正行中赚取实实在在地利钱度支,双木商行甚至还大有破产的危险。

双木旗下镖局的数量相对商铺少了很多,但也布满了大宋的各个路份,两浙、两江、两淮的大郡治所基本都有一个人数不等的双木分局。其他路份少则一个,多则两个分局,镖局的总数共达七十一家,镖师、镖伙的人数更是超过了两万大关。

日前。除福建路、临安两处地三家镖局外,别的六十八家都是初创,钱花得不少。利也是一文没有。

还留在福建路主持汀、泉二州镖局的总镖头巫光有信写问林强云,这段时间以来,福建路地汀泉二州,特别是泉州地面,有许多村镇堡寨向镖局提出,付钱请镖师到他们那里保护;也有的富民大户,则请镖局运送银钱去交给山贼,以赎回被盗贼绑去的肉票,并请镖师护卫家人的平安。

由此,沈念宗提出了一个增加镖局收益的办法:鉴于时下治安不靖,各地盗匪蟊贼多如牛毛之势,我们又有那么多镖局和会武的好手,有大事发生时尽可以调集人手于一处使用,镖局的生意就不能将眼光一味只盯在保护人货、负责路途运输安全一项上面。也应该接受为地方的村镇堡寨提供镖师,为有好名声、有善心的富民大户保家护院,以收取部分银钱用于度支日常费用。

林强云对此大以为然,认为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客人做出与一般保镖人货同样的承诺,镖局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旦失镖则按商定的数额进行赔偿。他立时就请沈念宗代笔为巫光写了回信,也一并通知各地所有的镖局,同样按此办理。

行院、妓寨比镖局还要少得多,而且还大多是末在两浙、沿江、沿海和淮南西路的繁华通都大埠,共有九家。但一年来却是收益最稳定、最多的一个大项。到去年底为止,除了先期放下去的本钱四百余万贯全部已经收回外,还解交了两千五百六十多万贯,这些赚到的银钱有七百万贯用于四海他们的特务营,其他的基本上全部都被用来购买粮食,陆续发运到根据地去了。

至于冉琥负责开设的金行,则通都大埠内凡有双木商号处都已经办了起来。这数月的时间里,虽然还见不到什么太多利钱的收益,齐鲁纸钞的推广上也只用于异地金行间的通兑,市面上流通仅限于双木旗下的商铺外,其他商家很少接收,还不怎么理想。但金行在其他兑换会子、铜钱、金银方面,倒是办得有声有色,得到无数行商坐贾的欢迎。特别是有些长途贩运的大商家,现时到何地去般贩货物,往往会将会子、铜钱、金银送到金行,换成他们认为像“飞钱”般的齐鲁纸钞,到目的地的金行后再换成会子、铜钱、金银。再去购货,或者干脆就将钱先存于金行内,到需要用时再去支取用度。但是,金行也有一个小问题冉琥认为不好解决。那就是金行的人讲过,有许多行商抱怨说,有时想将赚来地钱拿回一点去让家里用度,却须要自己的人回家跑一趟,耽误了不少时间,也少赚了不少银钱。

“不付利息,反而能收费的储蓄存款!”这是林强云在知道了以上的情况后,第一个跳入脑海里地念头。同时他还冒出了另一种想法:“由金行将客人的银钱送去他们的家里不现实,但如果我办起一个类似于邮局般的行当呢,那就不但是银钱。甚至连书信也可以为别人送到家了吗?!”

林强云对于现时大宋的交通。以及递铺的情况还是有一些了解,暗中自是有了定计。

沈念宗数日来经过一通盘算后,于五月十五日这天晚上来林强云的房间,支走了应君蕙、黛丝娜三女后,掩上门坐到床沿说:“强云,叔经这些天对双木商行、双木镖局查看的结果,从中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各地地商号、商行已经有了。而我们商行总号里,自叔离开你去了山东之后,还没有的总账房。强云啊。现时你必须找到专门的人来管一管双木商行地账目了。否则,连你这个大东主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商铺,各地地商铺有多少店面、地产,各地能勾抽多少银钱用于紧急时的度支。这可不是大商家所应该有的失误,时间一长银钱上只怕会有很大的折损啊。”

林强云被沈念宗说得一惊,一下子又想不出什么人有管帐之才可以托付,为难地说:“叔,不如还是您老回临安帮着……”

“不行,你别把主意打到叔身上来。根据地现在比当初的三州扩大了近十倍面积,人口也多了一倍多,各项事情忙得我和国明兄恨不能一个人分成两三个来用。这次若非得到急报说你受了重伤,叔还实在是无法脱开身到此来呢。”沈念宗没等林强云完全说出口,马上就回绝,提议道:“依叔这几天用了心思观察,我看黛丝娜和荷丝娜姐妹俩不但认得你教给我们记账的那种数字,还对算数颇有天分,有时候和叔用算筹……哦,是算盘,用算盘慢不了多少,其得数也准确。不如让她们帮你试试将帐管起来怎么样。”

林强云早就知道黛丝娜、荷丝娜不但会写汉字,阿拉伯数字对她们来说当然熟悉无比,并确实对数字有一种说不出的爱好。只是他也知道现时的人,包括沈念宗、林岜、张国明这三位父执辈地人,都对妇人女子有种执着的偏见。谢三菊和以前的应君惠能负责一些事务,让这些老人们认可,也只是他们觉得这两个女孩都将是林强云地正妻,而两个女孩又确实有管理才能的缘故,才没出面反对。所以林强云即使是清楚地知道黛丝娜、荷丝娜有管理账目的能力,他也根本就没想到要让这两个在所有人眼中只是侍妾身份的番邦女子,来管理这一大摊子生意的账目。这时听到沈念宗率先提出用侍妾管账,一时倒是愣住了,张开嘴吃吃地问道:“叔是说……让黛丝娜、荷丝娜……”

“怎么,你不愿意。”沈念宗沉下脸,满是不高兴的神情:“亏你还一天到晚和人讲说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要让女人一同上桌吃饭。”

说到这里,沈念宗看到林强云苦笑的表情,猛然又想到别处去了,紧张地问:“耶……强云你是不是觉得这两个番女并非汉家女儿,会有什么不轨之心?不用怕,你六叔虽然管不了这么大的场面生意,但……”

说到沈念康,沈念宗这才想起一直没看到这位族弟和侄儿,一时间脸色大变,慌急地问道:“咦,强云,你六叔呢,还有你六叔妈,怎地叔到这里五六天都没见到他们夫妇?难道他们与南禄都出了什么事不成?!”

林强云连忙解释说:“叔,您老别急,我六叔得到根据地的信说粮食紧张,上月十三到京西、荆湖去查探那儿的米面铺子,看最近还能勾抽出多少稻麦运往山东。六叔妈和南禄想到外头去见见那里的风土人情,也跟六叔一起去玩了。他们去时坐的是我们装有子母炮的平底主沙战船,又有两什护卫队和镖局地数十个镖师随行保护呢。绝对不会出什么事的。您老就放心吧。”

沈念宗吁了口气,紧张的神态变为轻松,笑着将话头转过来:“六弟没事就好。对了,不予看还是让黛丝娜姐妹将你的账目管起来。有你六叔经常看顾,相信不会有什么问题。若是发现有什么不妥时,我们再换人也不迟。强云,你看怎么样?”

林强云想了想,回应道:“也好,就依叔地吩咐,叫她们姐妹将账目管起来试试。”

“强云,你身子日渐看好。想来不会有什么大碍,叔就不再留此多住了,明天我要随运粮的船队一起回京东路去。”将事情确定下来后。沈念宗不放心山东那么大的一片地盘只有张国明一个人主持。迫不及待地要早日赶回去,向林强云问道:“对根据地的事,你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有啊,有几项比较重要的事情,还请叔回去时后和张老伯商量后相机办妥。”林强云表情严肃起来,顿了一下看着沈念宗道:“据叔所讲,京东两路这数月来天旱的情况严重,这两天我请教过冉先生和公治先生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