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842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公治先生对京东的事情不怎么了解,但冉先生却向我提出了一个令人担忧地警告。

“哦,冉愚臣怎么说。”沈念宗心下一颤。连忙发问。

林强云:“冉先生言道,他虽然也没到大(黄)河以北去过,但从很多野史闲书中得悉,大凡有旱、港等天灾出现之时,那一年的年成就会相当不好,旱谤过后极可能还会有其他什么灾害接踵而来,别的也还罢了,就是要我们特别提防人、畜瘟疫与虫灾两大害。”

沈念宗毕竟是读过很多书地人,心思也相当活泛,略微深思了一下,当即便点头同意:“唔,冉愚臣提醒得好。人、畜瘟疫是发大水后才有地大害,京东今年看来是不会发生的了。不过,虫灾倒是大有可能会很快生发。可是,地上要生虫子,我们又没法去不让它生……”他细想了一下后,突然发觉旱灾稍稍缓解了些许,才将秧苗种下去的根据地,接下来又要面临虫灾的袭击,心中不由大急,站起身快步转着圆圈,用发颤的声音说“哎哟,糟了,若是虫子大发起来,我们今年种下的田地将会少收不少粮食,有些地方甚至会颗粒无收,说不定连种子都没法收回呢……官仓里又没了存粮,根据地里可是有三百多万人要吃饭呐……这可怎么办?这可如何是好……”

林强云连忙叫道:“叔,您别急,完全将灾害消除估计没那么容易,但先做一些准备让灾害对我们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还是有办法的……”

“啊,你有办法,快说给叔听听。”沈念宗一下扑到床边伸出手要抓林强云时,猛地想起侄儿身体还有伤,马上将手撑在床沿收住脚步,连声催道:“快说,快说。”

林强云:“您老先将黛丝娜她们叫来,小侄有东西给叔看。”

荷丝娜按林强云地吩咐去书房取来一叠图纸,并去喊了一个孩儿兵,提来一个内外全都上过了桐油的木制扁桶。

“这是什么物事,拿它来做什么用的?”沈念宗放下从黛丝娜手中接来他看不懂地一叠图纸,接过孩儿兵的扁桶提到眼前仔细察看,只见这个扁桶厚为六寸,宽约尺三,高不到尺八,两边两个半圆连接前后一四一凸的桶壁。桶底全部封死,同样封死的顶端中间则开了一个五寸大、带双层盖的圆孔。扁桶四入的一边有两条厚实的布带,右侧有一咋,长柄把手,左侧是一大一小两个有机括的圆筒。稍大的圆筒上还有一根不知什么做成软管,软管又连接着一根有个扁圆铜头的空心硬管上。

“呵呵,叔请先坐下,听我仔细地说给您听。”林强云喝了一口黛丝娜端到嘴边的温茶,看沈念宗也坐下喝起了茶,这才笑嘻嘻地朝那个,孩儿兵一指,说:“这是小侄前些时日刚刚做成的喷雾器,专用于喷洒杀灭害虫用的一种工具。怎样使这些喷雾器喷药杀灭病虫害,这些孩儿兵都会。他们回到京东后可以教各地的农户们正确使用。”

沈念宗提起放在脚边的“喷雾器”拿着那根软管问道:“这是何物所制,为何既是空心管又能弯曲自如。”

林强云:“阿哈,小心些,这是不能折硬角地物事。这叫软管。没它喷雾器就不好用。叔啊,这种软管可是花了小侄不少心思在上面呢,做它的时候先用干布缠在涂了厚蜡的棍子上,然后涂上漆让它干,干了后再涂漆再缠布条,直到它的厚度达到要求,将其烤热熔开蜡取出木棍才算做成。

示意沈念宗将那一叠加图纸递给自己,从中抽取一张抖了抖说:“这是用于杀灭虫子地药剂。叔先看看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我现时就给您老讲清楚。”

沈念宗一边看一面念出声:“物料:硫磺五十斤研细,乌头五斤半、马钱子两斤半晒干研细。熟石灰六十二斤半老姜十斤晒干剁碎舂成细末。浓浆制备:先将乌头、马钱子粉各加十倍的水浸光五日。然后取五百斤水煮滚加入全部硫磺煮一刻半时辰,再放入全部石灰熬两刻时辰,接下来顺次添入马钱子粉煮一刻时辰,入生姜粉煮一刻时辰,入乌头粉煮一刻时辰,熬煮时大火不能中断,须得不停搅拌。最后,锅内的浆液成酱油色时灭火。用多层细麻布滤去残渣即得。”

林强云:“叔下面还有呢。”

沈念宗又念道:“此药可杀灭不少害虫,也可治多种稻麦病,用时可取一份药液。另配以五十至一百份的水先行喷试,能杀死害虫时便依量配制药水……这就完了?”

“呵呵,当然完了。”林强云道:“因为没法知道这种药母的浓度,所以只好做出来后让用药的人去慢慢试了。叔回去后立即要人按方将药先制出一批来,并让人马上试过,到有虫害发生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沈念宗迟疑道:“可是……乌头、马钱子这些都是毒药啊,一时哪里弄得到许多。还有,老姜虽然根据地有,但也没法买到如此之多。”

林强云:“这些小侄都已经准备好,也已经装到漕船上了,叔回到胶西时只须叫人去做就是。

啊,叔,这种药多做些出来不妨事,就算放到明年也还能有效,我们必须做最坏地打算,以免大意失荆州。”

“好,好,好,回去后叔一定会立即叫人将药做出几千斤。”沈念宗马上又指着那叠图纸说:“那么,这些画得古里古怪的物事又是什么,现在你可以讲给叔听了吧。”

林强云:“那是当然。这十多张图纸都是做喷雾器的,另外还有二十个跟我做过喷雾器地孩儿兵,这次也和叔一同回胶西去,叔只要将他们交给吴炎、司马景班两人,要他们全力配合这些孩儿兵做出最少几千具喷雾器来,一旦有虫灾发生时立刻能投入使用,就能以最快地速度减轻我们的损失。”

沈念宗:“其他还有什么事。”

林强云向沈念宗交代:

一,结合新占地面大肆开路之机,务必沿路建起屯田的小型堡寨,每个堡寨还要有报警的烽火台,以防蒙古鞑子再次入侵。同时,请沈念宗转告陈君华,护卫队所有的骑兵与战车都必须集中使用,形成局部强大的作战力量,万万不可分散作战。另外,林强云还劝说沈念宗,不必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所有的城池守得住就守,若是敌势过大无法援救守不住地,就必须将人、物撤离,采坚壁清野之策应敌。

二,回到京东后,在护卫队、守备军、孩儿兵中遴选一些有语言天分的人,集中起来交给张本忠,让他们学会各种番邦外国话及文字。同时勾抽部分——最好是一万至二万人左右——新降的蒙古、女真、契丹人,以及部分铁、木工匠,一并交与张本忠,以训练他们乘船海战、砌筑堡砦,以便今年再次随船队出海博易,在商路各个要点设立补充水、粮、菜蔬地堡垒。

三,鉴于去年有不少细民百姓由于天寒地冻而毙命,公治渠向林强云推荐了一本由徐梦莘所著,名叫《三朝北盟会编》的书,指出其中一段话:‘……,其俗以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火炕,以取暖。”给了林强云很大的启发。因此,请沈念宗回到胶西后,请道院的道长们抽时间予以关注,若是能在入冬之前也为百姓的屋里建些‘火坑’取暖,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四,收购民间的羊毛,建新作坊将羊毛织成粗细不等的毛线,或用于织布,或组织妇女学会编织毛衣。既可令根据地再多一两项可以拿得出手的高质商品,也使民户多了一项生财之道活命。

至于根据地所需的钱、粮,林强云安慰沈念宗,说是他自有办法解决:粮食会从大宋境内各地、以及越李朝、占城、高丽、倭国等地购来运到京东,可解今年到明年春的燃眉之急。银钱问题,先向金国收取他们拖欠的白云军饷钱尾款,加大对金国、原西夏西平郡王李听的轰天雷、雷火箭、钢刀售卖数量,相信加上商行、妓院的收益,不成什么大问题。

另外林强云还有两个秘密,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曾向沈念宗提及,他打算应李春生所请,准备在近期以镖局的名义派出护卫队,渡海到越李朝去帮他们作战,赚取佣金用来换得他们的稻米。再就是笞州磨旗山,扬妙真所说李全积存的一批宝藏,是否真有,或者达到其所说的数量,他不敢肯定,要等取到手中后方能给人一个惊喜。

沈念宗看林强云一副胸有成竹,老神在在的模样,不由大感放心。他也知道自己和张国明对此是无能为力的,除了尽力将根据地按侄儿的计划治理好外,别的实在是帮不上多少忙。便在第二天带上一批急需的物资,随运粮船队北返京东路根据地去了。

沈念宗走后,林强云才抽得出空来和卫襄商量,他们一起讨论规划临安城内的商铺、剧院分布,订立建筑行社的规矩,招募建筑设计人才,林林总总一大堆事情把个卫襄忙得脚不沾地、头难靠枕。

在林强云看来,一切被安排得十分妥当,似乎每项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得十分顺利。

没想到五月三十日这天,同时从江陵府和金国归德府回到临安的沈念康与应俊豪各带回了两条让林强云勃然大怒的坏消息。

卷十一  第十三章

绍定四年五月最后一天是乙卯日,又是一个晴朗而又闷热的日子。

早晨,昨天的暑气还没有被暗夜完全消耗干净,徐徐吹过的晨风依旧带有让人稍动就冒汗的温度。

“今年的天气热得受不了,恨不能整天泡在水里方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