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胭脂扣

乐读窝 > 武侠小说 > 胭脂扣

第12章

书籍名:《胭脂扣》    作者:李碧华




“你不可以爱上她。”

“我发誓不会!”

“她无处不在。”阿楚忽然孩子气地质问,“在你洗澡时突然出现,你怎办?”

我联想太多,十分腼腆。

阿楚下定决心。像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表情:

“永定,我决心尽力帮她找到十二少,早日找到,她心息了,便早日离去。真的。”

“当然,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哼,你算大丈夫?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你不是大丈夫,你连小丈夫也不是——”

“是,”我很悲哀地说,“我只可成为人间的一名丈夫,不论大小。但凡男子都可成为丈夫吧。”

“你以为?”

“不是有成语说:‘人尽可夫’吗?”

阿楚笑了。浓浊的感冒鼻音,令我也忍俊不禁。我递给她一颗奸人糖,乘势抓住她的手。她也不挣扎,只是狠狠地说:

“瘦田没人耕,耕开有人争!你得意啦。”

一发狠,阿楚咳了几下。我拥抱她,病猫永远比老虎可爱。这病猫的毛发又那么短,刺手的:“你努力地病吧。”

“因你对我不好,我已把全部精力消耗于一场病中,再也不能了。”

然后,她静静地哭起来,扁着那张曾得理不饶人的嘴,里头有唇枪舌剑,针言刺语,如今半招也使不出来。

“你以后不准激怒我!”她命令。

“遵命!若有再犯,请大人从重发落!”我十分认真地答,表示听话。

男人一生中,总是遇到不少要他听话的女人,稍微地听话,令男人更加男人。女人一生中,总是希望男人都听她的话,好像没这方面的成就,便枉为女人了。什么是“话”?什么叫“听”?归根究底,没有爱,一切都是空言。没有爱,只成了鸣的锣响的钹。

我与阿楚的感情,忽地向前跨进一大步,实是始料不及。

三天之内,波谲云涌,跌宕有致。

阿楚的妈妈买菜回来,一点也不发觉我俩龃龉。只留吃饭。为了一顿团圆饭,我巴巴地自沙田把稿带回报馆,然后又巴巴地回去。饭后,见伯母在洗碗——是的,要有大量的爱,女人才肯乖乖地入厨洗刷那堆脏碗。

我在阿楚家呆至很晚,也没有什么事做,一起看电视。只为娱乐(不是娱乐版)而看电视,相信这对阿楚是稀罕的。病一病多好,什么享受应有尽有。连堂堂男子汉也奔波向她赔罪。

回到家时已是十二时半。

于跋涉长途中,我已奋力锁起一头心猿,关禁一匹意马,以后对女友一心一德。如花只是幻影,我对她,口号是“日行一善”;原则乃“助人为快乐之本”。——

我发誓不会。

我发誓不会。

训练自己的坚毅精神,相信再次面面相觑,不会不好意思。

打开门,欲亮灯,但灯掣没有着。两三下之后,始发觉是停电了。

我把姐姐家门敲了一阵,借来四枝红烛,把它们一一燃亮,顷刻之间,小小的房子就荡漾着一片红光,幽幽摇摇,是是非非,迟迟疑疑。

窗外,是出奇地冷静窥照的寒月疏星,益显得人间晃荡。同样的星月,窥照不同的人,时间,又过去了。

“永定,为什么这样晚?”

烛影之中,只见如花在。睫毛闪动的投影,覆在脸上,像一双手,拂来拂去。

“你来了?”

“来了很久。你到何处去?找不找得到?”她轻轻地问。

但,我的时间用作破镜重圆之上。忘记了如花未圆之愿。

“还没找到。”声音中有几分歉意

“永定,我很害怕——”

“不要这样。”

    “我再也找不到他吗?”

“找得到的。”如今反过来,变成我的信念,“他在人间。你放心。”

“不,我不相信我俩可以重逢。变迁如此大,一望无际都是人,差不多的模样,差不多的表情。也许是我的奢望,这是一件艰难的事,几乎是没可能的,根本是没可能的。只怪我自己,拿得起,放不下,弄到如今无可救药。”如花后悔了吗?

悔不该,惹下冤孽债,怎料到赊得易时还得快。红烛的眼泪,盈盈堆积,好似永远都滴不完,但她的眼泪,一早消逝在衣襟,埋在地毡,渗入九泉。

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伤心的鬼。

在空白的一刻,电话铃声响了。

如花愕然抬头。

“是停电,但不关电话的事。”我解释得不好,“电话,是另外的一些电。”

同样的电,却是两个世界。

同样的故事,却是两种结局。

是阿楚。

“阿楚,我们这里停电。你那边呢?”

“隔那么老远,怎会有相干?”

“是。”

“——电是不会,但人是会的。”

一下子,关系拉得极近,谢谢爱迪生。

“如花在不在?代我向她说句话:‘是你的就是你的,若不是,始终都不是。’你会说吗?好好地劝她。我不应该给她脸色看。”阿楚收线后,我第一次发觉,她是一只好心肠的狐狸。但我担心她乖下去,她这种女孩,不可以乖,一乖,便令人失却乐趣。

我不要她觉悟。她做了好人,我做什么角色才对?

如花见我犹握住听筒怔怔地出神,也不追问,只静静望着我。

“我女友。总是令我担心,她有时对我好,有时对我不好。”

“她爱你,才故意对你不好。”如花安慰。

“但既爱我,为什么故意对我不好?”我不明白这么迂回的羊肠小径的道理。

“十二少也故意对你不好?”

“——”如花不理睬我,“爱是很复杂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阿楚与我交往,当成写稿一样。”

“写稿?”她不明所以。

“无中生有,小事化大。”

如花会心一笑:“那不是鳝稿吗?”

“你怎么知道这名词?你学习得真快!”

“永定,”如花娓娓地说,“这不是一个新名词,这是我们那年代的术语。”

如花如何得知?原来她有个客人,是循环日报的编辑,常与舞台红伶、开戏师爷等到塘西酒楼讲戏,不时发笺召来姿容姣丽的阿姑做陪,就是这样,如花认识了不少文化界人士。

且说二三十年代,中区威灵顿街的南园酒家,地方宽敞,颇负盛名,一日鱼塘送来一条五六十斤的大鳝,主人见鳝硕大,恐难一日沽清,那时没有雪柜,鱼会发臭,于是求问循环日报编辑,他代拟了一段新闻稿,说南园酒家明日大鳝,请顾客及早订座。这夸张的稿发表之后甚收效……日后但凡南园鳝,例必发“鳝稿”。

我听了,很佩服。

“如花,你知得真多!”

“这只是生计。”如花谦道,“我晓得以白牡丹或银毫香片款客。我百饮不醉。我对什么男人讲什么样的话。但不过是伎俩。”

“但是美貌——”

“美貌也是伎俩。”

我好奇地注视她。她上了妆,酡红的脸,好像一只夜色中的画舫。不过,她只在夜里方才流泻艳色吧?

“你在白天是怎么样的?”我从来未曾在白天见过她。我想。她的客人,许也未曾在白天见过她。多么奇怪,在做人的当儿,在做鬼的当儿,她只与黑夜结缘。

“苍白的,眼脸浮肿,疲倦如一般女人。”

“你会生气吗?”

“何以这样问?”

“不,我只猜想不到你生气的样子。”

“我生气没有‘样子’,只有‘心情’。我不晓得发泄。”

“为什么?”

“——这是因为我自小没有生气的权利,没有父母供我撒娇,或弟妹给我差唤。稍懂人性,已在倚红楼三家手底下成长,接受一切礼仪训练,也没有生气之经验。我的专长是卖弄风情,我的收获是身价日高。最大的快乐,只是遇上十二少——”

  “我明白。”

“你不明白呀。我多么希望,可以在他身上发脾气,只有在心爱的男人身上发脾气,才是理直气壮的。”

“一次也没有吗?”

当然我记得,当十二少为她放弃了一切,却又终逃不过走投无路的困扰时,爱情越浓,龃龉越烈,都是因为:爱,并非一种容易的事。在那么艰涩的日子里,如花没有发过脾气吗?

“有的,就是那一天——”

那是刻骨铭心的一天:

十二少,向她,提出,分手。

如花平素卖的是笑,自懂事后,她的“事”便是令男人快乐,令男人喜欢她,并不知道,原来她也可以遇到一个令她快乐,令她喜欢的男人吧。那已足够。——谁知一天男人说……

新春正月里,正是大戏锣鼓最热闹的时分,大中小戏班,都忙于演出。如果连这兴旺的佳节也乏人问津,仿效观音大士坐莲(年),那也真是华光师傅不赏饭吃了,不如及早回头是岸。十二少在华叔的班子里,只是一个新扎小角色。有时甚至只在日班踏踏台毯而已。在太平大戏院,又似比外头铁皮架搭的棚子要好得多。这冬日里的一天,十二少台上参演《梁祝恨史》。不是梁,不是祝,甚至不是士九人心。后台除了大佬倌拥有自己的厢座外,一干人等使用公共的镜屏脂粉,公共的戏服。公共的反映,你反映我,我反映你,不过是苍生一角。梁祝的书友之一,没有名字,不是甲乙丙,便是丁戊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