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草原帝国(草原帝国史)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草原帝国(草原帝国史)

第3章

书籍名:《草原帝国(草原帝国史)》    作者:[法]勒内·格鲁塞


这种彩陶发源于基辅附近的特里波日比科文的施贝尼兹比萨拉比亚的拜特里尼和摩尔达维亚的摩库特尼。公元前1700年左右在中国河南省仰韶村这种彩陶得到蓬勃发展,后来在甘肃省半坡彩陶中得以改善。总之,根据塔尔格伦的说法,西伯利亚西部的青铜时代是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的;与此同时,在多瑙河流域也有较大规模的青铜文明(奥尼耶迪兹文明)。但西伯利亚中部米努辛斯克的青铜时代却是在大约300年后才开始的。马克思·罗尔根据中国仿造的西伯利亚西部的手斧和矛头,推论出中国的青铜技术是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从西伯利亚传入的。  

日益风格化的动物纹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是草原古代史中的重大事件。这种极其原始的艺术是游牧民族用于装饰的一种奢侈品,例如在马具上的铜制、银制或金制的小牌子。在库班的迈科普的古墓中曾经发现过类似风格的艺术品,比如琉璃花瓶、金质或银质的动物肖像,它们都受了亚述-巴比伦文化的影响。塔尔格伦认为这些古董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600~前1500年左右的密诺文化中期。可以说,亚述-巴比伦文化的这种直接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公元前6世纪,以著名的克勒梅斯的手斧为标志。  

据塔尔格伦推测,大概从公元前1200年起,黑海以北的俄罗斯草原便已经被一个印欧民族的息姆米里人占领。他们大概属于色雷斯-弗里吉亚人种,不是经过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转移到这里的,原来就居住在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这位芬兰著名考古学家认为,第聂伯河流域及库班河流域近期发现的许多古物是息姆米里人留下的。这些遗物主要包括孛罗迪诺的宝藏、什切科沃的青铜镰刀、尼古拉耶夫的铸青铜炉、阿卜拉莫夫卡的青铜镰刀等几乎所有在多瑙河下游及第聂伯河下游之间的发现古迹,还有在库班发现的斯达罗米沙斯托夫斯卡雅的金牌及银牛、在特勒克河流域发现的皮亚提戈斯克的古冢,以及库班文化初期的古冢。在俄罗斯南部,所有息姆米里人的艺术都与干扎-哈喇巴克的外高加索文化有关。公元前1400~前1250年,在干扎-哈喇巴克出现过以几何纹动物图形为装饰的美丽的青铜环,一直到8世纪时才消失。这种艺术与公元前1200年左右青铜艺术繁盛时期的达里什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元前1300~前1200年左右,处于伏尔加河与乌拉尔山之间的波克罗夫斯克的墓室可以证明息姆米里人的青铜文明过去曾经向突厥斯坦发展。在下诺夫哥罗德附近的塞马出品的珍品内可以发现处于低阶段的青铜文化,被称作“有孔手斧”文化。在哈萨克斯坦有一种叫做安德罗诺沃的文化,与“有孔手斧”文化相类似,这种文化一直发展到米努辛斯克时期。这种有孔手斧存在于西伯利亚青铜时代的初期,曾经对商朝时中国安阳的有孔手斧有过影响。但是它那扁平的匕首,色玛式的矛头以及纯几何图形的装饰,都可证明高加索的动物形象艺术没有在那广泛流传。再往北,一直到叶尼塞河岸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在相当晚的时候才发现了铜石并用时期的艺术,其中以北方的鹿和马为形象的石刻最引人注意。公元前1150~前950年,大概也就是格里戈利也夫斯克的宝藏和布格河岸尼可拉也夫的铸青铜炉的时代,息姆米里文化在黑海北岸得到继续发展。捷勒克草原上的纯青铜证明库班和格鲁吉亚的勒瓦尔文明有着让人觉得很新奇的联系。这种文明之所以比在草原上的先进,是因为那里出现了铁器以及公元前1000~前900年左右的奇异的青铜腰带,上面雕刻着以狩猎和耕种为背景的动物及人物的图案。另外,在萨马拉与撒拉托夫间的叶克罗夫斯克也发现了青铜文化。塔尔格伦认为克瓦林斯克的坟墓是公元前1200~前700年间的,属于斯基泰人,他们将继息姆米里人统治黑海北岸草原。  

公元前900~前750年是息姆米里人文化的最后阶段,也就是伽里西亚的密哈勒科瓦宝藏那著名的金冠时代。这些文物表现出它们和高加索文化与奥地利的霍尔斯塔特文化的联系,它们也属于基辅南面有高加索文化影响的彼德戈尔查宝藏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俄罗斯南部十分盛行一种敖德萨以东的科布列沃的有孔青铜斧和双刃矛头。此外,息姆米里的青铜文化还曾传入罗马尼亚,影响了摩尔达维亚的波尔德-里技斯特罗文化与缪烈文化,以及瓦拉吉亚的瓦尔多布文化,并波及到匈牙利的青铜时代。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塔尔格伦认为,在息姆米里人和色雷斯人还停留在青铜时代的时候,东南方的高加索文化与霍尔斯塔特文化就已经处于铁器时代了。此外,斯基泰人的前驱,处于伏尔加河与乌拉尔山之间的克瓦林斯克文物群在大约公元前900年时就已经有索斯诺瓦雅-马查铸青铜炉,证明当时那里同样属于青铜时代。塔尔塔伦认为,公元前1000~前500年间,西伯利亚的米努辛斯克正处于青铜时代的第二阶段,那里存在双刃的有孔手斧,多以几何形的装饰,偶尔可以发现少数用来装饰匕首把的动物图形。毫无疑问,在俄罗斯草原上,息姆米里人的青铜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与两个铁器文明(奥地利的霍尔斯塔特文明与高加索文明)相联系。因此,就像在斯基泰人早期遗物中可以发现霍尔斯塔特的铣刀一样,在息姆米里人的晚期遗物中也可以发现这种铣刀。  

草原上的古代史

草原文明  (2)

斯基泰人  

公元前750~前700年,俄罗斯南部草原上的息姆米里人曾被来自突厥斯坦和西伯利亚西部的斯基泰人驱逐。希腊史学家们曾经对此作过记载,后来在亚述王国的编年史里作了补充。希腊人和亚述人对斯基泰人的称呼有所不同,而波斯人与印度人称斯基泰人为萨迦。经专家考证,斯基泰人属于伊朗人种,在“伊朗人的发源地”与今天俄国的突厥斯坦草原过游牧生活,所以他们基本上没有受到亚速尔与巴比伦的影响。实际上,亚速尔与巴比伦的文明对于伊朗高原南部的定居者米底亚人和波斯人影响很大。而斯基泰人和与其有血缘关系的萨尔马特人却根本不了解历史上的马兹德教与逐步改变了米底亚-波斯人信仰的锁罗亚斯德改革。  

在库勒,我们在斯基泰人的瓮上可以看到这种斯基泰人的肖像,如同帕塞波利浮雕上他们的同类塞种人一样,留着胡子和头发,用尖顶帽的帽檐盖住耳朵以抵抗草原上可怕的风,他们上身穿着宽大的衣服,下身的穿着类似米底亚人和波斯人。弓是他们喜欢的武器,而草原上的骏马(刻绘在车尔托姆里克坟墓内的两耳银壶上)更是与他们形影不离。这些骑手没有自己固定的居所,只有马队伴随着他们到处迁徙。一直到1900年之后的13世纪,也就是传教士卜兰迦宾和鲁卜鲁克的时代,这些马队就在这个俄罗斯的草原上追随着成吉思汗。这种车辆上有他们的妻子,以及他们的诸如金饰品、马具、地毯之类的财富。我们将在下文里更详细地提到斯基泰艺术的产生及决定这种艺术的一般形式。公元前7世纪至3世纪,斯基泰人一直主宰着俄罗斯草原。  

语言学家们认为斯基泰人是伊朗人的一个分支,他们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但就像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样,他们的生活方式基本上和突厥-蒙古的匈奴部落相同,这些部落活跃在与斯基泰人同时代的草原的另一端——中国的边境上。事实上,黑海或里海以北的草原游牧生活与在蒙古的草原生活原则上是一样的,只是在蒙古生活更艰苦一些。因此,当我们读到希腊历史学家的记载或看到希腊-斯基泰时代的瓮上刻绘的关于斯基泰人的文化、生活方面的内容时,不必感到惊讶,尽管它们会使我们联想到中国历史学家或艺术家们所记载或描绘的匈奴、突厥及蒙古人,但斯基泰人无论在体格上,还是在语言上都与他们相去甚远。也许相同的生活性质使得这两个种族有一些共同的风俗习惯,例如,他们的骑射者都穿着同样的长裤和皮靴,所用的马蹬也是相同的,但那时居住在地中海一带的人及原始的中国人穿的却是长袍。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在地理位置上很接近,所以在同一阶段流行着同一种类型的习惯。公元前750~前700年,一部分斯基泰-塞种人经由费尔干纳、喀什噶尔来到了图耳盖河及俄罗斯南部的乌拉尔河,并赶走了息姆米里人。当时,大概一部分息姆米里人被迫逃到匈牙利,而当时匈牙利已经存在其他色雷斯人种的居民了。正是这些逃亡者把一些“宝藏”埋在西拉吉附近的米海尼、海费斯附近的佛科鲁及伽里西亚的密哈勒柯瓦。其余的息姆米里人则穿过色雷斯或科耳奇德逃亡到小亚细亚,又从那里先后流亡到弗里吉亚、伽帕朵西亚及西里西亚,最后到达本都(公元前630年左右)。当时,一部分斯基泰人去追赶他们(公元前720~前700年),但希罗多德却说,这些斯基泰人迷了路之后,从打耳班翻过高加索山,然后进入了亚述王国。公元前678年,斯基泰人的国王伊什巴盖曾经攻击这个王国,但是没有成功。还有一个名叫巴达秃哇的斯基泰国王很有眼光,他主动投靠亚述国,因为亚述国和他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侵犯亚述国的西里西亚及伽帕朵西亚边境的息姆米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