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第25章

书籍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作者:刘忠礼




        生活方式受两个文明的制约.人们以怎样的方式消费精神产品和支配闲暇时间,是精神文明建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物质生活本来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但人们以何种方式消费物质资料,则要受其思想意识的支配,受教育程度、心理素质、伦理观念等精神因素的影响,就此而言,它亦包含在精神文明的内容之中.  精神文明包括文明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则是精神文明的外在表现和衡量尺度.

--  215

        89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生活方式与人类文明互为影响、互为作用.  一方面,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在一个社会中,人们怎样生活反映着该社会的文明性质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生活方式又要受文明的制约和影响.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两个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着与此相适应的生活方式.  文明对生活方式的制约和影响,是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意识、生活态度这两个途径而发挥作用的.2。

        生活方式影响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又总是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制约和影响该社会的经济、政治与精神文化的发展.  生活方式变革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利于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人的被改造又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此生活方式的改造同时也是人的素质的改造.  第二,有助于培养人勤劳肯干、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深感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财富,时间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因此,时间观念大大加强,人们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办最多的事,创造最大的价值,这就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进取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蓬勃向上的风气.  第三,有助于冲击封建的陈旧的观念.  新生活方式重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把它视为一种择优劣汰的最好途径,这就有助于克服个人对集体的消极依赖心理,增强人的自主性.  第四,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科学意识,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  2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991

        (陶岳潮:《试论生活方式变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科学研究》195年第2期)

        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在总结以往(主要是近十年)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依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部署,形成新的思路.  这个新思路的首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起什么样的作用呢?应当明确,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但是,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范围尤其是作用仅仅局限在精神领域.  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中有一个重要的提法: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这个提法,一要坚持.  坚持是指不能从文件的这个重要提法上后退.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十多年来几度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种种原因,就会发现把精神文明建设仅仅看成是精神领域里的事则是一个重要原因.二要发展.发展是指总结建国40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可以看出,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还可以渗透在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其它各个方面,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全面发展会产生强效应的影响.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大系统.  物质文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是子系统,它们各自又有许许多多

--  217

        0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的分系统、支系统.  各子系统、分支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大系统.  什么因素具有沟通社会主义社会各子系统及其分支系统的功能?这就是精神文明建设.  因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其它领域的建设相比,在内容上更丰富,在范围上更宽阔,起作用的广度和深度更加久远.此外,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仅仅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身中寻找产生“一手硬、一手软”的原因是很不够的.其次从现代化研究的观点看,国家政权在不发达国家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是由于不发达国家市场发育不成熟、现代化的因素少而且弱等原因,从而使国家政权作为调控经济生活与社会的权力机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别显著.这似乎是与现代化发展的规律相矛盾,但却是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情况.  多数不发达国家政权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都是持发展取向.  在发展取向中又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倚重发展取向,即把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作为重点追求的发展目标.一种是平衡发展取向,即在重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同时注意社会其它方面的发展.从近期看,第一种发展取向在获得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工业化方面是显著的,但负效应也是明显的.  从远期看,第二种发展取向虽然在经济发展速度上不快,但负效应少,因此社会代价也小,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  所谓平衡发展取向,即重视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取向.不

--  21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102

        发达国家的政权如果能以这种平衡发展取向作为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益.(严书翰:《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内部文稿》196年第9期)

--  219

        20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征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在精神生活领域区别于私有制社会的重要标志.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思想建设方面的灵魂.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人们能够自觉地确立革命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使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私有制社会,如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其思想建设是受历史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支配的,不可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无法形成全社会的统一意志,因而它的发展具有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第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内容.共产主义思想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鼓舞人们向着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远大目标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第三,以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  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就是从革命的理想、道德、纪律和文化几方面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提高人

--  2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302

        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高文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哪些特点》《安徽日报》1982年12月9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历代的精神文明的区别,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性,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全社会的一致性;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能够真正实现“互为条件,互为目的”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源远流长,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第一,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才能够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第二,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正确发展的方向.第三,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使各项社会主义原则和政策得到充分和正确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全社会的一致性:建立在消灭阶级、消灭剥削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与上述状况相反,它愈来愈彻底的消除社会精神文明的这种分裂状态,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全社会的一致性.  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以往任何阶级社会的精神文明的重要特性.  这种特性是在下列的条件下形成的:第一,社会主义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生产

--  221

        40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资料的公有制,这就意味着剥削阶级的消灭.第二,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不再存在“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的阶级关系.第三,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新的关系,新的纪律.第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人民所处的主人翁地位,改变了过去那种全部人类的智慧、天才创造的技术和文化的一切成果,让一部分人独享,而另一部分人则连教育和文化生活也被剥夺了的不合理现象.  一切技术奇迹和文化成果都成为全社会的财富,这必然导致全体劳动人民都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伟大历史任务而努力工作,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能够真正实现“互为条件,互为目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既相适应又相矛盾,而相适应是基本的这种状况,是两种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能够真正实现的基本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那样,可以在它脱胎而来的那个社会中形成.  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和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建立.  正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又相矛盾,而相适应是基本的这种状况,构成两种文明建设能够真正实现“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的条件.  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不受到生产关系的束缚,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对精

--  22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502

        神文明的建设可以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而精神文明的建设能够在更有利的条件下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两种文明的建设,必然要以对方的发展才能达到自方发展的目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源远流长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第一,我们能够自觉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能够了解“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和几千年来的古代文化传统.第二,我们能够自觉地了解、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第三,正是这种对于我国历代精神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对于外国一切先进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借鉴,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创造力,它将在人类文明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表现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这种源远流长,永葆青春的生命力,是以往一切阶级社会的精神文明所不可比拟的.(杨越、范英:《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性》《学术研究(广东)

        》1983年第2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三级结构是:基础结构——精神文明成果:中介或手段结构——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目的结构——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具体运动.  这三级结构的运动,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辩证运动过程.

--  223

        60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作为成果形成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只是一定社会形态精神文明的基础部分,其中包括人类思想、文化成果的历史积淀和本社会精神生产、精神生活的成果积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成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结构,它本身已扬弃性地包含了人类创造的全部精神文明成果,而且这种成果的质的更新和量的积淀本身就必然促使精神文明建设呈加速度运动,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的实现的基础和运动发展的源泉,这是精神文明成果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意义实质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是一个辩证的结合体.  这种结合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同历史上人类精神文明成果实行扬弃性结合,在这种结合中,历史上人类精神文明成果就只从形式上保留了其历史形式而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的“元素”

        ;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与同它同时并存的其它国家精神文明成果相结合,特别是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化生产的强制推动力所造成的精神文明成果的结合;三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实运动成果的纳入,这些新的成果是精神文明现实运动的升华.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自身也不断处于自我扬弃的运动中.最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是通过自觉途径来产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活动的升华,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作品形式;二是文化实体形式,这种文化实体的价值不在实体本身,而在于它蕴藏的精神价值;

--  22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702

        三是精神生活化了的形式,包括精神生活习惯与精神生活典型.当我们把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介或手段时,就会看到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之间作为中介的有机联系.  文化建设稳定地储藏、联结、综合运用和反馈着精神文明成果,并以直接或间接、吸引或强制、传递或辐射等形式传播着一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强有力地影响着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社会主义精神生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实运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目的.  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造就一代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之一,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由精神生活主体与精神生活环境组成.社会主义精神生活主体的精神生活状况与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目的结构,——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自我运动与发展,而且形成交互作用的循环状况,这样,就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驾齐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使精神成果最大限度地被利用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邹和平、何关银:《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三级结构》《重庆社会科学》1987年第3—4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以往剥削阶级社会的精神文明

--  225

        80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是为消灭私有制,建立、巩固和发展公有制服务的,它是用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克服个人主义为特征的.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  是用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逐步克服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为主要特征的.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作指导的,它是用革命乐观主义逐步克服腐朽、颓废的悲观情绪为特征的.剥削阶级社会的精神文明,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所发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社会上充满着道德沦丧,精神颓废的没落情绪,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失去了信心.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阶级统治,不择手段地利用宗教迷信来麻醉和愚弄人民.  据统计,在日本信奉各种宗教的人数已超过了日本总人口数,说明有的人同时信仰几种宗教,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精神的空虚,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危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指导的,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因而在社会实践中,能够不断地取得胜利,能够使人们看到了光明前途,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吴朝阳、马静芸:《略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河北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  22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902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深层结构,其它因素构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表层结构.  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结构特征的原因在于:它的构成因素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在系统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产物,它要解决人们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干什么”

        、“到哪去”和“怎样干”

        、“怎样去”的问题.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解决的是“干什么”

        、“到哪去”的问题,它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个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  这一方向和目标集中反映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精神支柱,也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社会主义的道德、民主、法制、纪律、教育、科学、文化等,则解决的是“怎样干”

        、“怎样去”的问题,它们提供了通向理想目标的具体途径.社会主义道德反映了人民内部相互关系上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向人民的道德行为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肯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分配方面存在合理差别的同时,提倡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构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他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遵守

--  227

        0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公共秩序,讲求文明礼貌,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资源,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人们一起向理想目标前进的强大道德力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在于在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充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和社会主义民主密切联系的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动,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这样,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教育,必将形成凝聚亿万人民奔向理想目标的强大的政治力量.教育、科学、文化作为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它们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科学、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获得大的发展,必将造成实现理想目标必不可少的强大的文化力量.由此可见,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规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它构成因素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目标,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类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宏伟大厦的基石.  因而,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是社会主义精神的深层结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其它构成因素则依赖并服务于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它们从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这一指控系统中获得指令信息,从而实现自身的运动和发展.同时,它们又都迅速地将自身的信息反馈于指控系统.可

--  22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112


        见,社会主义的道德、民主、法制、纪律、教育、科学、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表层结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间始终处于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双向信息反馈的过程中,从而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结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立体性特征.(刘修水、李健:《试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构特征》《求索》1987年第4期)

        以共同理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与其它历史类型的精神文明,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区别,自觉地克服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精神文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精神文明,属于同一类型的精神文明,没有本质的差别,但仍有许多非本质的差别.以共同理想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的核心,有利于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阶段性,自觉地防止和纠正精神文明建设上脱离客观实际、超越历史阶段的“左”倾思想和冒进行为.以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的核心与以共产主义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精神文明的核心,并不矛盾.  因为以共产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成员,把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最高理想在今天的具体化,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  因此,建设以共同理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是建设以共产

--  229

        2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互相统一的,而不是彼此对立的.(翁其银:《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的特征》《福建论坛》1988年第3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同以往时代的精神文明相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先进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因此它坚持以集体主义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现行经济体制相适应,在精神文明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既不能混淆坚持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指导地位与实现共产主义制度的界限,而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现行方针政策;同时也必须反对那种认为当前宣传提倡共产主义思想是“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观点,而应该懂得,理直气壮地宣传提倡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性的根本所在.自觉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然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作为指导,而共产主义思想作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是不能自发地产生的,必须通过长期的深入的宣传教育和人们自觉的学习修养才能变为自觉的行动.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必须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地抵制各种腐朽的落后的思想

--  23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312

        和风气,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  同时,作为领导者和教育者来说,要自觉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群众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这与过去一切精神文明成果被少数剥削阶段所占有和享有是有本质区别的.  正如列宁所说:“过去,全部人类的智慧,全部人类的天才创造,只是让一部分人独享技术和文化的一切成果,而另一部分人连切身需要的东西——教育和发展也被剥夺了,然而现在一切技术奇迹、一切文化成果都成为全国人民的财产.”

        正因为如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该成为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应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视总结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大力表彰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各种渠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推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吴云生:《精神文明与文化观念》《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4年第1期)

--  231

        4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

        当前,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有它的紧迫意义.第一,如果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民的政权可以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而实现,那么,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却不能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立即建设起来.  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需要时间,这是不待说的了;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也不会自动地树立起来,它需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从外面向人们进行灌输;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的确立,人们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也都需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对人民进行长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第二,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脱胎出来的,在各方面不可避免地还带有这个旧社会的痕迹.  在我们的社会中,当前不仅有资产阶级的影响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而且还有封建阶级的思想影响.这些思想影响,需要我们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加以清除.第三,由于十年内乱的影响,我们在建国后经过长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理论教育,在人们思想上所形成的政治观念、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原则,以及一整套优良的传统

--  23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512

        和作风,遇到了严重破坏,人们在政治思想、精神状态、道德观念、社会风气以及理想信念上,发生了相当大的混乱,在一部分青年中出现了所谓“信仰危机”

        ,这些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第四,当前,由于我们党实行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和作风乘机而入,向我们进行渗透.  在这种情况下,在一部分人中,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追求物质享受、损公肥私、违法犯罪等等恶劣倾向有所滋长.  我们的党风、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秩序,都还没有从根本上好转.(郑文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新湘评论》1982年第10期)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直接相联系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在一个方面的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其内容大体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另一个方面是以共产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武装人民,使社会成员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劳动态度、社会关系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境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它的必然性.  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和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这样,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共同的

--  233

        6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理想和目标,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同时,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本身要求劳动者具有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加强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劳动者之间建立平等的团结互助的新形式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这就提出了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客观要求.  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除了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以外,还要求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当然也应当有健壮的体魄,因此,就要求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事业.从政治方面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管理各项事业.在这样的政治制度下,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就由少数剥削者的专利品,变成了人民的事业.  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巩固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就要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改革和发展这些事业.  同样,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必然要大力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人民,使他们摆脱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并改造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精神面貌.由上可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是很明显的.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沈宝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光明日报》1982年9月29日)

--  23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712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一)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反映和要求.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文化必须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相适应.  不仅思想和文化的提高和普及要适应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要求,而且思想的性质和文化的服务方向也决定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和要求.从经济方面讲,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要求人们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和革命纪律.  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求劳动者在智力和体力方面,具有较好的素质.  这就是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全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体育等事业.  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和文化两方面的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是不可能的.从政治方面讲,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民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在政治上是能够团结一致的.(二)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精神动力和正确方向的保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更为密

--  235

        8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切.  二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精神文明的发展要以物质文明的发展为基础.  精神文明的发展表现为精神生产的不断进步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物质生产的发展.但是,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必须以精神文明的发展为条件.(三)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一方面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消失、劳动本身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要有高度的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要达到这两方面的条件,都离不开高度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依赖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高度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依靠于长期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各种文化事业,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辅相成,为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以上三个方面大体可以说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是否坚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的战略方针,确实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  如果忽视以共产

--  23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912

        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会失去精神的动力,甚至会走上变质的邪路.  这的确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从当前国内外活生生的事实中得出的结论.(李维:《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意义》《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

        首先,从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来看,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只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步骤,是为了实现向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从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步骤.  这就要求我们在战略思想上,必须以共产主义的思想指导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在策略思想上,又必须立足于现实.  这就要求我们把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现行的社会主义政策这两者有机地辩证地统一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其次,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意义,还在于它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但是,这并不等于就能自发地把它贯彻到一切社会生活的领域.  我们还必须通过长期的和有效的思想教育,通过耐心细致和坚韧不拔的努力,才能进一步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  我们体会,列宁之所以把它称为最高尚不过的工作,不仅是从战略上的重要性而言,也是就其形成和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而言的.  因此,我们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237

        02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的时候,必须把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任务来坚决完成.再次,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也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正确措施.  由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比较低,旧社会给我们遗留下来的经济状况和教育、科学、文化的状况都很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论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还是精神文明的建设,更具有战略上的紧迫性与艰巨性.最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意义,还在于它是在最厂大范围内所实行的一场精神世界的深刻变革.以前历史上各个社会形态的更替,只是以一种新的剥削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以一种新形态的利己主义的思想体系去取代另一种形态的利己主义的思想体系.  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反映传统的所有制关系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而且要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的社会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王正平、李崇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战略意义》《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1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先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任何一个社会的统治思想都是其占统治地位

--  23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12

        阶级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这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也是这样.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实行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并自动完善起来.  无产阶级建设共产主义新社会的愿望和意志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选择、吸收、借鉴和创造,才能形成全新的社会意识、道德风貌、人生价值、行为规范、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和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无产阶级意志的具体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为政治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而且也为政治建设不断准备文化条件.  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准对政治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伟大的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曾把文化建设问题放在他思考的首位.  他把文化落后视为苏维埃特殊国情的要素之一.  他认为,由于苏联缺少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所造成的发达文明,因而必须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以及以往社会中一切有用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只有文化发达才能保证人民真正享受民主,保证苏维埃政权的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然而,即使处理最简单的国家事务也必须有文化,人民群众要真正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就必须要提高政治觉悟,学会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本领,就是说要有文化水平.  我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上建立了社会政治制度.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需要出发,我国文化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  239

        2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两个方面,其一是整个社会成员的平均文化水平还很低,高等教育并不普及,各项文化事业并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其二是灿烂的传统文化虽然使我们感到骄傲,但亦存在不足.  由于文化的落后性,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政治建设在深度、广度以及速度上都严重受阻.唯有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其它各项文化事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不断促进政治建设,为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创造条件.此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为政治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作用.  任何政治都要有自己的社会力量.  社会主义政治是人民大众的政治,它的社会力量就是人民大众.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必须依据这个社会力量的发展状况,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担负着培养这个社会力量的重任.  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给政治以强大的约束力.  社会主义每前进一步、提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造、改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显然,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政治在自己的发展中少受挫折,或者把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我们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以便使政治实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吴材根、李战军:《谈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政治建设的推动作用》《安徽日报》1987年3月13日)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

--  24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32

        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我们必须从这个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从这一战略思想出发,人们不难看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物质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化”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方面,是其它几个方面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它为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这个方面是最易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的建设.  其次是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属于社会运行机制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等体制方面的改革.  这个方面的建设比第一个方面建设抽象化程度要高一些,因而不易被人发现而受到忽视,我们党已经认识到这个方面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现代化,任务是解决人的各方面素质的现代化问题,因而是一种主体性建设.这个方面的现代化建设抽象化程度更高,因而也更为深刻更为重要.  几年来,党对这方面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搞好这方面建设的指导方针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科学,并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做出了专门的决议.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括三个方面建设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  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败的大事.

--  241

        42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如果不抓物质文明建设,只抓精神文明建设,这不但违背了物质决定精神这一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而且还会走到过去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管物质条件,企图搞什么“穷过渡”

        、“物质不够精神凑”

        ,放精神原子弹的愚蠢道路上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如果不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搞物质方面的现代化,那么物质文明建设不但不能得到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会被落后的思想、观念拖后腿,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不但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是在对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特别是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遇到过这类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总体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把握它.  我们党不但正确地解决了精神文明建设本身的指导方针,而且深刻地论证了物质文明建设,各种体制改革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把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美南:《在改革开放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术论坛》(广西)1989年第5期)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政治上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首先,任何国家的治理,最有效的形式是人民的内心的自律,外在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与之媲美.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必当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  24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52

        其次,一个国家一代一代人的成长,必须有精神文明的熏陶.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很关键的一条在于国民的文明素质.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现实发展的要求,也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要求.  今天,建设精神文明,要面向未来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  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也是我们能够留给子孙后代最大的遗产.最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开展国际竞争的重要实力.  时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科技文化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因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大文化建设,是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之必然.  国家实力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力量上,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软权力”的基础.  西方国家搞强权政治,基本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软权力”

        ,所谓的国际准则、人权、宗教自由等等都是以“软权力”的方式出现的.  亨廷顿所谓“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来的.  在发展中国家,浸透西方价值观念的理论观点和文艺作品长驱直入,侵入心灵,潜移默化.  如果我们的精神文明不能呈强势,那我们在国内治理和国际斗争中就难以掌握主动权.  如果我们能够呈现强势,我们就更主动.  这些都不是单单文化上的意义,而是政治上的意义.(覃正之:《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汇报》190年3月3日)

        社会主义不但要实现经济的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社会主义社会和其它社会形态一样,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整体.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

--  243

        62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指通常讲的思想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给政治、经济以巨大影响.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包括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个方面需要共同进步,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来说,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观念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它是一种手段,具体说来有这样十大功能:定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协调整合功能、传递功能、创造功能、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