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9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我不准备更详细讨论过去盛行的关于灵  感和天才两概念以及现在还盛行的单靠灵感就可以解决一切  的看法所造成的一些混乱。我们只要紧紧抓住一个真正重要  的看法:那就是艺术家的才能和天才虽然确实包含有自然的  因素,这种才能和天才却要靠思考,靠对创造的方式进行思  索,靠实际创作中的练习和熟练技巧来培养。因为除才能和

“自然”在西文中有  “天生的”意思。

①  ②  这个时代即浪漫主义的初期的“狂飚突进”时代,其中重要的作品是歌

德的  《葛兹·封·伯利兴根》(1773)和席勒的  《强盗》(1781)。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7  3

天才以外,艺术创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艺术外表的工  作,因为艺术作品有一个纯然是技巧的方面,很接近于手工  业;这一方面在建筑和雕刻中最为重要,在图画和音乐中次  之,在诗歌中又次之。这种熟练技巧不是从灵感来的,它完  全要靠思索、勤勉和练习。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这种熟练技  巧,才可以驾御外在的材料,不至因为它们不听命而受到妨  碍。

      还不仅此,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  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而这种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  望而知的,而是要靠艺术家沉浸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去深入  探索,才能认识到。所以还是要通过·学·习,艺术家才能认识  到这种内容,才能获得他运思所凭借的材料和内容。

      各种艺术需要有意识地掌握内容的程度当然彼此不同。  例如音乐,它所要做的只是用好象不参杂思想的那种情感的  音调,去表现很游离恍惚的内在心灵的动态,所以不很需要  或完全不需要意识到什么心灵性的内容。因此,音乐的才能  往往在头脑空洞、心情还未很发动的幼年就已显现,甚至在  心灵和生活都还没有什么经验的时候,就已达到很显著的高  度;我们常看到在作曲和演奏方面都达到高度熟练的音乐家  在心灵和性格方面却非常凡庸贫乏。在诗歌方面,情形却不  如此。诗歌要靠内容,要靠对于人,人的深心愿望,以及鼓  动人的种种力量,作出内容充实意义丰富的表现,所以理智  和情绪本身都必须经过生活经验和思考的锻炼,经过丰富化  和深湛化,然后天才才可以创造出成熟的,内容丰富的,完  善的作品。歌德和席勒的早年作品就有些不成熟,甚至有些

-----------------------------------------------

8  3

全  书  序  论

生硬粗野,不免令人生厌。这些早年尝试大部分简直是干燥  无味的,有时是很平凡呆板的。这个事实就足以证明灵感与  少年热情不可分的看法是错误的。只有当他们成熟的年龄,歌  德和席勒这两位天才才替德国创造出第一流诗歌,才成为德  国的民族诗人,才拿出他们的深刻的,纯正的,真正出于灵  感而形式又完美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我们德国人民。荷马也  是到了老年才作出他的不朽诗篇的。

      b)  还有一种第三个看法也把艺术作品看作人的活动的  产品。这个看法特别着重艺术作品和自然中外在现象的关系。  在这方面一般人认为人的艺术作品要低于自然的产品,因为  艺术作品本身没有什么情感,不是一种通体贯注着生命的东  西,作为一种外在事物看,它是死的。我们通常把活的东西  看得比死的东西高。我们当然应该承认:艺术作品本身没有  生命,不能运动。自然界活的东西在内外一切大小部分都形  成一种有机的组织,而艺术作品只是在外表才有生气的显现,  至于内部却是普通的石头,木料或画布,或是象在诗里,只  是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观念。但是这外在的方面并不足以  使一个作品成为美的艺术作品,只有从心灵生发的,仍继续  在心灵土壤中长着的,受过心灵洗礼的东西,只有符合心灵  的创造品,才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抓住事件、个别人物以  及行动的转变和结局所具有的人的旨趣和精神价值,把它表  现出来,这就比起原来非艺术的现实世界所能体现的,更为  纯粹,也更为鲜明。因此,艺术作品比起任何未经心灵渗透  的自然产品要高一层。例如一幅风景画是根据艺术家的情感  和识见描绘出来的,因此,这样出自心灵的作品就要高于本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9  3

来的自然风景。一切心灵性的东西都要高于自然产品。此外,  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这却是任何自然事物所不能做到  的。

      心灵不仅能把它的内在生活纳入艺术作品,它还能使纳  入艺术作品的东西,作为一种外在事物,能具有·永·久·性。个  别的有生命的自然事物总不免转变消逝,在外形方面显得不  稳定,而艺术作品却是经久的——  尽管艺术作品所以真正优  于自然界实在事物的并不单靠它的永久性,而且还要靠心灵  所灌注给它的生气。

      但是一般人还有一种反对把艺术作品摆在较高地位的看  法。据说自然和它的产品都是神的作品,是按照神的美德和  智慧而创造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却·只·是一种凡人的作品,是  用人手按照人的见识而制造出来的。这是把自然事物看作神  的创造,把人的活动看作只是有限的东西,又把它们二者对  立起来,这种看法是由于一种误解,以为神的活动范围只限  于自然,他·不·是就在人身上而且凭借人来施行他的威力。我  们如果想深入了解艺术的真正概念,就必须抛弃这个错误的  见解,而且坚信与此相反的论点,那就是:从心灵所创造的  东西,比从自然所产生和形成的东西,神还能得到更高的光  荣。因为不仅人有神性,而且神性在人身上比在自然中所取  的活动形式也更高,更符合于神的本质。神就是心灵,只有  在人身上,神性所由运行的媒介才具有自生自发的有意识的  心灵形式,而在自然中,这种媒介却只是无意识的,感性的,  外在的,这在价值上就远逊于意识。在艺术作品中,神的活  动方式是和在自然现象中一模一样的,但是在艺术作品中所

-----------------------------------------------

0  4

全  书  序  论

见出的神性,因为是从心灵产生的,却替它的存在获得了一  种符合它本性的显现,至于自然界无意识的感性的客观存在  却不是一种符合神性的显现形式。

      c)如果把艺术作品看作人的心灵的产品,我们为着要从  上文的话得出更深刻的结论,最后还要问:是什么需要使得  人要创造艺术作品呢?从一方面看,艺术创造可以看成一种  可有可无的偶然事件和幻想的游戏,因为艺术所要达到的目  的还有其它较好的手段可以去达到,而且人也还有比艺术所  能满足的更高更重要的旨趣。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艺术又好  象出于一种较高尚的推动力,它所要满足的是一种较高的需  要,有时甚至是最高的,绝对的需要,因为艺术是和整个时  代与整个民族的一般世界观和宗教旨趣联系在一起的。关于  艺术的需要不是偶然的而是绝对的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还  不能详答,因为它比我们在现阶段所能回答的较为具体。所  以目前我们只能提出以下几点。

      就它的形式方面  ①  来说,艺术的普遍而绝对的需要是由  于人是一种·能·思·考·的意识,这就是说,他由自己而且·为·自·己  造成他自己是什么,和一切是什么。自然界事物只是·直·接·的,  ·一·次·的,而人作为心灵却·复·现他自己,因为他首先作为自然  物而·存·在,其次他还·为·自·己而存在,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  考自己,只有通过这种自为的存在,人才是心灵。人以两种  方式获得这种对自己的意识:第一是以·认·识的方式,他必须

①  “即从一般来看,不涉及个别艺术家的愿望乃至于私人的目的。”(鲍中葵

英译本注)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1  4

在内心里意识到他自己,意识到人心中有什么在活动,有什  么在动荡和起作用,观照自己,形成对于自己的观念,把思  考所发见为本质的东西凝定下来,而且在从他本身召唤出来  的东西和从外在世界接受过来的东西之中,都只认出他自己。  其次,人还通过·实·践的活动来达到为自己(认识自己),因为  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  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通过改变外  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  心生活的烙印,而且发见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  现了。人这样做,目的在于要以自由人的身分,去消除外在  世界的那种顽强的疏远性,在事物的形状中他欣赏的只是他  自己的外在现实  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