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11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因为就它的缺点来说,这种学问可能停留在仅仅是对  外表方面的认识,例如技巧的和历史的细节等等,而对于艺  术作品的真正性质则只有模糊的认识,甚或毫无所知;它甚  至可以低估较深刻的研究的价值,以为它比不上一些纯粹关  于事实的、技巧的和历史的知识。但是尽管如此,如果艺术  学问走的路是正确的,它至少要有明确的根据,见闻,以及  有见识的判断,用来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的各个不同的,尽管  有些是外表的方面,作较精确的分析和适当的评价。

      d)艺术作品作为感性对象,它和作为感觉主体的人有一  个基本的关系,上述研究方式就是从这个关系方面来看。关  于这种研究方式我们已经作了一些说明,现在我们要研究这  一方面对艺术本身的更基本的关系,这可以分为两部分:(i)

①  “艺术作品的一切积极的方面或关系,例如时代,阶段,艺术家生平等

等。”(鲍申葵英译本注)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7  4

一部分就艺术作为对象来看,(ii)一部分就艺术家的主观方  面的情形,例如他的天才、才能等等来看。凡是只有从对于  艺术的普遍概念的认识才能推演出来的东西,我们现在还不  能涉及,因为我们目前还不是真正站在科学的基础上,还刚  达到仅就外表来思考的范围。

      d1)艺术作品当然是诉之于感性掌握的。它是诉之于外  来的或内部的感觉,诉之于感性的知觉和想象的,正如我们  周围的外在自然,或是我们自己的内在的情感生活诉之于感  性知觉和想象那样。比方说,就连一篇演说也可以诉之于感  性的想象和情感。尽管如此,艺术作品却不仅是作为感性对  象,只诉之于感性掌握的,它一方面是感性的,另一方面却  基本上是诉之于心灵的,心灵也受它感动,从它得到某种满  足。

      艺术作品诉之于心灵这个道理,可以说明它决不是一种  自然产品,不是按照它的自然方面而具有自然的生命  ①  ,不管  我们把自然产品看作比仅仅是一件艺术品的东西  (人们用这  种鄙夷的口气称呼艺术作品)较高还是较低。

      艺术作品中的感性因素之所以有权存在,只是因为它是  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并不是仅仅因为它是感性的东西而就  有独立的存在  ②  。

艺术作品的自然方面就是雕像用的石头,绘画用的颜色线条之类媒介。  一座雕像不是按照它所用的石头的性质而具有石头的那种自然生命。

②  例如雕像所呈现的人形是感性因素,这人形有权存在,是因为它是一件

艺术作品而不是因为它真正是一个人。



-----------------------------------------------

8  4

全  书  序  论

      如果我们更仔细地研究一下感性的东西是怎样为人而存  在的,我们就会发见感性的东西对于心灵可以有以下各种不  同的关系。

      d1a)最低级的而且最不适合心灵特色的掌握方式就是单  纯的感性掌握。这种掌握首先只是单纯的看,单纯的听,单  纯的触之类,就象在精神紧张的时候,走来走去,心里什么  也不想,在这里听一听,在那里看一看,如此等等活动对于  许多人通常是一种娱乐。但是心灵并不停留于只凭视听去从  外在事物得到单纯的感性掌握,还要使这些事物成为心灵内  在本性的对象,这心灵内在本性于是被迫以相应的感性形式,  在这些事物里实现它自己,换句话说,使它自己以·欲·望的身  分和这些事物发生关系。在这种对外在世界起欲望的关系之  中,人是以感性的个别事物的身分去对待本身也是个别事物  的外在对象,他不是以思考者的身分,用普遍观念来对待这  些外在事物,而是按照自己的个别的冲动和兴趣去对待本身  也是个别的对象,用它们来维持自己,利用它们,吃掉它们,  牺牲它们来满足自己。在这种消极的关系之中,欲望所需要  的不仅是外在事物的外形,而是它们本身的感性的具体存在。  欲望所要利用的木材或是所要吃的动物如果仅是画出来的,  对欲望就不会有用。同理,欲望也不可能让对象自由存在,因  为欲望的冲动就是要消灭外在事物的独立存在和自由,要表  明这些事物之所以在那里,就是为着被消灭被利用的。但是  同时主体  (人)自己既然被欲望的一些个别的窄狭的庸俗的  兴趣所束缚,他本身也不是自由的,因为他不是根据他的意  志中本质应有的普遍性和理性来决定自己的欲望。其次,就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9  4

他对外在世界的关系来看,他也是不自由的,因为欲望基本  上是被事物决定的,与事物发生关系的  ①  。

      人对艺术作品的关系却不是这种欲望的关系。他让艺术  作品作为对象而自由独立存在,对它不起欲望,把它只作为  心灵的认识方面的对象。因此,艺术作品尽管有感性的存在,  却没有感性的具体存在,没有自然生命;它也不应该停留在  这种水平上,因为它只应满足心灵的旨趣,必然要排除一切  欲望。从此可如,从实践欲望出发的人为什么把有机界和无  机界中可以利用的自然事物看得比艺术作品较高,因为艺术  作品是不能供欲望利用的,而是满足心灵的其它方面要求的。

      d1b)外在现实对于心灵还可以有第二种关系,和个别的  感性观照与实践欲望是相对立的,那就是它对于·理·智的纯粹  的认识性的关系。对事物的认识性的观照并无意要消灭事物  的个体或是从事物得到感官的满足,或是利用它们来维持自  己的生命,而是要学会认识事物的普遍性,找出它们的本质  和规律,理解它们的概念。因此,这种认识性的兴趣让个别  事物依旧存在,不管它们的感性方面的特殊细节,因为这些  并不是理智所要寻求的。理性的理智并不象欲望那样只属于  单纯的个别主体,而是属于既是个别的而又含有普遍性的主  体。人在按照这种普遍性对事物发生关系时,那就是他的普

①  在这段里,黑格尔指出人对外在事物的最低级的感性关系是欲望的关

系。人按照他的本能需要,要消灭或利用外在事物来维持生命。在这种  关系中,外在事物丧失了它的存在和自由,而人本身受欲望驱遣,也是  不自由的。下段说明人对艺术作品的关系不如此。

-----------------------------------------------

0  5

全  书  序  论


遍的理性在设法在自然中找到它自己,从而把事物的内在本  质重新显示出来  ①  ,感性存在虽然是根据这种内在本质,却不  能把它直接显示出来。这种认识性的兴趣就是靠·科·学的工作  来满足的,就它的这种科学形式来说,它与艺术很少有共同  处,正如艺术与对普通事物的单纯实践性的欲望冲动很少有  共同处一样。科学固然也可以从个别的感性事物出发,对于  个别事物如何以它的特殊颜色、形状、大小等等直接呈现出  来,先获得一个观念。但是这种孤立的感性事物,就其为孤  立的感性事物而言,对心灵就没有进一步的关系,因为理智  所探求的是对象的普遍性,规律,思想和概念,所以它不仅  把个别事物丢在后面,而且把它转化为内在的,从一个感性  的具体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抽象的思考的东西,这就是把它转  化为和感性现象根本不同的东西。艺术的兴趣和科学不同,它  不这样做。正如艺术作品借颜色、形状、声音等方面直接的  感性的个别定性,显现为外在对象一样,艺术观照也不离开  它所直接接触的对象,不去把对象作为普遍概念来理解,象  科学那样。

      由此可知,艺术兴趣和欲望的实践兴趣之所以不同,在  于艺术兴趣让它的对象自由独立存在,而欲望却要把它转化  为适合自己的用途,以至于毁灭它;另一方面,艺术观照和

①  人以个别主体的身分对事物起欲望,他所希求的不是人人都希求的,没

有普遍性;人以普遍主体(有理性的主体)的身分认识事物的普遍性,他  所认识的是人人可以认识的,有普遍性。认识到事物的普遍性,就是认  识到它们的理性或内在本质,就是理性在事物中找到它自己,找到了就  把它显示出来。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1  5

科学理智的认识性的探讨之所以不同,在于艺术对于对象的  个体存在感到兴趣,不把它转化为普遍的思想和概念。

      d1c)从此可知:艺术作品固然要用感性事物,但是这种  感性事物只应以它们的外表或外形显现出来。因为心灵在艺  术作品中的感性事物之中所要寻找的既不是物体的具体物  质,即欲望所要求的那种经验性的内充实而外有体积的有机  体,也不是普遍性的纯然观念性的思想,而是感性事物现形  的显现(外形),这显现虽仍是感性的,却不应还是单纯的物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