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38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①  居维叶  (Cuvier,1769—1832),法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在解剖学上有

很大的贡献。

-----------------------------------------------

2  8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就是·一·个定性,可以作为推断全体各部分必有的形状和互相  依存关系所根据的指导原则。对于一种动物的惯有的观念也  就属于这里所说的普遍定性,例如狮和鹰的筋力。这种观察  方式单作为·观·察方式来看,当然可以看成是·美的,巧妙的,因  为它使我们可以认识形体的统一以及它的各种形式,而这统  一却不是单调的重复,各部分的差异却还完全可以见出。但  是在这种观察里主要的不是·观·照而是一种指引到一般性的·思  ·考。从这方面看,我们所以不能说我们是把对象作为·美的对  象来对待,我们只能说这主观思考的观察方式是美的。更仔  细一点看,这些思考都根据某一个别的有局限的方面作为指  导原则,即动物的营养方式,例如肉食素食之类定性。但是  单凭这种定性,还不能达到对上文所说的对于全体,概念,和  灵魂本身之间关系的观照。

      c3)所以我们如果要认识到这个领域里的生命的全体内  在统一,就必须借助于思考和理解;因为在自然界里,观念  性的主体的统一既然还没有变成自为的,灵魂·作·为·灵·魂就还  不是可认识的。如果我们用思考按照灵魂的概念来理解灵魂,  就可以看到两方面:一方面是形象的观照,另一方面是用思  考对灵魂作为灵魂所得到的概念。但是从这两方面理解灵魂  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审美;在审美时对象对于我们既不能看作  思想,也不能作为激发思考的兴趣,成为和知觉不同甚至相  对立的东西。所以剩下来的就只有一种可能:对象一般呈现

-----------------------------------------------

第二章  自然美

3  8  1



于·敏·感  观照,来维持真正的审美态度。“敏感”这个词是很奇妙的,  它用作两种相反的意义。第一,它指直接感受的器官;第二,  它也指意义、思想、事物的普遍性。所以“敏感”一方面涉  及存在的直接的外在的方面,另一方面也涉及存在的内在本  质。充满敏感的观照并不很把这两方面·分·别开来,而是把对  立的方面包括在一个方面里,在感性直接观照里同时了解到  本质和概念。但是因为这种观照统摄这两方面的性质于尚未  分裂的统一体,所以它还不能使概念作为概念而呈现于意识,  只能产生一种概念的朦胧预感。例如接受了自然界分为动、  植、矿三界的区分,我们在这三个阶段里就仿佛预感到这种  符合概念的自然界分野之中有一种内在的必然性,而不是停  留在仅仅对一种外在目的性的认识。在这三界的繁复的形象  里,上述充满敏感的观照还朦胧预感到一种符合理性的前进  过程,在动植物的等级次第如此,在各种不同的山脉形成也  是如此。个别动物的形体,例如昆虫区分为头、胸、腹、尾  等,也使观照者朦胧预感到这是一种本身符合理性的身体构  造;再如五官,第一眼看来象是一些偶然的杂多的东西,但  是也可以见出它们是符合概念的。歌德对于自然和自然现象

①,在自然界我们要借一种对自然形象的·充·满·敏·感的

德文Sinn,英译本和法译本都作“感觉”(Sense),俄译本作“对外形的  感觉”。依一般心理学的划分,感觉只限于对直接外形的认识,抽象思考  才能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黑格尔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所以  用来认识美的心理功能,不是知解力而是他所说的“敏感”(Sinn),是  介乎感觉与思考之间的一种心理功能。

②  Sinnvolle与上句Sinn呼应;俄译本作  “感性的聪敏的观照”。



-----------------------------------------------

4  8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的内在理性的观察和阐明可以为证  ①  。他以卓越的智力,用朴  素的方式  ②  对自然事物进行了感性的观察,而同时却完全预  感到它们的符合概念的联系。在了解历史和叙述历史时,我  们也可以通过个别的事件和人物,暗地里就把它们的实在意  义和必然联系显示出来。

3.对自然生命的观察方式

      总述以上所说的,我们可以说,自然作为具体的概念和  理念的感性表现时,就可以称为美的;这就是说,在观照符  合概念的自然形象时,我们朦胧预感到上述那种感性与理性  的符合,而在感性观察中,全体各部分的内在必然性和协调  一致性也呈现于敏感。对自然美的观照就止于这种对概念的  朦胧预感。认识到各部分虽然显得本身是独立自由的,而在  形状、轮廓、运动等方面却可见出协调一致的,这种领悟还  是·不·确·定·的,·抽·象·的。内在的统一·还·是·内·在·的,对于观照还  没有现出具体的观念的形式  ③  ,而观察也只满足于看到各部  分之中一般有一种必然的起生气灌注作用的协调一致那种普  遍性。

a)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在自然形象的符合概念的客体性  相之中见出受到生气灌注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时,才可以见出

歌德对动植物形态的研究和贡献是有历史意义的。  naiverweise,不用哲学的前提和方法。

①  ②  ③  朦胧的预感,还没有成为明确的观念。

-----------------------------------------------

第二章  自然美

5  8  1

自然的美。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直接与材料统一的,形式  就直接生活在材料里,作为材料的真正本质和赋与形状的力  量。这番话就可以作为现阶段的美的一般定义。例如我们赞  赏自然结晶体,因为它的有规律的形状不是由于外在的机械  的影响,而是由于内在的本身特有的定性和自由能力,是由  对象本身方面自由产生的,因为外在于对象的力量虽然也可  以是自由的,但是在结晶体里,赋与形状的活动却不是外在  于对象的,而是这种矿物按照它的本质本来就有的一种活动  的形式;它是这材料本身的自由能力,通过本身固有的活动  而形成自己,而不是被动地从外面接受它的定性。所以这材  料在它的实现了的形式里,就是在它所特有的形式里,本身  是自由的。在更高更具体的方式里,本身固有形式的这种活  动就表现在有生命的有机体和它的轮廓以及各部分的形状  里,特别是表现在运动里和情感表现里。因为在运动里和情  感表现里,内在活动本身就活跃地现在眼前。

b)但是自然美作为内在的生气灌注,尽管是不确定的,  我们还是可以见出以下三点:

      b1)根据我们对于生命的观念,根据对于生命的真正概  念的预感,以及根据惯见的类型在正常现象中所现出的本质  上的差异,我们就说一个动物美或丑,例如懒虫爬起来很艰  难,整个生活习惯都显得没有剧烈运动和活动的能力,就由  于它的这种懒散,它叫人嫌厌。因为活动和敏捷才见出生命  的较高的观念性。我们对于两栖动物,某些鱼类,鳄鱼,癞  虾蟆,许多昆虫都不起美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混种动物  从某一物种过渡到另一物种,把这两个物种的形状混合在一

-----------------------------------------------

6  8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起,例如鸭嘴兽就是鸟与四足兽的混合,尽管令人惊奇,却  显得不美。这种情形可能首先只是由于习惯;我们对于某一  物种的定型有一种习惯的观念。但是就连在这习惯里也有一  种朦胧感觉在活动,例如我们仿佛觉得鸟的身体构造各部分  必然互相关联,按照它的本质,它不能采取属于别一物种的  形状而不显得是个混种。所以混种显得是奇怪的,自相矛盾  的。总之,有些形体显得有缺陷而无意义,只从外表上见出  窄狭的需要,就有一种片面的局限性,此外,也有象上文所  说的混种和过渡种,虽然本身不算是片面的,却也不能坚持  差异的定性,这两种都不属于有生命的自然美范围。

      b2)在另一意义上我们还可以说自然美,例如在对一片  自然风景的观照里,摆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有机的有生命的  形体,这里并没有什么由全体有机地区分成的部分,根据它  们的概念,显现为生气灌注的观念性的统一体,而是一方面  只有一系列的复杂的对象和外表联系在一起的许多不同的有  机的或是无机的形体,例如山峰的轮廓,蜿蜒的河流,树林,  草棚,民房,城市,宫殿,道路,船只,天和海,谷和壑之  类;另一方面在这种万象纷呈之中却现出一种愉快的动人的  外在和谐,引人入胜。

      b3)最后,自然美还由于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得到一  种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