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56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这些力量即上文所说的法律道德规章等。

①  ②  席勒的第一部名剧  《强盗》里的主角,典型的反抗暴政的斗士。

-----------------------------------------------

2  7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阴谋与爱情》  ①  里的主角也是这样在压迫的恶劣情境之下要  实现一些微细的私人意图和情欲,因而自惹痛苦。只有到了  《斐埃斯柯》  ②  和《堂·卡罗斯》  ③  两部剧本里,主角才比较高  尚些,因为他们所体现的是一种较有实体性的内容  (意蕴),  即解放祖国或维护宗教自由。更高一层的是华伦斯坦  ④  。他手  掌军权,成为政治局面的控制者。他认识到这种政治局面的  力量,他所凭借的军队就依靠这种政治局面,所以他在意志  与职责的冲突中长久犹疑不决。等到他刚作出决定,却发见  他所信赖的军队脱离了他的掌握,他的工具破坏了。因为把  将官们维系在一起的最后不是他们从华伦斯坦手里得到任命  和升级的感恩图报,不是他作为主帅的威名,而是他们对普  遍承认的政权的职责,他们对国家元首奥国皇帝效忠的誓言。  所以他最后发见自己是孤立的,倒不是由于有一个外面的敌  对的力量把他打败,而是由于失去了实现他的目的的一切手  段;被军队遗弃了,他就完了。歌德在《葛兹·封·伯利兴

席勒的第三部剧本,写一个穷女子与一个贵公子的恋爱,贵公子的父亲  反对,阴谋让他的儿子娶公爵的姘妇,贵公子发疯,毒死爱人后自杀。  席勒的第二部剧本,写一位意大利爱国志士斐埃斯柯推翻暴君的故事。  席勒的第四部名剧:写一位西班牙贵公子恋爱继母,得到一位忠实的朋  友暗中帮助,引起国王的猜疑,结果那位朋友牺牲了自己,恋爱也归于  失败。席勒在这部诗剧里写出了他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见解。

④  《华伦斯坦》是席勒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历史悲剧。华伦斯坦是三十

年战争中在奥皇部下服役的一位名将,因为阴谋夺取波希米王位,被毕  哥罗米出卖和揭露,被奥皇判罪,被手下将士杀死。



②  ③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3  7  2

根》  ①  里采取了既相反而却又类似的出发点。葛兹和佛朗茨·  封·济金根的时代是很有趣的,当时骑士制度以及个人的贵  族式的独立自足性由于一种新的客观秩序与法律制度的建立  而遭到毁灭。选择这种中世纪英雄时代与受法律限制的近代  生活之间的交接和冲突作为他的第一部作品的主题,这就足  以见出歌德的卓越的见识。因为葛兹和济金根都还是英雄,还  要凭借他们的人格、他们的勇气和正义感,独立自足地去控  制他们的或大或小的圈子的情境;但是事物的新秩序使葛兹  处在犯法地位,因而使他毁灭。只有骑士制度和封建关系在  中世纪才是这种独立自足性的正当基础。到了散文气味的法  定秩序日臻完备而且成为最高权威了,骑士的那种个人的冒  险的独立自足性就不能存在了,如果有人还想顽强地坚持它  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以骑士的身分去打抱不平,去援救受  压迫者,那就造成滑稽,象塞万提斯所写的堂·吉诃德那样。

①  歌德的《葛兹·封·伯利兴根》所写的是一位十六世纪的没落骑士想维

护骑士阶层的自由,发动反抗罗马教庭势力的斗争。由于勾结教庭的诸  侯压力过大,终于失败。他曾被起义的农民选为领袖,但是并不同情农  民的暴力革命,这是他失败的原因。他的助手佛朗茨·封·济金根曾被  拉萨尔用为主角写了一部作为封建骑士的垂死阶级代表来进行反封建  革命的剧本。马克思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批判了这种矛盾,但马克思认为  歌德是正确的,因为济金根自以为革命而葛兹并不自以为革命。“葛兹”、  “华伦斯坦”和“弗朗茨”都是写十六世纪左右的骑士叛乱,但歌德和席  勒都把主角当作叛乱的骑士写,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而拉萨  尔却把主角当作革命的英雄写,并且妄称弗朗茨的“革命”反映出一切  时代任何一次革命,不但在悲剧英雄上,而且在对革命的认识上都表现  出他的机会主义,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判。

-----------------------------------------------

4  7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谈到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之间的这种矛盾以及在这种冲  突中的个别人物的行动,我们就已达到上文已约略说及的一  般世界情况的更精密的定性和差异,即一般称作“情境”的  那一方面的问题了  ①  。

①  论“一般世界情况”这一大段是最富于启发性的,也是最值得批判的。作

者把艺术和社会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见出艺术是政治经济基础的反  映。他从历史发展观点检阅了世界情况的变迁及其对文艺的影响。他阐  明他对于政治经济和法律道德的一些新兴资产阶级的看法,作为新兴资  产阶级的代表,他奉个人的无限的独立自由为最高的人生理想和艺术理  想,他认为这种理想在原始社会的英雄时代最易得到实现,一则因为个  人与社会还未分裂对立,个人可以代表社会的普遍理想,二则因为政治  经济法律道德尚未凝定和僵化为死板的制度,个人受社会的影响和约束  还不大,有尽量自由发挥个人自由的余地。希腊文艺的高峰就建立在这  个基础上。到了基督教的西方封建社会,骑士制度是“培养自由英雄性  格和依赖自己个性的土壤”,君主与臣僚的关系建立在荣誉感上,没有死  板法律或道德条文的约束,所以  “每个人都能独立自主地根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5  7  2

2.情境  ①

      艺术有别于散文气味的现实,它的使命在表现理想的世  界情况,而这种理想的世界情况,按照上文的研究,只能形  成一般的精神方面的客观存在,因而只能形成个别形象表现  的·可·能·性,还不能形成个别形象表现本身。所以我们所看到  的只是艺术中有生命的个别人物所借以出现的一般背景。这  一般背景固然要借个别人物性格而开花结果,要依靠个别人  物性格的独立自足性,但是作为·一·般·的·世·界·情·况,它还没有  显示出个别人物在现实生活的活动,就象艺术所建筑的庙宇  还不是神本身的个别表现,而只是包含神的萌芽。因此,我  们要把这种世界情况看作是本身不动的,看作统治它的那些  力量的谐和,这也就是看作一种有实体性而同样可生效的存

    据他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去行动”。这就产生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卓越文艺。到了

近代资产阶级社会,世界情况就变成散文气的了,社会制度成为铁板一块了。  个人随时都受到社会的束缚和压力。“作为个人,不管他向哪一方转动,他都  隶属于一种固定的社会秩序……只能在这个社会圈子里行动”,丧失了独立  自由的主体性。个人既与社会分裂,就退缩到自私自利的狭小领域里,代表  不了什么崇高的普遍理想。黑格尔在这里见出了近代资产阶级社会不利于文  艺发展的情况。他对于近代资产阶级文艺的评价是不高的,对它的前途也是  悲观的。但是他没有看到资产阶级的病根在于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更没有看  到社会主义时代个人与社会统一,人人当家作主的真正的自由与无限。

①  依黑格尔,艺术形象的决定因素首先是“普遍的世界情况”,即一个时代的总

的情况,其次是“情境”,即某一个别人物和某一个别情节所由产生和发展的  具体情境。例如歌德的《浮士德》所写的普遍世界情况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  生理想,其具体情境就是浮士德的个人遭遇。

-----------------------------------------------

6  7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在状态,但是却也不应了解为所谓“天真状态”  ①  。因为我们  所说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在它的道德的充实与坚强之中,“分  裂”那个怪物还只是酗睡着,而对于我们的·观·照来说,它只  现出它的有实体性的统一那一方面,因而个别人物性格还只  是以一般的样式出现,还见不出它的定性在发挥作用,不经  过什么重要的破坏,就无踪无影地重新消失了。个别人物性  格必须有本质上的定性,如果理想要作为有定性的形象现在  我们面前,它就有必要不只是停留在它的普遍性或一般状态  上,而是使一般的东西外现为特殊的样式,只有这样,它才  得到客观存在和显现。就这一点来看,艺术所要描绘的就不  仅是一种·一·般·的世界情况,而是要从这种无定性的普泛观念  进到描绘·有·定·性的人物性格和动作。

      所以从个别人物方面看,这普遍的世界情况就是他们面  前原已存在的场所或背景,但是这种场所必须经过具体化,才  见出情况的特殊性相,而在这种具体化过程中,就揭开冲突  和纠纷,成为一种机缘,使个别人物现出他们是·怎·样·的人物,  现为有定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