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76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b)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主观表现方式之所以产生,是由  于艺术家对自己的时代的·文·化的骄傲,他认为只有他那时代  的观点、道德和社会习俗才有价值,才值得采用,因此对任  何内容都不能欣赏,除非那内容是用他那时代的文化形式表

审讯耶稣的巴力斯坦总督。

①  ②  耶稣临刑前,兵士们戏弄他。

-----------------------------------------------

2  7  3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现出来的。所谓法国古典派的“纯正的鉴赏力”就属于这一  种。凡是他们所爱好的都必须先经过“法国化”,凡是其他民  族特别是中世纪的形象都被称为低级趣味的,野蛮的,而被  鄙视和抛开。因此伏尔泰说法国人改善了古人的作品,这话  是不对的,他们不过把古人的作品加以法国化罢了。在这种  转化中,他们用一切离奇独特的方式把古人的作品丑化到令  人作呕的程度,因为他们的趣味要求一种完全宫廷式的社会  文化,在意义和表现方式上都要做到符合规则和沿袭陈规的  概括化。他们还把这种纤巧的文化所特有的抽象化带到诗的  词藻方面。诗人们都不能用“猪”、“汤匙”、吃饭用的“叉”  以及无数类似的字眼。因此他们就用一些普泛的定义和转弯  抹角的形容语,例如汤匙不叫汤匙,叫做“送液体饮食品入  口的工具”,叉不叫叉,叫做“送固体饮食品人口的工具”,其  它由此类推。但是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趣味是非常狭隘的;因  为艺术所应该做的事不是把它的内容刨平磨光,成为这种平  滑的概括化的东西,而是把它的内容加以具体化,成为有生  命有个性的东西。因此,法国人最不会了解莎士比亚,当他  们修改莎士比亚的作品时,他们所删削去的往往正是我们德  国人所最爱好的部分。伏尔泰嘲笑希腊诗人品达说得出“水  比一切东西都好”,这也足以见出法国人的趣味。所以在法国  的艺术作品里,中国人也好,美洲人也好,希腊罗马的英雄  也好,所说所行都活象法国宫廷里的人物。《伊斐琪尼在奥理  斯》  ①  里的阿喀琉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法国亲王,如果没有标

①  指拉辛的悲剧。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3  7  3

出他的姓名,就没有人会认出他是阿喀琉斯。在戏台上的表  演里,他固然穿着希腊服装,戴了盔甲,但是同时也用粉刷  了头发,衣上加衬,使臀部显得很宽,鞋上安着鞋跟,用花  编作系带  ①  。拉辛的另一部悲剧《艾斯忒》在路易十四时代之  所以特别受欢迎,就因为阿哈斯凡鲁斯  ②  初上台的气派完全  象路易十四出朝时一样。阿哈斯凡鲁斯当然带有几分东方色  彩,但是仍然用粉刷了头发,穿着国王穿的貂袍,身后跟着  一大群头发刷了粉的侍从,这些人的服装也是法国式,戴着  假发,皮帽夹在胳膊下,背心和护腿都是用金线缎做的,丝  袜子,鞋上安着红钮扣。只有宫廷和特权阶级才能见到的排  场在这里也被其他阶级见到了——  国王出朝的排场搬到诗里  面来了。在法国,历史也往往是按照这个原则写出的,其目  的并不在历史本身和历史所写的人物事件,而在适应当时的  某些旨趣,向政府进一个忠告,或是唤起对政府的仇恨。许  多剧本也是这样写成的,或是在全部内容上或是在某些片段  上明显地隐射到当时的情况;如果在旧剧本里碰到可以联系  到时事的地方,演员们就故意把它加以大肆渲染,听众们也  热烈欢迎它。

c)第三种主观的表现方式就是把过去时代和现时代的真  正的艺术内容  (意蕴)都抽去,结果就只表现出观众自己的

这些都是十七世纪法国宫廷的时髦装束。

①  ②  阿哈斯凡鲁斯  (Ahasverus)是波斯皇帝,《艾斯忒》悲剧中一个主要人

物;艾斯忒是希伯来族女子,被选入宫,后升为皇后,替她本族亲属报  了仇。

-----------------------------------------------

4  7  3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偶然的主观现象,就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作所为那样。所  以这种主观的表现方式不过是平凡生活中的日常意识的表现  方式。每个人对这种表现方式当然都感到很熟习,但是谁要  对用这种表现方式的作品提出艺术的要求,他就不会得到满  足,因为正是这种偶然的主观现象是艺术所应摆脱的。例如  考茨布  ①  在他的时代就全凭这种表现方式去产生很大的效  果,他把“我们的忧愁痛苦,银调羹的偷窃,刑犯的脚镣手  铐”,以及“牧师们,仆役们,扛旗的人,书记们,骑兵少校  们”都搬到观众的眼前,使每个观众看到他自己的或亲友的  家常生活,看到在他的个别情况和特殊目标中哪里有什么不  称意处。这种主观的表现方式不能使人感觉到或认识到形成  艺术作品真正内容的东西,尽管它可以使对象所引起的兴趣  转移到心情的平凡要求和所谓道德的滥调和感想。按照以上  三种观点去表现外在情况都是片面的主观的,不能产生实在  的客观形象。

                  b)维持历史的忠实  第二类表现方式正与以上三种相反。它要尽可能地把过  去时代的人物和事迹按照他们的实在的地方色彩以及当时道  德习俗等外在情况的个别特征去复现出来。我们德国人在这  方面特别擅长。我们与法国人不同,我们对于一切异代异方

①  考茨布(Kotzebue,1761—1819),德国剧作家,他的二百多部剧本大半

很生动,但很肤浅。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5  7  3

的特征都是最细心的记录者,所以在艺术里我们也要求对时  代、场所、习俗、服装、武器等等都要忠实。我们有足够的  耐心,能够不辞劳苦地深入钻研异国异代的思想与知觉的方  式,以便熟悉它们的特点。这种要求从多方面甚至从全面去  了解各民族精神的习惯使我们在艺术方面不仅能容忍异时异  方的离奇古怪的东西,而且不辞劳苦地要求在不重要的外在  事物上也要做到极端精确。法国人当然也很灵巧活泼,但是  尽管他们是文化修养最高的而且讲究实用的民族,他们却很  少耐心去进行安静的深入的钻研,他们总是把批判放在第一  位,我们却接受一切忠实的描绘,特别对于异国异代的艺术  作品是如此。外国的植物,不管哪一类自然界的形状,各种  各样的器具,猫狗乃至于一般令人讨厌的东西,对于我们德  国人都是很有趣的。我们也能以友善的态度对待最离奇古怪  的看法,例如牺牲祭典、宗教圣徒的传说和相关的许多妄诞  不经的事,以及无数其它反常的观念。所以在表现发出动作  的人物时,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他们在语言服装等方  面都要符合他们的时代和民族性格的实际状况。

      在近代,特别是从弗列德里希·封·许莱格尔的影响流  传以来,在德国占上风的看法是:一件艺术作品的客观性就  要以上述那样的忠实为基础。因此这种忠实就应该成为艺术  的主要原则,而我们对于艺术的主观兴趣也就应该特别集中  于这种忠实以及它的生动性所引起的喜悦。提出这种要求就  无异于说,我们既不应带一种更高的旨趣去问所表现的形象

-----------------------------------------------

6  7  3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是否见出本质的东西,也不应带一种更切近的旨趣去问它对  今日的文化和利益有什么意义。由于这种信念,在赫尔德  ①  的  影响之下,许多德国人开始注意到民间诗歌,并且写作出大  量诗歌,摹仿文化简单的民族和部落的风格——  例如北美的  伊罗夸族,近代希腊族,拉伯兰族,土尔其族,鞑靼族,蒙  古族等等——  人们还认为如果有本领能按照外国习俗和民族  观念去思想和创作诗歌,那就算是伟大的天才。但是尽管诗  人自己完全照这种外国习俗和民族观念去写作,去感觉,他  的作品对于应该欣赏它的听众来说,却总是外在的,生疏的。

      总之,如果片面地坚持这种看法,它就不免止于纯然形  式的历史的精确和忠实,因为它既不管内容及其实体性的意  义,又不管现代文化和思想情感的意蕴。忽视前者和忽视后  者都是不对的,这两方面都要求同样程度的满足,我们应该  用完全不同于上文所说的方式,去把这两方面的要求和历史  的忠实那第三个要求弄得协调一致。这就要引我们转到研究  另一个问题:什么才是艺术作品所要求的那种真正的客观性  和主观性呢?

              c)艺术作品的真正的客观性  关于这一点,我们首先可以这样概括地说:在上文所研  究的那两方面之中不应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以致另一方面  受到损害;对于地方色彩、道德习俗、机关制度等外在事物  的纯然历史性的精确,在艺术作品中只能算是次要的部分,它

①  赫尔德(Herder,1744—1803),德国诗人和民歌搜集者,启蒙运动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