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82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c)  但是在艺术家这样把对象完全变为他自己的对象之  后,他还要知道怎样把他自己的主体的特殊癖性及其偶然的  个别现象抛开,让自己完全沉浸在主题里面;这样,他作为  主体,就好象只是形式,赋与形式于他所沉浸在里面的那个  内容。如果在一种灵感里,主体作为主体突出地冒出来发挥  作用,而不是作为主题本身所使用的器官和所引起的有生命  的活动,这种灵感就是一种很坏的灵感。说到这里,我们就  要转到所谓艺术创作的客观性了。

-----------------------------------------------

2  0  4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2.艺术表现的客观性

                  a)纯然外在的客观性  按照寻常的意义来说,“客观性”这个名词所指的是:艺  术作品的一切内容都要采取原已存在的现实事物的形式,就  以这种人所熟悉的外形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我们满足于  这种客观性,考茨布也就算得上一个客观的诗人了。在考茨  布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他依样画葫芦地把平凡的现实完全抄  写一遍。但是艺术的目的是要在内容和表现两方面都把日常  的琐屑的东西抛开,通过心灵的活动,把自在自为的理性的  东西从内在世界揭发出来,使它得到真实的外在形象。纯然  外在的客观性不能揭示内容的完满的实体性,艺术家就不应  致力于此。因为尽管对现成的材料作这种客观的掌握也可以  见出极高度的生动性,而且象我们前面在歌德的早年作品中  一些例子里所已看到的,通过内在的生气灌注,也可以产生  巨大的效果,但是如果它缺乏真正的内容(意蕴),它就还不  能产生真正的艺术美。

                b)尚未展现的内心生活  第二种客观的表现方式并不以外在事物本身为目的,在  这种方式中,艺术家用以掌握对象的是他的深刻的内心生活。  但是这内心生活还是隐闭的,凝聚的,还不能挣扎出来,让  意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从而达到真正的展现。情致的表达  只限于通过与它共鸣的一些外在现象隐约地暗示出来,作者  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文化修养,可以把内容的全部性质加以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3  0  4

阐明。特别属于这种表现方式的是民间诗歌。它们在外表上  是简单的,却暗示出藏在骨子里的一种较深较广的情感,但  是还不能把它明白表现出来,因为民歌艺术本身还不够完善,  不能把它的内容  (意蕴)透明地揭示出来,所以只得满足于  通过外在事物  ①  ,让同情的人可以隐约感觉到它的内容  (意  蕴)。作者的心还是凝聚的,紧缩的,为着要使旁人的心可以  了解它,于是把自己反映到完全有限的外在的情况和现象上  去,这些外在的情况和现象当然也有些表现力,不过它们对  于所要表达的心情还只是一种隐约的暗示。歌德也用过这种  方式写出一些极优美的短歌。《牧羊人的怨歌》就是一个最美  的例子,牧羊人的愁苦怅惘的心情流露于几笔关于纯然外在  事物的描写,它显得是沉默的,发不出声音的,但是他的极  端凝聚的深刻的情感仍然在无言无语之中透出声响来。在  《魔王》以及许多其它的歌里,这样的声调也是主调。这种声  调也可以堕落成为枯燥粗野的东西,不能让人认识到主题和  情境的本质,只抓住一些生糙的或是低级趣味的外在事物。例  如  《儿童的魔笛》  ②  里有一首写鼓手的伙伴叫喊出这样的话  来:“啊,绞首架呀,你这座高房子!”或是“再见吧,班长  老爷。”有人还称赞这种诗是最动人的。与此相反,歌德却唱  出这样的歌:

    愿我亲手摘来的这枝花,

朝朝暮暮承接你的芳颜!



A  usserlichkeiten,俄译本英译本都作  “外在象征”。

①  ②  德国的一部民间诗歌选集。

-----------------------------------------------

4  0  4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几多暮呀几多朝,  我向它呀弯下腰,  几多朝呀几多暮,  我把它呀压在心头。  这里内在的心情是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暗示出来,供  给我们观照的不是什么琐屑的惹人嫌的东西。但是一般地说  来,这一类的客观性都缺乏情感与情欲的真实而鲜明的表现。  在真正的艺术里,这种情感与情欲不应该如上文所说的那样  禁闭在心灵的深处,只通过外在事物隐约地暗示出来,而是  应该完完全全地把自己显现出来,它所寄托的外在事物须是  清晰的,完全透明的。例如席勒在表达情致时,就把他的整  个灵魂而且是伟大的灵魂摆进去,这种灵魂对于事物的本质  能体验入微,而且能尽量用丰富而和谐的语言自由地光彩焕  发地把事物本质的深微处表现出来。

                    c)真正的客观性  关于这一层,我们可以按照理念的概念,从主体的外现  方面来看,把真正的客观性定成这样:使艺术家得到灵感的  那种真正的内容  (意蕴)不能有丝毫部分仍保留在主体的内  心里,而是要完全揭示出来;而揭示的方式又要是这样的:所  选内容  (意蕴)的普遍的灵魂和实体既很明确,它的个别形  象本身也很圆满,而整个表现出来的作品显得有那灵魂和实  体灌注在里面。因为最高尚最卓越的东西都不是什么不可言  说的东西,认为诗人在作品里所表现的之外,还有远较深刻  的东西,那是不正确的。作品就足以见出艺术家的最好的方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5  0  4

面和真实的方面;他是什么样人就是什么样人,凡是只留在  内心里的就还·不·是他。

3.作风,风格和独创性

      但是尽管我们应该要求艺术家有上述意义的客观性,表  现出来的东西却还是·他·的灵感的作品。因为作为主体,艺术  家须使自己与对象完全融合在一起,根据·他·的心情和想象的  内在的生命去造成艺术的体现。艺术家的主体性与表现的真  正的客观性这两方面的统一就是我们所要略加研究的第三个  要点,以前我们分裂为天才与客观性两方面来看的东西在这  里就可以统一起来。我们可以把这种统一称为真正·独·创·性的  概念。

但是在研究这个概念所含的因素之前,我们先要考虑到  两个项目,即主观的·作·风和·风·格  性,才能达到真正的独创性。
                      a)主观的作风  单纯的·作·风必须和独创性分别开来。因为作风只是艺术  家的个别的因而也是·偶·然·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是·主·题本身  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而是在创作过程中流露出来的。

a)作这种意义了解的作风也不同于艺术的一些普遍的类

①;消除这两个项目的片面

①  作风(Manier)是个别作家们特有的;风格(Stil)是某一种艺术所特具

的表现方式,例如绘画和雕刻因所用媒介不同,在风格上也就不同。

-----------------------------------------------

6  0  4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性,即按其本质须有不同表现方式的那些艺术类性,例如风  景画处理对象的方式不同于历史画家的方式,叙事诗人处理  对象的方式也不同于抒情诗人或戏剧家的方式;至于作风则  是特属于某一艺术家的构思和完成作品时所现出的偶然的特  点,它走到极端,可以与真正的理想概念·直·接·相·矛·盾。就这  个意义来说,艺术家有了作风,就是拣取了一种最坏的东西,  因为有了作风,他就只是在听任他个人的单纯的狭隘的主体  性的摆布。但是艺术家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表现方面都要  消除偶然现象,所以它要求艺术家也要消除他的主体方面的  一些偶然的个别的特点。

      b)其次,因为上述的缘故,作风并不是和真正的艺术表  现直接相对立,它只是在·外·在·方·面起作用。最容易见出作风  的艺术是绘画和音乐,因为这两种艺术在掌握题材方面和完  成作品方面都须借助于极广泛的外在因素。某一种特殊的表  现方式由某一个别艺术家创造,由他的摹仿者和门徒的仿效,  反复沿袭,成为习惯,这就形成了作风。这种作风可以朝下  列两个方向发展。

      b1)第一个方向是掌握题材。例如在绘画里,气氛、枝  叶、光影的分配以及整个色调都可以有无穷的变化。所以特  别在着色和配光的方式上,画家之中有极大的差别和极特别  的掌握方式。在绘画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色调,是我们一般  在自然界里没有注意到的,并非自然界没有这种色调,而是  我们视而不见。但是这种色调碰巧落到某个艺术家眼里,他  把它掌握住了,于是他就养成习惯,看一切事物和表现一切  事物,都把它摆在这种色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