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83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不但对着色如此,处理对象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7  0  4

本身以及它们的组合、姿态动作等也还是如此。特别是在荷  兰画家的作品里我们常看到这种作风,例如梵·德·尼尔的  《夜景》  ①  对于月光的处理,或是梵·德·高阴  ②  在许多作品  里对于沙丘的处理,其他画家在许多作品里常用丝绸的返光,  也还是属于这一类。

b2)其次,作风可以表现于艺术实践方面,例如画笔的  运用以及涂色和配色的技巧之类。

      b3)  这种掌握题材和表现题材的特殊方式经过反复沿  袭,变成普泛化了,成为艺术家的第二天性了,就有这样一  个危险:作风愈特殊,它就愈易退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因而  是枯燥的重复和矫揉造作,再见不出艺术家的心情和灵感了。  到了这种地步,艺术就要沦为一种手艺和手工业式熟练,于  是原来本身没有多大坏处的作风就变成枯燥无生命了。

      c)因此,比较正确的作风就得避免这种狭隘的特殊性,力  求开阔,以免同样的特殊处理方式僵化成为呆板的习惯;艺  术家要用比较一般的方式抓住题材的性质,学会掌握符合概  念的·比·较·一·般·的处理方式。就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可以说歌  德也有一种作风,他不仅在社交诗里而且在开始比较严肃的  诗里会用灵巧的转折,转到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情调来作结  束,以便把处理方式或情境的严肃性冲淡。贺拉斯在他的书  信体诗篇里也是用这种作风。这种转折是一般谈话和社交活

梵·德·尼尔  (Van  der  Neer,1603—1677),荷兰风景画家。

①  ②  梵·德·高阴  (Van  der  Goyen,1596—1666),荷兰画家,以画海洋

风景著名。

-----------------------------------------------

8  0  4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动中所常用的,为着避免对所谈的问题引起更进一步的争论,  就中途停住,很灵活地把严肃的话锋逐渐转到轻松愉快的话  锋上去。这种掌握方式也还是作风,属于艺术处理的主体特  点,但这也是比较一般性的主体特点,须运用得恰如其分,使  它对于心中所悬想的表现方式显得是必要的。从这个阶段的  作风我们就可以转到风格的研究了。

                          b)风格  法国人有一句名言:“风格就是人本身”。风格在这里一  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  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吕莫尔  (《意大利研究》  卷一,页  87)却提出另一个看法,他想把“风格”这个名词解释成为  “一种逐渐形成习惯的对于题材的内在要求的适应,用这种适  应,雕刻家雕成他的雕刻形象,画家画成他的绘画”。关于这  一点,他对于某种艺术,例如雕刻所用的感性材料  ①  允许或  不允许用某种表现方式,作了一些极重要的论断。但是我们  无须把风格这个名词只限于感性材料这一方面,还可以把它  推广,用它来指艺术表现的一些定性和规律,即对象所借以  表现的那门艺术特性所产生的定性和规律。根据这个意义,人  们在音乐中区分教堂音乐风格和歌剧音乐风格,在绘画中区  分历史画风格和风俗画风格。依这样看,风格就是服从所用  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  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如果在这个广义的风

①  “感性材料”即艺术家所用的  “媒介”,这里所说的就是媒介决定风格。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9  0  4

格上有缺陷,那就是由于没有能力掌握这种本身必要的表现  方式,或是由于主观任意,不肯符合规律,只听任个人的癖  好,用一种坏的作风来代替了真正的风格。因此,象吕莫尔  所已经指出的,我们不能把某一门艺术的风格规律应用到另  一门艺术上去,象孟斯  ①  在他的阿尔巴尼别墅艺术馆里所做  的那样,他“所画的阿波罗是按照雕刻的原则来构思和完成  的”。同样的缺点在杜勒  ②  的许多图画里也可以看到,他在画  里特别是在衣褶方面采用了他所擅长的镌刻画的风格。

                        c)独创性  最后,艺术家的独创性不仅见于他服从风格的规律,而  且还要见于他在主体方面得到了灵感,因而不只是听命于个  人的特殊的作风,而是能掌握住一种本身有理性的题材,受  艺术家主体性的指导,把这题材表现出来,既符合所选艺术  种类的本质和概念,又符合艺术理想的普遍概念。

      a)因此,独创性是和真正的客观性统一的,它把艺术表  现里的主体和对象两方面融合在一起,使得这两方面不再互  相外在和对立。从一方面看,这种独创性揭示出艺术家的最  亲切的内心生活;从另一方面看,它所给的却又只是对象的  性质,因而独创性的特征显得只是对象本身的特征,我们可  以说独创性是从对象的特征来的,而对象的特征又是从创造  者的主体性来的。

见24页注①。

①  ②  杜勒  (Du  A  rer,1471—1528),德国名画家。

-----------------------------------------------

0  1  4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b)  因此,独创性应该特别和偶然幻想的任意性分别开  来。人们通常认为独创性只产生稀奇古怪的东西,只是某一  艺术家所特有而没有任何人能了解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独  创性就只是一种很坏的个别特性。如果这样了解独创性,世  间就没有人比英国人更富于独创性了,他们每个人都以某一  种愚蠢行为自豪,这种愚蠢行为不是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所  能仿效的,因此他就自以为这种愚蠢行为有独创性。

      特别在近代才驰名的诙谐和幽默的独创性也与上面这种  看法有关。在诙谐和幽默里,艺术家从他自己的主体性出发,  走来走去,总是脱离不掉这种主体性,把所表现的真正对象  只看成一种外缘,让诙谐、笑话、幻想、突如其来的俏皮话  之类有尽量发挥作用的余地。在这种情形之下,对象或客观  事物与这种主体性就互相脱节,艺术家对材料的处理是完全  任意的,使得艺术家的个别特性可以成为作品中主要的东西。  这种幽默也可以见出机智和深刻的情感,通常有极大的诱惑  力,但是实际上不象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难能可贵。因为这  种作风经常打断主题发展的合理进程,任意开头,任意进展,  任意结局,把许多五花八门的诙谐和情感杂凑在一起,因而  产生一种幻想的滑稽画;比起发展和完成一种显示真正理想  的本身有价值的完整作品,这种作法要容易得多。现时流行  的幽默往往喜欢展出粗俗才能的令人嫌恶的方面,从真正的  幽默降落到呆板虚伪的胡说八道。真正的幽默从来是稀罕的,  但是现在哪怕是最无聊的琐屑不足道的东西,只要外表上象  是幽默,人们就把它看作是聪明的,深刻的。莎士比亚的幽  默是丰富而深刻的,但是就连他也偶尔不免流于呆板。姜·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1  1  4

保罗  ①  的幽默有时固然见出隽永的诙谐和优美的情感,令人  惊赞,但是也有时与此相反,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很离奇地  拼凑在一起,而它们由幽默拼凑成的关系又是很难捉摸的。即  使作者是一个最大的幽默家,这种拼凑不是可以从记忆中取  材的,所以姜·保罗的这种拼凑往往使人感到它不是得力于  天才,而是外表的机械的粘合。因此,为着时常有新材料,姜  ·保罗常翻阅性质最不同的书籍,例如植物学、法学、游记、  哲学等等,碰到可注意的东西马上就记下来,并且写下临时  的感想,到了创作的时候,就用外在的或机械的方式把极不  相干的东西凑在一起——  例如把巴西植物和德国高等法院凑  在一起。人们特别把这种作风捧成独创性或幽默,实际上这  种幽默是不分皂白的。但是真正的独创性须绝对排除这种主  观任意性。

      趁这个机会,我们还可以再研究一下滑稽。滑稽是对于  任何内容都不持严肃态度,只是为开玩笑而开玩笑,人们以  为这种滑稽就是最高的独创性。但是这种滑稽在艺术表现里  把一大堆外在的东西凑在一起,而这些东西的内在意义却由  诗人秘而不宣。人们以为这里的妙处就在使想象有伸展的余  地,正是在这种外在方面的机械的拼凑中可以见出诗的精髓,  一切最深刻最卓越的东西都被隐藏起,因为它们深刻到无法  表达出来。例如在弗列德里希·封·许莱格尔在自以为是诗  人的年代里所写的一些诗里,这种未经说出的东西就被认为  是诗中最好的东西,而其实这种所谓“诗的精髓”只是最呆

①  姜·保罗(Jean  Paul,1763—1825),德国浪漫派作家Richter的笔名。